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14 20:27:43|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傳播科技概論期中報告-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傳播工具是我們意志的延伸,是由新的科技和我們的意識延伸來引進到我們的生活事務中。新的傳播工具的發明,會控制且塑造人際聯繫與活動的規模和形式。例如鐵軌發明創造新的城市類型。
「內容」本身也是種媒體。例如電影的「內容」,是一部小說和劇本。書寫和印刷的「內容」則是言語。「言語」和「小說」皆是媒體。
在每個時代中,因為使用媒體的不同,造成了人際關係和社會型態的不同。
部落時代中,口語作為傳播媒介,使得「聽覺」感官成為最重要的接收方式。
文字時代,文字將抽像化為視覺符號,「視覺」取代「聽覺」成為重要的接收媒介。
機械時代,片段化及中央化和連貫的程序為此一時代的特色,人們對社會事務和人際聯繫保持著超然冷漠的態度。
電子時代則打破序列,強調同時出現,片段化被轉移成對全面場域的注意
閱讀麥克魯漢的文章,不禁驚嘆其對媒體發展的敏感度以及對未來趨勢的遠見。麥克魯漢「媒體即訊息」的觀點正可解釋數位時代,網路媒體對網路時代居民人際關係、社會形式帶來的衝擊。而網路時代比電子時代更能延伸人類的中樞神經,消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且更徹底地廢棄時間和空間。網路時代的內爆愈來愈明顯也愈來愈快。網路時代是電子時代的延續而非扮演電子時代的取代品,但網路時代的確也造成了電子時代所沒有的逆反。例如讀者從接收的角色轉成積極參與的角色。
雖然麥克魯漢認為需要注重科技的形式而跳脫內容,但他仍然關注內容,例如廣播因為傳遞希特勒的發表而成為熱的媒介,有些學者認為麥克魯漢的熱媒和冷媒觀點十分紛亂,無法套用於現今,但麥克魯漢仍是用他的邏輯形式,希望能為電器時代找出通則,而他的重點著重於媒體,並且所有的內容也都是由媒體構成。因此我們不能從過去由內容的角度推敲媒介,而需要用媒介的角度綜觀所有事物。
我認為現今時代已經不會像過去一樣那麼的遙遠了,取得資訊方面的問題並不是什麼難事,以傳播來講,不只有電視和廣播才是傳播,傳播,還包括平面傳播、網路傳播等,就等於我們人跟人之間是以發出E-mail的形式來達到傳播訊息一樣的意思,甚至連近幾年風行的msn也是如此。
參考網址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9/29-24.htm

台長: ★img src = htt 飛翼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未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11月20日傳播科技蓋論作業
此分類上一篇:傳播科技概論期中報告-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