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8 14:24:41| 人氣1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燒臘變成了台灣便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向來對廣東燒臘店很有好感。
廣東燒臘店有個特色:他們掛著燒鴨、油雞、臘腸的櫥窗外,總是懸著一排特亮的燈,照得燒鴨、油雞如同抹上了SK-2,晶瑩剔透,吹彈得破,彷彿在招喚著說「你可以再靠近一點、你可以再靠近一點」,真是吸引人。
這使我戀上廣東燒臘店,於是,在台北從台大後門吃到了仁愛路圓環附近再吃到忠孝東路頂好後面的巷子再吃到民生東路的巷子;再從三寶飯吃到鹹魚炒飯再吃到皮蛋瘦肉粥再吃到臘味煲飯外加各種河粉撈麵,無一不佳。
這幾年燒臘店可謂是大軍壓境,大街小巷城裡城到處都是,但是,我發現可以吃的卻越來越少,甚至他們並不歡迎你「裡頭吃」!
我這個偉大的發現,可是經年累月,身體力行的心得,絕對不可小看。
首先回想一下,燒臘店是什麼時候開始進軍台灣?嗯,應該是九七前後,不過,蔚為潮流是這兩年。
光是我住的地方──台北郊區的郊區──有一家燒臘店變成了區域連鎖店,成了小鎮中燒臘店的龍頭;他怎麼可能、怎麼有資格變成連鎖店?我可是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真是有夠難吃,我吃了一次立誓絕不去第二次。
在這個小小的生活機能區,本來就已經有夠多的燒臘店了,上個月又開了兩家,就在這龍頭燒臘店的對面和隔街,而且擺明了就是要拼場,配菜加料之外,你送小飲料我送大飲料,輸人不輸陣,拼得你死我活。
至於鹿死誰手?我可不敢講,因為論滋味半斤八兩,一樣難吃。
再來,我又注意到了,這些新開張或者說十年內開張的燒臘 店,通通標榜「香港」:在招牌上的店名前頭的「廣東」兩個字已經變成了「香港」,雖然店名可能叫「羊城」。
站在櫥窗外,我發現上頭的一排特亮的燈,不是沒有就是沒開,這是省成本嗎?那當然應該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燒鴨、油雞、臘腸也變得黯淡無光。更讓人搖頭嘆息的是,燒鴨的顏色不勻,深一塊淺一塊,我看就連SK-2也迴天乏力了。
倒是配菜的種類增多了,好像進了自助餐廳,但是,我是來吃自助餐的嗎?
我曾說過一句話:「吃過了才知道自己蠢」。這句經典名言來呼應「經年累月、身體力行」絕對貼切,或者倒過來,因為「經年累月、身體力行」,才會有「吃過了才知道自己蠢」的體認。
我經常在吃飯時間,尤其是中午,路過新開張或沒吃過的「香港」燒臘店門口有三數人排隊,一副門庭若市的樣子,就有一顆躍動的心催促著我:去試試啊!去試試啊!
我當然忍不住,於是,站在剁鴨、斬雞的櫃台前點菜,或三寶或小拼加炒飯(為什麼不坐下來再點?因為裡頭沒人招呼你,也沒有另一個客人坐著吃),右手舉刀左手壓肉壓雞壓鴨的大師傅,很勉強的歪著頭問你;『裡頭吃?』他看人還看得真準。然後就沒人理你了,一直到你叫的飯來了,有個站在大師傅旁的熟女(很少會是男的)會大喊一聲;『三寶飯要配什麼菜,三樣。』可不是三寶飯配三個菜,而是凡是燒臘飯都配三樣,她也吃定了你是第一次上門的外行人。
我就這樣當外行人當了很久才恍然大悟,「香港」燒臘店不是燒臘店而是便當店,香港和廣東是有差的。
他們不需要SK-2增添顏色以廣招徠,他們的客人九成是打電話叫外賣。
他們不希望你「裡頭吃」,省得收盤、洗碗、擦桌子。
他們不希望你點熱炒,更別說粥麵粉了,省時間省人力。
為了不讓你再上門(他們對自己可是很有信心),「裡頭吃」可沒有贈送飲料。
「香港」燒臘店掛燒臘賣便當,燒臘的滋味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在台北想吃燒臘,還是只有有限的幾個地方。
我是「吃過了才知道自己蠢」,各位放在心上就是了。
對了,還有一點,還是得說,「香港」燒臘店裡的人台灣話可溜得很;如果你是香港人,可別期望在那裡聽到鄉音啊!

台長: espressopen
人氣(1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煮麵,懂了;吃麵,糟了
此分類上一篇:醬鴨謀殺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