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08 09:42:31| 人氣2,01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魚之離去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月五日,大年初六,也就是立春的第二天,我埋了我的魚。

 白石莊小湖斷水近月,我們斷斷續續引井水挹注,有如杯水車薪,一心盼著「傳說中」二月一日水利會大陂塘即時恢復蓄水以解饑渴。

 水利會水沒來,我們搶救無功,魚死了。

 

 小湖裡有許多魚,除了我們買來放養的幾十尾小魚苗,其他都是自己來的「自來魚」,但有一尾錦鯉卻是特例,六年前白石莊初闢,門口築起馬路,路旁有新砌的水泥溝,我們和村長聊起水泥溝的另類使用方法:何不養些錦鯉供過路客人欣賞,也可做為地方特色,沒幾天村長果真拎了十幾尾錦鯉來。當時每尾約有七、八吋長,養在田溝裡,倒也真是活潑可愛。

 有一回田溝水漲,魚兒一夜之間游得不知去向,一位鄰家在大陂塘出水口發現了一尾,好意撈起,投放進我們白石莊園裡的小小湖,從此溝裡只出現大池塘游來的魚,唯一僅存的錦鯉則住進我們小小湖,變成了我們湖中貴客。

 這尾錦鯉紅白雙色,花紋呈閃電狀,花色和體態美麗至極。早年我曾有多次採訪全國性錦鯉大賽,對錦鯉之美略知一二,也對如今小湖嬌客之「身價」有所估量,無論從任何一個方向來評量,自家這一尾絕對是冠軍魚無疑。就算不以人間世俗眼光來看,以我這樣一個大半生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看,她也絕對是美麗之至的稀世名品。日本人將錦鯉稱之為水中的寶石,此說誠非過譽。

 這麼多年來,我幾乎天天在小小湖邊留連,這尾錦鯉成了小湖之視覺焦點。她始終並不怕我,也不怕家裡任何一位訪客,總是那麼優雅、自在、高貴的姿態迎人。

 為什麼她能長得這麼完美,這麼美麗呢?偶而我會如此的想著,她知不知道自己長得多麼出眾,多麼出色呢?

 我也常會想到,她已長得如此婷婷玉立了,是否該為她找個伴呢?

 買來的魚苗是帶著功能性的,青魚是為了吃福壽螺,草魚是為了吃雜草…等等,唯獨她不帶任何功能,就是一位靜靜陪我們的朋友。而後,買來的魚依著各自應有的成長速度長出了應有的體型,有些逐漸長得和她一樣大了,這讓我不禁異想天開:錦鯉就是鯉魚,這些買來的魚苗中的鯉魚是不是就可以當做她的同伴了?只是所有買來的魚都不具備和她同樣的靈性,見了人就噗啦一聲潛進深水處,有時還會把到訪的友人嚇一小跳:哇!老師家的小湖有大魚耶!和錦鯉一樣大的魚!而此時,我們這尾紅白已長到至少十步以上(錦鯉界術語,伸開手掌,大姆指和尾指之間的跨距約一步,錦鯉平均一年長大一步左右),算得上是大魚了。但她究竟有多長、多重呢?我從未將她撈起來秤量一下,魚是水中游的,再怎麼小心撈她也會不舒服的。

 

 大池塘斷水之後,我們抽井水來做緊急的水源,過年出國前還交代了幾位朋友幫忙照應一下,但水位降得太快,教朋友們為之束手,終於噩耗來臨,朋友越洋傳來了錦鯉乾死了的照片,我傷心得當場老淚縱橫,遊興盡失。

 回來已有多天,大池依然斷水中,朋友告訴我,在我們出國時眼見小湖幾要見底,她幫我們努力挖深多蓄些水,卻依然救不了錦鯉。後來,她把錦鯉和好幾尾大魚就地埋在乾涸的湖灘,我看著她磨破了的手好生感激也好生過意不去,去看了她葬魚之處,小土堆上頭還插了一些野花。

 今天我有了體力,在水柳樹下掘出一個土坑,把五條沉甸甸的魚屍挖出來重新埋葬好,剪了正盛開的桃花在上頭插了,唯有嬌美的桃花才堪和她的美麗相匹配。

 我合掌於前,告訴她和在這番小湖變天一同糟殃的同伴們:我將他們的墳朝著大海的方向築,希望他們投胎為大海之魚,永不再受人為苦旱之害。我為我的疏忽和無力照顧她而致上最深的歉意,連日心中之痛苦已是懲罰,請求她和同伴們原諒我。我也感謝這些年來她在白石莊和我們共處的緣份,她們真是白石莊最好也最傲人的主人之一!

 魚啊,就這麼說再見吧。不久之後,你們的肉身將化為塵泥,仍將永遠留在白石莊。至於投胎這事,如果真有,記得來生一定要投胎為海中之魚啊。



魚之離去


魚之離去


魚之離去


魚之離去


魚之離去


魚之離去

台長: (砂子)
人氣(2,013)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新屋夢想新屋(白石農場) |
此分類下一篇:生死循環
此分類上一篇:我和魚兒一樣苦

angel
到今天都沒有放水嗎?
不過這一週都會下雨,希望你們的水塘可以儲點水
我家這邊從晚上就開始下大雨,一直沒停呢
牠們是幸福魚,生前活得很好,死後還能埋在土裏
請勿悲傷.
2014-02-09 04:32:20
版主回應
小孫子丹丹回來之後
天天都要阿公陪著划船
阿公說
小湖裡應該還有魚
卻躲到最深處不敢浮上水面
投下麵包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群魚爭搶
2014-03-02 17:42:1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