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8 15:34:17| 人氣1,5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批判思考如何教之二:知識社會的成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he world we have created today as a result of our thinking thus far has problems which cannot be solved by thinking the way we thought when we created them.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 One cannot help but be in awe when he contemplates the mysteries of eternity, of life, of the marvelous structure of reality. It is enough if one tries merely to comprehend a little of this mystery every day. Never lose a holy curiosity.

--  Albert Einstein

為何學生會停止學習與失去好奇心呢?

佐藤學提出一個結構的觀點,東亞各國(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的現代化進程僅僅不到一個世紀就完成了,相較於此西方則是花了二、三百年才完成現代化;為了能滿足國家與社會現代化的需求,東亞各國的教育制度自然呈現出佐藤學所謂的「急速的教育現代化」等各種特質。

「台灣及韓國尤其激烈,僅僅不到五十年,就達成和日本(約花了一百年)相同的就學率及升學率。」這樣激烈壓縮的現代化進程取得的經濟成果幸好是甜美的,同時在經濟大餅迅速成長下,公平的受教機會更許諾了社會階級流動的可能,例如陳水扁的成長故事,例如許許多多第一代企業家們白手起家的故事。「因為學校,所以孩子可以得到比父母那個年代更好的教育機會,躋身到比父母更高的社會階層。因動機所導致的欲望及活力,使東亞各國能夠成功推動急速的產業化。(學習的革命,頁42)

但如此激烈壓縮的現代化進程必須付出什麼代價呢?如今我們慢慢體認到--代價就是「過份激烈的考試競爭」,「東亞各國幾乎都以考試競爭為主要動機來推動教育」(頁44)。

然而經濟發展不可能無止境持續下去,也就是當「壓縮的現代化走向終點時」,原本可用來推動學校教育持續運作的力量開始衰敗,「當升學率愈來愈高,而學歷普及時,大半的孩子已不能獲得比父母更高的教育或社會地位......對多數的孩子而言,學校已經變成體驗失敗與挫折的場所。」(頁49)

另一方面,學校教育的實質課程絲毫無法幫助年青人作好未來的準備。

因為日本開始由原本的工業社會移進後工業主義社會」。什麼是後工業主義社會呢?就是「知識社會」,它是「以知識、資訊及提供服務為主要市場所形成的社會。二十一世紀社會中,市場規模最大的便是資訊產業,第二則是為以老人福利為中心的銀髮族產業,第三為教育文化產業。」這些產業的劇烈變化意味著對單純勞動者的需求驟減,取而代之的是對「高知識勞動者」的人才需求大增!(頁50)

此一產業移轉的歷史演變早已發生在美國社會。(頁50)那日本呢?「一九九二年對於高中畢業生的人才需求為一百六十四萬人,但一九九八年卻驟減為不到三十七萬」!對此,佐藤學深刻分析地說:「出現大量打工族的原因,並非(日本)青年勞動者欲望或道德的衰退,而是因青年勞動市場急速崩壞所引起。」(頁51)

於是,青年失業率遠高於其父執輩的現象早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社會現況了。相應於此,學生從沒有意義與動機的學習現場逃開就更為明顯擴大了。

總之,日本過往以考試領導教學的教育體制隨著現代化進程陷入停滯後,開始破綻百出。學生明顯失去學習的動力與好奇心。

美國呢?Wagner認為「我們的課堂--甚至全美最好的高中也不例外--之所以要學生自己動腦想的功課那麼少,學生普遍缺乏求知欲,其間最簡單的解釋,就在於我們的學校從來就不以教導每一個學生都要懂得如何用腦思考為目的。」

他也是從工業主義社會的產業需求來找尋學生失去求知欲的可能原因--以前工業社會不需要那麼多人學習用腦思考,只要學會簡單的三項核心能力(算、讀、寫)即可因應產業所需,所以過往的學校和教師本來就不會去教授如何用腦思考,尤其教師的培訓過程本身根本就欠缺相關的職能專業養成,沒有這些素養的教師自然也不可能教給學生後工業社會所需要的能力。(教出競爭力,頁24-5)

問題是未來的產業與社會愈來愈需要我們的未來世代學習用腦思考,另方面正如Wagner引用「世界是平的」一書所闡述的觀點那樣,開發中國家的學生早已學會這些基本能力並取代美國藍領職缺了,甚至高知識勞動力的提供對開發中國家也愈來愈不是問題時,那麼美國的未來/競爭力在哪?(教出競爭力,頁27)



Wagner歸納指出當今世界如今已出現三大變化,是關心美國教育人士必須嚴肅以對的:

●快速演進的新興全球「知識經濟」,於世界各地的職場都有深遠的影響--各行各業,無所不包。
●驟然從數量有限、取用有限的資訊,猛地變成洪水猛獸洶湧襲來的資訊洪流
媒體和科技對於年輕人如何學習、如何和外界聯繫--如何彼此來往--影響日益深重。

有沒有發現美國的Wagner和日本佐藤學的觀察竟是如此相近?

那台灣呢?

待續......









台長: fianse
人氣(1,5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教學一事 |
此分類下一篇:在沮喪與驚喜之中
此分類上一篇:批判思考如何教之一:過時的教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