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11 15:27:05| 人氣5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生的主宰在於 - 心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鼓山講堂

人生的主宰則在於「心」,心不能自主,因為心的特性是

念念相續地活動變異,故為無常,

無常,即無主體可覓,故為無我。

 

佛陀特重於凡夫心的考察,使之得到疏導,

由染污心成清淨心。不動的清淨心,僅一個名詞就夠了;

變異不已的染污心,細考其狀態,那就多了。

 

師:根據原始資料,予以分類歸納,約有十二項:

(一)五蓋:貪欲蓋、瞋恚蓋、惛眠蓋、掉悔蓋、疑蓋。

(二)七結(使):欲貪、有貪、瞋恚、慢、見、疑、無明。

(三)九結:以七結為基礎,但將有貪改為取,另加嫉、慳。

 

(四)五下分結:身見、疑、戒禁取見、欲貪、瞋。

(五)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

(六)四暴流: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流。

 

(七)四漏: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八)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九)四繫:貪繫、瞋繫、戒禁取繫、是真執繫。

(一)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

 

(一一)十六心垢:不法欲、瞋、忿、恨、覆、惱、嫉、

        慳、諂、誑、剛愎、報復心、慢、過慢、憍、放逸。

(一二)二十一心穢:邪見、非法欲、惡貪、邪法、貪、恚、

        睡眠、掉悔、疑惑、瞋纏、不語結(覆藏罪)、

     慳、嫉、 欺誑、諛諂、無慚、無愧、慢、大慢、

     慢傲、放逸。

 

如果再予以濃縮,實則不出貪、瞋、癡,佛稱之為三毒、三不善根。

由貪、瞋、癡,而分別出了許多心理狀態的名目,

為了對治貪、瞋、癡,又分出了許多心理狀態的名目,

這種分析的結果,便出現了後來所稱心王、心所、善心所、

不善心所。

因此,佛陀的心法、是疏導人生之根本的。

 

台長: deepmind
人氣(58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佛學名詞1 |
此分類下一篇:四緣 四因
此分類上一篇:十二部 十二分教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