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2-18 16:28:31| 人氣2,1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悲傷輔導與靈性關懷"課程~上課心得及應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曾在教會上過"心靈關顧"的課程,老師在群組裡放此課程訊息。但由於得知時,第一梯次已開課,於是就報名剩下的兩個梯次。10/23-25去台北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參加第二梯次的課程。
 

    第一天是探討有關創傷、複雜性哀傷,以及自殺者遺族的關懷,講員是周昕韻心理師。藉由她的說明,讓我們知道就算悲傷,也是有不同的程度。通常都會安慰悲傷的人要"走出去",但是她說新的觀念是要有技巧和方法的"走下去"。第二天邀請到蔡茂堂牧師主講,"終末靈性需求"的課題。透過他的講解,才知道我對"靈性關懷"產生誤解。上課前以為所謂的"臨終關懷",就是將基督教的信仰和心理學的技巧結合,去關心臨終的病人和家屬。但上了課才知道,靈性是比宗教更廣泛的層面;可以用信仰的力量去關懷臨終病人,但不能強迫推銷對方接受你的信仰。最後一天,上午是由王進財牧師,談論"苦啊!我的做人,聖經看苦難與對苦難者的應許"。他說既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麼我們要如何去面對苦難呢?那就接受它,並擦乾眼淚,去幫助活著的人。要安慰人時,可用聖經的話語;但有些話則是不能說出口,避免造成受助人的二次傷害。下午最後的兩堂課,由侯懿真臨床心理師授課。面對臨終的病人,或是投入社會重大事件救助時,志工可能會產生"助人者替代性創傷"。這時要自我檢測,看影響自己那些層面,然後加以因應與調整。而最後一堂課,則是談到"尋求自我整合與自我照顧"。有時長期關懷和照顧他人,難免多少會造成身心的壓力和疲憊。如果已經感到身心耗盡,最好從關懷的現場先退下休息;因為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關懷他人。等到調整和預備好自己時,再重新上場去關懷有需要的人。

    上完課之後的隔週六,11/04去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參加教會姊妹的追思禮拜。因為追思的廳較小,大家只能站著。我因為腳痛無法站太久,就從隔壁的家屬休息室,拉張椅子坐在外面。剛好看到姊妹的外傭,遠遠地站在追思廳的外面,獨自一人躲在牆角啜泣。於是我上前拍拍她的肩膀,和她一起走到追思廳的門口;讓她有參與感,送雇主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雖然不懂她的語言,但是我想透過短暫的陪伴;讓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有人在乎她的感受。追思禮拜結束後,到百貨公司買東西。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來往殯儀館和百貨公司之間;體驗了生命與死亡,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感受。後來寫了文章"生與死的距離",並投稿台灣教會公報社,被刊登在11/27~12/03的報紙。而寫這篇稿子的靈感來源,是因為第三天的講員候心理師,在上課中曾提到,因為她在癌症醫院工作,看了很多面臨死亡的病人。她如何轉換工作中失落的情緒呢?就是有時下班後會去夜市逛逛,體驗人活著的感覺。謝謝她的分享給了我靈感,可以將感動寫成文章。








 









 




    第三梯次的上課日期是11/27-29,地點一樣是在公理堂。第一天的課程,應邀而來的講員,是任職於北護大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的吳庶深副教授。他的主題包含了兒童的死亡教育與悲傷輔導,以及青少年的悲傷輔導。相對於其他的年齡層而言,很難向兒童提起悲傷與失落的事;但可以透過影片如「人生四季」兒童版及其他的電影,來和他們談論有關這方面的事。另外對青少年而言,失戀等於是心靈的死亡。吳副教授擅用電影媒材,加以剪接並將其轉化成生命的觀點;而且不被題材限制,能自由取材並且運用。隔天的課程,則邀請到姚珮華心理師,主講"藝術治療在悲傷輔導上的運用"。可運用繪本或它做成的影片,讓閱聽者能認同角色的遭遇,淨化其自身的情緒。並進而領悟到自己的難處,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而在災後心理援助方面,能以"畫說災難~藝術治療減壓"的方法,運用在團體的輔導上。印象最深的一堂課,則是實作練習。運用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讓我們體會"彩繪生命之旅",還可將成品帶回家當做紀念。而吳心理師也在我們做完成品後,藉著提問,讓學員們能說出心中的感受。最後一天的課程,講員是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的主任潘美惠牧師。她上午帶領我們認識國內相關資源,以及有關心理建設與悲傷輔導的書籍。她舉出實例,如"八八風災"時,如何整合所有相關的資源,來投入這場重大災難的救護中。包括先前的硬體建設和疾病醫治,與日後的心理重建。下午則是談到同理心的訓練,包括理論與技巧,以及在臨床上的運用。



    在最後這梯次的課程裡,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部份,是老師的臨機應變與愛的關懷。因為在第二和第三天的課程進行中,兩位老師各注意到某位學員的心理有狀況。因此老師們不但都臨時改變上課內容,而且當下就為學員輔導;希望她們能將心結打開,不要再將負面的情緒帶回家。而在一旁的我們,也能看著老師的示範;知道如日後遇到相同的狀況,該怎麼去輔導和關懷他人。第三天就在所有的課程,即將結束前的二十分鐘,邀請我來上課的姊妹,接到家中的來電,告知她年邁的父親已病危。當下馬偕院牧部主任潘美惠牧師,邀請所有的學員們,一起為那位姊妹禱告。雖然隔天寫line問候,她說父親已安息主懷。但相信眾人的代禱,能讓她感受到潘牧師及同學們滿滿的愛,有平靜安穩的心去面對喪親之痛。


    就在十一月,第三梯次開課之前,我已經參加了兩次教會姊妹的追思禮拜。而在上課期間,也聽聞兩位學員的父親相繼去世。當課程結束後,十二月中旬,我的大伯父也因年事已高生病去世了。其實每天打開電視新聞,國內外經常是天災人禍不斷:不僅有受傷的人,還有不幸在災害中身亡的罹難者。其實死亡一直都在,只是我們是否願意去正視它。「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然誰都不想遇到災難或是親人的離世,但死亡既然已是不可逆的事實;就要鍛鍊我們心靈的耐受力,來面對可能會遭遇到的悲傷和失落的情緒。就像有位授課老師,她說"悲傷輔導與靈性關懷"的課程,是「送禮自用兩相宜」。這麼好的課程內容,不論是應用在自己身上;或是關懷別人,都是非常實用的。還有就像有句廣告台詞:「要刮別人的鬍子,先把自己的刮乾淨。」運用在關懷助人方面,就是要把自己的心靈先安頓好,才有能力去關懷他人。現在雖然因為腳痛的關係,我可能還沒有辦法到達需要關懷的現場。但想藉著所學再加上信仰的力量,去關懷周遭身旁有需要的人。「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詩篇3418)。願我們都能效仿耶穌的精神,有顆願意關懷他人的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台長: 紅蜻蜓
人氣(2,1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悲傷輔導與靈性關懷 |
此分類下一篇:9/30秋季講座~陪走一哩,身心症的關懷與輔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