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1 01:57:42| 人氣1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愛飛揚」藝術電影欣賞- 後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導演: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 )
演員: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葛莉絲凱麗(Grace Kelly)

「後窗(Rear Window)」導讀

一、劇情介紹
傑佛瑞是個雜誌攝影記者,因工作受傷左腿裹上石膏在家休養。他的模特兒女友麗莎常來探望他,但因為兩人工作的差異,而使得觀念不時有著對立,婚姻之事始終欠缺臨門一腳。

傑佛瑞每日接受女傭人按摩一次,閒暇時會在窗口望著鄰居的作息自娛。這一日他發現對面推銷員丈夫不時與與妻子爭吵,而在一個下雨的夜晚,推銷員用他大號的樣品箱來回幾次進進出出,然後就不再見到他妻子的?影 ; 甚至更發現推銷員不時擦拭樣品箱、牆壁以及刀鋸等物,傑佛瑞將這些困惑告訴當兵時的好友-當刑警的道爾,但道爾以沒有目擊以及物証無法申請搜索票。更何況管理員也作証目擊推銷員送妻子坐火車到北方小鎮馬里鎮,而妻子也寄了一封明信片回來。

對道爾的冷嘲熱諷傑佛瑞相當不悅,而原本也不相信的麗莎及女傭史黛拉因見推銷員從衣櫃中拿出妻子的手提袋中有許多首飾與戒指,以女人對結婚戒指的敏感斷定,除非意外否則結婚戒指是不可能與人分離的。於是三人對偵察工作更加積極起來。

而窗口的故事似乎不止推銷員,有芳心寂寞的中年婦人 ; 有失意的作曲家 ; 有四處吊金龜的芭蕾舞者 ; 有喜歡睡在陽台上的夫妻 ; 有一天到晚關在房間溫存的年輕男女 ; 也有喜歡用籃子放狗下樓的夫妻,這一些公寓即景都因傑佛瑞的腳傷而一一呈現。

終於在一個晚上,發現那隻狗被人毒死了,而之前麗莎及傑佛瑞發現狗曾在花圃嗅到什麼,在用爪子挖掘時立即遭到推銷員的驅趕。而此時推銷員更已準備妥當,似乎就要離開所居之處。傑佛瑞立即打電話給道爾,但正巧道爾全家外出吃晚餐,不得已傑佛瑞打電話將推銷員騙出,然後麗莎和史黛拉至花圃挖掘,但無所獲。麗莎又大膽潛入,果然找到戒指首飾,但正巧推銷員回來,危急時傑佛瑞以電話通知警察到來 ,但麗莎反因侵入私宅被帶至警局,而推銷員也發現傑佛瑞行蹤,憤怒侵入欲將傑佛瑞推下樓,幸警察趕到,但傑佛瑞卻掉下花圃又摔斷了右腿,而推銷員自知法網難逃而坦承殺妻……。
二、分析
本片是希區考克的懸疑推理經典之作,在一九五四年曾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攝影及劇本的提名。

將五十個窗戶攏聚在一個時空中的場景是值得探索與研究的。希區考克拍攝之初曾以大手筆蓋了傑佛瑞臥室的主場景而引起媒體爭相報導。事實上這種搭景的方式雖略嫌失真,但卻易於鏡頭的掌握;而場景集中的表現手法正是舞台劇的翻版。

鏡頭的主觀意識不時透過主角傑佛瑞的偷窺目光以及望遠鏡及攝影機的呈現,使得觀眾也掉入偷窺的躁鬱中。所謂「偷窺」除了潛意識的探索本能之外,其實也是一種自我醫療的行徑。

人類的進步動能中,好奇是相當重的因素。在已知的學習中就因了解而逐漸變得失去動力,不屬於自己或不熟悉的,在潛意識中總有一股潛藏的慾望需要去獲得証實與滿足。當然偷窺還有一種凌駕他人的自我安慰。想想我因偷窺而知道他人的秘密,就好比對方毫無掩飾地裸呈在面前,而自己也突然變得高人一等起來。

所謂的自我醫療行徑是前面一種說法的反義。某個角度而言因自己的自卑懦弱而不敢去面對現實,唯有從偷窺去了解或學習到自己的缺失,事實上一般人都不太願去承認這一點。

傑佛瑞被設計成腿上裹著石膏那兒也不能去的攝影記者,這是相當有趣的。因為不能往外,逐漸地他的地位反而變成圓心,也就是所有戲劇的焦點都因他的「不動」而凝聚在中心點。我們從許多分鏡來看不難發現,窗口雖多,但視野的出處永遠都是從傑佛瑞的房間來看的。就算麗莎侵入推銷員的房間內,鏡頭依然是以長鏡頭來表現,這使得觀眾的情緒與心思作了與傑佛瑞等觀的焦慮。突然間在面對麗莎的危難時,傑佛瑞的焦慮也瞬間轉換到觀眾身上,觀眾有著雙腳被裹上石膏的躁動與不安,望著眼前的殺機而徒呼奈何。

希區考克的運鏡及懸疑氣氛的塑造使他贏得「緊張大師」的封號,但事實上希區考克的取鏡景深及走位調度,至今依然是許多研究電影的人列為必修的課程。甚至二○○○年被列為最驚悚的電影「危機四伏」(哈里遜福特,蜜雪兒菲佛主演) 其運鏡調性都可看出希區考克的影子,由此可知緊張大師的功力與魅力。

葛莉絲凱麗與詹姆斯史都華是希區考克最為喜歡並常合作的影星。但在本劇中卻都受到相當大的限制而使得演技無法全然發揮。葛莉絲凱麗固然迷人,每次的換裝十足地展現衣架身材,但卻有淪為花瓶之嫌 ; 男主角的石膏腳使他無法作更靈活的肢體詮釋,殊為可惜。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正因為在表相上使得男女主角先天上有了困局,但卻使得導演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在整體的運鏡分接,這也是為什麼希區考克的電影至今常被稱為「希區考克的電影」的道理。

在眾多窗戶中,芭蕾舞女郎幾乎是個獨立的故事,從那些演?
罎滌囮@中我們見到幕中有幕,場中有場的多層展現,他們沒有台詞,但觀眾卻了解那個窗口內的另一個天地與世界。其他像獨身的中年婦女,略顯神經質的作曲家以及緊閉門窗的男女,希區考克藉著這些「抽樣」的人物在他的窗口展現,除了告訴我們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之物 ; 也有意無意地透露了人性的缺失與病態。

芭蕾舞小姐以自己的美艷與青春,交流在慾望與獲得的交替中,最後她帶回來的男子似乎條件不如前面的男子,這應該有著導演刻意留下的映象語言,而這段訊息的波長卻令人省思與感嘆。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沮喪又情怒地將琴上的東西全掃落在地,但第二天他又打起精神收拾殘局,因為到了晚上他又必須迎接另一批來訪的友人。這樣兩極化的情緒使我們不免對音樂藝術家的人格產生極大的困惑與與不安,但嚴格地說,在作曲家的沮喪背後不正透露出每個人的潛藏意識嗎?

希區考克的懸疑運鏡,其實也常在某些個畫面中提供令人認真思索的符號,而這些映象的厚實直接顯露了導演的才氣與對人生的透徹了悟。

偷窺是本劇中是一項焦點與表徵,「以管窺天」 有時不免會有誤差,但以男主角的職業及相機鏡頭而言,卻又能從「鏡頭」中詮釋另外一種見解的世界。這與前面提到的自我醫療行徑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從許多的攝影作品以及繪畫甚至文學創作中看出,其實都是依循著作者的「獨特窺探」而沐浴其中,正如在「後窗」這部影片中,每位觀眾都透過希區考克的「偷窺」而窺探了人性的真相。

「後窗」拍攝至今正好滿五十年,以現今的眼光而言,當然也有缺失,好比說男女主角對結婚的爭執只留在口頭上略似舞台劇的表白,較缺乏情感上的挖掘與糾葛,而在第一次的爭執討論後似乎也就沒有轉折。最後一場是在男主角又摔斷另一條腿而麗莎在旁照顧,麗莎看完一本雜誌後又換上另一本時尚雜誌,導演似乎也在這個小動作中透露了劇中人的爭執結局,這種巧妙的終局答案也是希區考克擅長的手法。

對於現代年輕的影迷而言,希區考克的電影略嫌緩慢,但若能靜心觀察,不難發現其鏡頭中蘊含的人生智慧。

台長: 大家
人氣(1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