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0 18:57:10|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讀萬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萬曆十五年,西元1979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迄今已有二版41刷
首先,它的書名就取的非常的有趣。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平凡,甚至可以說是平淡的一年

那麼,就讓我們跟著黃仁宇先生(以下簡稱作者)去看看,萬曆十五年,這樣一個平凡的年有什麼不平凡的地方。

時間是萬曆十五年。作者透過萬曆皇帝(史上的明神宗)、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人的角度,帶領我們來看看整個大明朝是怎麼一回事,整個中國是怎麼一回事?

裡面很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鎖定的這幾個人物雖然看來互不相關,可是在那個時代卻各自扮演了很特別的角色。
萬曆皇帝:形式上的領導者
張居正:理想家、政治家、改革者
申時行:守成者、傳統儒者
海瑞:尚古的改革家(與張居正的差異稍後會談到)
戚繼光:實際的行動派
李贄:思想家
這篇文章我想先從整體來談,為什麼法律沒有辦法在大明朝實行
關於人物的部分,就留在接下來幾篇文章娓娓道來。

在那個時代,整本書已經從許多的角度來剖析當時的中國社會
誠如作者所說的,像個特大號的潛水艇堡
上層是發展完整的文官階級,下層是鬆軟的農村階級
要統治這樣子的一個帝國,道德比法律來的方便、易行
為什麼?
首先,道德本身是屬於一種不確定的概念,不論是在上層的文官階級或者是下層的農民階級都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適用方法。

先以農民階級來說,入手門檻低成了道德律(以道德作為規範)代替法律很重要的一個理由,不需要精密的法律制度就可以管理好一般的生活,所以一個一體適用的法律以一個守成的帝國而言是沒有必要出現的

目光回到文官階級,為什麼這樣的階層也不需要法律?首先,文官階層的產生方式是經由科舉,而考試的科目全部都來自四書五經。所以,對於文人階級而言最熟悉的當然也是這些東西。

所以在上在下,基於不同的理由下,都選擇了道德作為維繫整個帝國的準則。

但是,道德適合用來治國嗎?

基本上,道德律本身並沒有一個確實的內容存在,所以為了治理一個大帝國就不得不靠管理階層,也就是文官階層將道德具體化為制度

一旦只靠道德來作為制度就會出現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技術規範的缺乏。
人類社會充滿了許多複雜的行為模式,藉以滿足形形色色的需求
但是,道德律基本上是講善惡、講對錯的,不是講效率的。
如果只是單純的經營一個"農村集合"還沒有問題
這種程度下的複雜程度其實只是許多小農村的集合,複雜度跟管理一個農村是沒有差異的
但是當一個國家的事務範圍超出了一個農村的大小時,是否還能用道德律來運作?
此時就會出現了許多的問題,例如行政體系的僵化,行政效率的不足…等等。

在明代的末年,這樣的問題隨著國家事務的複雜度提昇,如戰爭的需要,經濟制度的複雜化,由於缺少一個技術上的規範(此處我們還是以道德律作為基底),種種的適應不良也就從這邊開始。

接下來我們會從之前提到的許多人物一個一個來探討這樣的情形。

台長:
人氣(1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