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06 11:37:33|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享-減肥的關鍵30分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減肥並不一定能減掉體脂肪,而減掉體脂肪的關鍵是在飯後30分鐘開始;原因何在?
這30分鐘又該做些什麼,才能有效降低體脂肪?

陳先生並沒有躲過這次流行性感冒的侵襲,高燒之後體重掉了許多,而且陳先生看起來臉色憔悴、毫無精神,那是因為水分流失,肌肉和脂肪一起衰減。
但是雖然瘦了,並沒有能減肥,因為只要回到原來的生活,體重一恢復,脂肪會比肌肉更容易增加。

為什麼?這和節食失敗的狀況一樣,減肥→恢復→減肥→恢復,這種體重持續增減的狀態,稱為「溜溜球現象」。這種現象往往會讓身體的肌肉減少,相對地脂肪的比例就會增加,漸漸變成不易瘦下來的體質。
這就是大家必須注意體脂肪的原因。

最近在醫學上測量肥胖不再只用體重,而是用脂肪佔體重的比例,一般的標準是用男性體脂肪率25%,女性30%。
所以有人就算是體重超重許多,但體脂肪率只有20%,並不能稱為肥胖;反之若體重在標準以下,但體脂肪率在30%以上,也可以稱為肥胖。

碳水化合物也要節制

體脂肪是吃下去的油、碳水化合物囤積而形成。
油變成脂肪很容易理解,但是碳水化合物呢?碳水化合物經過小腸分解之後,最終會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會變成身體能量來源。
但是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就是血糖濃度一升高,胰島素就開始分泌,胰島素是開啟脂肪細胞大門的鑰匙。

胰島素可將葡萄糖從血液中運至脂肪細胞,使它們變大。就算在飲食中不吃脂肪,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讓脂肪細胞變大,讓身體肥胖。
反之,若沒有胰島素,脂肪細胞的大門不會打開,葡萄糖不會進入脂肪細胞,脂肪細胞不會變大,人也不會肥胖。

脂肪是慢性病元兇?

在腰部附近所抓起來的肥肉,雖然是看得見的胖,但在健康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問題出在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附著在腹部胃腸周圍的腸系膜(為了固定腸子位置的薄膜),內臟脂肪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原因之一。
因為脂肪細胞一變大,會分泌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的物質,如讓血壓上升的高壓素原(angiotensinogen)及形成血拴,成為狹心症的PA-1等。

 
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

台長: 蘋果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