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26 12:09:14| 人氣1,4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樂手眼中的福特萬格勒:偉大的建築師 / 奧列·尼可萊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奧列·尼可萊AURELE NICOLET(1926-2016)

樂手眼中的福特萬格勒:偉大的建築師
奧列·尼可萊AURELE NICOLET

(奧列·尼可萊是
1950-59柏林愛樂首席長笛手,20世紀晚期最偉大的長笛演奏家)

我真是太幸運了!當我在1950年抵達柏林時,福特萬格勒相當樂於將我收攬到他的麾下。儘管我樂團經驗不足,但他不計一切大力幫助我。

當年柏林的音樂會,幾乎由福特萬格勒和切利比達克兩位包辦。那是難得的音樂豐饒時期。1951年的巡迴演出時,我準備演奏巴哈B小調第二號管弦樂組曲。福特萬格勒通知我,在表演前後我要和他握手,要有禮貌並鞠躬致意,時間要夠長,不可匆匆離開舞台。但在音樂上我享有完全的自由,可以隨自己意思演出。有一天我問他:「你願不願意試試看序曲和賦格進行稍快一點?」。福特萬格勒回答說:「不行,我喜歡現在這樣子。」他當然對序曲有不同的看法。我以前在小樂團演出,現在可是在大編制裡。處於有十六把小提琴和六把低音大提琴的樂團裡,自然無法以小樂團一樣的速度演奏《法蘭西序曲》!兩場表演之後,我開始思考這音樂顯得如此恢宏壯闊,速度的問題變成次要了!這是《B小調第二號管弦樂組曲》的新觀點;我當然照他的速度演出。結果我可以在《波蘭舞曲》和《詼諧風舞曲》加上裝飾音——如果你得演奏它們十五場的話,非得如此。福特萬格勒只是笑著說:「啊!你每晚都吹奏得不太一樣!」我從未聽過世上任何室內樂團演奏《詼諧風舞曲》能如與福特萬格勒合作時這樣——既在聲音上受限(指不能快速)又充滿靈活彈性(指裝飾奏的自由發揮)。

福特萬格勒永遠在探尋。他正式指揮音樂會時,經常和排演時的方式不一樣。他是偉大的「建築師」。他指揮時可以隨著獨奏進行——例如在《唐璜》中的雙簧管獨奏——同時讓獨奏家在某種框架的範圍內完全自由發揮。我們可以用建築大教堂來做比喻:每個工人各司其職——有的人做窗子,有的人做正門。然而正門不能寬到廿英尺!福特萬格勒總是對每個人的點子敞開胸懷,只要這點子不會干擾到整體合奏的架構。或許這就是福特萬格勒指揮時力量的來源——讓樂手演奏,同時既不施惠般暗示該做什麼,也不命令該做什麼。

我們總是可以和福特萬格勒討論音樂。我記得有一次在達稜(Dahlem 柏林西南行政區的行政中心地 )排演,他指揮拉威爾《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有一段 6/4拍 華爾茲。我知道巴黎他們演奏得比較快。既然這件作品代表了法國文化,我覺得應該負責對福特萬格勒說幾句話。所以我去見他:「博士先生,你不覺得你把這首華爾滋指揮得太慢了?」他完全沒生氣。我們一起在教堂的花園裡來回漫步。他試著在空氣中指揮這首曲子,同時哼唱。「你知道嗎,不會太慢,我喜歡這樣的速度。」我永遠欣賞福特萬格勒具備這種其他指揮所欠缺的特質。當一位音樂家(樂手)想要和指揮討論問題時,其他指揮經常會生氣,很少不會——因為他覺得被侵犯了。當我們和福特萬格勒討論音樂時,他從來不生氣,不過他對自己的敏銳感受充滿自信而且堅定不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後:
尼可萊1950年進入柏林愛樂時才24歲,這時福老已經64歲了,再過四年他就過世,實實在在是他指揮生涯的晚年。那麼,像尼可萊之輩,算是他的兒孫輩了。上了年紀的人,特別愛才惜才。看了前幾篇樂手的回憶,幾乎都是福老聽過一次演出後就延攬於羽翼之下。

記得福老遺孀伊莉莎白說過:「以樂團來說,其中差不多只有25%的演奏者是最棒的。然後有另外25%的成員演奏得很好。剩下的成員則是很有音樂細胞足以勝任而已⋯⋯」這些福老邀為首席的演奏家,更是萬中選一的天才之士,他們和福老的關係就如千里馬遇伯樂、鍾子期遇伯牙;一個是才賦洋溢的年輕人,一個是疼惜人才的大師,幾乎可說雙方一拍即合!我想,是這樣子吧,才有文中重複提及的福老傾聽他們的雅量!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