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09 20:35:06| 人氣3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想想~PART3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上實無所謂必修科目,無必讀之書。尋求知識,應該像是去發現一個新大陸,是一個「心靈的探險行為」。如用坦白的、好奇的、富於冒險性的心胸去維持這探險精神,則這尋求便永遠是一種快樂而不是痛苦。尋求知識完全是自己的事,與旁人無關。只有如此,教育方能成為一種快樂,並趨於積極。」

~摘錄自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近年來,社會風氣日漸開放,教育改革呼聲不斷,腳步也未曾停歇。究竟改革了哪些、成效如何,總是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看法。不過,以我本身求學的經歷,從學生轉換老師的角色,發現其中改變最大的,也是最值得鼓勵的,便是教育理念的改變。過去最為人詬病的填鴨式教育終究抵不過時代潮流而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個體主動學習的啓發式教育。過去那種「老師教-學生學」的上課情景,也換成了「師生共同學習」的畫面。再看社會上許許多多表揚優良教師的奬項,強調的也是教學創意,誰能夠使學生快樂學習,便具備好老師的特質。

 

但也有老師反映,教改使學生要學習的東西愈來愈多,教材一綱多本使學生無所適從,無形中加重學生的負擔。對於如此指責,我認為這是未能真正掌握追求學問的精神。過去注入式的教育使學生只要將老師教的全部背誦、記憶起來,便完成了學習。在這種單向溝通之中,學習範圍變窄、學習過程乏味,更遑論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如今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訊息充斥的世界,轉眼之間,昨日的新聞便成了今日的舊聞。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曾言,現今知識增加的速度幾乎是過去數十年來的總合。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教師如何還能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與學生作單向溝通?

 

那麼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教學呢?古有云:教學相長。教師首先應轉化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灌輸者,而是一位啟發者,啟發學生對週遭事物產生興趣,創造學習的空間。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學習者,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增長自身的教學經驗及智慧。再者,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還記得愈小的孩子總愛追問大人許許多多「為什麼」,但隨著年齡漸長,這樣的畫面就更少見了,是因為心中的疑問變少了嗎?倒不見得,多數是因為對周遭的事物不再感到好奇,只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改變?不就是填鴨教育下的產物嗎?西哲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其中,「思」代表的正是懷疑的精神,是追求學問最基本的態度,無奈這百年前的忠告,卻被現代人所忽視了。追求學問是自己的事,如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言,是一種基本的需求,既然如此,為人師者除了避免用不當的教育方式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應鼓勵其發揮主動求知的精神,滿足自身的求知欲。

 

詩人筆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發現,為何僅有少數人能體會?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用什麼樣的眼光觀察自身所處的世界。若將一切視為平常,缺乏主動探索的精神,只等待被動地接收套裝的知識,則學習無異成為一件苦差事,毫無樂趣可言,這樣的人一旦脫離了學校,便樂得丟掉了書本,也不再有學習、成長的空間,那是多麼可惜的事!因此,掌握追求學問的樂趣遠比讀了多少書還重要,只要能建立懷疑的精神(或者說維持,因為懷疑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化被動為主動,就能從平凡中看見不平凡,真實體會追求學問的樂趣。

台長: 星空之下
人氣(37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童言童語 |
此分類下一篇:班親會
此分類上一篇:教育想想~PART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