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8 15:58:07| 人氣5,6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姊姊的守護者+電影:人生駕駛課(伊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視傳 伊欣

姊姊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Jodi Picoult /著 林淑娟 /譯
2006 年 12 月 01 日 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故事大綱
〈父母有權決定兒女的生與死嗎?〉
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 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皮考特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故事 的發展,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以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我的心得
據說這是參考CSI的某個案例所寫成的,不過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就從不覺得它會是很生硬的法律小說。相反的,實際上內容對於情感的刻畫多於法律的名詞,法庭的場景幾乎是在後半段才開始出現,但不減此書的流暢度與可看性。光是封面的兩句副標就夠令人震撼:儘管我一直希望凱特能活下去,但她的死會是我一生最幸運的事。還有第一頁序曲的第一句更直指人心:我最早期的記憶是,我三歲的時候想殺死我姊姊。
天哪,光這兩句就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看完。
故事非常引人入勝,而且很容易就能融入體會每個角色的心情。我覺得這本書排列章節的部分很特別,每一大章幾乎是在敘述同一個重點,然後細分成一個角色一篇,各自用每個人的角度一一去描繪出故事的發展。這樣可以同時深入每個角色的想法和態度感覺很不錯,但是有一個壞處就是很容易搞不清楚現在是站在誰的立場,還得翻到開頭去查,因為每篇都用第一人稱來寫。
雖然如此,從開頭到結束我幾乎一直都是站在安娜的立場去看,因為我覺得她的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她根本就只是因為她可以拯救凱特。尤其是母親莎拉,她好像一直都認為安娜當藥糧是理所當然。因為她是凱特的妹妹,她是為了救凱特才被生下來的,這很讓人生氣。而他們也忽略了凱特到後來其實並不想再這樣下去,十三年來幾乎每天進出醫院和住院化療對凱特來說也是一種折磨。她抗拒治療時,母親說:那你就任性的自殺吧!但凱特回答:如果你已經快死了,那就不是自殺。而當後段有一幕安娜被要求捐腎時,凱特私底下跟安娜說:不要。
我認為這些完完全全說明了她們姊妹之間的堅定的情感已經超越了大人們那些只要凱特能活下來的想法。凱特也很了解自己死了妹妹才能夠完全解脫,在這安娜十三年後起而反抗的時機,凱特顯得懂事又貼心,以致於安娜到進行訴訟程序時還偶爾反反覆覆,讓辯護律師也摸不著頭緒。安娜在親情與自主選擇權兩邊之間掙扎,作者也都描寫的很細膩,包括對父親和律師的互動,還有對母親的疏遠但又不可抗拒的母愛。
而在故事之間一直穿插著的角色之一,家中最大的哥哥,傑西。我認為他就像另一個安娜,只是他不用當藥糧。但因為凱特生病後,他也漸漸的被淡忘,導致行為偏差,到處放火給他當消防員的爸爸去拯救,還住在家中庭院的一棵樹上。這本書讓我相信人性本善,只是當一個人沒有存在感,他就會想引起別人注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安娜和傑西的不安全感,讓他們開始如朋友一般,安娜也漸漸了解傑西內心的想法,大家都愛凱特,但也都想做自己。
中後段安娜與母親在進入訴訟後的互動幾乎是故事的重點也是最弔詭的地方,因為母親本身就是自己這一方的律師,而安娜的律師也曾要求法官下令將安娜與莎拉隔離生活,希望安娜不要被母親的言語所影響。但是她畢竟還是小孩,還是需要母親,所以法官只規定莎拉平常不准對安娜做任何有關此案的討論或言語說服。而此案沒有陪審團,有訴訟監護人,目的在於能幫助未成年的安娜進行訴訟和免於受母親同時也是對方律師的影響,此人必須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家庭的問題和深入了解這家人之間的互動,幫助法官做判斷。
但安娜在此時一直在母親的懷抱和她所做的控訴猶疑不定,看得出來她不希望傷害任何人,她只是單純的小孩,單純的想做自己,而不是因為姊姊而存在。
莎拉也不時開始向安娜訴說她對兩人的愛都是一樣的,想表露自己對安娜的在乎,讓人感到似乎為時已晚。到後面開始轉向支持安娜的父親最後也讓安娜與自己同住在消防隊的宿舍,暫時與母親分開。
  因此後段父親布萊恩與女兒安娜的對話漸漸增加,也開始鋪陳結局。布萊恩在妻子與女兒間周旋也很不好過,不過他還是與安娜有良好的對話,即便最後一場訴訟時他突然轉為支持捐腎頗令讀者驚訝,而更令人驚訝的還有結局。
法官判決安娜的父母不能執行她們對安娜的醫療行使權,並任命安娜的律師坎貝爾當她的醫療監護人以協助安娜做決定。訴訟結束後安娜坐上坎貝爾的車,同時凱特還在醫院洗腎,父親陪伴著。此時安娜並還沒決定捐腎與否,但安娜最後一篇在車上說了:十年後,我還要做凱特的妹妹。
這或許讓人匪夷所思,卻也不難體會。訴訟進行了這麼久,即使贏了,法律永遠不能改變既有的親情,也就是這句話,讓我對安娜的死感到沮喪難過。
安娜與坎貝爾發生車禍,前來急救的剛好是安娜的父親,最後安娜死了,也捐腎給凱特,最後一篇就是凱特第一次在書中的自白,已是十年後。述說了家中所充斥的悲傷,也責怪都是自己的錯,更不忘自己已康復不少的身體裡永遠流著安娜的血液。我不管去哪裡,都帶著她走。這本書的最後一句竟是如此平靜卻又有無限的感傷…
看完一本厚厚的書很過癮,但我覺得每次看就會想很多,而且很難過。這本書字裡行間不時充滿獨特的憂傷與情感,是目前最能影響我心情的一本好書。


*********************************


人生駕駛課 Driving Lessons
導演:傑瑞米布洛克(Jeremy Brock)
上映日期:2007-04-04
演員:
【哈利波特】茱莉華特斯(Julie Walters)
【哈利波特】魯伯特葛林特(Rupert Grint)
【愛是你愛是我】蘿拉琳妮(Laura Linney)
影片大綱
《人生駕駛課》故事敘述一個17歲的大男孩班,受限於他高度神經質的媽媽,生活和個性都十分拘謹。有次暑假打工,他受雇於一個聰穎卻奔放的退休女演員伊薇,兩個不可能相遇、相處的人,自此有了如電光石火般的人生對談。自絢麗褪下的伊薇,不甘於平淡生活,她帶著班展開一連串美妙的冒險,或許在露營、或許是散步,她將對快樂人生的追求和體悟,在無形之間,讓懵懂徬徨的班茅塞頓開。兩人意外又美麗的連結,也自此顛覆他們各自的人生…。
我的心得
我覺得最近這幾年類似這種的片很多,不外乎是表達當人被禁錮在某個環境下或是對人生感到徬徨迷惑時如何去突破舊有的自己並發現心裡那個最真實的靈魂。我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電影海報就馬上決定要利用清明假期去台北看(因為只有台北有上映),真的不虛此行,也很高興我的直覺選對了片子。
  以前對哈利波特裡飾演榮恩的Rupert沒有什麼太大的印象,直到看過這部他長大後第一部獨挑大樑的片子,深深被他的動人演技和夢幻般的眼神吸引住。在查資一些相關資料時還發現一些趣聞。像是拍此片前Rupert曾被要求要去考駕照,結果他還真的是沒考上(片中他也是演沒駕照的男孩)。可見製片真是找對人來演了(笑),擅長演戲的Rupert卻考不過駕照,也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大家都是獨一無二的。
  說到演技,就不能不提到飾演伊薇的Julie Walters。伊薇在此片是女主角,感覺她本身就是控制片中氣氛的主要重點所在。而她和Rupert演起來,其間眼神和動作的交流不斷的擦出令人讚嘆的火花。不管是搞笑的,嚴肅的,傷感的,憤怒的,兩人都搭配的恰到好處。而且劇本本身也並不算沉悶,有很多很有趣的場景和台詞。像是兩人在花園裡演起莎士比亞名劇,雖然他們是很認真的演著,但這段的誇張的表情和動作真的是讓人笑翻了;或是班被拖去露營當他想回家時鑰匙卻被伊薇吞下去了,剛開始還很溫文儒雅的他當場就罵起髒話來,伊薇還嘲諷說他越來越進步了(抒發內心的自己?笑)。很多很多地方都讓人會心一笑,而且每個點都安排的很平均,一個半小時內絕無冷場。
還有我也很喜歡這部片的配樂,我覺得片子要好配樂也是一個重點。
回到劇情上,看到班漸漸的突破了以往被母親限制的自己,看著看著總覺得自己應該也要趁年輕做些不一樣的事。像我之前有一次突然就決定要去台北的某個活動,然後就一大早出發搭車去了,雖然回程有迷路找不到捷運站很著急,最後沒搭上末班到斗六的車很晚才回到宿舍。但回來後我不後悔,反而很充實,我毫不猶豫做了我想做的事,而且有冒險,有不同於平常的刺激。

想想總在同一個地方同一群人裡生活,搞不好真的會變得跟原本的班一樣羞怯,只活在只有自己和家人的世界裡哩。所以上了大學以後我也想辦法讓自己參加很多社團,接觸除了作業以外更多不同的事物,學習待人處世,迎拒應對。但有時候還是會很疑惑的看見自己心裡的衝突,有些聚會和人事明明心裡就是不喜歡的,但卻又讓自己去做了,偶爾還是會懷疑著自己的方向到底對不對,到底在那裡又學到了什麼。就跟片裡的班在漸漸改變的時候夾在母親和伊薇中間的那種困惑和親情間的拉扯一樣,該當個母親的乖寶寶好呢?還是就這樣下去?

記得在還沒看這部片很久之前和同學聊天我曾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也許當乖寶寶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事。也沒什麼人否認。好像乖乖的唸書考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一生就這樣平淡的過了。我常常想到那些沒考上大學已經在工作的高中同學們,就算薪水少,但我覺得她們在社會上所學到的總是比我們多,至少他們比較會應對,生活經驗也比較豐富;也曾聽一個校長說過,在校成績在中後段的,其實才是未來的中堅份子,對社會最有商業貢獻的人(因為成績好的總是當老師當教授或公務員去了)要怎麼在乖寶寶與壞小孩之間找一個能讓自己呼吸又能讓父母滿意的平衡點,實在是不容易啊。

那天看完沒有很多時間思考,我真的真的很想再看一次,細細尋找片中任何能改變自己的蛛絲馬跡。至少,我想再認真的為自己生活一次。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5,60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讀書:眼睛(倪匡)--志偉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血鑽石+讀書:追風箏的孩子(宇涵)

葉蝶
1.回應「姊姊的守護者」,這部小說看來是以溫情取向,訴說正確的人生與犧牲的道理。
讓我不住思考的是,如果一個真正的人生,生來是提供器官給另一個人之用,那麼真正的生命價值為何?(包括未來「複製人」的存在,可能如電影「絕地再生The Island」的劇情一般,成為商品,沒有所謂的人權)

2.以及,如果現實中生下一個殘缺或畸形或有先天疾病的孩子,應該如何?

3.一個植物人卻無法自己解決自己的病人,是否該予安樂死?

(這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

*****************************

(錄下尼采的一小段寓言語錄如下:)

「聖者的殘酷」

有個人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孩來到聖者的面前。
「對這嬰孩我該怎麼辦?」他問道:「他真不幸,是個不成形的畸形兒,卻又不足以致死。」
「弄死他」聖者用嚴厲的聲音喊著:「弄死他,然後抱在你懷裡三天三夜以使此事銘刻在心而勿忘---這樣你就不會再度在孩子不該出生的時候將他產下來。」
這個人聽了之後很失望地走了;大家都責備聖者教人殘酷,因為他勸人殘害嬰孩。
「讓他活著不是更為殘酷嗎?」聖者問。
2007-06-29 02:34:26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