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5 01:58:21| 人氣8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模仿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宮部美幸費時五年寫出的推理小說,分為上下兩冊一千三百多頁的巨著,
忍不住伸起大拇指給它我五月分的冠軍!

除了童年的亞森羅蘋、福爾摩斯,少年時的克麗絲蒂阿嘉莎,
平常很少看推理小說,也沒有特別喜歡,
但一部《模仿犯》顛覆了我從前對推理小說的刻板印象。

在下冊一開始便告知讀者兇手,於是我所能做的就是讀完它,
等待著兇手如何被揭露,而等待是值得的。

這部推理小說是非常屬於現代這個社會的──
連續的女性遭殺害事件。
女性在這個社會的弱勢和被暴力迫害
在這部小說裡或許不算是主要探討的題目,
不過這確實是小說的主幹,
經由各個男女角色的討論和事件讓人一窺不同的想法,
我想這恐怕是女性作家才能做到的事──
例如在這種案件發生時,男性雖然會想到擔心自己的母姊或女性友人,
一般女性卻承受了更多心理壓力「我會不會有一天也遇到這樣的事情」,
對受害者更能感同身受,更想知道犯人犯案的動機,
也更想知道「女性為何如此容易遭到殘忍的暴力對待」。

關於這個虛構的連續女性遭殺害事件,美幸所做的,
是把一件平常隨著時間會逐漸縮小版面的社會新聞
徹底地描繪和追蹤。
社會新聞會提到的犯人與受害者,而在小說裡更可以看到
受害者、遺族親友、犯人、犯人親友、一般民眾、政府、媒體
等各種不同的視角,其中對於警察如何搜查辦案和媒體運作,諸如新聞、廣播、書籍、報導文學、談話性節目都有很深入的描寫。

另外還有社會案件發生時所帶來的周邊影響,
例如許多人自稱犯案──
自稱是兇手,自稱犯下殘暴案件,
這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想成名?好玩?自以為勇敢的表現?純粹惡作劇?精神有問題?

小說裡角色眾多,作者對於每個角色的心理和動作描寫非常驚人,
彷彿具有讀心術的能力!
無論犯人或受害者,每個人的行動和選擇都是事出必有因,
童年回憶或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在書中被具體地描寫出來,
讓人了解到一個「人」是如何形成,如何走向各種道路的。
除了最後的犯人,他的生命事件是被寫的最少的,
雖可略知他的生命也是被扭曲的,
但也有種「人性本惡」的意味存在
──而那種人性本惡似乎又是這個資訊過度發達所引起的人性麻痺症狀──
因為一些苦難而終生沉浸其中,責怪抱怨他人,過度自我膨脹,
不懂得體諒和成長,不把其他人當作人的一代;
在書中可和兇手作為對照的是豆腐店老闆有馬義男。
歷經戰爭時期苦難生活的老人有馬義男在書中失去了孫女,
女兒壓力過大精神崩潰車禍住院,
可是他的堅忍、冷靜、人性溫暖和但求無愧於他人的生活態度,
卻在在顯示了人善和真實的智慧。

閱讀時好幾度落淚。
雖然小說精采令人欲罷不能,卻也因過度真實而幾度必須停下來。
從來沒想到看推理小說也會哭,
被害者死前一刻被如何對待、失去親友的煎熬心情、兇手的過去、
人與人之間的撕裂爭執......
太多沉重的時刻令人心痛,太多的惡讓人難以承受。

當然,也會有因為陽光原來如此溫暖而忍不住哭泣的時候。



台長: Jessie W
人氣(8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小說 |
此分類下一篇:最近的心得A
此分類上一篇:小說研究的書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