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12 21:17:28| 人氣4,67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另類安樂死?/上】我是醫生,我陪伴媽媽斷食自然往生

另類安樂死?/上】我是醫生,我陪伴媽媽斷食自然往生

復健科醫師畢柳鶯(左)陪伴重病母親張女士(中)斷食尋求善終,母女3人在發病第8年同遊京都賞櫻花;張女士在今年3月已往生。圖/畢柳鶯提供復健科醫師畢柳鶯(左)陪伴重病母親張女士(中)斷食尋求善終,母女3人在發病第8年同遊京都賞櫻花;張女士在今年3月已往生。圖/畢柳鶯提供

2020-10-12 16:54

「當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20年前,64歲張女士拿到小腦萎縮症確診報告後,囑咐當醫師的女兒畢柳鶯,當她病情嚴重、無法照顧人、坐輪椅需要別人照顧時,要幫助她解脫。畢柳鶯當時回答,「坐輪椅就不值得活,那我要怎麼當復健科醫師?你年紀大才發病,情況不會那麼糟啦!」

斷食21天 母親在歌聲中安詳辭世

這項「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今年3月疫情肆虐之際已然實踐。畢柳鶯陪伴全身退化、無法翻身、吞嚥困難的母親,走過漸進式斷食21天之後自然死亡。畢母只有臨終3天完全癱瘓在床,沒有插鼻胃管、導尿管,沒有打點滴、CPR或電擊,她在兒孫陪伴,以及生前最愛的翁倩玉唱的「祈禱」歌聲裡,在自己家中安詳辭世。

糾纏家族的病魔 母目睹兄長痛苦離去

畢柳鶯行醫超過30年,她目前是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教學醫師。她的母親家族有小腦萎縮症病史,這是種小腦退化的遺傳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父母或家族有人發病,有一半機會遺傳給後代子女。畢柳鶯說,母親曾目睹自己的哥哥與姪子,發病後長期臥床,瘦到全身皮包骨、長褥瘡的折磨,為了尋求解脫,最後以極端痛苦的方式自我了斷。

畢柳鶯認為,這宛如家族魔咒的疾病,母親雖然發病得晚,惡化速度較慢,但也意識到時間不多,她與妹妹從那年起,帶母親搭郵輪去阿拉斯加,去日本東北賞楓、荷蘭賞花,直到2008年去京都賞櫻,母親已發病第8年,走路需要人攙扶,那也成為最後一次母女出國玩。

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張女士長期練習瑜伽,肢體柔軟,發病前,高難度倒立等動作也難不倒。圖/畢柳鶯提供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張女士長期練習瑜伽,肢體柔軟,發病前,高難度倒立等動作也難不倒。圖/畢柳鶯提供

瑜珈倒立難不倒她 直到連湯匙都拿不住…

張女士17歲結婚,做裁縫貼補家用,她48歲起練習瑜伽,不僅筋骨柔軟,下腰、單腳抬腿、倒立等都難不倒。即使發病後,她依然每天早晨做瑜伽1小時,下午到公園散步,晚上練氣功半小時,平時看書、做針線活,除了外出需要看護陪同,生活完全獨立。畢柳鶯說,許多瑜伽動作母親能輕易完成,但健康的她卻做不到。

張女士發病後第18年,因為走路不穩、手抖等症狀,無法外出運動,做了一輩子的針線活兒也得放棄。到了隔年,瑜伽做不來了,病情急轉直下,除了進食、刷牙以外,日常生活完全依賴看護,上廁所、洗澡都得靠人幫助,還有高血壓、失眠、便祕、經常性跌倒等。

畢柳鶯說,去年秋天,發病已19年的母親吞嚥困難,看護在流質食物加入蓮藕粉,增加黏稠性,母親已拿不穩湯匙,經常嗆到咳嗽,但仍拒絕看護餵飯,也不願意插鼻胃管,常常說「自己沒有用處」、「活著沒樂趣了」。

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張女士長期練習瑜伽,即使發病第12年,依然能完成部分動作。圖/畢柳鶯提供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張女士長期練習瑜伽,即使發病第12年,依然能完成部分動作。圖/畢柳鶯提供

畢回想,病情發展似乎到了母親自己認為「不值得活了」的地步,直到無法翻身了,母親親口說想要「斷食」往生,不想插著鼻胃管、終日臥床那般活著。畢柳鶯說,她看過許多末期病人,但真的不吃不喝會經歷什麼?她並不清楚,直到讀完文獻、請教其他醫師後,決定以專業全程陪伴,減少母親臨終的不適。

斷食前十天/母親開玩笑「會不會死不掉?」

今年2月,畢柳鶯拖著行李回娘家,這趟不再是帶母親出國,而是陪伴母親踏上生死旅程。為了減少不適,畢柳鶯建議母親漸進式減少進食量,每天只吃半碗稀飯。她觀察,前10天母親沒有飢餓感或胃痛,吃得少反而精神好,母親甚至反問「會不會死不掉啊?」

第11天起,張女士拒絕進食,但為了怕便秘,每天喝1湯匙油,如果覺得餓,就喝有飽足感的蓮藕水。張女士每天上午看電視,中午午睡片刻,下午看書2、3個小時,晚上還跟兒子、看護一起看電影。在房間裡唸佛經迴向給母親的畢柳鶯說,不時聽到客廳傳來尖叫聲、笑鬧聲,實在很超現實。

斷食第17天/母親開始陷入昏睡

畢柳鶯的紀錄寫著,第14、15天起,母親連油、水都不吞了,體力迅速衰退;第16天電視聲音聽不清楚,字幕也看不見了,沒有精神看書;第17天,母親陷入昏睡,按摩肢體時很敏感、喊痛,家人覺得這過程太痛苦了,於是向外求援,找安寧照顧的醫療團隊來幫忙。

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張女士(前排左坐者)以漸進式斷食尋求自然死亡,外孫(前排右背對者)以電腦紀錄張的生平故事,並在生前告別式誦讀。圖/畢柳鶯提供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張女士(前排左坐者)以漸進式斷食尋求自然死亡,外孫(前排右背對者)以電腦紀錄張的生平故事,並在生前告別式誦讀。圖/畢柳鶯提供

斷食第18天/全家人舉辦生前告別式

第18、19天,畢柳鶯先後與安寧照護的醫師聯繫,評估母親的精神狀況,最後醫師確定不是憂鬱症而厭世,病症沒有好轉的可能,醫師提供了止痛、鎮定的藥物,全家人還舉辦生前告別式;直到第21日,母親的呼吸越來越緩、越弱,最終在睡眠中辭世。

張女士生前只喜歡聽1首歌,就是翁倩玉唱的「祈禱」,畢柳鶯在母親離開後,依照生前的囑咐播放這支歌,還在母親耳邊輕聲說,「佛陀來接你了,疼愛你的阿嬤和阿姨在等你」;家人在房間裡低聲念往生咒,依照母親的要求「不要哭」,死後3天火化、樹葬。

媽媽為自己預約善終 孩子學習面對死亡

畢柳鶯說,母親往生後她沒有哭,那陣子夢見母親3次,夢中的媽媽滿臉笑意、行動自如,不再受病痛所苦,一度以為母親還活著,夢醒後雖然捨不得,但心裡很平安。母親勇敢實踐了病人自主,為自己預約善終,走得沒有痛苦與遺憾,也讓晚輩學習面對死亡的功課。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台長: 愛德華
人氣(4,675)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美好生活
2021-03-06 10:59:58
美好生活
2021-03-06 11:05: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