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9-25 14:31:09| 人氣8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柳暗花明的音響學習之旅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的音響因為雷射唱盤送修,師傅換了幾顆電阻和電容器而改變了聲響,使本來圓潤的聲音變得粗糙刺耳,顯得粗俗不堪,除了基本的聲音變化外,幾乎聽不出任何音樂性的趣味。後來接上電源濾波器,居然起死回生,不但恢復了原先的韻味,而且更能顯現出演奏者、詮釋者或演出團體在音樂進行間呼吸的節奏、個性和專屬特色。所以先前聽不出來特點的一些 CD 忽然表現出意想不到的彈性變化和歌唱性,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甚至更上一層樓。回想起來,似乎好幾次音響的改變都呈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新鮮感。

目前的音響是我在退休後才換購的,把原先門外初級的 NAD系統配 Goodmman小喇叭升級為入門初級的 Sugden Optima 200 系統,搭配 Harbeth HL5es 喇叭。這是當時在音響店多次試聽後的選擇,也是價位上還能負擔的最上限組合。聽到現在足足廿七年,中間經歷了多次基於對聲音想像的不同要求而促發的改變。

剛買回來的音響系統,喇叭的擺置就根據說明書上的圖示:背後離牆約一公尺,左右離牆各約30公分,而且角度內八擺置。由於對音響的效果不太滿意,不時微調相關位置和角度,但多保持在標準範圍內。這時我對音響的認識與了解就是類似老真空管的渾厚聲音,但細節模糊,整體粗鬆。因此有很多CD 聽不太出有什麼迷人之處。這樣聽了十年之久,直到有一天音響店老闆親臨家中,把喇叭一直往後退到底,讓我見識到另一種聲音。

原來我的音響背後是一排緊貼著窗子的矮櫃,窗前的櫃子上擺滿一整排黑膠唱片,音響的兩旁又是CD架。這樣的狀況和實牆不同,實在不宜按說明書來擺設喇叭。當喇叭往後一退,而且就是正面朝前沒有任何角度,忽然音場開了,聲音變得扎實起來。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做圓潤厚實,整套系統的特色完全發揮出來。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耳朵細調位置,終於得到自認為最完美的表現效果。那這陣子經常把音量開到11、12點的位置,無論獨奏曲或管弦樂合奏曲都展現近乎現場的樂音本質,更讓人沈迷不已。

但好景不常,這樣的享受不到一年,有一天在插拔訊號線時不小心造成擴大機短路,於是開始產生雜訊,好幾天都覺得聲音的某部分空了。檢修的師傅無法為此耗時排查,只做到減低雜訊的程度,因此聲音失去原來系統特有的蘊藉之美,一時耳朵無法適應。打開擴大機檢查,發覺保險絲由原先的 2.5A 換成 4A,而且是無牌的,難怪聲音爆發力強卻單薄刺耳。於是添購幾種牌子不同安培數的保險絲來嘗試,最後為了保有爆發的勁道,採用4安培的 Bussman 玻璃保險絲,既有透明性也有一定的厚度,並且也消除了原來的刺耳毛邊。於是進入了新的音樂聲響的世界,很多過去聽了覺得有問題的錄音忽然活了起來。最明顯的例子是瑪塔·狄揚諾瓦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集。當初聽不出什麼特色,而且殘響過多、音效欠佳。豈料這回聲音改變後,播放該片居然表現得完美無缺,真正展現了狄揚諾瓦的琴藝特色。

至於最近這次的聲音改變,再度讓許多錄音 CD 在播放時呈現迥異以往的聲響。首先,反應的速度敏銳快捷,與此同時鋼琴的音粒明亮晶瑩、Q彈有勁、音樂織體的層次分明、扎實感也增強了。就如此時聆聽朱曉玫的巴哈平均律,那種音樂進行的輕巧細膩、大方流暢與優雅沈穩,演奏者心思的變化轉折以及內容的多樣性,皆是過去無從領會的。總體來說,無異於進入了不同範疇的音響與音樂天地,又可以盡興遨遊了!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879)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碰 觸 音樂 |
此分類下一篇:尤拉·菊勒的貝多芬最後兩首奏鳴曲
此分類上一篇:論肯納佩茨布許的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