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25 00:23:55| 人氣3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貪婪的道德危機與成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貪婪的華爾街再度出事,且讓人瞠目結舌。前那斯達克股市董事長麥道夫(Bernard L. Madoff)自暴48年來的投資都是假投資,至今至少虧空500億美元,是當下麥道夫自言的「龐大的『龐氏騙局』」,也是繼世紀之初安隆Enron)案後再度重創華爾街誠信的世紀大騙局。

麥道夫的操作手法是,宣稱每個月以約1%的績效回報投資者,投資者在利益薰心下只看到獲利豐厚,卻沒有擔憂這種1020年來都穩賺不賠的投資是不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在貪婪意念的驅使,並放下風險意識下,不管法人或自然人對這種年年都有成長的投資趨之若鶩。這古老而簡單的騙術,是如此的蠱惑人心,只都因:欺騙者利用投資人的貪婪心理,而誘其墜入早已設好的陷阱騙局。

簡言之,麥道夫的3大經營策略是:1以其名望和老鼠會的手法,吸收新投資者、2名人代言吹噓和不實財報方式吸金、3以隱密的神秘感手段邀請,賦予投資者進入限額投資俱樂部的高度尊榮感。

麥道夫的聲譽,向來是吸金的絕佳招牌,擁有前那斯達克主席、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副主席、華爾街金牌經紀和猶太慈善家等眾多頭銜,加上約半個世紀以來白璧無瑕的從業紀錄,被視為德高望重的投資專家。如今,在金字招牌變成了犯罪工具之際,也指出了道德危機和道德危機成本的重要性。

道德危機,是個經濟學的概念,意思是在使用與付出的不對等情況下,其中一方因另一方不道德行為而蒙受損失的情形。而道德危機成本,是一種風險成本,就是「怕被騙的成本」,對買方而言,此成本越低越好。

金字招牌,常是品牌信譽或品質保證的代名詞,這些附加價值常讓企業享受超額利潤的好處。但是金字招牌也有造假的時候。在金融創新和企業型態多元的時代,除政府的監理當強化之外,企業也當更加講究誠信、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方能降低交易成本、擦亮企業的品牌和信譽,這才是基業長青之道。【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吳芳銘 蘋果12.24.2008摘要】

台長: 果凍讀書會
人氣(3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新聞精選 |
此分類下一篇:老外看台灣 喪失自由的憂慮
此分類上一篇:七股潟湖膠筏觀光 漁民轉型契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