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4 17:31:00|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卌陸竊] 台灣鐵道新浪潮(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趕回外婆家過節,擠在擁塞的火車廂內,是屬於我童年的慘痛記憶。時間再往前推,火車站可能是許多人北上求學、出外工作,和家人、情人離別的場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則是三五好友到阿里山、平溪、內灣搭小火車出遊的愉快回憶。 隨著公路系統的發達,火車運輸功能漸趨沒落,興起新一波的鐵路觀光熱潮。

近年來在文建會鐵道藝術網路計畫的推動之下,把陳舊的貨運倉庫轉變為藝術創作空間,賦予它傳遞藝術文化的功能,預料將再為台灣掀起了一股鐵道新浪潮。



走一回鐵道倉庫  搭火車,看藝術


英國都市學者侯莫(R.Hommer)說:「每個車站和它前面的那一條街,告訴我們那個城市心臟跳動的速度」。這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讓車站不但成為串連旅遊的中繼站,也是有趣的觀光點。

在台灣公路系統還不發達前,火車站是大多數旅客對所屬城鎮的第一印象,走出車站不靠地圖,循著人潮,要找到當地的旅遊精髓,並不困難。

大多數有歐洲自助旅遊經驗的TO’GO族,都體驗過歐洲鐵路的便利性。長途的舟車勞頓之後,車站內有收費便宜、乾淨簡單的淋浴間,讓旅人洗去疲憊;青年旅館的訂房中心、免費的旅遊資訊也在車站內;行李太重,有夠大的寄物箱,甚至可事前運送到下一站。歐鐵系統提供的服務,讓背包族能突破山海屏障,輕鬆的勇闖歐陸。

想過在台灣搭火車去旅遊嗎?明年高鐵上路之後,大量運輸的功能被取代,台鐵的角色勢必做相當程度的調整及轉換。但,很抱歉,和前述的歐鐵相較,台鐵旅遊資訊的服務,可說是天差地別,連基本的寄物及旅遊資訊的服務都不盡完整,更遑論其他。顯然,此一環節並不在觀光局觀光倍增計畫之內,否則真要搭火車遊台灣,一定讓遊客覺得綁手綁腳。

但值得一提的是,台鐵舊火車站閒置空間再利用,已悄悄的進行換妝。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推動下,串連新竹、台中、嘉義、枋寮、台東全省五個廢棄鐵道倉庫,在卸除運貨儲物的功能後,打造成富有當地色彩的藝文活動空間,以「傳遞藝術文化」的面貌開創新局,形成台灣獨特的旅遊文化景象。

其實,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例子,在國外已行之多年,如90年代巴黎由火車站改建的奧塞美術館;千禧年倫敦對外開放的泰德畫廊,則是原來的火力發電廠。前者就設在地鐵站上方,便捷且容易親近,閒置了47年後,1986年於塞納河畔再展新姿,不同於昔日送往迎來的角色,現今成為巴黎向世人展現十九世紀藝術成果的殿堂,其中,梵谷的自畫像、雷諾瓦的「煎餅磨坊」、卡玉伯特的「刨地板工人」等鎮館之寶,不論是市民或遊客,只要輕鬆搭乘地鐵就能欣賞到這些印象派大師作品的風采。

旅遊的面貌確實是千變萬化,巴掌大的台灣,如今也發展出「搭火車,看藝術」的另類旅遊。五個站中台中、嘉義、枋寮三站已正式營運,從起步最早的枋寮自發性社區型態,其次是,台中20號倉庫專業團隊管理的藝文展示空間,到市府推動的嘉義鐵道藝術村,都能給予造訪遊客不同的感受。新竹與台東二站則仍處於起步階段,最遲今年底前應可全部完工。

但就順暢的旅遊動線而言,這幾個站仍侷限於單點的發展,車站與倉庫間的交通接駁、行李寄放,是到訪遊客立即面臨的問題;長遠來看,若想由單點發展成具觀光吸引力的鐵道藝術觀光網絡,順遊景點、食宿安排、周遊券等配套措施,都必須逐一建構完成,才能讓遊客體驗搭火車旅遊,暢行無阻的樂趣。



新竹鐵道倉庫  結合玻璃藝術的市區新景點


新竹「風城」市區城隍廟附近的小吃,外圍的新埔、北埔幾個客家莊,是較為人所熟知的旅遊點,而近幾年因鐵道熱潮的興起,帶動的內灣支線旅遊風氣,也是其一。

鐵路旅遊風潮方興未艾,同樣是以新竹火車站為起點,一年後將增加一個新的去處,位於東大路橋鐵道旁,利用台鐵荒廢多時的3→5倉庫改建而成的新竹鐵道藝術村,也是全省五個「鐵道藝術網絡」的首站。

已有一甲子歲月的老舊倉庫,隨著運輸與倉儲業務大量減縮,在達成階段性任務後任其閒置,一度成為民間補習班之用。前兩年委外經營之後,由建築師李奕樵以倉庫再利用的手法,改善倉庫的結構、設備,改建成磚造、木架屋、石棉瓦屋面的建築。

四百坪大的倉庫將規劃成咖啡廳、玻璃街、展覽室、社區藝術教室、彈性隔間的個人工作室等空間使用。計劃與東大路的玻璃工藝博物館、風城願景館、中正路的影像博物館結合,連結成新竹市帶狀的藝文空間。

玻璃工業是新竹特有的產業,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玻璃藝術節,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大型活動。新竹鐵道藝術村也將以「玻璃藝術」為重點,在村內規劃的主要展場內展出當地藝術工作者晶瑩剔透的創作,也能觀看他們現場示範的玻璃工藝技法,此外,並與鄰近的玻璃工藝博物館配合,發展出有具有當地風土藝術的文化之旅。
藝術村可聯絡光復路、南大路、東大路的便利位置,也適合以其為核心,自行規畫完整的旅遊行程。附近步行可達的花園街觀光夜市、麗池公園,或由東大路往北至南寮漁港,搭火車南下到香山溼地,以及市郊東南的十八尖山等,都適合結合新竹鐵道藝術村,安排不同於以往的旅遊行程。

交通資訊:
由火車站步行前往約10分鐘。
新竹火車站電話/03-523-7441



台中20號倉庫  開創活躍藝術空間的先例


火車剛靠站,後面一排五顏六色的紅磚建築,即進入眼簾,下了月台則可見對面的玻璃長廊咖啡館,那裡就是台中的20號倉庫。循著不遠處高高的彩繪水塔的導引,經過地下道、走過木棧道,不消3分鐘的路程就到了。

台中是國內吃喝玩樂的大都會之一,以火車站為中心的商圈是台中市的舊城區,到附近的後火車站小吃、繼光街徒步區、台中一中周邊商圈、德安購物中心等鬧區,邊走邊逛、吃吃喝喝足夠消磨一整天。

也因為地利之便,讓人感覺台中20號倉庫的藝術和人們生活距離其實很近,也是最為一般遊客所熟知的地點。這一站雖是鐵道網絡的第二站,卻是整個計劃第一個試辦點,2000年就開始營運,相關設施的規畫最為成熟。狹長型的倉庫一進門即為Atelier Caf’(工作室咖啡),接下來是裝置藝術展覽、小劇場空間,最裡面則是駐站藝術家的工作室,是一個多元化的藝術空間。

如果單純只想把這裡當成旅遊景點,Atelier Caf’是最好歇腳之處,沒有最低消費的限制,隔著玻璃窗,擾人的喀隆喀隆鐵軌聲,叮叮噹噹火車進站聲,都被隔絕在窗外。可以坐在這裡靜靜觀察對面月台來來去去的人潮,欣賞一場不收費的車站眾生相。想像這個行色匆匆的人,可能錯過剛剛離站的那班車;而那位提著沈重行李的返鄉遊子,家裡可能有熱切等待他的家人;台鐵員工如果換上新制服,他們臉上的表情也許會改變……運用自己的想像力,編一齣天馬行空的即興演出。

再仔細看,可見月台後方華麗巴洛克風格的鐘樓,它是火車站最明顯的結構,也是台中市的地標。已被列為二級古蹟的台中火車站,1905年興建時為木造,1917年才改為現在所見的加強磚建築物。在飄著咖啡香的倉庫裡,坐看人群或欣賞古蹟,您可以享受20號倉庫專屬的鐵道文化下午茶。

當然,來到台灣首開先例的藝術寶庫,自然不能空手而返。事實上,20號倉庫只是一個代稱,這裡共有20→26號7座倉庫,在2百坪的藝文展演空間,每月均有不同的展覽主題;小劇場也有表演團體的進駐,在這裡進行創作、排練,不定期亦有實驗性的表演;最內側較不受干擾的則是藝術家工作室,提供新生代藝術創作者一個發揮的舞台,有10位來自各地的駐站藝術工作者,以陶藝、繪畫、裝置、鐵雕、混合媒材等創作。在他們創意活力的揮灑下,形成這裡有別於其他鐵道倉庫的活躍空間,不妨放慢腳步感受這裡細膩而深遠的藝術氛圍。

交通資訊:
後站出口左側小巷進入,步行約3分鐘可達。
地址/台中市復興路四段37巷6-6號
電話/04-2220-9972
網址/www.stock20.com.tw




文:台灣鐵道新浪潮
撰文:黃怡蒨
擷自:TO’GO Vol. 20040301 March, 2004
http://magazines.sina.com.tw/togo/contents/20040301/20040301-004_1.html
圖:偷自GIENJAN之作

台長: JANG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