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5-21 06:28:42| 人氣3,1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宗教的施設教化,在於給人類以不絕望的安慰。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淨土與禪  印順長老 開示

  『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與『無量壽經』,有三點顯著的不同。一、『無量壽經』說:往生淨土的人,都要發菩提心;但『觀經』,中品以下的往生者,都是不曾發菩提心的(王日休即據此而修改『大阿彌陀經』)。

二、『無量壽經 』明說:「唯除誹謗深法,五逆十惡」;而觀經即惡人得往生為下品。

三、關於惡人,『無量壽佛經』的支本,於阿彌陀佛的願文中,曾說(相當於三輩的下輩人) [P54] :「前世作惡」,今生「悔過為道作善」,而不是說今生的惡人--五逆十惡等。而『觀經』,以下品三生為現生作惡者。這可見,觀經的攝機更為廣大,平時不發大菩提心,不修佛法,為非作歹;只要臨命終時,知道悔改,也就可以往生了。

  有一特殊的意義,即宗教的施設教化,在於給人類以不絕望的安慰。若肯定地說,這種人決無辦法了,這在大悲普利的意義上,是不圓滿的。任何人,無論到了什麼地步,只要能真實的回心,懺悔向善,這還是有光明前途的。大乘(一分小乘也公認)法說:定業也是可以轉變的(末學理解為:未感果前都能懺悔淨除詳見「菩提道次第廣論」第144頁第10四力懺悔)。

所以,可以作如此的解說:五逆十惡而不能往生的,約不曾回心向善願生淨土說。『觀經』說廣作眾惡--五逆十惡人也能下品往生,是約臨命終時,能回心說的。【此段為長老精闢的見解】

台長: deepmind
人氣(3,13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淨土法門 |
此分類下一篇:下品往生的條件
此分類上一篇:「佛經意趣,難知難解」!如不能善解經義,是會自誤誤他的!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