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8 22:45:42| 人氣2,0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湄公河的鯰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肉質鮮美的湄公河鯰魚,攻佔全球市場已有幾年的時間。牠滿足了饕客食用平價白魚的渴望。但鯰魚的成功之處,也是牠的失敗之處。

在德國漢堡市場上,7 盎司(198公克)重的鯰魚魚片,市值 1.96 歐元(2.5美元)。這種冷凍無骨鮮魚片,特別適合家中孩童食用。

但據《Spiegel》報導,由於人類過度的撈捕,食用魚已開始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現在德國人一年平均食用 16 公斤(35磅)的魚類,數量約是 1970 年的一半。鱈魚、海鱸、白斑角鯊,都變得稀少。

德國漁販 Wendland 的老客戶在她的攤子上不會指定要買鱈魚、野生鮭魚、海鱸、金槍、北海比目魚。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最近統計,77% 的食用魚類數量激減。甚至像是綠鱈這種通常釣竿就可得手的白魚,在市面上也變得難找。

但 Wendland 的客人還是在找低脂平價的鮮美白魚,而鯰魚(Pangasius)剛好集合了這些優點,這使得富裕階層希望購買到牠。越南湄公河畔的鯰魚因此成為德國全民新寵。牠是魚類中明日之星(假設牠的未來不因著人類過度撈捕而絕種的話)。

Wendland 攤位中的新鮮白鯰不只是魚片而,它還代表全球化經濟的某個片段。Wendland 將鯰魚片用紙袋包裝,上面貼上價格標籤,同時寫著:從湄公河來的。

事實上,在 Wendland 攤位 1 萬公里之外的湄公河裡有 300 萬噸鯰魚。越南人的養殖池塘面積有如足球場大小,座落在高腳屋的下方。

2009 年的 3 月以前,越南今年已向全世界出口了 150 萬噸的鯰魚片,其中,德國就佔了 14.3 萬噸。魚片先以船運抵達了德國北部的不來梅或漢堡港口,然後以貨運接駁到魚貨市場批發。最後送到了 Wendland 魚攤,或是連同魚杆一起運往連鎖超市冷凍部門。

相較於 2006 年,2007 年由越南運往德國的鯰魚數量的年增率 22%。假設進口商殺價更狠一點,這個數量還會增加。但假設全球各地的盤商預測成真,明年鯰魚的產量可能就不會這麼多了。

進口商 Ulf Blaes 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事實即將發生。他站在湄公河畔一棟大樓前,和 1500 名白色圍裙、頭巾,和口罩的工人混在一塊。他們有如手術中的醫師,正在長型的作業台肢解所捕獲的鯰魚。作為盤商,Blaes 表示,必須懂得規畫鯰魚生產線。

49 歲的德國商人 Blaes 經營海產食品。他在全球漁市場上擔任經銷角色。負責蒐集世界各地的消費需求,再將化為所行銷產品的特色。他採購了各地的魚類,包括各大海洋比目魚類、哈薩克棱鱸,以及越南的金槍魚、金目鱸、旗魚,以及鯰魚。

Blaes 同樣身穿圍裙頭巾和膠鞋,他在婦女工人中間檢視所採購的魚類品質。他每年出差到胡志明市 6 次。每回都必須再開著 5 小時的灰色 Mercedes,行經顛簸鄉村小路,再搭乘渡船,才會抵達由 Ntaco Corportation 所經營的漁場。

漁人開著他們的小船去與 Blaes 在這座工廠後面會合。他們帶他巡視剛剛撈上岸的許多大盆新鮮活魚。現在,500 萬人的生計就靠鯰魚了。34 家工廠工人在 2 小時內可將這些魚貨切片包裝完成,然後再將盒裝魚片以冷凍貨櫃型式出口到全球 107 個國家。

全球興起淡水食用魚的消費需求,讓鯰魚成為養殖魚類的一種。但鯰魚在數百年來一直是往來於河水上游沿著河床覓食的野生魚種。

野生鯰魚身長可達 1.5 公尺,重量可達 45 公斤或 100 磅。幼魚長到三、四歲時,會游離河域主支流。公母魚將會遠方集水區進行生殖交配工作,而後再返回湄公河主支流,以及下游高棉越南南方三角洲地帶。每年約有 2000 至 3000 條魚參與旅程,這使得三角洲地帶漁夫可在河岸以釣竿、漁網,以及漁籃迎接他們的到來。

法國生物學家是首先想到要將湄公鯰魚帶到全球漁市中的人。他們希望知道這種魚類是否可被養殖而成。生物學家想要加速鯰魚在自然界中緩慢的繁殖過程。

他們因此開挖人工池塘,專為養殖的緣故養了兩種白魚。第一種是 Basa。

科學家很快就發現,Basa 生長的速度太慢。經過一整年的時間,這種魚才會長到重達 2 公斤、可供販售的身量,而且其脂肪含量也太高。

第二種魚是 Tra,畢生大半時間在海底生活的魚類。但 Tra 成長的速度較快,只需要 5 個月就可達到理想體重。此外,它也是含脂量較低的白魚,對於人類飲食健康較無疑慮。科學家餵食一種含米糠和昆蟲的混合物,把它成功帶來到淺水水域養殖。

這便是鯰魚一躍成為越南出口排名居前,為該國締造現代漁業典範的開端。越南出口排名的品項包括:咖啡、可可、胡椒、原油,以及鯰魚。

原先美國是越南鯰魚出口數量最多的地區。但當美國的玉米農人也開始在集水區域飼養鯰魚之後,美國便開始抗議越南傾銷這種漁貨。5 年前,美國的鯰魚養殖業成功遊說國會針對越南貨採取 650% 的報復性關稅。

這項關稅的通過滿足了美國玉米農人的需求,也促使越南業者將鯰魚魚貨銷售轉向俄羅斯、西班牙、荷蘭、德國,以及波蘭出口。2001 年,越南總共出口了 30 萬噸的鯰魚魚貨。7 年後,這個數字攀升至 210 萬噸。

鯰魚讓湄公河三角洲許多漁民致富的傳奇,吸引了慕名而來的農工階層前往此區發展。鋸木廠老闆 Ky Anh 就其中之一。他表示,過去幾年,凡是和魚有關的事一向都是財源滾滾。

星期日的早晨,Anh 的工人就在附近伐木,Anh 則坐在一個上頭擺著計算機桌子旁邊。就在靠近湄公河公路旁的標示寫著:「鋸木廠買賣,可供魚池建材使用的圓木」。

Anh 與妻子過去幾年的確賺了一些錢,他們擁有一輛車子,以及一棟房子。不過他們無法判斷出售木材或賣魚何者獲利較高。他說,剛開始時,我只負責提供漁夫蓋造高腳屋魚池所需的圓木。後來,我才自己也成為養殖漁夫。

水上高腳屋下方所搭建的魚池可見由鋸木廠供應的圓木柵欄。這裡的魚場滿是魚隻,牠們生長的速度極快,以致必須在 8 周後遷移到另一個魚場。此刻,這些魚隻的年齡約為 6 個月,每隻重量 1 公斤(約2.2磅),平均每一隻鯰魚可食用的魚片重量約 120 至 230 公克,而這正是最佳的黃金尺寸。

假若魚群不加以遷離,牠們的身量就會繼續長大,讓當地的工廠或是 Blaes 這種外國買家嫌棄。

Ky Anh 說,我們祈求老天爺,希望賣到好價錢。

去年年初,每一公斤鯰魚市價為 12000 越南盾(0.5 歐元或 0.65 美元)。去年 6 月底已提高到 14000 越南盾,但還是太低。到 11 月則跌到 13000。Ky Anh 說,養殖一隻鯰魚的成本是 15000 越南盾。

過去幾年,有時 Anh 可將每隻賣價提高到 17000 或 18000。但這是鯰魚生存危機爆發前的成功故事。

若問 Anh 危機是怎麼發生的,他也不知道。他只能聳聳肩,猜測問題的源頭可能是來自通膨或金融危機。但他肯定表示這個危機導致魚價下跌。

以往漁人在當地賣出漁穫,他們曉得為何漁價起落的原因。但現在他們的漁穫賣到世界各地,原因就變得很複雜。例如,匯率變動不定,越南盾兌美元狂跌。

每當傍晚 Anh 回到他的大房子,坐在電腦前瀏覽網路上的電子報價。他煩惱著,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中國盛產富含蛋白質的鯰魚主食──大豆價格上漲了。但這不單只有越南鯰魚養殖魚戶的問題,全球畜牧業者也都會遇到。例如速食餐飲店中的火腿供應商。

Anh 的煩惱在於,每隻鯰魚出生後的 4 個月內須以大豆飼料餵養,每公斤飼料花費 3000 越南盾。到了鯰魚滿 6 個月後,漁人立刻就面臨了必須儘快出清存貨的情況,不論當時的市價如何。

由於現在的鯰魚價格猛跌,越南境內 1/3 的業者已放棄養殖。但 Anh 和其餘 800 名養殖協會的成員仍在苦撐。

越南南部的安江省鯰魚是佔該國鯰魚出口最大宗的湄公流域產地。養殖業者早在幾年前組成安江養殖(An Giang Fisheries Association)協會,提供「魚卵孵育技術」、「標準化作業流程」、「無農藥抗疫方法」這類專業課程,來維持鯰魚養殖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但這些努力對於高價養殖成本迫使漁民必須削減養殖數量的結果無太大幫助。安江協會目前致力維持鯰魚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報價。

Le Chi Bihn 是安江協會的主席。他的辦公地點就位於 Ulf Blaes 這位德國買主所設工廠幾公里之外的下游處。他表示,假設協會設法維護業者權益的努力失敗,那麼過去為湄公河三角洲帶來富裕的鯰魚,很快也將成為養殖漁業者的心頭大患。

他點著一支雪茄望著窗外的湄公河指出,我們正在試圖防止漁源缺貨的情況發生。否則,首先消失的將會是漁夫,再來是工廠老闆,最後是鯰魚。

Binh 指出,該協會希望在今年夏季向政府申請要求行業補貼,以及予以貸款利率的優惠。但越南目前已是 WTO 成員國,這使得保護性的貿易政策滯礙難行。該協會也要求政府鼓勵銀行向工廠業主和漁民融資,使他們能購買新上市的漁業類股票。

但由於市況低迷,假設這些業主因著業績不好無法取得貸款,就無法繼續經營。Binh 表示,越南政府應該為鯰魚市價制定底線,而該協會提出底限價為 14200 越南盾──這個價格仍然無法為養殖漁業提供止損,但至少是個開始。

近幾年越南養殖漁業的高獲利使得 Tan Loc 島上的漁民有錢蓋造紅磚透天樓房。這對當地窮人來說,是億萬富豪的象徵。諷刺的是,今日這些漁民當中有許多人必須再把這些房子賣出。

過去越南漁夫將養殖漁業的全球化發展地有聲有色,現在卻發現自己落入了房市危機當中。

Binh 是前任越共地方書記,希望政府仿照舊時政策以固定價格向漁民的進行收購,同時不讓業者變窮。而 Blaes 這名盤商則希望漁價再壓低一些,好讓德國的消費者可以享受物美價廉的好處。Binh 和 Blaes 這兩人所代表的,各自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觀。

Blaes 表示,他給工廠的採購價格是每公斤 3.3 美元(2.58歐元)。另外,他也支付養殖漁場實驗費用、關稅費、海運費共約每公斤 0.25 歐元(0.20美元)。他認為這些成本使得全世界的消費者可以食用到平價的白魚。

Blaes 說,我們打算在這個月中旬運送 25 個冷凍櫃不來梅。他表示一年運送到德國的鯰魚數量為 3500 噸。在鯰魚採購成本不貴的情況,盤商表示,甚至以空運來運送鯰魚都還划得來。

Blaes 表示,目前為止的漁貨供應量還是足夠的。

Michael Schulz 抵達胡志明市的同一天,正是 Blaes 返回德國的日子。Schulz 是西德多特蒙德 HMF 食品生產貿易商,負責為 Aldi 這個折扣型連鎖超市採購低價食品。

他表示,他在全球漁市中找到了越南鯰魚,這個產品的賣相極佳,銷售價格尤其吸引人。

Schulz 說,對一個德國盤商而言,魚類價格與供應數量長期以來一向波動劇烈。他表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海產食品。

Schulz 希望這種海產食品的外觀、口味,以及價格一年 365 天都是一致的。而現在他找到了越南鯰魚。牠生長在乾淨無人工添加物的淡水水域中,食用口感極佳。

魚類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好。牠們可以生活在多雨地區,也可能是無雨之地。牠們所在的水體含氧量可高可低。這使得食用魚的肉質因著居住環境而有不同的口感。

Aldi 超市在德國南方試賣了越南鯰魚後發現,消費者的接受度良好。Schulz 表示,現在盤商準備好了,Aldi 以及全世界的消費者也都準備好了。

在西方世界裡,國界不再是問題,但貿易保護的考量也被淡化了。

過去幾年越南業者 Ky Anh 銷售鯰魚每 100 克可以賺到 8 毛錢,現在則降到不夠支付養殖營運開銷的 6 毛錢。這 6 毛錢對曾經號稱為魚類明日之星的鯰魚物種生存保證而言,同樣也是不夠的。

不過,這只是越南業者世界觀,Michael Schulz 的經營理念可不是這樣想的。

Aldi 在 2009 年的銷售計畫將是在全德國的超市中舖貨。它計畫以 500 公克紙袋包裝越南鯰魚產品,每包裝內含 3 至 5 片魚柳,其中水份含量 5%、魚肉總重 475 公克,成本價格為 3.49 歐元(4.47美元),銷售價則為每 100 公克 74 美分,相對低於 Manuela Wendland 漁攤上的售價 25 美分。

台長: 葉子
人氣(2,0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鉅亨看世界-轉貼自鉅亨網 |
此分類下一篇:鉅亨看世界─灰色豪門企業
此分類上一篇:鉅亨看世界─Twitter的下一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