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28 22:55:25| 人氣1,2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洄瀾行~慶修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市區內閒逛,無意間發現這座散發江戶風格的三級古蹟。以下是收集的資料,跟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佛教各宗派也隨著日本人進駐傳入台灣,以慰藉日軍士兵及眷屬。後來,日本佛教開始展開佈教工作,但受制於來台的日籍人士稀少及語言隔閡的緣故,轉向開設日語講習班、醫療所等服務。後因來台日人漸多,繁忙於日人喪葬禮儀等法事,因而暫停佈教工作。

 吉野村是日本有計畫建設的移民村,村民的宗教信仰以佛教本願派為主。大正六年(民國六年),日人川端滿二募建「吉野布教所」,此為慶修院的前身。大正十一年(民國十一年),原布教所旁增建木造屋舍一座,供做講堂課室與信眾靈療養病之用。台灣光復後改名「慶修院」,廢棄原供奉之不動明王,改祀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慶修院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所在區域是日治時期的吉野移民村,移民大多為來自日本四國地區德島縣的吉野川沿岸,為了懷念故鄉,所以把此地稱為「吉野」,也就是今日的吉安。對移民來說這裡是他們的第二故鄉,更有移民子孫是在此出生,所以他們對這座古寺的感情非外人可言喻。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日人陸續返國之後,仍陸續有曾移民來此居住的日人前來追憶。

 目前寺內留有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等,以及八十八尊石佛等重要文物,據史料推論這八十八尊石佛有可能是川端滿二遵循當年空海大師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回。

 慶修院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形式,結構型態以木構架系統為主。屋頂為日本「寶形造」,屋面舖金屬浪板則是少有案例。慶修院具講堂及祭祀功能,屬較莊嚴的場所。四周環境清幽,寺院正面採出軒式入口「向拜」出簷,三邊帶廊附有木欄杆,格局面寬三間、進深四間,略成方形;中開間向後延伸為布教壇,進深四間。木構架上的頭貫、斗拱、木鼻等構件,散發著典型的江戶風格。而在傳統日式建築下融合本土之氣候,亦增添了慶修院的獨特風貌。
 
(圖/空海大師石像)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塔裡的男孩
人氣(1,2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行】 |
此分類下一篇:洄瀾行 2~松園別館
此分類上一篇:洄瀾行~白楊步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