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1-01 00:00:00| 人氣1,034|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年讀的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著魔與荒蕪

    2016年的年度色彩,在日常的讀書、寫字之外,抹出兩筆從前不曾出現過的強烈筆觸。

    第一件臆想不到的意外,是從《瑯琊榜》延伸出來的胡歌熱,從年初的《大好時光、《旋風十一人》延燒到年底的《仙劍奇俠傳》,仿如用胡歌寫月紀事,而後從和他連在一起的霍建華、唐嫣、娜札延續到張翰,從小到大很少看連續劇的我,一旦淪陷就沒日沒夜,說得好聽叫「專注」,不好聽叫「沉迷」,後來因為創作坊孩子們寫了〈我的怪癖〉後,赫然驚覺,原來我的怪癖是「浪費時間」。

    第二件有趣的事,就是每周三上課前兩小時的畫室儀式,在踏進「人像世界」後,忽然跌入異時空般難以解釋的沉迷,一開始,想要畫得像、畫得萌,畫著畫著,難免想對在純的大頭像背景,塗抹出不同的味道,陽光、滄桑、繽紛、芬芳……,後來,又希望加進更多一點點撲朔迷離的「藝術味兒」,周三下課後,周四、周五,下周一,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多,讓室友開始擔心我「著魔」,對我這種「一旦投入,幾近瘋狂」的生活態度,以「病態」視之,鼓吹我一定要找出三件「無腦的娛樂」,讓大腦稍稍關機。

    我很快選了「看笑片」、「打地鼠」和「吃甜點」,「吃甜點」又被打到「壞習慣」冷宮區,不能算是「娛樂」,於是我又補上「素描」,機械化地塗抹短線,可以叛逃規則框架,擠掉日常生活裡的牽纏反覆,專注在黑白線條上,其實非常「紓壓」。

    這些大把大把的時間揮霍,造就的後果是2016年讀的書、看的電影都變少,我們的時間分配,清楚凸顯出自己堅持的價值選擇,連最喜歡的小說閱讀都跟著荒蕪。

    如果照喜歡的程度排序,這一年,超推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家兼畫家的懺情追悔錄《剝洋蔥----鈞特.葛拉斯回憶錄》,多年前,他的小說《錫鼓》,改編成電影,震動國際,原準備在創作坊尾牙做年度推薦,被廠長推翻,她指定想聽《紅樓夢》,於是,白先勇的《細說紅樓夢》系列三冊,自動升等為保障名額。《剝洋蔥》這本書,跨文類展現出詩的意象散文的真誠小說的奇幻和繪畫音樂的狂熱,以及最兩次大戰的原罪和傷痕,無從著色的千萬層灰階,其中談起關於德國集中營在最極端的飢餓中形成的社團紀律,讓人印象深刻,記憶如剝洋蔥,人人可以讀出共震。

    既然靠近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跟著就讀土耳其奧罕.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之後一定要接著讀《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在完成這本精彩傑作後,因應哈佛邀約,剛好揭露出創作的深層省思。這時,找出阿寶老師多年前寄給我的推薦書,西班牙語系的巴托比症候群》,大家一起共讀討論,成為創作坊團隊關於閱讀和創作的集體記憶。

    英國伊恩.麥克尤恩( Ian McEwan)的《判決》和石黑一雄的《夜曲》,都很動人;好喜歡亞倫.班奈《非普通讀者》精巧的後設醒覺。美國保羅.奧斯特的後設傑作《紐約三部曲》,點染出閱讀人生的多樣和侷限,伊莉莎白.吉兒伯特《愛瑪》,比暢銷極了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還要吸引像我這樣偏食的讀者。比起來,被視為當代普魯斯特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蒙迪安諾顛峰之作《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不知道是不是少了點二戰納粹佔領法國時期的生活背景,反而找不到閱讀普魯斯特時那樣廢寢忘食幾乎是無隔閡的沉迷。

    生日書,照例要讀賜珍送的史蒂芬金《賓士先生》,還有文學家房東送的余華《活著》和蔡智恆《阿尼瑪》。

    這一年的春節,第一次讀瀟湘冬兒的《11處特工皇妃》簡體3冊後,超喜歡諸葛玥。寫了漫長的評介楚喬傳,11處特工皇妃 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64308128,又重讀正體版6冊,附註密密麻麻,比較正簡體版的差異,淑君把這些雜想打字後,我又在線上沒日沒夜地讀網路原始版,補上截錄和比較,雜想版本竟然長達三萬字,「浪費時間」的惡劣怪癖,簡直「罄竹難書」

    中國言情喜歡改寫歷史,專注投入的程度,實在值得尊敬。天衣有風《鳳囚凰》系列三冊,容止這位北魏馮太后的孿生兄弟,厚黑得可愛極了;米蘭Lady柔福帝姬1.唐棣之華2.蒹葭蒼茫3.此花幽獨》系列三冊和《孤城閉》上.下,簡直可以當作宋朝書畫史的附註。

    唐七公子《華胥引》上.下;寐語者《帝王業》上.下;《鳳血鳳圖》《在寂與寞的川流上》;十四闕《禍國》上.下;雪滿梁園《鶴唳華亭》上.下都極具特色;李歆《獨步天下》系列三冊,簡直是換一種甜膩角度書寫清朝開國史。很喜歡藍色獅在《士為知己》上.下中的墨家女角塑造,個性低抑得非常強烈,在桐華《大漠謠》裡表現平平的霍去病,總算瓶反,獲得不錯的嶄新詮釋。

    現代背景,只讀了丁墨《美人為餡》上.下和桐華《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時光》,回顧了《最美的時光》記憶素材的原始版本。

                                                              2.   精緻與超越

    一直很喜歡艾倫.萊特曼的作品,《雙人舞》《偶然的宇宙》,豐富了〈過年讀書〉的精緻充實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64878359;書瑋推薦的《聽擊者:「你好,這裡是110。」》,包裝成人人可以隨身攜帶的「包包書」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67375368,熱情地在國語日報推薦為「青少年暑假必讀書」。

    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銀色月光船爛泥怪》和《14-14 穿越時空的來信》這些寫過推薦序的新書,當然是「青少年必讀書」,特喜歡《成語典故植物學》,超推。

    習慣讀通俗論述,《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好看又重要,選材著重推動音樂、藝術、文化的力量,不到500(499)的定價策略,領著我們納500年於胸壑,實在太精采了!讓人愛不釋手,值得畫線、札記、反覆參考。

    創作坊習慣共讀的世界文化史,在《美好永遠的背後》《莎士比亞變動的世界》《地圖的歷史----從石刻地圖到Google Maps,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用旅行與科學丈量世界,重新定義自然》《紙之路》,擴寬我們的視野。

    背離親緣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上下,游走在醫學、人性、社會、人生之間的殘破窘促中,讓人疼痛到幾乎不能呼吸。《實用想像學》《怪醫黑傑克論----醫學倫理與漫畫文化的觀點》,有興趣可以讀;因應團隊報告,重讀《巫婆一定得死》,對照《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很有趣。

    華文文史書一定不能錯過《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少年台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寫得很簡明。宋朝的精緻文化,始終充滿魅力,為了對照李一冰《蘇東坡新傳》上..下,重讀林語堂《蘇東坡傳》,更覺得滿紙芬馥;李開周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真是奇人奇書,有興趣再兼納較簡略的《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年年讀三國,司馬路《三國智.:八方風雨》《三國智.:三雄鼎立》獨具觀點。

    藝術史經典E.H.Gombrich藝術的故事》,讀了最新版本。故宮之美,永遠值得反覆,《造型與美感----由故宮博物院藏畫看中國繪畫的發展》《品味故宮.書法之美》《品味故宮.繪畫之美》都很有趣;摘星山莊》生動極了;會拿筆就會畫----55個保證學會的素描訣竅》,寫得簡淨有效。

    音樂書一定要推薦吳毓庭《音樂訓練2古典音樂賞析》,還有他送我的《論析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依雯喜歡的《如果,不是舒曼----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女鋼琴家克拉拉.舒曼》,呈現出克拉拉的光明和黑暗。

    巨流河》的舊歲月,《我的小革命》的新世代,《放膽射月!----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教我的事》《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這些病至對照的未來學;嚴長壽《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和《節慶教學55招》《我是被老師教壞的》《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種種教學隨想,還有不斷向孩子們推薦的山口繪理子《以愛創業----即使一無所有也要堅持下去(The naked life----I am always on my own,傳記、報導企管、教育和創造力,一向是創作坊團隊隨手翻讀的「顯學」

                      3.   純真與期待

    很少看旅遊飲饌,這一年,翻讀了《英國兜個圈!劍橋日常插畫.藝遊散步.小鎮探險去》《東京手繪散步美術館》《日本古書店的手繪旅行:經典書店X經典老書X資深書迷的愛戀》;《秘魯玻利維亞手繪旅行》《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驚豔奧地利》,以及《半生不熟----關於廚藝與人生的真實告白》《安東尼.波登之廚房機密檔案》。

    因緣巧合,靠近生活禪修,讀法鼓山《真正的快樂》《聖嚴說禪》《智慧100》《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美好的晚年》《帶著禪心去上班----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

    兒童文學領地,是創作坊團隊的工作生活和娛樂。我們存活著的時空,透過網路,世界越來越大;幸好我們還可以回到這一本又一本童書,在時光永恆中,靠近經典,靠近純真,隨時檢視著核心價值,一直維持著難得的清明寧靜。

    這一年,青少年小說推薦新人新書《都是泰洛普老師》,作家的第一本小說,永遠帶著一種純粹的感動觸動人心,寫作技巧遵循著典型規則,非常簡淨,難得的是,留有餘味。這本書不只是行銷策略上談的「教育書」,讓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更自在地靠近孩子,不至於受孩子牽制,更重要的是,身而為人,如何活得寬朗自由,走過摸索和危疑,心,如果想靠近,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和耐性。

    奇蹟之屋》的圖文相互牽引,細膩動人我還拿來當素描範本;《59街的畫家》《空畫框奇案》,難得的小說化繪畫史。賈桂琳.威爾森崔西祕密手記1991),化身崔西˙比克,書裡全是鏡射般的故事《貓咪木乃伊》面對生命消逝;從《悄悄話派對》2001)、超級好朋友2002)、我們班的心事2006)談同儕友情的困頓和維繫;《午夜的願望2003)談自我認同;《棉花糖女孩2006)深思親情歸屬。

    得評審之便,提早欣賞了青少年小說的多元嘗試《長跑少年》《超速遊戲:啊父塔繃牛兒!Afterburner》《心靈魔方》《打發時間圖書館》《棒球、鴨蛋和我》。

    盛夏時,跟著孩子們的推薦書,讀了《小王子》《小公主》《小海豹找媽媽》《當天使來敲門》《滷肉妹.怪頭與我》《我的第一本世界文化地圖書》《超級機器人大作戰2》《100個國家的100個故事》《別說我瞎掰》《瘋味十足:別說我瞎掰2》。

    出版社的目地書,總是充滿實用規畫,像《小領袖必讀的皇帝故事帝鑑圖說》上.下;《小天才大益智七節課學希臘神話》。圖畫書則充滿遊樂情調,很容易在旅行或坐咖啡廳時,遇見一點點溫暖,讀了幾米《一二三木頭人》《擁抱》;吉爾狄伯(Gill Tibo) 《賽門玩紙箱》《賽門找春天》《賽門乘秋風》《賽門和紅羽毛》《賽門偽裝》。

    因應暑期共讀,買了100套王金選的《紅龜粿》,成為這年讀書時華美的記憶。剛發新書,孩子們這邊、那邊搶著問:「甚麼是紅龜粿?」

       「就是紅粄啦!」有些早熟一點的孩子翻了翻,很有自信地提供答案。我大笑,習慣用客家母語的孩子,展露出生動活潑的日常風情。第一次共讀,提早在客家粿粄名店買了紅龜粿,在課堂裡展示。以為自己沒看過紅龜粿的孩子們,忽然靈犀大開,人人生出許多想像。最有趣的是,有個孩子說:「紅龜粿有很多種,有紅的、白的,還有綠的。」

       我大笑,民俗生活觀光化後,做了些微調,因應觀光客嚐鮮,紅龜粿大幅縮小。說真的,我也第一次看到這麼小巧的紅龜粿,剛好可以對孩子們做傳統美食機會教育:「紅的是紅龜粿、白的是菜包、綠的是草仔粿。」

        隔了兩周,我們的共讀列車走過《紅龜粿》小站,開始進入《床母娘的寶貝》和YES!也算是小超人》的嶄新旅程。寫作巡堂時,終於有孩子忍不住,在我走過她身邊時小聲問:「老師,甚麼時候才要吃紅龜粿?」

        哇!好乖的「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小孩,原來從兩周前,他就等著吃紅龜粿。好遺憾,應該在第一堂和《紅龜粿》初相遇時,同時舉辦全班「驚喜試吃」,最初的分享,應該很有趣吧?錯過了孩子「華麗的初相遇」,還有機會收藏在記憶裡,就成為柔軟而珍貴的「Second Chance」。

台長: 小蟹子
人氣(1,034)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幸福跨年紀事 |
此分類下一篇:2016年看的電影
此分類上一篇:2015年做的事

2016年,書海豐饒
剛剛過去的2016年,書本花園,照例開滿各色花朵啊!
2017-01-01 00:54:12
2017,在黝暗文明中迎接曙光
創作坊團隊習慣在元旦檢視過去一年讀的書,在緊接而來的尾牙旅行中做年度書推薦報告。
當電子訊息越來越繁複時,留出一些時間,停留在紙本裡,咀嚼一種可以反覆、可以延伸聯想的風華,也是在黝暗文明中迎接曙光。
2016年讀的書,推薦與分享:
1.巴森《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
2.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家兼畫家的懺情追悔錄《剝洋蔥----鈞特.葛拉斯回憶錄》
3.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系列三冊
4.安立奎.維拉馬塔斯《巴托比症候群》
5.黃震南《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6.席德.約拿.古騰拉特《聽擊者:「你好,這裡是110。」》
7.李開周《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8.艾倫.萊特曼《雙人舞》
9.亞倫.班奈《非普通讀者》
10.喜歡大視野文明閱讀的人,推薦伊莉莎白.吉兒伯特的植物考古小說《愛瑪》;喜歡獨特角色塑造的言情溫柔,推薦瀟湘冬兒《11處特工皇妃》。
2017-01-01 10:31:58
山鷹
原來創作坊需要百本才夠,記住了。
2017-01-02 09:13:03
小蟹子仰望山上的鷹
山鷹大哥,多年來承情,創作坊感恩不盡。
創作坊100本,千萬千萬不要記住了。
關於一個好作家和好作品對創作坊慎重珍惜的故事,已然豐富厚重,再多,就過了。
2017-01-02 10:49:51
15年排序
1.2014年:213+繪本113+漫畫43,共369本。堪稱歷年之冠,哈,太犯規了~
2.2002年:剛考上兒文所,強化兒童與青少年閱讀,像蠶兒在啃桑葉,共353本。
3.2011年:創作坊團隊「視野大躍進」,大家共讀國際人文通俗論述,共269本。
4.2009年:「閱讀植物」慢慢轉化成越來越宅的「閱讀礦物」,共253本。
5.2007年:創作坊中壢教室搬家;新增新竹教室;儲訓團隊成員……,共225本。
6.2008年:安定在創作坊團隊,慢慢成為一株平淡的「閱讀植物」,共224本。
7.2015年:網路小說大開「宅生活」便利小徑,量比質更顯眼,共224本。
8.2005年:重新啟動「創作坊2.0」工作新版本,共197本。
9.2010年:電視沉迷1:《數字搜查線》,看書的時間變少了,共186本。
10.2012年:沉迷通俗論述,閱讀速度放慢,心靈寬度卻拓展得更開闊,共181本。
11.2013年:電視沉迷2:《重返犯罪現場》,看書時間變少,共176本。
12.2016年:人像素描+電視沉迷3:中國劇,掠奪了大量時間投資,僅餘158本。
13.2006年:分心經營團隊,共137本。
14.2003年:準備碩論素材,追逐兒童文學腳步,不得不放慢,共130本。
15.2004年:為了20萬字的碩論,不敢「東張西望」,只讀了99本。
2017-01-02 16:15: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