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4 23:33:06| 人氣1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遙想柏格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相繼看了柏格曼幾部作品,再對照柏格曼自傳真是收獲良多。劉森堯先生提到他私心最偏愛的柏格曼作品是"沉默"。我也同意,這片是柏格曼裡影像最流暢明麗的,鏡頭間的轉換也清楚俐落,可與亞倫雷奈的"去年在馬倫巴"曼妙的運鏡相互比美。再來就是"沉默"氣氛的營造與心理孤獨深處苦痛的挖掘,在柏格曼的作品裡也算是上乘。再就題材而言,就意念之單純與思想之純粹更可說柏格曼之最。"沉默"的內容簡單,講的是人處於戰後,對大環境的恐懼,而產生的溝通困擾,人與人之間無法面對面交談,寧願將情感深埋內心,產生了心理上的痛楚。這部片給我的感覺可與安東尼奧尼的"慾海含羞花"相對照,我覺得這兩部形而上意味談的東西很多類似,恰好都是背景設在戰後,人心恐慌階段。柏格曼多以室內景呈現,多次以小男孩望窗看見坦克車的超現實手法呈現戰爭的樣貌恐懼;安東尼奧尼讓片中充斥荒蕪的場景,產生了一股疏離感,顯然把它抽象化。只不過為什麼柏格曼會將一群侏儒放進片中?我猜可能要與那純真的孩童對照來看吧!亦或是對核戰爆發的恐懼。提到這,或許又可以拿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來三片比較一番,"廣島之戀"與"去年在馬倫巴"是雷奈實驗性極高的電影,至今來看都很前衛,也是意識流技法的典範,而雷奈的表現方示又與柏格曼、安東尼奧尼不同,意識流與鏡頭的移動,是"廣島之戀"與"去年在馬倫巴"最令人驚奇之處,也讓空間與時間上充滿疊映的美感。(對不起,寫到這裡可能會沒完沒了,就此打著,不然木下惠介的"二十四瞳"都可以拿出來比了)

"沉默"之後的"羞恥",剛好銜接而來-是一部戰爭驚悚心理劇,以上下部份來說,下部份描寫心理層面較深入,上部份則讓人感到戰爭的恐懼,戰爭可使無辜民眾莫名奇妙的介入,也表現了處人籬下不得不低頭與一股莫名的恐懼籠罩。後半段則是柏格曼擅長的心理劇,印證了"戰爭結束後,心靈苦痛才正要開始。"柏格曼輕柔的筆鋒把男女情境轉換過來,讓我們看見戰爭對於人們心理的轉變與苦痛。

"有時這一切恰似一場夢,不是我的夢,是別人的夢,但我也被捲了進去。夢到我們的人醒來,而且感到羞恥時,會怎麼樣呢?"

話說到柏格曼,最近新聞李安提到受影響的兩部電影,一部是克勞德路勒許的"男歡女愛";另一部就是柏格曼的"處女之泉"。兩部的風格相差很大,"男歡女愛"浪漫的可以,既詩意又甜美,而相較之下克勞德路勒許近幾年來的作品都有點不之所云,連"男歡女愛"那浪漫氣息都補捉不到。"處女之泉"則是柏格曼的天問式電影,其實討論人與宗教/神之間的關係,是柏格曼電影裡常出現的旨意,我第一次看到人神共處/生死相逢*(有人把它歸類成漫遊式意識流)就是在柏導的電影出現,後來再見到是東歐某個導演,最近見到則是一部法國片"國王與皇后"也用上這技倆,當然震撼度相差甚大。"處女之泉"與"第七封印"都是天問式電影,柏格曼處理人神題材,題材嚴肅,依深度廣度、技法各方面"第七封印"是完全勝出的。再看英國視與聲柏導作品裡最受歡迎的是"芬妮與亞歷山大",這也難怪,"芬妮與亞歷山大"給人的印象很難抹滅,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玩偶間的超現實詭譎影像,鏡頭下栩栩如生,要說這部片是柏格曼最好的作品,可能不少人會有意見,但至少可以說是他最熱鬧的一片吧!

柏格曼早期的新寫實主義作品雖然有評審提出來,可是票數不多,自然也舉無輕重。就好像費里尼那樣,僅管他早期新寫實主義的作品惹人喜愛,還是得說他玩到顛峰的後期超現實作品成就較高。或許都有一個轉換點吧!"芬妮與亞歷大"與"第七封印"都獲高票,再來就是意識流夾帶超現實意味的"野草莓",響譽國際的"假面"倒是不如預期,室內心理劇"哭泣與耳語"也拉不到太多票,這或許可為柏格曼下一註腳。或許再過幾年柏格曼會不會如同安東尼奧尼那般漸漸被人淡忘呢?存在主義風行時-那正是安東尼奧尼風華年代,至少還有多部擠在前位。如今到了這次票選,可以肯定的是他老人家影響力已經不如以往。

台長: JeanVigo
人氣(1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