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3-11 07:00:00| 人氣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鬼豈逐烰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嘗為詩社評詩,有顧問詠澳底古戰場者,乙未日軍登陸處也,詩趁韻作「鬼逐烰」,黜之選外。作者不服,來電爭,既而函至,附《中華大辭典》釋義為證。

  按《說文》:「烰:烝也。從火、孚聲,《詩》曰:『烝之烰烰』。」《毛詩‧大雅‧生民》則作:「釋之叟叟,烝之浮浮」鄭箋:「釋之、烝之:以為酒及簠簋之實。」許書作烰,宗古文經也。

  烰義為烝,檢《說文》:「烝:火氣上行也。」又郝懿行《爾雅義疏》卷三:「烰烰:烝也。」疏曰:「聲假作[1],〈生民‧傳〉云:『浮浮:氣也。』《正義》引孫炎曰:『烰烰,炊之氣。』[2]」是許書所謂火氣,即炊氣,今言烝氣者也。水因火力而烝發,其氣上行之謂也。烰烰既非炊煙,尤非鬼火也。因火,故《說文》從火作烰烰;其本仍水氣,是《毛詩》又作浮浮,此疊字詞,字不獨用。詩謂「鬼逐烰」,義違而詞謬,無乃大誤。

  又,俗謂鬼火曰燐,其字《說文》所無,〈炎部〉:「,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粦。粦,鬼火也從炎、舛字既從〈炎部〉,已具火義,燐字復重從火,重沓可知為俗字,宜非《說文》所有。



[1]郝氏謂「聲借作浮」,乃循「聲假義通」舊說,三義派正不如此釋字。

[2]按所引孫炎說,未見古文。

 沒圖沒真相,人家會以為我胡說八道。譯文如下:

鶴仁老弟

詩人以歷史人物為詩,其□□宜以歷史文獻為準,如是僅藉電腦為師,詩韻合璧、詩韻含英一類為友,充其量填字之戲已耳。至於位尊詞宗,刪除劣作,即如打蛇,應在七寸。

老朽□□

甲午春分

台長: 南山子
人氣(34)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瑣志 |
此分類下一篇:切勿將鹽去點茶
此分類上一篇:集王心經般若字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