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26 22:27:46| 人氣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堅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約三十年前,在洛杉磯有個男孩名叫Dave,每逢週末都為了拒絕上中文學校,而跟母親斤斤計較、極力抗爭,甚至於傷及親子關係,母親因而不再堅持。後來,Dave進入柏克來大學時,中文已經成為大學裡非常重要的外國語,許多早年讀過中文學校的華裔學生自然格外吃香,他們課後聚集時都會自然地使用華語。

一知半解的Dave無法跟同學們打成一片,懊惱之餘,在電話中抱怨媽媽,為什麼當年沒有鼓勵他繼續讀中文學校?媽媽回答道:「你難道忘了自己那時候是如何地花招百出、強力抵制嗎?」想不到Dave居然説:「唉呀!人家當時是小人不懂事,你們大人常説要確定目標、堅持到底,怎麼反而沒有繼續堅持呢?」

他的母親啼笑皆非地糾正他:「告訴你多少次了,是小孩而不是小人!」這則故事因而成為一直想要以「堅持」為題寫分享的例子;直到近日裡聽到了Alice的故事,就期許自己,也要「堅持」地完成這篇分享。     

五月中旬曾回到澎湖去參加同學會,是高中畢業五十年吔!人生能有幾個五十年呢?有幾位男同學已經永遠缺席了。大家都非常興奮,連名帶姓地直呼對方,熱鬧極了!免不了會聊聊各自的景況:有的人為栽培兒女從早就移居國外,有的人則為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堅持根留台灣。這兩種迥異的心態是難以相提並論,也無從比較孰優孰劣的,實在是各自衡量、各取所需。

像我們的孩子是外子在美國深造時出生的;後來他堅持要回台為母校效力,我們就帶著孩子們回到台中。曾經分享過她們得天獨厚的成長過程,回想起來,這該是上帝對我們當年的「逆勢操作」所給予的獎賞。    

好友曉蘭的女兒Alice天資聰穎,在她國中時媽媽陪著出國念書,麻省理工畢業後,和她大學時的白人同學結婚,生了兩個女兒。她堅持要她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律以華語跟媽媽講話;否則所有的請求都得不到媽媽的回應。兩個混血的孩子由於媽媽的堅持,果然都會講字正腔圓的華語。有趣的是當她們看到亞裔臉孔的訪客時,都會主動用華語交談;不過,訪客們倒是並不懂得華語。

Alice為了讓孩子們能持續地接受華語教育,特地考取華語教師執照,以便週末時能在中文學校執教,同時讓孩子們得以享受到教師子女的福利,確實是用心良苦!聽說耳濡目染地,Alice的先生幾乎都聽得懂華語了。  

我們小時候也是在生活中,跟著家裡的長輩、兄姐學講母語的;但仔細回顧這些年來,台灣的國小所推廣的台語教育,稍微知道內情的人,都認為不切實際也不可思議;長此以往,孩子們將來怎麼能講流暢的台語呢?

在整理「堅持」的同時,也聯想到執迷不悟地堅持就是頑固,從政府制定政策到我們個人處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若是本末倒置,到頭來才想要撥亂反正的話,往往是悔不當初!豈能不三思而後行呢?(6-16-2013

 

 

台長: 晃惠&Julie Liu
人氣(2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