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02 11:52:41| 人氣6,3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pairing for Rebirth”──張光琪畫展觀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保護與被保護》局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看張光琪展覽後的第一個念頭──「修補以重生」。

作品的解讀,一向人言言殊。觀者所見所感與作者也不盡相同。

以下純為個人之見。

 

“Digging for Burying”是光琪這次展覽的主題和名稱。

「挖掘」是作者的創作程序,「埋葬」則是創作的結果。

但從觀者的角度由作品讀到的,則是一種類似治療與修復的過程,其結果便是新生。

這主觀的第一印象,出自DM 上的作品《保護與被保護》中的形象。

光琪開發出一己的意像語言和邏輯,在技法上營造充分的說服力,並以足夠的誠意鋪陳,隨著時日繼續發展。這樣的創作態度和歷程,在台灣十分難見。台灣常見的藝術創作,其風格往往不知如何、從何蹦出來 ( 常常是橫的移植過來 ),而且風格定形後便不再發展,那是一種──譁眾取寵的「藝術?」。

光琪的作品中常見一些日常生活的意像,讓我想起李錦繡的作品。只是李並未從這些日常形象昇華出來,依舊受限於寫生的羈絆、生活的牽困,不能脫拔。將生活的語言轉化為詩的語言;將生活的 image轉化為繪畫的 image。這之間,永遠有一個「轉與化」。

光琪成功地加以轉換,變為暗示性的形象。這樣的移形換喻,具有一種詩化的作用──這就是光琪作品誘人之處──富於詩意的繪畫手法。


附圖:

(1)    張光琪的意像符號:

光琪詳細解說了她的意象符號之一

從挖掘到埋葬有兩種形式與目的,首先為自願的,其狀態為雙手張開或合攏,目的為自為之恢復原狀;其二為非自願的,雙手綑綁無力恢復原狀,其目的為遮蔽、消失不再以可辨形體出現……。」

從這裡我們可以逐步拆解光琪的其餘符號。

以下是光琪的部份符號:




(2) 李錦繡作品中的生活意像:



(3)Jim Dine (美國普普藝術家)作品比較:






Joe按:這是純粹任意的挑選。原要比較李錦繡的作品;貼上後發覺,某種程度與張光琪也有創作上一些異曲同工的意趣。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6,3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國 際 藝 術 村 |
此分類下一篇: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此分類上一篇:獻給普世眾生── 2009 賀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