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11 20:23:22| 人氣1,6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福特萬格勒《筆記──1924-1954》選粹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福特萬格勒《筆記──1924-1954》選粹

【翻譯前言】
【一】、關於《筆記 1924-1954》“Notebooks 1924-1954”
編撰與序 / MichaelTanner
翻譯 / Shaun Whiteside
出版 / Quartet Books Limited 1989
本書應由福特萬格勒從1924到1954所寫的多本筆記本裡抽取編撰而成,故英文以複數 Notebooks 表示。

【二】、《筆記》選粹源起:
原來只打算翻譯《筆記》裡1930年中〈論托斯卡尼尼〉的一篇文章,想從這兒管窺福老的指揮哲學與詮釋觀。不料翻譯途中遇到極大的困擾:英文譯文中貼了兩張斷簡殘篇式的手稿圖片,既是不成句的片段、又是不甚清晰的德文。於是費勁工夫以email歐洲遠道求助,終於得到專家勘驗後比較清楚的德文內容。從這兩句片斷德文再參照前後文,勉強得到梗概的大意。為進一步查證這兩段貼圖出處,翻遍全書居然沒有明顯註解。讀了編者序文才猜測出其來源。
根據編者解釋,福老此文原稿篇幅冗長,經編者濃縮後才有今日面貌。由此可進一步推測兩張圖片應是福老手稿與本文相關部份,不知為何編者不直接引用,而以截圖方式呈現。

由於讀了這部份序文,發覺如果只譯〈論托斯卡尼尼〉這篇,恐失之偏頗並有誤導之嫌。此文應列入他整體的指揮哲學來了解。因此決定擴大翻譯的選文範圍:
(一)最先的想法,是把序文裡論及托老部份的文字譯出。開頭的段落好裁選,結尾如何切斷卻難。最後想想只有把序文全部譯出,這樣對福老的人和音樂才有整體的綜觀,不但可以了解福老撰寫《托》文的背景,而且對筆記中任何段落的閱讀都有幫助。
(二)將《筆記》1930年份下的文章,除其中一小則外,其餘四則悉數譯出:包含,《隨筆》、《照譜演出Literal rendering》、《托斯卡尼尼的德國行》和《論古典音樂的「照譜」演出──一則嚴肅的音樂問題》。再加上1931年的一篇當作附錄:《論舊音樂的呈現與演出》(Rendering and performance of old music)。
這選粹雖然只佔《筆記》全書一小部份,總算比任何單獨一篇文章較為周全地勾勒出福老的音樂演出與詮釋觀點。
(三)最後再加上法國福特萬格勒協會網站的一篇、指揮安塞美所寫、比較福特萬格勒和托斯卡尼尼的文章,作為這系列完美的總結。

所以貼文將按上述的順序一一刊出。至於《筆記》裡的其他文字,但願伺後能以選粹的方式逐步譯出;一者自學,二者與樂友分享音樂的意趣。

【三】、關於幾個譯名的翻譯:
Wilhelm Furtwängler
福老的譯名,在台灣一般譯為:威廉‧福特萬格勒。這是以英語發音的譯法。
德語發音若以國際音標來表示大致是:[vilhelm fu:tvӕnglә ];中譯的話,我以為:「菲爾漢‧富特梵戈勒」較接近。所以大陸譯為「富特溫格勒」倒也貼合譯音。不過我個人總覺得當中的「富」和「溫」在中文字形和發音上顯得太軟,不太符合福老音樂給人的印象。倒是台灣行之多年的譯名「福特萬格勒」在字形和音節上鏗鏘有力,十分吻合福老的音樂(「菲」與「威」同理),故決定採取「威爾漢‧福特萬格勒」的譯名。

Literal rendering:照一般慣例翻譯成「照()譜演出()」。


※ 
譯者才疏學淺,雖篤求信實,但力有未逮、謬誤偏頗之處,祈請方家識者不吝指正。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