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7-19 00:00:00| 人氣14,5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大縱走(四)-風櫃口~大湖公園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趕緊來繼續大縱走的行程~~這次要來走第四段囉~~  

第四段路線由風櫃口經碧山、白石湖  再來到大溝溪至捷運大湖公園站  全長也有14公里  也是不算短的行程  不過實際走完之後發現  這一段比起前面3段真的是天堂  雖然路程長但路程平緩許多  不但沒有太多爬山路段  還很多下坡路段呢  真的是太佛心了~

第四段的行經路線較多元  有古道有步道也有馬路還有觀光景點  所以我先記錄一下幾個重要的里程碑~~

雙溪溝古道-梅花山-五指山古道-碧山-大崙頭北面步道-白石湖-許願步道-同心池-圓覺寺-圓覺步道-圓覺瀑布-大溝溪生態治水公園-大湖山莊(大湖公園站)

好的~  再度來到熟悉的地方  我們第3段結束的地方-風櫃口  

這一段的交通是採A進B出  所以我們一大早就搭公車上山  要知道風櫃嘴的公車班很少  所以要早點來  好險也是順利來到風櫃口了

出發點是在一個蠻不明顯的地方  指標指向一處很小的山徑  要不是看到第4段縱走的指標  真的不覺得是從這裡進去呢~

這一段路真的蠻原始的  一路上都是踩在泥地上  沒有鋪好的路徑  但看的出來是條蠻多人走過的路  後來才知道這是"雙溪溝古道"

真的是古道喔  一路上都是蠻原始的路況  加上天候有點陰霾  所以整路都有點泥濘

沿途指標算清楚  雖然路況不太好  但順著指標的方向總不會錯~

從雙溪溝古道出來轉至小徑就能登頂梅花山  但我們沒去拜訪  就繼續我們的行程  繼續進入另一個古道前往碧山囉~

繼續保持著原始的路況  這一段幾乎都在矮樹林裡穿梭  滿地的泥濘跟落葉把地板鋪的軟軟的  如果不要踩到爛泥算蠻好走的呀~

我們一直順著"圓覺瀑布"的方向前進  到了圓覺瀑布就等於到了

沿途都是平緩地走著

有警告牌~  沿途還真的有看到輪胎痕跡  還真的有人會把越野車騎上來喔~

一路上輕鬆的走著~ 

翰爸在做負重訓練  不然一日縱走也不用帶大包的

當天天氣不太好  時而下一點小雨  但是走在樹林下好像沒差  不是太大的雨都可以遮蔽  想來晴天來走應該也舒服  都是樹蔭阿  

有一段路真的蠻泥的  感覺陽明山系的土地都是這樣濕濕的  走了前面幾段也都是溼溼答答的

還幫鞋子特寫  見證泥濘伴我行~

走了大半真的都是平緩的路線  下坡的路也蠻少的~  

感覺來到一個段落  要走向另一個段落

古道要走完了

碧山下來接到大崙頭山北面的步道  如果往上走可以到大崙頭山  就是我們之前去的小百岳  當然也就不去了  順著下山  接著要進入內湖區了

即將進入一段水泥馬路 

看到柏油路面有點不太習慣  跟剛才的泥土地來比  這真的好走太多啦

看到一個青蛙造型的公車站牌  很舒適的樣子  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

接下來經過"許願步道"  據說有棵許願樹而得名  這一帶是觀光區  幾個有名的景點像同心池、夫妻樹等都能去看看

經過同心池  忍不住進來參觀一下 

遍地蓮花好美阿  想不到我們辛苦的縱走旅程中還能穿插一些觀光景點  這第4段是不是太舒服啦~

再過不久就到圓覺寺了

寺廟我們沒進去參觀  從旁邊的圓覺步道而下  不久就能走到圓覺瀑布了~

圓覺步道也是偏古道的感覺  一路上都有聽到溪流聲  感覺相當清幽

來到圓覺瀑布了  這裡好清涼  感覺夏日必定是消暑勝地~

沿路走來  一路的指標都朝著圓覺瀑布  真的來到這裡了  是到了第4段的尾聲了~

圓覺步道與大溝溪平行蜿蜒  終點出去接到大溝溪生態治水公園  這裡應該算復育的公園綠地  佔地頗大喔  

順著大溝溪生態治水公園走出來  就能尋獲"南"字碑  我們一路從風櫃嘴的"北"字碑來到大湖公園站的"南"字碑  這一路也是精采阿~  

公園旁邊就是大湖山莊  出社區就來到捷運大湖公園站了  

結束輕鬆愉快的第4段縱走  時間比預期的快很多  本想再衝一段的  但是想想下次好了  到下一段還要轉車  還是留給第5段一個完整的時間好了~ 

難得走完大縱走路線還這麼早  算是給堅持走完縱走的人一個鼓勵  並不是所有的縱走都是這麼辛苦的  每一段都有他的樂趣跟意義所在喔  繼續探訪一定都有不同的收穫的~ 

台長: 乙酉天使
人氣(14,502)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健行遊記 |
此分類下一篇:小百岳NO.002-七星山
此分類上一篇:台北大縱走(三)-小油坑~風櫃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