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08 08:37:27| 人氣7,824| 回應2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些高雄藝文舊事- 倪再沁水墨個展有感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認識倪再沁二十年了從我到高雄民眾日報藝文組工作那時經常看到他揹著書包從圖書館來報社討論 民眾藝評」,他博學好口才逐漸和藝文組的記者和編輯變成朋友當時他在無願讀書會教授藝術課程我也曾跟著上過幾個月的時間獲益良多那本他為空大撰寫的教科書我讀得津津有味對倪老師的文筆印象深刻後來我這個編輯經常閱讀民眾藝評」,看到他文筆犀利的一面也慢慢了解他關注公共議題那份熱切的心情那不就是一位創作者的社會良知嗎?

 

不只從倪老師身上看到這份關注社會的熱誠也從當時剛從紐約學成歸國的李俊賢和從英國歸來的蘇志徹身上看到加上一直在土地上創作的陳水財變成藝評四劍客」,當時的民眾藝評言辭犀利許多被評論的藝術家心裡不舒坦我讀來卻覺得是最佳的普羅藝術教育多年後我重返高雄很想把當年的民眾藝評集結成冊徵詢多位藝術家的高見最後陳水財老師一句建言:

那時太輕狂若是現在我不會那樣評論別人的作品不要出書啦!

 我考慮很久最後決定不出書但把那時辛苦收集的資料交給高美館研究組留待將來有興趣研究的人作為珍貴的參考資料當年在報社任職時我把每一日的副刊都留報紙存檔沒想到民眾日報幾經易主最後這些珍貴報紙檔案沒有獲得妥善保管我還得從當年負責整理藝評的記者們的資料夾拷貝不完整的部份則從高師大圖書館找到.....


當我翻閱泛黃的民眾藝評報紙看到當時倪再沁這幾位藝評大將的作品還依稀記得當年種種舊事有一件事很確定我的藝術觀念是從這裡慢慢累積出來的那時有一股溫熱的感動流自心中當年被批評為球員兼裁判的藝術家背負多少責難但我以一位藝文編輯的角度來看歷史當年的在地報紙的報份曾衝高到二三十萬份閱讀人口非常多若沒有這段市民文化教育讀者又從何成長高雄的文化人口是從這裡點點滴滴累積的呀

 

 我想起倪再沁獨到又豐富的藝術課程倪晨在串門藝術空間的熱情解讀每一次的展覽陳水財、李俊賢、蘇志徹洪根深蘇信義黃文勇許自貴鄭明全……等諸位藝評老師的深耕藝術文化忽然覺得高雄人好幸福曾經有這麼多的文化人奉獻他們的智慧和努力近日去高美館欣賞包浩斯巨匠亞伯斯在亞洲的第一次展覽心中的感動非筆墨能形容走在也是高雄藝術家們努力爭取來的高美館階梯我想到的是這裡每一個階梯都是前人的努力如今當年的文化社會運動悍將都已頭髮花白有的經歷大病磨難更覺得那時他們的衝鋒陷陣的歷程是何等珍貴

 

倪再沁和我還有一個相似的經歷我們都是文化人投身環保運動我致力於柴山自然公園運動倪再沁和倪晨是文化愛河最初的拓荒者如果沒有倪再沁一再推他的學生走出來關心社會無願讀書會那幫娘子軍許玲齡等人也許一直安於恬適的藝術領域而不會關注愛河不會有文化愛河的夢最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若沒有他們擋下執政者不當的開發計劃仁愛公園回填闢建愛河邊河西快速道路興建今天的高雄人又怎能擁有傲視其他城市的美麗愛河?這是我始終敬佩倪老師的

 

倪再沁的水墨我常去的好友家掛著一幅」,簡單幾筆帶著赤子之心那就是我最初認識倪老師的印象即便後來他任職國美館館長或是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或系主任我看到的依舊是當年揹著書包來到報社討論藝評的平凡身影

 

 很多年沒看到倪老師再見到他卻是現代水墨展覽許玲齡覺得這些作品呈現出現代人禁錮在建築物裡對於自然的嚮往當年民眾日報藝文組主任也是民眾藝評的推手張詠雪(近賦法師)用佛門的出離心以禪意來看他的畫 他的無願讀書會學生用赤子之心來解讀他而我看到的是文人畫的詩意和優雅一種有別於他過去黑畫時期的詩意生活黑畫一幅幅都是密密麻麻 沒有喘息的空間而這一系列東海時期的」,卻有留白看畫頓時輕鬆許多好似從多年的社會關懷重負中解脫出來讓自己身心靈獲得舒放看畫的心情登時愉快起來也感覺倪老師經歷幾番大病的磨難卸下辦歪報(ㄞㄍㄡ報)的氣力,「回塑者環境藝術集有他對於環境參與的最真實的體驗和反芻

週二的油畫課下課後我最愛和畫室同學沿著愛河邊的腳踏車道散步從海邊路走到駁二碼頭又走過真愛碼頭到河西路就在電影圖書館附近的仁愛公園站等待搭愛之船坐船回國賓飯店站再走回畫室每次走愛河的腳踏車道看到高雄人騎腳踏車臉上洋溢著幸福表情就會感謝文化愛河那群志工倪老師每每聽到人們讚美他當年的環境奮鬥事蹟就會謙虛的說其實遠在1987年就有人開始想保護愛河了不改他做學問的真實本色

 

 他總是勇於和時代對話另一個創作主題浮生祿」,花樣眩彩的都會風味也表現出他的反諷性格之一我想起他任職國美館館長時有一個爆破美術館的前衛觀念或許人們不解他自己在美術館何以要爆破自己的藝術殿堂?其實他想要表達的是不要把給美術館神化藝術不是在殿堂而在生活生活才是藝術最真實的元素

 

 人生最難的是生活怎樣讓生活有藝術氛圍讓藝術洋溢在生活中,用藝術的心眼看生活,時時刻刻那才是最難揮灑的畫筆呀


延伸閱讀正在進行中的倪再沁

 http://blog.yam.com/nitsaichin&page=8/

 

倪再沁水墨個展

小畫廊6/5~7/4 

開放時間:週四至週六  13:00~19;00P.M.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166號一樓

Tel:07-2150798

【音樂】Celine Dion - Because You Loved Me lyric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CkKuA86Mis&feature=fvw/

台長:
人氣(7,824) | 回應(23)| 推薦 (1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生活 |
此分類下一篇:地球公民基金會
此分類上一篇:請投《鍾理和全集》一票

gd
先說
我不懂畫
說錯阿姐不可以打人

這幾幅畫給我的感覺
也是對自由對自然的嚮往
我總覺得
畫有時也像詩
端賴閱讀人的心境解讀

年輕人看不順眼就勇於衝撞
等年齡和道行成熟了
反而懂得內斂和尊重
可是如果沒有衝撞
好像也就少了革新的力量

收到
3Q
2010-06-08 22:07:06
版主回應
看畫本來單憑直覺
直指人心
真實感受
童叟無欺
老少皆宜

不客氣
2010-06-09 04:49:56
紅袖藏雲
幾幅窗外作品
沒有艷麗的色彩
簡單條紋使人直覺
大海在眼前的曠達

倒數第二張好有味道
被汙染的高雄愛河囤積許多人的惡夢
還有倪大師那時好厲害
居然預測了街景車
隨時掃描屋裡的人生
2010-06-09 00:11:50
版主回應
雲姑娘看畫入門道喔
畫評也得宜
不是亂蓋的
呵呵
我也喜歡那種曠達的味道
2010-06-09 04:51:48
楓葉
簡單線條與色調
感覺舒服
我喜歡

午安
有空時到我那看蜻蜓
昨天去新山夢湖拍的
2010-06-09 12:02:14
版主回應
看了
很讚
2010-06-09 15:30:53
闊瀨老叟
老叟也不懂畫
但總覺得這些作品簡單不複雜
欣賞起來很舒服
2010-06-09 16:09:50
版主回應
老叟別客氣
隨心隨意看就對了
2010-06-10 10:41:56
joypeacehope
大家都說到話(畫)了,呵呵~

我來問最後面的花
有卡片插在那裡,是送花者? 比賽? 主體?
讓我選的話,比較喜歡左邊那一盆。
2010-06-10 12:37:47
版主回應
好細心喔
這次佈展的花真的很有設計感
卡片是舊雨新知的慶賀勉勵
倪老師在高雄有很多學生
2010-06-11 03:00:03
小林雅子
高雄變美了
因為很多人的努力付出
年前第一次踏進高美館
再次重新輸入高雄印象
文化人也好
生態人也好
平凡人也好
我們都是土地一份子

在沂的居所
看見很多感動
每進來一次
都有充電的滿足感

晚安~
2010-06-11 00:01:05
版主回應
城市的規劃讓市民享受了生活的美
愛河邊的腳踏車道綿延無盡
清晨和黃昏
市民踩著自行車也踩著城市的美夢
這些都是爭取和規劃出來的
先要有對城市的認同感
然後好好規劃
就會創造出美麗迷人的現代城市
二十年前到高雄工作迄今
看她堅定邁著自己的腳步
我的感動百分百
2010-06-11 02:29:44
PA爺
用色好特別
2010-06-11 01:20:11
版主回應
清新脫俗之感
2010-06-11 02:56:32
紅袖藏雲
這些作品意象烘托的凝練性
與豐富的完美組合
自然畫中有話

早安!
2010-06-11 08:23:13
版主回應
倪老師最近會看這篇文章的回應
相信大家的勉勵和熱情
倪老師都能感受到
多謝你
早安安安

我的巨花蒟篛還未拍到
一直都忙
不忙時又下雨
不能上山
呵呵
2010-06-12 05:39:08
(悄悄話)
2010-06-12 11:09:32
阿武
對這些真正為地方文化有貢獻的文化人
阿武由衷地敬佩
那港都風情的遞變
曾經有幾段是陪著我一路成長的啊!
高雄的改變以及高雄的美是有目共睹的
這十多年來
您們辛苦了
2010-06-12 14:52:50
版主回應
其實在高雄
無論是文學或藝術或環保界
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
令我很敬佩
也覺得因為這些人的努力
讓高雄除了大環境變得美麗
人情與文化都讓人流連忘返
哈哈
我考慮定居高雄呢
2010-06-13 13:29:16
紅袖藏雲
對哦 !
我要看的巨花蒟蒻
該不會開完了 ?!
下雨花會開得特別快

倪老師會上來看 ?
還好我沒有亂寫
先問後一聲
然後
嚇死我了
溜 ~
2010-06-12 20:02:35
版主回應
一直等不到雨停
好上柴山拍照
現在只好在雨中窗前
享受大花紫薇盛開的咖啡店
喝杯好咖啡
聽好聽音樂
趕稿中
日以繼夜
焚膏繼晷
2010-06-13 13:33:43
紅袖藏雲
好心苦
歇息時
心與我同遊
看朱鸝餵幼兒
這是非常難得看到的景象
大老跟我說近三個星期
今天再不去就看不到這種畫面
還好運氣很好
終於拍到

屏東又淹水
台北雨勢也很大
唯有宜蘭羅東白天大好天
可能知道我要去吧 !

趕稿
文思泉湧
羨慕中
2010-06-13 23:35:36
版主回應
寫作二十多年
好像寫字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最近迷上大花紫薇盛開的咖啡店
有時跑去那店二樓寫稿兼賞花&拍照
幸福ing

巨花蒟篛啊
要等我喔
屏東淹水
2010-06-14 09:32:02
阿武
嗯住高雄好
過些年我也是要搬回高雄市了
一直都沒什麼時間好好對第二個故鄉巡禮一番
或許明年的長假可以走一趟
2010-06-14 06:57:06
版主回應
你的台語詩和華語詩寫得這麼好
和高雄藝文界一定會麻吉
去胡長松&陳金順&陳秋白的台走走
我連結的幾位作家都很親切又認真寫作的喔
早安
2010-06-14 09:28:17
紅袖藏雲
沂每天搖筆桿
難怪文章寫得這麼好
賞花品茗喝咖啡
聆聽音樂聞雨味
用相機心境速寫
若無淹水大事
實在愜意

巨花蒟蒻
愈來愈好奇
好天快找間去
太遠了
不然我會先跑去看 ^^
2010-06-14 14:58:03
版主回應
結果沂姑娘跑慢了
錯過今年的巨花蒟篛
只能借展照片
哈哈
慢半拍的沂姑娘
2010-06-21 20:14:28
采晨
他的畫風很特別, 不知何時才能在北部親眼欣賞到到他的作品?
2010-06-20 22:32:59
版主回應
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安排
若有北部的展覽消息
一定通知采晨
多謝妳的支持
有機會和倪老師連絡會轉達
倪老師會感謝妳的勉勵

我也覺得足感心呢
2010-06-27 04:14:46
梅 姑
向文武雙才,才華洋溢,的倪大師致敬,,,
2010-06-24 21:56:33
版主回應
倪大師一定說
不是什麼大師
平凡快樂就好
呵呵
2010-06-27 04:12:31
(悄悄話)
2010-06-25 01:34:10
風兔子
雖然兔子不是高雄人..
但覺得在我國小跟國中很有這種感覺
就是把綠色的植物隔絕在建築物外(北部真的變很多)
且我很喜歡這種簡單+色塊或者線條的圖(跟我個性有關吧 XD)
2010-07-02 01:44:41
版主回應
我覺得風兔子的品味很棒耶
我也喜歡這樣簡淨的畫面
早安
你放暑假別忘了來高美館參觀最近的展覽
亞伯斯&西班牙陶展
2010-07-02 06:56:12
風兔子
還有...忘記說了...
兔子家以前從陽台就可以看到海邊...
現在都被對面大樓擋住了!真討厭ˊ口ˋ
還好頂樓還可以看到,只是真的好可惜!!
2010-07-02 01:46:15
版主回應
對啊 如果開窗就能看到山海
那該有多好
可是現在要看到美景的家
有時要用鉅額負債去換取
年輕人為了買房子耗盡心力
這些圖畫出現代人的心聲
2010-07-02 06:53:44
《李林》
倪老師和我或有一館之緣
當我離開國美館後未久
倪老師好像也當了館長吧?!

至於詠雪我也和她共事一段時日
之後她主編副刊(那時我已離開社方)
也經常用了我的一些短詩

台長提及倪老師和張小姐之往事
讓我讀後不禁也想起了一些過往之憶~~
2010-10-13 16:59:12
版主回應
我和詠雪在藝文組共事了三~四年
她編副刊時我也剛到民眾
也正負責看來稿
說不定在民眾我們曾見過面吧?

總之重疊了一些寫作的朋友
所以聊起來總有一二藝文舊事
那時都還很年輕吧?

倪老師近年身體也經歷幾次生死大關
今年夏天曾在高雄見到詠雪
她已出家多年現在澳洲的道場

好像有了年紀後
看到與年輕時相關的人事有一種時光交錯的之慨
這大概也是你給我特別的感覺
李林總也不老
因為你就是和年輕的某些事物相連
這也是中年才會有的.....追憶似水年華
每次看到你提起往事
我就好像坐上時光機
年輕飛揚起來
2010-10-13 20:36:28
《李林》
哈哈~~
(每次學生寫聯絡簿時
-多少都會出現這二字
-然後被我罵"無聊"!!)

高雄地區最早識得的畫家是洪根深老師
當時他還在雄中任教
原因是舍弟當年計畫報考師大(文化)美術系
後來在台北拜名家容天圻為師
但在高雄我想介紹洪老師給他認識

妙沂提及共事一段回憶
我是在發行人李瑞標老先生的面晤之後未久
心生"掛冠求去"的念頭)))
(他老人家親口要我接任某職位-但我有"畏懼感")

總之我約在1992年間離去(1983年底報到)
離開民眾便轉往當時的台灣省立美術館任職
台南藝大的顧世勇教授當年是同事之一

往事堪回首的片段確實不多
在民眾有歡笑亦有痛楚~~
(夜間應酬頻繁-妳知道衍生不少辛酸頁/**)
2010-10-14 11:13:07
版主回應
呵呵(再肯定我的直覺沒錯)
果然我們在民眾有重疊的任職時間
1989~1992年和詠雪在藝文組
之後我轉去台時副刊了,直到1996年出國

民眾藝文組的同事至今仍然友好
那時大家都還年輕,歡笑多過傷感
到了台時副刊就傷感多過歡笑了
或許和你的辛酸頁有別

往事如煙,記憶留痕
都化成筆下篇篇文采
2010-10-14 22:38:50
(悄悄話)
2010-10-22 17:07:06
(悄悄話)
2010-10-25 19:27: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