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19 13:11:21| 人氣2,792|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路是人走出來的

推薦 15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路是人走出來的』

 

  「路是人走出來的」,這句話說來十分平常,但要在一片荒蕪之地,利用雙腳踩踏出一條小路,再由小路變成大路,其浩大之工程,絕非三兩天功夫就可以完成的。但若要將那條大路,變成為今日車水馬龍之寬大公路,還不知需要多少歲月之付出咧。

 

  印象中的連成路與員山路,原本是早年農家自築的田間小路。之後,因為農產的增多需要車輛運輸,於是將它擴大成為牛車路,以供牛車來往運輸之用。汽車頻繁來往,路寬通暢無阻,為當時之農村帶來相當之繁榮。這些馬路成形之前,路基是用人力夯土而成。築路工人夯土時之哼喲聲音,至今猶在耳際縈繞不去。

 

而這種夯泥而成之道路,遇上大雨泥濘難行,晴天風吹沙揚黃塵滾滾蔽天,走起來十分不便。我不喜歡雨天出門,腳上穿著木屐踩上泥濘路面,木屐底下被泥濘吸住,想拔都很困難。如果光著腳出門,行走泥濘路面滑溜不易控制腳步。一不小心摔個正著,全身泥濘回家,一頓排頭打罵無可避免,這對孩子還說,真是一場無妄之災也。

 

嗣後台灣經濟起飛,工商之興起取代農業。農田逐漸變成水泥叢林,公寓大樓之建築,有如雨後春筍紛紛推出。平日之綠野平疇消失了,此際原有之運榖小路一一拓寬,由兩米四米擴展到八米乃至十二米之寬。黃土路面被剷平,舖上一層黑黝黝的柏油路面。人車行早路面,比起往昔堪稱舒適多了。而昔日小道經過變化,如今都要承負起日益沉重的交通量矣。

 

故鄉山村有座矮山,拓墾之初無路可走。先民為了上山伐木造屋,砍柴當作炊薪之用,或者上山打獵之需,按照習慣劈荊斬棘踩踏尋路。久而久之,被他們踩出了一條羊腸小徑。山村居民便以這條小徑,當做為上山來往之交通要道。之後開山栽植果樹之人增多,小徑逐漸被踩踏成兩尺寬之道路。

 

之後,為了方便山產之運輸外送,於是產業道路應運而生。產業道路舖設簡便,柏油路面薄薄一層舖設,導致路面經常被山洪或豪雨損壞。接著城市人口移入山村,他們開發斜坡丘陵地帶,並在那裏建造別墅。為了交通來往之需要,那些產業道路,遂一一的被拓寬成為寬大的交通幹道。因此,一條來往繁榮的馬路誕生了。

 

台灣地小人多車子多,交通之容納量永遠不敷應用。道路之需晴日增,如何去解決問題無人敢想。有司也好用車人也罷,他們似乎都抱著「時到時擔當」的心態去面對?果真如此,將來的後果就太可怕了。雖說這些問題是遙遠以後之事,但其問題卻是永遠的存在。

 

人間一旦有事不去解決,就像婦人懷孕一樣,問題總有一天會膨脹爆炸的。若不再有未雨綢繆之規劃,問題一旦爆發開來,其災厄狀況會是如何?很難去想像的。這個論點就算是杞人憂天吧,許給一個遠景總是應該的吧。吾人深信「路是人走出來的」,希望交通問題也像道路之成形一般,多予踩踏多多規劃吧。 【完】

 


照片-鄉間小路-[網摘[。


照片-車行小路-[網摘]。


照片-柏油小路-[網摘]。


照片-連城路口-[網摘]。


照片-員山路頭-[網摘]。

台長: 慕松
人氣(2,792) | 回應(3)| 推薦 (15)|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散文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拉麵之物語
此分類上一篇:莫要輕視雜草之存在

貴妃媽媽
北北~早安
好久没來看您了~
2012-05-20 07:48:16
版主回應
貴妃午安~
久見啦~
身體近況可好~
假日愉快~
^_^
2012-05-20 13:38:25
小洋子
嗯,就像是身材也是人吃出來的,呵呵呵
2012-05-20 09:41:09
版主回應
哈哈~
肉丸子終於說出實話啦~
身材是人吃出來的~
經典名言~
應該廣為宣傳~
^_^
2012-05-20 13:40:25
小富婆
北北~安安
好久没來看您了~
2012-05-20 19:49:07
版主回應
哈哈~
久見啦~
近況安好?~
念甚~
^_^
2012-05-21 08:03: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