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28 22:12:52| 人氣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麥克風下】自在就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慧深法師 講述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家都會念,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平時常稱念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說是觀自在菩薩呢?這有著很大的原因,因為假使他沒辦法得到自在,怎麼能觀察世間眾生求救的音聲,循聲救苦呢?

觀世音一定是樣樣精通,樣樣自在,所以稱呼他為「觀自在菩薩」。

我們現在還在凡夫境界,沒到達菩薩境界;雖然我們處在凡夫境界,其實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學習做到自在的。許多人認為誦「心經」最好,害怕的時候誦「心經」就不再害怕,知道誦「心經」,卻不知道運用「心經」;假如誦「心經」時會盤算誦完後要喝杯茶,也會盤算喝的是熟茶或綠茶,這就是不自在。許多人有種習氣,早餐放下飯碗後沒有喝兩杯茶整天都沒精神。假使真是沒茶就不能工作,我們就被茶拘束住、執著住。甚至沒有茶就難生活下去了,這些人自在嗎?

我有各種茶,台灣茶、大陸茶、熟茶、綠茶、阿里山的、銅鑼的什麼都有,可是我不喝茶不要緊,為什麼?因為我不願意被茶束縛,我要求自在;假使被茶束縛,今天我到台南,台南沒有茶喝,我受不了了。到某人家裡,他們喝咖啡不喝茶,我也會受不了。

能夠觀自在的人知道,所有東西都是因緣所生的,本性是空;因為本性中沒有茶,只是正好居住在這個環境中有茶,天天喝著它成了習慣,眾生就是養成了習性,被束縛了,沒它們就不自在。

還有一種不自在,我舉個例子,有位年紀很大的比丘尼,(現在已經往生了),她很有才能,能寫詩詞、會做衣服、會烹飪,樣樣精通,得到許多信徒的恭敬。她在修持時發個心願:我既然要修行,飲食一定不講究。當時香菇是很稀罕的東西,一定要從日本進口;所以她發願不吃香菇,也不吃蘋果,那時候台灣還不能生產蘋果,也是由日本進口,很貴。但是她的徒弟,在家信眾們對她非常恭敬,千請萬請的請到家裡吃個茶。這個信徒經濟較好,師父要到她家,她非常歡喜,就將先生從日本買回的香菇挑了一大把炒菜,蘋果也削好了,準備拿出來請師父吃。師父說:「我已經發誓言,不吃蘋果。」信徒很失望,請師父無論如何吃一塊蘋果。師父堅持不吃蘋果,她很想出去買別的水果,可是沒有人幫忙,也不可能留著師父獨自坐著,而她出去買水果。最好的水果請師父吃,師父偏偏連一小塊也不吃;她的心忐忑不安,師父沒有吃的東西她也不敢吃,眼看著白晰的蘋果,一塊一塊的變黃了,最後黑了。午餐她準備很多好料理,都加了香菇;問題來了,這位師父還是不吃,因為她發過誓願不吃香菇。她很恭敬師父,可是當時的確沒什麼好料理,最好的就是香菇,她把每一盤菜都加了香菇,老師父每盤菜都不吃;師父不吃,徒弟也不敢吃;陪老師父來的每個人,瞪著雙眼也不敢動筷子,真的只喝茶而已。

後來我學佛了,心裡頭對這件事情有個想法;學佛的人不只要求自己自在,也要使別人自在。當時老師父自己修持有原則,可以在飯前對信徒說明:「我的原則是不吃蘋果,不吃香菇;今天妳既然煮好了,我破例的吃。以後妳要是再準備這些東西我就不吃了!」 

這樣才不使信徒難堪,其他的人也較能自在的吃飯。否則那些跟老師父來的徒弟們,從來沒有吃過蘋果,很想嚐一塊,卻不敢吃;所有的人眼睛瞪得大大的,都不敢吃;所有的菜也都原封不動。老師父堅持,造成大家很不自在。

我們每天都念著「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是觀察我們做到了嗎?來到任何處所都是因緣成就法。
自在的問題不只是影響個人,也牽涉到別人。我再來說台北松山寺現在已經往生的道安老法師。老法師看不出來持日中一食,早餐、晚餐都沒有吃東西,客人到他那裡訪問,住了好幾天,也沒發覺他有這種習慣。記得有一次我還未出家前到他那裡,他一大早就自己烤些麵包,泡些牛奶,拿來給我們吃,他說:「來!妳們一定還沒吃早餐,妳們吃。」我們說:「師父!您一起吃!」他說:「我剛剛吃過。」於是我們吃了早餐。

出家後我到松山寺上課,老法師特地為我們講解唯識,心想:「老法師住處有客廳,男眾總是比較不會整頓環境。」我們決定幫老法師擦玻璃、整理佛堂,那時候才發覺老法師不下去吃早餐。他那裡有很多麥片,我們要煮麥片給他吃,他不說要也不說不要,他說:「不必!不必!要吃我自己來煮。」我們好意的說:「沒有關係,我們幫您煮。」煮好了,送上去,他在那裡慢慢攪拌,攪了老半天。我們說:「趁熱吃才好!」他說:「好!好!我馬上吃。」其實他都攪拌到過了十一點才吃。如此過了很久,我們一直沒發覺老人家不吃早餐。他到外頭講經,依然與大眾共進早餐;下午請他吃飯,他也恒順大眾,跟著大家吃。他不會使一天吃三餐的人覺得比只吃一餐的老法師矮了一截。他這種精神在家裡嚴持著,日中一餐,午餐才吃;可是在外面活動那麼久,卻沒人知道他這個行持。大家端起飯碗要吃晚餐,如果這時候老法師說他不吃晚餐,豈不是讓大家難堪,很不自在?老法師使大家時時都很自在。

再說到穿著,古時候的出家人穿的都是染墨水的衣服,每件都是相同型式;現在出家人的衣服也都是相同型式,哪有漂不漂亮的問題?穿得整潔,聞不到汗臭味就好了。

有些人新衣服被釘子鉤破了一個小洞,他不敢穿了,認為破了一個洞,會被笑死了。其實只要自己認為它可以穿,就可以很自在的穿出去。我有一件這樣的衣服,出國都穿著它;有人說我不可以穿它了,因為衣襬被鐵絲鉤破一個洞,我用線縫補,好像繡了一條蜈蚣在上面,為什麼不能穿?別人好端端的衣服拿去繡花,我繡了一條蜈蚣怎麼不能穿?我照樣穿到國外去。回國後,我到毘盧寺教書,還是穿它。穿不了多久,有個學生縫製一件衣服給我,她說:「老師,許多人都說您沒長衫好穿,您都穿那件破衫來上課。」我說那件衣服我喜歡穿,為什麼不能穿?我說:「妳看看那些在家眾,好衣服不穿,故意剪破再去繡花,像他們那種衣服有一個一個的洞說是好看,很流行;為什麼我的衣服繡上一條蜈蚣就不能穿?妳們自在嗎?根本不自在。」

我們嘴裡念著「要自在」,穿那種縫補過的衣服卻不自在。其實穿著方面,冬天要求暖,夏天要求整潔,不赤身露體就好了。有些人聽我這種說法,她們說:「以往我很喜歡買漂亮衣服,聽您這麼說,我可以好幾年不再買衣服了;將錢節省下來多做一些好事,舖橋造路,救濟貧困的人。」大家都說沒有錢布施救濟,就是因為我們買了太多新衣服,堆積在櫥子角落,從來不穿,許多人在這方面不自在。

我在初中時讀過一篇文章:有個太太要去參加宴會,因為主人很富有,而且去的人都是貴夫人,他們認為不穿著華麗一些赴宴很不好意思。她有一串珍珠項鍊,以為不夠高貴,就向鄰居借了一串鑽石項鍊充氣派。想不到那晚回家後發現那條鑽石項鍊遺失了,不得已,夫妻商量後,變賣房子,買來一串鑽石項鍊還給鄰居;夫妻倆到他鄉做苦工,直到有些錢了才回鄉,到鄰居那裡走走,鄰居看到她就問:「妳會不會還錯了鑽石項鍊?」她嚇了一大跳,難道賣房子買來的鑽石項鍊是假貨?她說:「沒錯呀!妳借給我的有幾顆鑽石,我還的也是那樣子呀!」鄰居要她仔細想想,又說:「那天晚上我借給妳的是玻璃珠子的項鍊,妳還給我的卻是真真實實的鑽石項鍊呀!」大家想想看,她的心不自在,為貪求一時虛榮,掛不到兩個小時的是假鑽石項鍊呀!」害得她們夫妻做幾十年的苦工,真是阿彌陀佛!

日本的一休和尚,受大官邀請去應供,他隨便穿件破衣裳就去了;守衛人員不讓他進去,說他那種人不可以進門。一休和尚說明是主人請他去的,守衛人員看看他,說:「哼!像你這種人,我的主人不可能請你來!」約好六點吃飯,一休和尚真的準時赴宴了,守衛不讓他進去,他就回寺裡,換了一件很漂亮的海青,披上金絲織的披衣,僱了轎子,被抬了過去;守衛人員一看,趕緊開門迎接他進去。主人看到和尚,說:「師父!我們等候多時了,您怎麼這時候才到?」和尚說:「是的,我有些事情延遲一些時間。」上菜時,他將披衣摺好,放在榻榻米上面,每一道菜都倒在披衣上面,說:「吃呀!吃呀!」主人以為菜色不好吃,或者裡面有什麼不好的東西,「一休和尚是國師,怎麼不吃,只是將菜倒在披衣上頭?」一休和尚說:「說真的,六點前我就到了,當時穿著破衣服,守衛不讓我進門,換這件袈裟才讓我進門,可見你們是請我這件袈裟,不是要請我的,所以讓它吃東西是對的呀!」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往往沒想到這個問題:自在了沒?

開參老法師說過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有一次我請老法師開示,他說他和我們話不投機,要我們回家,問他原因,他說:「妳從哪裡來?」我說是從嘉義來的,他說:「對呀!妳是城裡人,我是山頂人,我們話不能投機。」我還是懇求老法師開示,他就是不肯,一直趕我們回家。我一直請他說原因,他說:「山頂人只有一道菜,天天都有菜下飯;城裡人滿桌菜餚,天天沒菜下飯。我們山頂人只有兩件衣服,天天有衣服好穿;你們城裡人整櫥衣服,天天沒衣服好穿。我們能談什麼?你們趕快回去!回去!」這帖藥大家回家要好好消化。山裡的人每天吃的是醬筍,天天都吃得很飽,生活過得愜意。人家兩件衣服,這件換下來就穿那一件,再舊再破也能穿,他們穿得很歡喜。因此希望以後人家穿漂亮衣服,我們穿著舊衣服時,我們還能很自在。

其實要求自在不只是這些,人家一間房子裝潢幾百萬,我們的能住、能坐、不漏雨、不曬太陽就好了;人家的椅子一張幾千元,我們一、兩百元的椅子,坐得舒適就是好椅子。我想,道場若只設有石頭,只要自在,大家坐在那裡談論經典,也是個好道場;否則再大的房間,不講道,也不算是道場。


全文錄自<妙音>第23期 歡迎索閱

台長: 妙音出版社
人氣(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