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7-02 18:38:40| 人氣2,8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坦尚尼亞" 咖啡與電影《黑海尋愛記》/ 咖啡日誌 2015/7/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黑海尋愛記》劇照

咖啡日誌 2015/7/2
這幾天煮咖啡時走水都不太穩定,稍一疏失就錯過 (過早或過晚) 剛好的下水點。不過正如老師所說,高溫總比低溫好。
坦尚尼亞(tanzania) 這支豆子曾煮出99% 的黑巧克力味。經過幾度嘗試,今天算處理得當,雖然下水點稍早一咪咪,粉餅稍破,但攪拌時的確擠壓到咖啡粉,心想味道應該不差。

高溫入口是純度極高的無味油脂口感。棒!略降溫後,巧克力味雖未達
99%,少說也有74% 的純度。入口後,巧克力的苦甜一直瀰漫口腔──苦在後方、甜在前面,滋生變化。而油脂味一直不曾消失,並慢慢生出細緻的水果酸。完全不同於上次濃烈刺激的酸味。
在降溫後,非常標準的
74%黑巧克力味,並且打破了原來對坦尚尼亞豆子的定義,發現它也有細膩的後韻。

這時正觀看
MOD上放映的電影“Black Sea”(黑海尋愛記),描述寡居的義大利老婦與羅馬尼亞女外勞間的相處經過。最後老婦隨外勞返鄉一睹她的羅馬尼亞故鄉。看著電影,下意識多了解了羅馬尼亞──這個政治經濟上所謂落後的東歐國家。當聽到片中背景傳來的東正教聖樂時,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何況這國家出過切利畢達卡和李帕第等等音樂家呢。於是,多了對一個國家及其人民的生活文化與風習的尊重;其實同時是對任何國家人民與風習的尊重,讓自己從舊的思維框架釋放出來,屏除原來的意識型態成見。

好的電影與藝術,不正是如此解放我們僵化的心靈思惟,以包容而非仇恨去看待他者?一如好的咖啡,讓我們接納在每一個風土環境下生長出來的特殊風味,擴大、解放我們的味覺和嗅覺?
我又多了一款喜愛的豆子。而且正如福特萬格勒對音樂的立場:每一首作品都是他的最愛,只要是他當下指揮的曲子;我對咖啡的態度相同──只要是當下煮成功的豆子,每一種都是我的最愛!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