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09 08:55:12| 人氣2,8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愧是金家人(張瓊齡)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3歲的樂生院金阿伯,在出現迴光返照的情況後,四天之後才往生。

 

從事臨終關懷有18年的好友周姐說,這麼多年來,她沒看過可以撐這麼久的人,通常迴光返照後的幾小時內,就會走。

 

金阿伯生平是個意志力超堅強的人,自是不在話下,記憶力也超好,活了93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任何失智現象(失智跟老,真的不能畫上等號啊~~~)。言談內容有深度、常發人深省,即使到生命的最後,也不顛三倒四。

 

不到30歲起,身體就一直持續地出難題給他,除了早年的麻瘋病,近十幾年來的跌倒、數度中風,從可以自己行走到必須外籍看護協助坐上輪椅,雖然因為中風導致他說話時口音更加難以辨識,所幸他終究沒有失去口語表達的能力。

 

在助人這件事上,金阿伯將近二十年前就具體為我上了一課。

 

某一天,我跟金阿伯要一起走上一個小山坡,正好下起小雨,我下意識地要幫雙手拄著拐杖的金阿伯撐傘,卻被金阿伯婉拒了。他說:「你平常沒來的時候,我也是要自己撐傘的。」啊!說得真好!

 

我從此學會,和金阿伯這麼獨立自主、尊嚴感強的人在一起,他絕不輕易求助;要是他真的開口,那就是他真心想做,卻又非他所能、也著實必須受助於人的事了。

 

認識金阿伯的時候,我剛出社會不到一年,以我有限的個人力量,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一件金阿伯放在心頭幾十年的事情後,我從此展開人生的探索,有時也沒能常到樂生院探望他。

 

但金阿伯並沒錯過我生命的重要階段,總在面臨不同生命抉擇或者有新發展的時候,會來到他的面前,向他請益或與他分享。金阿伯從我還二十多歲的時候,一路看著我變成四十多歲。

 

聽其他年邁的蓮友轉述,年輕時期的金阿伯桀驁不馴,決不是乖乖牌的人,當年他覺得沒有希望回到社會,用以戕害自己身體、以求早點解脫的那股狠勁,也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所能望其項背;三十出頭的他,發現無論如何都死不了的時候,他也用出最大的決心與意志力,一直活到93歲。

 

我不是很能確定,金阿伯到底是本身意志力就超級堅強,還是患了麻瘋病後,身體頻頻出狀況,讓他長期習慣於必須使出全力,有生之年,無論如何都要把「堅強」發展到極致。

 

作為樂生院佛堂的領導人,且「執政」五十多年,金阿伯無疑是強勢領導風格,(在他之前只有兩任會長,好像都一兩年內就下臺)以他的能力與表現作為,要不是受限於麻瘋病與時代背景,可以自由到大社會發展的話,相信金阿伯也不會是等閒之輩。

 

我跟周姐聊過,事後以大局來看,也幸虧金阿伯沒在臺灣主流社會太過耀眼,要不然,以他軍方背景,如果又有大發展,在過去那樣的年代,那種意識型態,大陸的親人恐怕會受拖累。

 

為了把金阿伯接回故鄉安葬,金阿伯的幼弟,人稱小金爺爺,今年也八十多歲的金小波先生,特別和兒子金憲揚到臺灣來。

 

原本父子倆就是打算到臺灣來陪金阿伯住一段時間,簽證的事情早幾個月前就在張羅,哪想到金阿伯的身體健康急轉直下,探親卻成了奔喪。

 

金阿伯與小金爺爺兄弟倆,自兩岸分隔起,成年後就只有五十四天的共處經驗,又分別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下,各過了幾十年的生活,可以說,彼此沒有直接影響,小金爺爺是校長退休。

 

一見到小金爺爺,我彷彿看見一位健康且較年輕的金阿伯現身,兩人竟神似到,連耳朵的形狀都像。

 

短短幾小時的從旁觀察,從小金爺爺與人的對應談吐、在告別式上的發言,以及不時用攝影機、照相機記錄下一切過程,以便做為回鄉後對親人的報告之用,(小金爺爺說,他是代表整個家族四十多人前來,不是只有代表他個人)那種理性與冷靜,也跟金阿伯如出一轍。

 





最令人嘆服的是,當佛堂新任會長把金阿伯的存摺交由小金爺爺處理時,他看都沒看,就說,金阿伯一生最愛、最掛心的就是佛堂,他所餘下的存款,自然就是留給佛堂使用。

 

就算是一起長大、一起朝夕相處的手足吧!也未必能夠相知這麼深,未必對於身後財務的處置意見那麼一致。

 

金阿伯與小金爺爺,他們是如何能夠辦到的?

台長: 許老爹

飲水....
有頭有尾..卡麥爆米香
2012-08-13 21:01: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