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1 15:18:58| 人氣2,2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和學生一起認識「論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和學生一起認識「論文」--

2009盛夏,「創作坊學生論文」網路發表會,即將登場!

 

[三國研究計畫]

1.謝宗翰:

對照原來的計劃,我想出來的:

結構不完整,細節不明確,而且前言不清楚。

老師跟我們講的:結構完整,細節清楚流暢。

可是,我還想知道的:

論文要用打字的嗎?結論可以分類嗎?

如果要發問卷是不是要採用一般人都知道的議題?

2.謝昇翰:

要有前言、議題、分析、結論,分成壹、貳、參、肆,這是我寫的差距。

原本我只有原因、經過、結論,經過了這堂課我弄清楚了分類和邏輯。

3..陳柏華:

現在我了解前言、議題和結論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議題裡還要分好多小節,

而我原來寫的研究計劃太籠統,必須分得更詳細些。

經過了這堂課,

我比較清楚的知道論文應該寫些什麼,也知道結論非常重要。

 

1.黃紹威:

這堂課我不但了解了議題、前言、分析、結論,

我還知道了

寫論文的議題要點、強烈的感情、新鮮的巧思和特殊的價值。

我找到論文的寫法。

我原本對「論文」一點概念都沒有,至少我現在了解了,

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只有寫出主題的大意而是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想法。

分章,這是我之前完全沒有思考到的,我對論文的認知實在是太少了,

希望我可以一點一點的進步。我要更深一層的了解「論文」。

2.羅紹齊:

這一堂課,我很神奇的懂了:

1.  寫論文的格式、大綱。

2.  議題的來源和方向。

3.  到底神秘的研究計畫這項作業要怎麼寫。

知道了以上三點,我要把議題定的更明確,不要寫得像一般的作文一樣。

3.胡寛程:

要分段,要分類,知道寫論文要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只是我聽老師說去年的論文題目和班上同學的論文題目都不只談三國,

是不是我們寫的論文到最後都要談到現在的人、事、物呢?

和我的功課有最大的差異是,

我之前只有寫我要做的順序並沒有說整個主題的結構。

4.劉育妏:

經過這堂課的了解:

在做一篇論文前,

首先要對議題賦予豐富的情感,再去做一些構思,接下來訂大綱,

做各個問題的分析、分類,再來把原先的假設和討論的結果做比較,

找出要的重點及主軸,做為需要的題材,

整理以後分段,再提出最後的結論。

 

1.涂皓乙:

國二時曾寫過科展的論文,

科學數據的討論與文學作品的研究架構是一樣的,

經過這堂課,我發現不用單打獨鬥寫,

而是有分工、系統、進度,一步步寫,

最重要的是要認真找出狂熱寫出價值,

選擇點出發或面切入到核心,研究自己的議題。

一開始以為先找好大方向問題再慢慢加入素材,

而下次要寫出更明確的條例,才更有系統進行。

2.尹方平:

上完課後,我了解到原來讀三國可以有這麼多方法,

因為先前我對三國沒有太大的興趣,不會非常努力的把三國看完,

但是要找議題來源,若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部份是不行的。

回家後,我會先把三國裡我最感興趣的部份找出來,用心的讀完,

接下來或許就會有想把三國讀完了吧!

3.紀安庭:

研究計劃包括前言、議題、分析、結論,

不能投入太多的個人情感因素,講求實際和證據。

編排須有層次,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有條理,

使讀者在閱讀時較方便理解,並加入充分的資料和證據,

才能說服他人同意自己的看法。

相較於一開始的認知,多了邏輯、分類、證據,

少了過多的個人看法,能產生較多的共鳴。

4.葉泰言:

經過了這一堂課我慢慢了解架構,也慢慢地進入了狀況與進度,

原本我不是很了解故事情節,是經過了這一堂課才知道內容,

而我也知道要開始看三國演義了,我也慢慢知道了這一堂課的目的。

 

1.呂雅嵐:

我今天上課懂了議題要怎麼找,

怎麼寫前言、總結、怎麼找尋議題內容等。

但我對寫三國的議題還有點不知道怎麼寫,

希望我寫議題會有大大的進步。

經過這一堂課我感到我前面議題好像寫不夠好、太少,

但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寫好它、讓它變更完美。

2.楊雅涵:

這堂課我學習到了:

壹、議題的來源-

.強烈的感情

.新鮮的巧思

.特殊的價值

貳、讀《三國演義》的方式-

.翻閱目錄

.先閱讀自己有興趣的部份

.看影片

3.尹俐云:

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論文班,第一次了解論文的架構,很新鮮。

以前的我以為論文很難很難,

是大學研究生才要寫的,是想到破頭都還想不出來的。

後來才知道,原來論文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

了解到了論文的開頭是要寫「前言」,

也了解到了論文的結尾要寫「結論」。

4.邱昱翔:

我本來以為所謂的研究計畫是寫一篇作文,直到聽完課後,

我才真正的了解論文的意義,

原來論文是要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拿來做討論,

這樣,我就會覺得比想像中的輕鬆多了。

我會先做好有如蜘蛛網的論文結構,

可是我不會守株待兔的等待資料從天而降,

就算自己坐在書桌前沉思,也會把資料寫出來,

最後用做完美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請拭目以待。

 

1. 莊霍錚:

從一段最令我們感興趣的文字中,找出一個研究主題,

再由此主題中,分類出相關的層次,

而在排序中,也必須符合邏輯、順序,但在此分類的過程中,

儘可能的找出吸引自己、他人的項目,

在這分類中,可能會太過於主觀,

所以我們可以以書本、訪問、問卷中,

了解他人對此主題的想法,進而分析、統計。

 

2.賴恩宏:

聽完老師的說明後,我已經清楚明白自己想寫的題目了。

而我也想好分組後我可以勝任的工作──美編與打稿。

我覺得這是我為同組的同學有一點點的幫助。

我目前最想寫的題目是「赤壁之戰對三國的影響」,

我希望在未來分組後可以為大家做點事。

3.林倪筠:

「論文」,在以前我認為是很難很難的東西,

還要很久很久之後,我才會寫到。

我對三國是沒有非常大的興趣,也不是很了解三國,

所以這次應該不可能表現得像上次那樣傑出了!

但這也許是人生的另一種挑戰吧!

我現在可以確定論文要有前言和結論,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感覺上,我缺了這堂課,損失好像很大,好怕我跟不上!

 

1.陳翰:

研究計畫,

是針對自己的興趣去做前言、議題、分析、結論來做有系統性的探討,

而不是像寫作文一樣,每一個環節,

它有它要說明的議題,最後,再做整個議題的結論,

它是整體性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緊緊相扣起來,

如果出現了斷層,那就不像一篇完整的論文,

會使人感到疑惑,這是一個主題,還是兩個主題。

剛開始,我以為研究計畫也像作文一樣,所以寫錯了。

2.林名修:

聽完了這堂課,上星期不知研究計畫如何著手的我總算有點頭緒:

一篇論文,包含了主題、前言、大綱和結論,

在前言和結論之間的篇章則依作者的主題及其思考方式決定。

主題,則是從個人的情緒、觀點再加入一些創意。

這次,聽完這堂課後,能夠不再搞不清楚狀況,

順利的寫出一篇關於三國的論文。

3.胡瑋秀:

經過這堂課,我了解到寫計畫的固定格式,

也了解到不一定全要以三國「演義」為準,

其實是可以透網路、透過三國「志」來推翻或作證,

更可以加入自己的巧思、分類邏輯。

這堂課,我收穫最大的大概就是知道選主題絕對要選自己有強烈情感的,

不能只是因為好寫,就選擇那個題目,這樣不僅寫得會很辛苦,

還會很可惜:寫了一篇自己根本不喜歡的論文。

 

 

●延伸閱讀

8月19日,「2008創作坊學生論文」網路發表會,隆重登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oyhi5877/3/1309738255/20080819180237


 

台長: 夢天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