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7 07:57:36| 人氣1,055| 回應12 | 上一篇 | 下一篇

027專,紡織技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027專,紡織技術


彩繪陶紡輪,

直徑:3.34.4公分

湖北屈家岭文化,3000-2600 B.C.

 

紡織之前首先要對植物的纖維有所認識。人類確實曉得用細線縫製衣物大概可推溯到三萬年前。中國發現的骨針,大致以四萬至二萬年之間的遼寧海城縣遺址為最早,兩支以象的門齒製作,一長7.74公分,孔徑0.16公分;一長6.9公分,孔徑0.07公分。另一支以獸骨製作,長6.58公分,孔徑0.21公分。以當時的工具,推測應利用植物的纖維搓線了。一萬年前常見於華南的繩紋陶器,表面的紋飾就是用繩子捺印的,已能把幾根線糾合成股以捆縛東西,更接近紡織必要的技術了。紡織的布,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底部見到麻布的痕跡,實物則見於五千年前的浙江吳興錢三漾遺址。

具有織布之經濟價值的植物纖維有好幾種,分屬不同的種類,但因麻布最為重要,一般統稱有強韌纖維而可織布的為麻。麻的株莖被割下後乾燥幾個星期,剖開表皮而久浸於水中以去除雜質,然後捶打以分析纖維。浸泡的水越熱,浸泡的時間就越短,一般就用水熱煮以加速分析纖維所需的時間。分析麻纖維的工序反映於甲骨文的散字,作一手拿著棍棒在撲打兩束麻而其表皮自秆莖分離之狀()。

紡織是件很專門的職業。麻的栽種、培養還較簡單,若是蠶絲,則工藝非常複雜。從養蠶到織成絲絹,每一步驟都需要專門的技術。桑樹的栽培,採摘的次數,蠶蟲的品種,喂飼的次數、份量和時間,養育的溫度,都與成品的品質有密切的關係。蠶吐絲而成繭後的揀繭、殺繭、抽絲、繅絲、織絲,每一過程都需要專門的訓練。所以於文字,甲骨文的專字作一手持拿著已經繞上絲線的紡磚之狀()。五千到四千五百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發現了切割過的蠶繭。稍後的吳興錢三漾遺址確實發現每平方公分,經緯各四十七根線的家蠶絲織品。

紡磚的作用是把絲線纏成錠,以待上機紡織。早期的捻線方式是用手在平面上搓揉,這樣進度太慢。後來改良用紡輪,方法是用在杆杄穿過紡輪中心的孔。杆子的一端大致呈錐狀,且鑽了個可綁上絲線的小孔。操作時,使紡輪下垂而轉動杆杄,紡輪的重量把絲線拉直,並借轉動的力量,將線纏繞在杆杄之上而成錠,就可以安裝在織機上以待紡織了。紡織之事不但要專門的技術,也要專心工作,否則面對成千上萬的線會手忙腳亂,織錯了花紋。所以專字兼有專門及專心兩層含意。紡線時要捻轉紡磚才能快速纏成綻,也許轉字也是專字的引申意義。這種工作不需體力,女子也比較細心,所以自古以來,紡織就是女子的工作,陶紡倫都見於婦女的墳墓中。圖示的紡輪塗有彩繪,轉動時產生流動的色彩,增加一點工作的樂趣。

絲織手工業在商代應已有相當規模。青銅器上還有不少因銅酸而保存下來的絲絹痕跡。想像當時必有相當數量的生產,才會以之包覆銅器並隨葬於墓中。從痕跡知當時的紡織已達到綾織的階段,也有斜紋提花的絲織物。甲骨文與紡織業有關的字比其他行業的字多,即其具體的表現。

到了西周時代絲綢已是重要的商品,《詩經‧氓》有『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戰國時代的《管子》有,『民之通于蠶桑,使蠶不疾病者,皆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謹聽其言,存之於官,使師旅之事無所從。』說明絲織品在古代是價昂的重要商品,對國家的經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桑田要比良田還要貴上一倍。《史記‧吳世家》記載西元前五一九年,曾因兩個家庭爭奪邊界桑樹的所有權而導致吳、楚兩國打了一戰。

   

台長: 殷墟劍客
人氣(1,055) | 回應(1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字小講(21-40) |
此分類下一篇:029帝,天帝形象
此分類上一篇:026龍,君王象徵

涼涼
1. 謝謝老師, 這下子我更一步知道如何與客戶瞎掰了!

2. 原來我們在四千年前就好補破網的行業了唷!

3. 桑比麻貴, 有人大量重麻嗎?

4. 星期天去掃墓時, 親友說月桃花的梗靭性很好. 請問: 在古代有人拿來織布嗎?
2009-03-17 08:53:34
版主回應
中國歸類於麻類的植物,西洋植物分在好幾種類。植物纖維怎麼細也比不上蠶絲,但是麻的仁實可食用,對廣大的民眾來說,應該關係更密切,桑是經濟作物,政府比較關心,記載比較多,麻的生產,可能比較不受到高階層的注意,產量可能不比蠶絲少,可能不易重桑的地方才種麻吧。
織布的重點是有長纖維,桃花的梗雖然韌性高←如果不能抽出幾公尺長的線,大概就不能利用。史書記載,三國時候航行於南海的海船,『隨舟大小或作四帆,前後沓載之,有戶頭木,葉如牖,形長丈餘,織以為帆。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邪移,相聚以取風吹。風後者激而相對,亦並得風力。若急則隨宜增減之。邪張相取風氣,而無高危之慮,故行不避迅風激波,所以能疾。』
2009-03-17 14:37:59
更正錯字
2. 原來我們在 四萬年 前就好補破網的行業了唷!

四萬年前啦!
(我按錯鍵了~~&quot)
2009-03-17 08:55:00
楊風
又上了一堂紡織課
原來那麼早中國人就會用絲線
昨天看電視新聞
有隻猴子會用人類掉下來的頭髮
來當牙線剔牙呢
2009-03-17 10:35:00
版主回應
昨天我也瞄到這個新聞,那隻猴子比我厲害,牙醫要我用牙線,我就是作不好,所以牙齒常有毛病。
2009-03-17 14:20:23
旅人
果然換貼新文了,來學習紡織拉

一篇新文,是一篇學術佳構,付出不少心力
但傳播文字學福音於學院外,功不唐捐滴

劍客也催催北斗才子,設個哲學網站,提供校外教學吧
2009-03-17 11:04:07
版主回應
別害北斗了,教書的人開闢網站是自討苦吃,教學任務已夠忙,又要寫又要回應,真的很苦,怪不得詩皇專職經營網站。我昨天沒睡好,趕著要交今天的作業。
2009-03-17 14:17:53
北斗
來補課的。
版主有恕心,最了解北斗,旅人有成人之美的心,要在下學墨子,心領了。
2009-03-17 16:13:30
昨夜微霜
其實,在電腦螢幕上看大量文字,很多人都會眼睛不舒服。我也是沒辦法這樣閱讀,我長篇文章閱覽和思考無法同步進行,讀後成效不彰。所以最終還是文本才是王道。

譬如:詩皇的小說雖然網上貼文時我每篇都看。但是〈那年秋天〉集結成書後閱讀,確有另番收穫。更能挖掘文字背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
2009-03-18 09:15:41
昨夜微霜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5574 〈中華古文物導覽〉我讀這本書就得心應手.收穫滿滿。

PS:劍客老師的每篇貼文我都會看啦,是會細看,因為值得慢慢看....!
2009-03-18 09:23:21
昨夜微霜
/有強韌纖維而可織布的為麻。/

以前外婆家也有養蠶
蠶的成長是以睡幾回覺做區別
蠶的睡覺我把它認定是蛻變
幾天睡覺一回,睡起來就開始吃努力長大
當蠶最後一次睡醒時,那是沒日沒夜的吃
大量吃桑葉的聲音就像下大雨聲勢浩大
當蠶寶寶要吐絲的時候身體就會變黃色透明
農人會幫蠶搬家,放在框框讓他們結繭
蠶繭可以賣很多錢
2009-03-18 09:40:21
昨夜微霜
/曾因兩個家庭爭奪邊界蠶桑樹的所有權而導致吳、楚兩國打了一戰。/

為了桑樹發動戰爭,足以証明蠶繭的經濟價益高。
再說一點,下雨天桑葉如果沾到水,蠶寶寶吃了就會拉肚子,死翹翹...農人真的很辛苦。
2009-03-18 09:47:37
版主回應
謝謝微霜一連留下四則留言,我正在想,好像好久沒有霜霜的消息了,稍微喘息一下,打開自己的網站一看,一下子好多留言,我沒有查核留言的時間,是相隔一段時間嗎?蠶絲是貴重商品,羅馬帝國上議院曾頒布禁衣絲令,怕錢被別國賺去。讀小學時,老師也要我們養蠶。我養不到成繭的階段,原因就是沒耐性。古代能讓蠶寶寶不生病的人國家給予很大的獎勵。
2009-03-18 15:18:26
小學生也養蠶
小學生小學的時候也養蠶,養沒幾天就丟給父親養,父親竟然養到成繭成蛾,下了一堆芝麻小蛋,竟也孵出一堆小蠶。後來鄰居的小孩說想養,父親全給他們,沒兩天就死光了。

看來小學生的父親在古代應該可以當個養蠶官之類的。
2009-03-18 21:45:46
版主回應
沒有養過蠶的人不知要細心照顧的必要,我算不錯,還達到脫殼的階段。我以前只知一蠶一繭,去年去大陸參觀,竟然發現現在常是二蠶一繭,自然經緯交織成網狀,大概是新改良的養蠶術,在古代應該是大功勞一件。
2009-03-19 10:27:42
旅人
劍客還在學堂忙於教授紡織技術吧
有來上課,每堂課,都沒缺席,請別當偶的學分

請安,早安
2009-03-19 10:42:23
版主回應
頭路不好找,現在在學另一種技術,下星期應徵工作,所以紡織課的分數由別人打。
2009-03-20 08:31:29
白馬
到現在
中國的紡織品還是世界最有競爭力
說中國現代化從紡織起家 不為過

原來是有幾千年的傳承
2009-03-30 19:27:03
版主回應
蠶絲的發現真的是很棒。
2009-03-31 09:03: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