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1-03 11:07:19| 人氣15,64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醃瓜記述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醃鹹瓜仔脯-[網摘]。



 

          『醃瓜記述』

 

  客家人儲藏食物頗有一套,醃製曬乾或是醬漬各有一套傳承之SOP。這套套之傳承,從古至今似乎少有變化。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因素之存在,客家之飲食文化才能夠長存不滅。春天曬製福菜梅干菜,夏天醬漬生薑或醃菴瓜(越瓜),秋天製作柿乾果醬,冬天則是曝曬蘿蔔錢蘿蔔乾或醃鹹菜,一年四季從無間斷。故爾菜慌來臨或者荒年飢亂,客家人都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不受其害。

 

  印象深刻者,每逢夏天菴瓜大出之時,母親就會買下數十斤的鮮瓜,準備醃製菴瓜干儲存過冬。醃製菴瓜時期,我與小姑在旁幫忙。母親將鮮瓜洗淨晾乾水分之後,我與小姑將它對剖挖去瓜囊與種籽。接著是在瓜片上抹以鹽巴,再以平坦石頭壓之讓它排出水份。翌日取出瓜片攤曬於陽光下,黃昏收回再放薄鹽施以石壓,第二天再撈出瓜片曝曬於陽光下,如此反覆四至五天,直到完全曬乾為止,

 

  通常,新鮮瓜片抹鹽過後重壓不出水或出少水,那便表示鹽巴放量不夠。這種現象發生之時,再次重壓之前多放些鹽巴讓它出水。瓜片含水如果沒有放盡,醃製過程中容易腐敗。此外,在整個的製作過程中千萬不要滴到生水。一旦滴到生水,很快就會長霉生黏液,容易導致瓜片腐敗生臭。農家媳婦們都知到這層道理,但是許多在工廠上班的女性,因為不曾親手醃做過,所以很容易犯錯的。

 

  最後瓜片曬乾成瓜仔脯,儲存方式有兩種,一是乾存一是醬存。乾存法是將瓜脯放入陶製或玻璃容器內,一層瓜脯一層薄鹽,裝滿七、八分就可以密封起來。至於醬存法與乾存方法相近,只是將鹽巴換成米醬或豆醬而已。醃菴瓜季節來臨,農村處處可以見到,婦女孩童忙著剖瓜挖籽閒聊是非的場景。這種光景在五十年代常見,進入六十年代台灣由農業轉入工商社會,這種景象已經逐漸減少了。

 

  醃製瓜脯家家門口或是曬榖場上,可以見到曬瓜勝景,一床床的竹篾蓆,或者竹篾編成之竹容器內,一片片瓜脯排列成各種形狀圖案,因而形成農村夏日之奇景。曬製過程中之瓜片,就是我們童年零食之一。上學途中或在玩耍之時,從張大嬸或王大媽的曬蓆上,抓片半乾的醃瓜邊走邊啃悠哉遊哉,而且還不用怕被主人追打或謾罵。不過陳嫂家的千萬不要碰它,因為全村只有她會追人打罵。

 

  醃製的瓜脯密封久存不壞,存放得越久其風味越為香醇。新的瓜脯與肉同剁做成肉丸,滋味鹹香非常下飯。就算只有湯汁澆飯,不用配菜我也可以吃下三碗白飯。當時家窮難得買肉,我們只用瓜脯搭配稀飯當餐食,儘管如此的寒酸單調,我們每頓照樣還是吃得飽飽的。當我家經濟狀況稍好之時,利用蒜頭爆香清炒,或者剁碎與肉同蒸,那種滋味至今猶是讓我回味無窮。

 

  儲存時間較久的老瓜仔脯燒五花肉或排骨,鹹香滋味之外還帶著一股天然的甜味。家母手腕大,每次燒煮老瓜仔脯排骨或五花肉之時,肉切大塊瓜脯也切大塊。端上桌來一人一塊肉兩塊瓜脯,誰都不准多拿。我家老二通常先澆湯汁,吃完一碗飯之後,他才慢慢享受碗內之瓜脯與豬肉或排骨。有時候我會笑他過於「凍霜」,可是他從未有所反應,蓋此乃是他之天性也。

 

  老瓜仔脯燉雞湯也不錯吃,只是在我家很少有機會吃到它罷了。時下的年輕人多半不懂醃瓜仔脯之傳統,有些是懂但懶於動手去做。因是之故,這項優良之傳統技術逐漸式微,乃至於有絕跡之可能呢。眼下食安問題困擾著社會,塑化劑,防腐劑,核汙染,以及種種化學添加物之濫用,一不小心碰上黑心食品,對於人伸健康影響深遠。而自已醃的瓜仔脯沒添加物,所以吃起來絕對安全,而且口味也比較適合自己之需求,所以,醃瓜仔脯的技術絕對不該荒廢的。 【完】

 



 

小時候-李香蘭

台長: 慕松
人氣(15,647) | 回應(1)| 推薦 (1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散文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土芒果的思念
此分類上一篇:旅人樹之遐思

研荷山人
賢兄:那種瓜叫什麼瓜呢?
2017-01-04 10:08:40
版主回應
此瓜稱做
2017-01-04 11:31: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