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10 22:10:33| 人氣8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網路詩社區的參與經驗」座談紀錄導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路詩社區的參與經驗
——數位世代詩人小談紀錄

▲策劃:林德俊(兔牙小熊詩磨坊)
▲協力:創世紀詩雜誌(平面節要刊登媒體)
▲座談時間:7月13日(週六)下午2:00—3:30
▲地點:給我STOP咖啡(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6巷21號)包廂
▲座談主持人:林德俊
▲座談人:蟲嗅、紫鵑、子建、楊佳嫻、木焱、林群盛、許赫、羅浩原、銀色快手、瘋狐狸(依第一輪發言順序排列)。

【主持人後記/編者導言】

網際網路自九○年代中期興起於台灣,進入新世紀之後,網路的技術環境日漸成熟,與此環境發生高度關連的詩創作者愈來愈多,不論是創作、發表、成群活動……,從BBS到WWW,數位詩人現象已可從「階段」、「分期」的角度切入,再過兩三年,很快地,「網路與詩」或「數位時代與詩」的「關連史」,將要達到十年,十年風起雲湧,詩史要如何記載?未來的史家所要解剖分析的描述性「事實文本」,是少數幾位對網路田野工作努力有限,空套不適切理論的「網路文學專家?」之泛言,還是第一手的參與者經驗談、調查者的現場勘查筆記?

與那些為了應付一些研討場合的急就章之作不同,網路田野工作需要長期而細密的累積,絲毫不能偷工減料,因為聰明的讀史、讀論者,會從論文「方法論」、「研究方法」部分的交代來檢視其立論根基,這一環節若有馬虎,整篇研究的參考價值立刻對折再對折。

近幾年來,以數位世代詩人為主題、由數位世代詩人親自發聲的討論,紙上專題、專欄的形式不多,實體場地面對面的會談亦有限,晨曦詩刊多年前曾主辦有一次座談,算是最早期的努力之一。近一年來,有兩場這方面的會談,一次是結合九十年度詩選發表會舉辦的「數位世代詩人會談」(二○○二年五月五日),該會談由須文蔚主持,林德俊、遲鈍、楊佳嫻任座談人,可惜發言時間太短,不但座談人彼此之間無充分聚焦對話,台上與台下(台下又分網路詩人、平面詩人兩批)也無機會交鋒,相當可惜(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嘗試)。另一場是乾坤詩選發表會中的「網路世代詩人的詩刊/社參與座談會」(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該座談由林德俊主持,與談人有林群盛、解昆樺、劉正偉、銀色快手、李啟嘉,該會談主要目的是向那些對網路不熟悉的詩人們介紹網路詩人的創作及活動現況,深度有限,但試圖打破因互不了解所造成的認知斷裂,價值無限。

底下所收錄的「網路詩社區的參與經驗」數位世代詩人小談紀錄,舉辦目的在於累積「親身參與觀點」的研究資訊,作為論者在評析相關網路詩社區現象的經驗基礎,邀訪對象採立意抽樣,針對主持人預期能提供豐富資訊並且接觸得到的網路詩社區成員進行邀訪。這些人都曾開有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且彼此有過或多或少的互動,屬於同質性極高的熟人團體,在一些背景知識上不會天高地遠,有助於在雷同的經驗基礎上聚焦會談。這些成員有些曾有BBS和WWW兩種參與經驗,有些則只有WWW經驗,有些曾參與過好幾個詩社區,有些則只有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經驗,這批與談人在網路詩社區的參與經驗上,有一定程度的歧異性,有助促成豐富多彩的經驗交流,甚至觀點辨證。

本次座談人數控制在十人左右,於包廂環境中舉行,目的在於讓每位與談人暢所欲言,充分表露彼此意見,主持人的功能不在於引導觀點,而在於激發討論,並且避免讓某些較不善言詞者的聲音(這類聲音常常更有價值)被掩蓋掉。一切努力都在於呼喚「真正的聲音」!



【主持人開場說明】

本次訪談以挖掘您此時此刻的想法為目的,請就實際參與經驗作答,不必刻意準備。討論完畢之後,請您寫下您的發言紀錄(請忠於當時發言喔),訪談後數日內電郵至小熊信箱dechun@ms36.hinet.net,以便整理刊出。每個人每個問題發言3-5分鐘,較簡單的問題請簡短回答,有些問題若無答案或無法回答可不必回答,若有特殊情況一人對一題的發言可到10分鐘。

以下問題中所指「社區」即community,又翻作「社群」,但中文「社區」與「社群」語意略有不同,統一用「社區」翻法。

【討論題綱】
1. 為何在網路(WWW或BBS)上設版或設台?您把它視為一個媒體或社團或?
2. 是否同時參與多個網路詩社區?為何?
3. 平日以何方式參與網路詩社區、彼此互動?
4. 什麼樣的台比較是您會去造訪的?你比較希望跟什麼樣的人互動?您比較美好的互動經驗是如何?
5. 印象中有無重大社區事件(例如論戰、匿名攻擊、解組危機……)?
6. 對於您所參與的社區有何期望?
7. 社區環境如何可以更好?
8. 如何看待明日報網路文學獎?
9. 在平面詩壇有較高曝光率或知名度的網路詩社群成員對您或社群有無帶來什麼影響?
10. 就您個人觀感,社區成員中有無特別熱心社區事務者?他們如何展現對於社區的熱心?
11. 其他

【附錄一、主持人及座談人簡介】
1. 林德俊
網路暱稱兔牙小熊,男,1977年生於台中,政大社會所碩士班。大學時代組「死詩人社」。曾主編《乾坤詩刊》、《愛情五味》(白蘭地書房)、《詩次元—2001年詩路網路詩選》(河童)、《保險箱裡的星星—新世紀青年詩人十家》(爾雅)等。
2. 蟲嗅
本名曾琮琇,女,1981年生於新竹。現就讀成大中文系。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等獎。曾出版秘密詩集《失蹤》。
3. 紫鵑
本名許維玲,女,1968年生於台北。曾任職印刷業、雜誌社。現職化學公司,並業餘撰寫廣播劇本。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等獎。現為乾坤詩刊社同仁。
4. 子建
本名甘子建,男,1979年生於台南縣,畢業於台南師範學院。曾獲第九屆南瀛文學新人獎暨創作獎現代詩類第一名等獎。第一本詩集《家鄉魚》由台南縣文化局負責出版。
5. 楊佳嫻
網路暱稱渣妹,女,1978年生,高雄人。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班。曾獲台北文學獎等獎。現任政大貓空行館BBS站詩版版主。
6. 木焱
網路代號muyan,本名林志遠,男,1976生,馬來西亞人,現任職中央研究院助理,曾獲聯合文藝營新詩首獎等獎,自印《秘密寫詩》等三本詩集。
7. 林群盛
曾以天琴少女之名遊走網路,男,自稱血緣純正的地球人。創作《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Ⅰ 聖紀豎琴座奧義傳說》 (1998,長女),《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Ⅱ 星舞絃獨角獸神話憶》(1995,次女)。現在於地球繼續活耀中。
8.許赫
本名張仰賢,男,1975年生,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曾經參加政大文藝社、政大長廊詩社,曾獲長廊詩獎首獎等獎。目前擔任網路社區大學網頁維護。
9.羅浩原
網路暱稱kama(蔗尾蜂房),男,1977年生,台北人,台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現任「山抹微雲」modernpoem板板主。
10.銀色快手
本名趙佳誼,男,1973年生,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曾參加東吳白開水詩社,曾任時報悅讀網企畫,中時電子報藝文村主編,主編過《銀月詩報》,為「我們這群詩妖」逗陣新聞網發起人,現為自由譯者、文字工作者。
11.瘋狐狸
瘋狐狸,男, 1969年生於高雄。大學曾組織「拓」詩社並任《拓詩刊》總編輯。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理論組畢業。劇場/文字工作者。現任淡江大學蛋捲廣場BBS站詩版版工。

【附錄二、主持人及座談人個人站台一覽】
林德俊:兔牙小熊詩磨坊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erato/index.html
蟲嗅:蟲之複數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worms/index.html
紫鵑:紫鵑的窩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WINNIEHS
子建:被子建豢養的天空魚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kyfish/index.html
楊佳嫻:女鯨學園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chekhov/index.html
木焱:秘園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muyan/index.html
林群盛:曾開有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現已撤台。
許赫:廢紙角角的同樂會http://www.sinica.edu.tw/~harsh
羅浩原:蔗尾蜂房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kamadevas/index.html
銀色快手:銀色快手的飛翔咖啡屋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ilverquik瘋狐狸:狐狸發瘋大事紀:http://crazyfox.writer.com.tw



台長: 冬啵&兔牙小熊
人氣(8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