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17 00:00:00| 人氣4,3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東縣]:蘭嶼風情環島逍遙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影片欣賞:蘭嶼風情不玩水逍遙遊~(上集)


蘭嶼開元港~蘭嶼的最大海港,精采蘭嶼之旅的第一站 由墾丁後壁湖搭船航行了兩個半小時,終於來往蘭嶼的最大海港~開元港,開元港位於蘭嶼西岸椰油村,為蘭嶼對外主要門戶,也是前往臺東富岡港及墾丁後壁湖, 交通船停泊的港口。

早在機場落成之前,開元港便是台東縣蘭嶼鄉對外往來交通的重要窗口,島民平日所需的生活物資也多仰賴貨輪運送。

開元港左側有座廢棄多年的舊燈塔,加上順著岩壁建造的階梯,可居高俯瞰整個港區,視野十分遼闊,湛藍清澈的海灣是民眾夏日戲水的好去處,也經常有人在此 垂釣賞景。

開元港並不大,沒有防波堤,只有巨石擋風浪,常見漁船進出港,是一個熱鬧的港口,也是居民喜愛的好釣場。開元港是進出蘭嶼唯一的港口,無論交通船、貨船、漁船皆在這裡出入。

從開元港向北眺望是紅頭岩凝視的海岬,西邊是視野無限的海天一色景觀。往椰油村的方 向望去,可以看到著名的饅頭岩。

蘭嶼開元港成立於1965年(民國54年),是遊客搭船前往這座台東離島旅遊時所接觸的第一站,鄉公所、農會、加油站、警察局等重要行政機構均距離港區不遠,附近 還有不少特色民宿和提供在地美食的餐館,能為初來乍到的遊客解決各式各樣的旅遊需求。

即便每日往來船班川流不息,蘭嶼開元港仍擁有水質清澈的澄淨海域,炎炎夏日,港區附近的海灣常見民眾群聚戲水、浮潛,湛藍可見底海水在陽光照耀下,折射 出如寶石般的迷人色澤,令人捨不得轉移視線,這裡同時也是能讓遊客在此悠閒享受釣魚樂趣的極佳釣場。

開元港附近的椰油村是蘭嶼行政中心,鄉公所、鄉民代表會、警察局、漁會、農會等政府機關都集中在此,人口較多,市容也較整齊。開元港的港口入口處有蘭嶼 唯一的加油站,在島上租用機車別忘了在上班時間(下午4點前)將油箱加滿,開始精采的蘭嶼之旅。

從港口處沿著環島公路騎乘機車,可暢覽當地風光,沿途經過的蘭嶼燈塔、東清灣均為知名景點,還有軍艦岩等海蝕奇景等著遊客前往一探究竟。

▼蘭嶼開元港位於蘭嶼西岸椰油村,為蘭嶼對外主要門戶,也是前往臺東富岡港及墾丁後壁湖,交通船停泊的港口

▼蘭嶼開元港成立於1965年(民國54年),是遊客搭船前往這座台東離島旅遊時所接觸的第一站。


▼開元港是進出蘭嶼唯一的港口,無論交通船、貨船、漁船皆在這裡出入,島民平日所需的生活物資也多仰賴貨輪運送,簡陋的蘭嶼開元港候船室內只有幾張椅子

▼來往於墾丁後壁湖至蘭嶼開元港的船~恆星號

租機車、加滿油~準備出發了

蘭嶼主要只有一條環海道路 (繞一圈38公里),以及一條山路,不易迷路。沿著濱海騎機車環島一圈完全不停車,費時約1小時。邊走邊看邊照相,大約不用一個上午 或下午也就可以完成。

步行則需時約11小時,騎單車不停繞一圈約3.5小時。

機車出租商家都集中在開元港南側岸邊,目前租機車環島:$500元一天(多天的話一天400元),油另算,唯一的加油站在椰油村(開元港旁邊),營業時間為早上08:00 至下午19:00止,遊客加滿油後開始展開蘭嶼的美好假期,要回台灣本島搭乘客輪的遊客,也是由此港口登船回航。

▼機車出租商家都集中在開元港南側岸邊

環島一圈約60元油錢。現在老闆都會直接幫你加滿油,再加收100元的油錢,雖然可以讓你省掉排隊加油的麻煩,但如果會環島兩圈的話,行程第二天建議再加50元 的油錢,以免遺憾。

◾租機車:如果是自己旅行或環島,您可選擇租用機車,約400~500元/24小時,可逾時還車,直到上飛機,記得電告機車行老闆將搭幾點飛機,再把機車鑰匙放到 機車腳墊下即可。

◾雲晨機車出租0915-554717(老闆人超Nice)(可在機場港口取車還車)

◾佳佳出租機車0932-784100(可在機場取車還車)

◾大偉租車行 089-732415

◾周彩霞租車行 089-732271

◾蘭嶼永業機車行0 933692147 089731513 曾先生 有營業登記 附地圖

◾雯雯租車行 089-732586

◾單車,250元/天 (蘭恩文教基金會 089-732073)

◾蘭嶼機場也可以免費租借自行車(需洽航廈辦公室申請辦理)

◾環島公車一天兩班次

▼港口入口處有全島唯一的加油站,營業時間為早上08:00至下午19:00止,遊客加滿油後開始展開蘭嶼的美好假期


饅頭岩 坐飛機進入蘭嶼時,饅頭岩是第一個看到的地標,因跑道的北端正對著饅頭岩。此地因遠看像是一個大饅頭而得名。

這裡是熱帶魚及龍蝦的故鄉,也是椰油部落過 去「崖葬」、「海葬」的墳場。 現在饅頭山下是美麗的蘭嶼高級中學校地,其美麗建築襯托出山海的壯麗。

饅頭岩是陸連島地形,遠看像是一個圓凸狀如大饅頭而得名,是抵達蘭嶼機場或開元港 時,映入眼的第一個地標,可視為蘭嶼主要地標之一。

饅頭岩是由火山岩漿後期侵入的岩頸形成的柱狀熔岩,突出於海蝕平台部分,具有近乎水平的柱狀節理,並具有與許多火山口相同的特徵。

因斷崖式的地形加上寬 闊的面積、流速大聚集大量的魚群,擁有豐富的魚類生態,是熱帶魚及龍蝦的故鄉,也是當地有名的海釣盛地。

過去的饅頭岩還是椰油部落進行「崖葬」、「海葬」的地方,是以往達悟族人(雅美族人)敬而遠之的禁地。如今,饅頭山下是蘭嶼高級中學的美麗校地,與周圍的廣 闊美景相互輝映。

▼進入蘭嶼時,饅頭岩是第一個看到的地標,因跑道的北端正對著饅頭岩

▼這裡是熱帶魚及龍蝦的故鄉,也是椰油部落過去「崖葬」、「海葬」的墳場。(側看就不像饅頭了)


虎頭坡 虎頭坡為一處伸入海中的凸岬,位於蘭嶼機場西北方約2.5公里處,為從機場到椰油村的必經景點。從

虎頭坡往開元港方向望去,可以看到蘭嶼地標饅頭山。 虎頭坡周圍水深達十米以上,潮水流通良好加上底域暗礁發達,釣座;腳路甚佳,故為相當不錯的輕磯釣點,由於交通便利,很早就是蘭嶼的熱門釣魚地點。

此釣場大致可分成1.2.3號,3個釣點;
1號釣點從公路最高點穿過林投叢,順山溝下到谷底,再翻過一個陡坡到海岸,釣魚地點低漥西南風起不一作釣,秋冬以後前往比較安全。
2號釣點位於1號釣點北邊約50公尺處,中間有懸涯阻隔不能相通。
3號釣點的地質是圓形石頭,附近有大石頭作為屏障,不怕西南風,故夏季釣魚的人比較多。

▼虎頭坡為一處伸入海中的凸岬,位於蘭嶼機場西北方約2.5公里處,為從機場到椰油村的必經景點

▼虎頭坡為相當不錯的輕磯釣點,由於交通便利,很早就是蘭嶼的熱門釣魚地點

蘭嶼航空站~袖珍型機場,年運輸量約18萬人次 蘭嶼航空站建造於民國 53 年 11 月完成。

由當時軍方職訓總隊代管,隸屬蘭嶼地區警備指揮部。民國 66 年由民航局與省政府撥款改建候機室。

又於民國 71 年 民航局再撥款辦理停機坪遷建,新建內外候機室、塔台及停車場工程。

民國 73 年 10 月移交台東縣政府接管,由蘭嶼鄉公所負責管理及維護。並加強對民眾之服務,民國 79 年民航局正式接管,由台東航空站負責督導。

同年 7 月再 度擴建新航站大廈於 84 年 10 月 3 日啟用,由劉部長兆玄剪綵啟用迄今。

▼蘭嶼航空站建造於民國 53 年 11 月完成

▼蘭嶼航空站~袖珍型機場,年運輸量約18萬人次

蘭嶼文化園區~由「蘭嶼文物館」及「雅美傳統建築展示」組成 1977年9月,一位年輕基督徒林茂安在上帝奇妙的帶領之下,隻身前往蘭嶼,在這小島上他生活在雅美(達悟)族社會中,深深體會文明的潮流正衝擊著小島,交織原 始與文明的矛盾社會。

如何藉著教育、醫療、信仰、傳播以及社會服務,與蘭嶼同胞攜手面對文明衝擊之意像於此產生。

1979年夏天,藉著宇宙光雜誌社母親節送炭活動所募集的拾萬元,與六十多位來自不同大專院校學生的熱烈響應,利用假期積極參與創辦事工,將上帝的祝福與社 會的愛心播撒在蘭嶼,建立了「蘭恩」。

▼蘭恩文化園區~由「蘭嶼文物館」及「雅美傳統建築展示」組成

▼蘭嶼文物館:館藏有關雅美傳統工藝、器具、服飾等文化特色之物,加以文字解說文化內涵。 雅美傳統建築展示:有地下屋(主屋)、工作房(高屋)、涼亭與船屋。提供一個了解雅美傳統建築的地方,並且保留雅美建築特色之美。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建於1981年,原先計畫採取離島暫存,未來將把核廢料進行海拋,但1991年國際開始禁止將核廢料海拋,原本計畫暫放的核廢料桶就一直在蘭嶼 存放至今。

1996年達悟族人因懷疑台電運料船中夾帶了高放射核廢料,發動了激烈的抗爭行動,從1996年便開始停運核廢料到蘭嶼,而蘭嶼島上居民直到現在仍有 不少的反對聲浪,要求將核廢料撤出蘭嶼。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

八代灣是蘭嶼僅於東清灣的第二大灣澳,位於蘭嶼西南側海岸,海灘上常常停放著傳統的拼板舟,是喜歡拍照的遊客前往取景的熱門景點。

八代灣的漁產量豐富, 是當地居民維生的經濟來源,其海天一色的美景,也是觀霞輝、看日落的好地方。

位於太平洋上的蘭嶼島四面環海,達悟族人(雅美族人)流線造型、色彩華麗的拼板舟停放在八代灣海灘上,形成一幅美麗的畫作,是蘭嶼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尤 其是在夕陽西下靜靜躺在沙灘上的拚板舟,更是觀光客和攝影家取景的最愛。

八代灣擁有蘭嶼西部最長的沙灘,長約1500公尺,由漁人村海邊延伸至紅頭村;蘭嶼的紅頭溪在八代灣注入太平洋,以致於在此的漁產量非常地豐富,珊瑚種類也 相當繁多,是紅頭村民維持生計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八代灣也是個可浮潛觀看海底生態世界的絕佳潛點。

▼八代灣~色彩繽紛的美麗海岸

▼八代灣也是個可浮潛觀看海底生態世界的絕佳潛點

青青草原~難以忘懷的四季美景 青青草原為蘭嶼南端最為寬闊的草原,是一處隆起的珊瑚礁台地,早期原為居民傳統耕作地,後因人口外流不再耕作;

這裡的土壤富含鐵、鎂等礦物形成紅土,從 而生長出大片深綠淺綠相互交錯的大草原,此等自然美景,漸漸成為遊客觀景和欣賞日落的好去處。

蘭嶼氣候溫暖潮濕,地形豐富多變,植物種類多達800種以上,密度高,更有許多珍奇植物,與臺灣的東南亞植物園系迥然不同,是相當珍貴的植物寶庫。

青青草原四季各有不同風情,春季期間草原開滿野百合與山菊花,一片綠地點滿黃、白花海美不勝收;春夏之間草原滋長綠意遍野漫步其間優游自然,是觀景的好 去處:秋冬季節受東北季風吹拂草原呈現枯黃,又是不同風情的美景,每個季節都可欣賞到各有不同的感受。

寬廣的視野,一旁湛藍的海水伴隨海風吹拂而來,可看到植物、動物及鳥類在此活躍、生機盎然;外海的小蘭嶼、附近的鯨魚洞也在這幅大自然繪出的畫面當中, 讓遊客心曠神怡,難以忘懷。

▼青青草原~難以忘懷的四季美景

▼青青草原為蘭嶼南端最為寬闊的草原,是一處隆起的珊瑚礁台地

▼老人岩位於蘭嶼鄉境內,因外觀經過大自然的磨練,今形似老人而得名,老人岩四周為火山爆裂口,只要過經過紅頭村草原,再攀爬過峭壁便可抵達。

小蘭嶼~小蘭嶼位處西太平洋,位於蘭嶼的東南方,大約三浬左右航程處。為火山噴發作用形成的島嶼,主要由含黑雲母之角閃石安山岩熔岩流及火山碎屑岩所組成 。

東南角高175公尺的小紅頭嶼山,為小蘭嶼的最高峰,環島全長約4.3公里,海岸多為懸崖分佈,碎裂的安山岩經過海水的磨蝕及氧化而形成赤紅色及黑色礫石灘,成 為小蘭嶼海岸的一大特色,蘭嶼當地族人稱之為神秘島,島上無人居住,被列為軍方射擊飛彈的靶場。

▼小蘭嶼

影片欣賞:蘭嶼風情不玩水逍遙遊~(中集)


▼蘭嶼的龍門港位在蘭嶼南方青青草原以及龍頭岩之間,原為核廢料場專用碼頭,但現今有沒有在運核廢料倒是不是很清楚,然而這裡也是適合海釣之處,因為這 裡的船隻極少,水流並不會非常的湍急,正是個跳海玩水的好去處。

龍頭岩~氣勢凌人的出海蛟龍 位於大森山東南方,形狀酷似一隻傳說中的中國出海蛟龍頭形,遠望口、角、鬚俱全,向天空張牙舞爪,氣勢懾人。

夕陽西下在泛紅的彩霞襯托下,有如火龍般氣 勢凌人,更顯威武雄壯,是蘭嶼很具代表性的景觀。

蘭嶼的地層以含角閃石的安山岩質熔岩及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還有更新世的紅土層、隆起珊瑚礁和全新世的沖積層、崩積層及海岸裙礁,在大自然的海蝕、風 化過程中,塑造出蘭嶼最饒富趣味的奇岩景觀。

龍頭岩的形成是隆起的大型珊瑚礁岩,在大自然的海蝕風化下,漸漸形成現在的樣貌。達悟族人(雅美族人)稱龍頭岩為ji-mazicing,意為岩石鋒利不規則,形成坑 坑洞洞的岩壁。龍頭岩附近海域為蘭嶼人重要豐富的漁場,經常可看到當地人在捕魚海釣。

▼龍頭岩~氣勢凌人的出海蛟龍


象鼻岩位於蘭嶼東南角大森山,由龍頭岩至鋼盔岩一帶,主要是集塊岩、火山角礫岩,有時會夾些碎屑熔岩流及凝灰角礫岩。

象鼻岩,為火山噴出的岩頸地貌,柱 狀的玄武岩在遇冷收縮後,一節節的整齊排列猶如大象長鼻子上粗粗的皺紋,遠看簡直就是隻大象在海岸邊用長長的鼻子在戲水,造型非常可愛。

▼象鼻岩


▼鋼盔岩位於蘭嶼東南角大森山,又名「帽子岩」,距永興農場約2公里的海岸公路旁,丘側有一缺口,似帽沿,形狀酷似鋼盔而得名,藍天下,矗立的鋼盔岩,像 是一位盡忠職守的衛兵,成為蘭嶼東南海岸線上一大旅遊景點。


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擁有獨特風格的傳統建築 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是一座以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傳統風情聞名的聚落,也是蘭嶼島上最具建築風貌的村落,可欣賞達悟族人(雅美族人)一半興建在地下的茅屋,是 與野銀舊部落齊名,不能不走訪的原住民聚落景點。

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是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傳統的建築,完整的傳統芧屋會有:主屋(vahay)、工作房(makarang)、與涼台(tagakal)。主屋是建在依地形挖掘出的半 地下屋基上。其主要的功能包括作為睡眠(冬季)、煮食、生育、貯藏家傳寶物、儀式等活動的場所。

而主屋建築本身又是社會聲望與地位的象徵;工作房則是干欄式的建築,其地板高度與門外地面一致。作為睡眠(夏季)、手工藝制作、招待客人等的活動場所;另外 涼台高出地面約 60~90 公分,它是人們聊天、工作、午憩、甚或進餐的地方。

在此至今仍有居民住在穴居屋中,故進入此地請務必尊重當地文化藝術,未經同意請勿隨意進入當地居民家中或徘徊逗留,部落居民常在涼亭吃飯,遊客應限制打 擾居民吃飯。在拍照前請先徵詢當地居民的同意,最好是有在地嚮導陪同溝通。

▼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擁有獨特風格的傳統建築

▼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擁有獨特風格的傳統建築

東清灣~拂曉時分,一輪紅橙色的太陽緩緩升起,劃破了濃濃的晨霧,兩三艘由黑紅白三色拼合而成的拼板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來,靜悄悄地,似乎有意要讓東清 灣在紫霧裡多躺一會兒。

這時,朝陽渲染了這天光水色,畫面唯美,朦朧得像莫內《日出.印象》的畫布。 東清灣位於蘭嶼東方海域,是島上最大的海灣,也是臺灣迎接每日第一道曙光的地方。

來到東清灣,偶爾還能夠見到達悟族人特有的拼板舟。達悟族的船並不是用 木頭挖空做成的獨木舟,而是由幾塊木板組合而成的「拼板舟」。

拼板舟小船用21塊木板,大船則用27塊,靠木釘、接榫及樹脂等拼合而成,不用一根鐵釘。

形如彎月,船身以黑、紅、白三色為繪製圖案的主要顏色,一艘舉行過 下水儀式的船,船首船尾都會有發亮的黑雞羽飾,以及刻在船隻上呈現放射狀同心圓的「船眼紋」,這圖形具有避邪、保佑平安和指引方向的神聖意義,據說代表 船的眼睛。

由於製作程序相當繁瑣,一般需要2至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艘大型拼板舟。 在達悟族的傳統習俗中,拼板舟有許多禁忌,過去甚至規定女性不能上船。

不過隨著觀光發展,現在除了3至6月飛魚季期間不能碰觸船身之外,其他時間不分男女 ,遊客都能上船體驗划拼板舟的樂趣。

▼來到蘭嶼東清灣就能夠見到達悟族人特有的拼板舟

29.▼美麗的東清灣位於蘭嶼東方海域,是島上最大的海灣

▼達悟族的船並不是用木頭挖空做成的獨木舟,而是由幾塊木板組合而成的「拼板舟」,拼板舟小船用21塊木板,大船則用27塊,靠木釘、接榫及樹脂等拼合而成 ,不用一根鐵釘

蘭嶼望海亭 望海亭位於美人洞的海岸邊,站在上方往下看,可以觀賞到琉球島的珊瑚裙礁、海水養殖等風景,此一海崖形成的原因是地殼隆起和海水水位變遷,使位於海面下 的珊瑚礁慢慢露出,鄰近海岸的珊瑚礁坡也因侵蝕、後移,而造就這個壯觀的崩崖海岸。

望海亭西側還有個海階,也是受到海浪侵蝕陸地又持續隆起,使得平坦的地形變成了海階,這些大自然造就的神奇景觀,有機會一定要親身來欣賞喔。

位於望海亭中所看出的風景,讓人感覺心曠神怡,眺望蔚藍的大海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晴朗的天空伴著朵朵白雲,如夢似幻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往海中瞧 瞧,清澈的海水下看的見高低起伏的珊瑚礁群,而一道道的浪花也像是把所有不愉快都帶走了,讓人無憂無慮。

▼蘭嶼望海亭

情人洞~遠離塵囂超凡境地 情人洞位於東清灣岬角,為天然海蝕洞,洞口為經年累月受到海浪侵蝕形成的天然石拱門,直徑約5丈,十分壯觀,洞內則為深潭,形成對比強烈的景觀。

情人洞是 賞海和聽濤的好地方,更是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強力推荐看日出最好的景點。 情人洞四周岩石崢嶸巨浪波濤洶湧,海浪衝擊其間濤聲隆隆,相當壯觀,洞下四周岩石將海水圍成深潭,水色清澈見底,洞內清幽寧靜,為觀潮、聽浪與情人賞月 的好去處。

情人洞地處偏遠,岩石險峻,靜坐其中聆聽濤聲頗有超凡脫俗的化外感覺。 傳說有一部落居民走進黑暗的洞穴中,不小心掉入另一個更深的洞窟,未有人發現。多年以後,這個人從dojisangi(青青草原)的岩洞中走出來,已成白髮老人。

▼情人洞~遠離塵囂超凡境地

▼情人洞~遠離塵囂超凡境地

軍艦岩~魚獲豐盛的軍艦小島 軍艦岩位於蘭嶼的東北方外海,是座無人的小島,達悟族人(雅美族人)稱為Jyahawod,形容不易登陸之意。

這裡也是東清部落傳統的魚場,海底魚類資源豐富,由 東清灣出海,數分鐘即可到達,是浮潛賞魚的好地方。

由於小島外觀酷似軍艦,相傳二次大戰期間,美、日兩軍在蘭嶼對戰時,美航空軍機將軍艦岩誤認是海上的軍艦而進行砲轟。此一誤炸事件,東清部落的老人可是 記憶猶新。

此島因洋流湍急、暗波多,造就豐富的生態,使得附近的魚類量多又種類多元,早期便是東清部落的傳統魚場。

由於軍艦岩擁有如此特殊的造型,使得攝影的愛好 者無不前來,拍攝鬼斧神工的美景,為軍艦岩留下壯闊的風采。

▼軍艦岩~魚獲豐盛的軍艦小島


▼軍艦岩~魚獲豐盛的軍艦小島

大夥眺望軍艦島嶼觀音岩之後,導遊接著馬路旁的一個小山洞~鬼洞,也沒有告示牌,其實還是很醒目,因為早期蘭嶼交通不便,於是當地居民鑿洞通路,長度約60 公尺。

隨著導遊進入鬼洞,裡面真的很暗,還好有人帶了手電筒,大夥摸索著前進,鬼洞的高度越來越低,只聽到安全帽與洞壁撞擊聲此起彼落,最後幾乎是蹲著爬出了 鬼洞。

▼蘭嶼鬼洞~過去公路未通前,先人鑿洞築成的通路

雙獅岩位於東北角,面向環島公路並背對太平洋,為火山活動中噴出的熔岩冷卻後形成的自然景觀,遠看就像一對俯臥的公獅及母獅含情脈脈的對望,母獅身後還 探出一頭小獅子,呈現出和樂融融、天倫之樂的景象,模樣生動可愛。

從海上往陸地看,雙獅岩正好一分為二,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將此岩稱作Jipanatosan,意 為「東清」和「朗島」兩個部落之間的分界線。

在釣魚同好的心中,雙獅岩除了是座天然石雕,更是不可多得的冠軍釣場!由環島公路面向太平洋的方向,釣友將右側帶有小獅子的母獅岩稱為「北獅」,而將左 側公獅稱作「南獅」,他們多捨南就北,以北獅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比賽的冠軍選手都是在此締造佳績!

主要的魚獲有龍占、石斑、秋姑、粗皮鯛等,海域常見 當地原住民在此潛水抓龍蝦,這裡不只能觀賞大地造景之美,亦可體驗垂釣的樂趣。

雙獅岩鄰近的海灘,遍地是匍匐地面的馬鞍藤,一大片綠海上點綴著幾朵紫色小花,與碧海藍天交織成一幅美好的畫作,陽光灑下,益添詩情。走近岸邊,珊瑚礁 潮間帶生態景觀豐富,生物群於退潮時紛紛顯露出來,儼然是一個理想的生態教室。

▼雙獅岩

玉女岩是一座高約20公尺的中空岩石,位在朗島部落的北邊海岸,矗立在環島公路旁;中間中空,裡面還夾著一塊小岩石,形狀奇特而優美。

又名夫妻岩或陰陽石 ,因狀似夫妻而得名,其造型奇特且頗富聯想。是遊客必定下車停留拍照留念的著名景點之一。

從玉女岩其獨特的中空形狀,已引發了達悟族人(雅美族人)無窮無盡的想像力。以往達悟族人(雅美族人)稱玉女岩為ji-mavonot(蘆葦束之意)。

由於從外海往此岩 望去,猶如一束蘆葦捆把般地豎立海岸邊。另一名稱為ji-mitazizik(斜靠之意),源起於當地朗島部落的傳說。

傳說中的玉女岩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在父母之間用身體阻擋相勸父母不要吵架,無奈仍無法勸開爭吵的父母,佇立在環島公路旁暗自流淚,終成再難喚回的岩石。 此處也是早期朗島部落居民下山去海邊時,為免乾材被雨淋濕暫放柴薪的地方。

影片欣賞:蘭嶼風情不玩水逍遙遊~(下集)


▼玉女岩~擁有無窮想像的大自然雕塑

五孔洞位於蘭嶼的北邊,在坦克岩和玉女岩之間。五孔洞是五個地盤快速上升受到強烈東北季風影響而形成的巨大海蝕洞,岩壁上珊瑚化石清晰可見,清楚見證海 岸升起的痕跡和過程,是一座典型的海蝕洞,也是蘭嶼名勝之一。

五個洞口緊鄰形成,每個洞口當地人均賦予不同的名稱,過去是雅美/達悟族人所忌諱的地方。

五孔洞為集塊岩或凝灰質集塊岩所構成,凝灰質集塊岩之塊礫為黑 色不規則狀玄武岩或玄武岩質輝石安山岩,其粒徑大小由數公分至數公尺不等,普遍有不規則之氣孔,氣孔多者類似火山渣或為基性浮岩之狀。

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將五孔洞每個洞口都賦予不同的名稱,並視為忌諱的地方,稱為「惡靈之窩」,為婦女孩童不宜久留的禁地。第一個洞vaRai no volai(蛇窩之 意)是蛇的家,第二個洞是休息的地方,第三洞為「相撲洞」,源於朗島與椰油部落角力相撲的地方,傳說兩村人若有事衝突通常在此開始角力相撲於此分出勝負。 第五個洞稱之為pangsangsadan意為杵小米之地,傳說附近村莊的老人常在此洞打小米。

如今五孔洞轉變為蘭嶼的著名景點之一,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朝聖大自然的傑作。海蝕洞中較為陰涼,甚至還會不時地被從岩洞上頭掉下來的小水滴弄濕身體, 是個環繞蘭嶼時的避暑好去處,海風吹來,暑意全消。

▼五孔洞~充滿傳說色彩的「惡靈之窩」

▼五孔洞~充滿傳說色彩的「惡靈之窩」

坦克岩位於蘭嶼西北方海域靠珊瑚礁岸的一座岩石,是珊瑚礁岸岩石奇景,其岩石就像一輛坦克車,上頭佈滿了綠色的仙苔,岩石的中間有一個大洞穿透了形成一 個大洞,美不勝收,如果運氣好的話,就可以從這個大洞看見牛羊成群的景色。

蘭嶼同綠島長年受風化與海水侵蝕,形成許多造型奇特的礁岩,有鱷魚岩、坦克岩、玉女岩、母雞岩、青蛙岩、雙獅岩、鋼盔岩、象鼻岩和龍頭岩等等。

▼坦克岩

▼鱷魚岩位於蘭嶼鄉境內,鱷魚岩是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獨立岩,形似鱷魚的礁石,終日張大嘴巴仰首向天,還靈出兩排銳利的牙齒,因珊瑚礁受海水侵蝕,再加 上地殼的變動而產生。

蘭嶼燈塔為臺灣海拔最高的燈塔,設於臺灣東南海域蘭嶼西北端山頂。於民國71年(1982年)建立,塔身為圓形混凝土造,塔高約14.8公尺。

當佇立於塔前伺望,把蘭 嶼西北的海岸一覽無遺,此地也是挑高望海的極佳地點。 燈塔位處在堅硬石頭而成的高山上,蜿蜒的小路曲曲折折,越爬越高海邊的景色一覽無遺,越高越是壯麗。路途中隨意而望,能看到平凡但卻能感覺幸福的山海美 景,據說歌手陳建年的《大地》專輯封面就是在這路途中拍的。綠地、公路、藍天、山野,是一幅上天創作的美麗風景畫。

▼蘭嶼燈塔~全臺海拔最高的燈塔
44.▼蘭嶼燈塔~全臺海拔最高的燈塔

小天池的入口就在往蘭嶼燈塔的路上的轉角處,兩者相距摩托車程不到5分鐘,如果不注意容易被忽略,說真的如果不是那邊停了好幾部機車,還真的就不小心忽略 了。

小天池是火山岩漿噴出的火山口,因雨水沖積形成的高山湖泊,天池在達悟族人語中稱為DuWa Wa,意指「高山之海」或「鬼魂出沒之處」。 小天池又名銀環湖,只有進水口,沒有出水口,池面略呈圓形。

周長260米,面積約5380平方米,四周環繞著別具風格的岳樺林,可積水深數米。可惜今天看到的 小天池已經乾涸見底。

▼小天池
蘭嶼氣象站位於紅頭村與野銀部落間的蘭嶼氣象站,沿著中橫公路的支線即可抵達。這裡是島上視野最好的觀景點,白色建築依傍著清澈湛藍的海水,寬廣的視野 讓人心曠神怡。

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築,更是婚紗業者取景的新景點!屋樹共生的奇景,值得您一遊。 蘭嶼氣象站海拔約324公尺,是日據時期的建築,由臺灣總督府強行徵調島上的達悟族(舊稱雅美族)人修建而成,二次大戰時曾被盟軍轟炸,局部毀損,主建築及辦 公室牆上迄今仍留有彈痕。

主體建築經整修後,全部改為白色的外觀。 蘭嶼氣象站位於制高點,地勢高聳又具有360度遼闊視野,東邊可俯視東清灣和野銀舊部落,西邊鳥瞰八代灣,南望連綿的山巒和茂密的山林,蘭嶼島上幾乎可盡收 眼底。這裡也是觀賞日出的極佳景點,因地勢偏高,可觀賞靠近海平面的旭日東昇之美。

▼蘭嶼氣象站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