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04 04:00:00| 人氣10,6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市]:碧山巖開漳聖王廟~台灣地區最大的聖王公祖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台灣地區最大的聖王公祖廟

碧山巖又名碧山寺或稱尖頂開漳聖王廟,位於台北市內湖區忠勇山腰上,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大的聖王公祖廟。碧山巖內供奉民族英雄開漳聖王陳元光及其部屬李伯瑤、馬仁兩位將軍。(參拜日期:2010/04)
 
民族英雄陳元光於唐末開拓福建、漳州,安撫教育蠻民,將中原文化移植漳州,因此被視為守護神。碧山巖是台灣最大開漳聖王廟,香火鼎盛。自清朝以降,碧山巖就是內湖居民信仰的中心。
 
傳說康熙末年漳州府人士黃某攜眷渡海來臺拓墾時,見此地為難得一見之吉地,故將隨身佩帶開漳聖王的香火懸掛於石洞膜拜後離去。
 
而後山下一帶盜匪猖獗,打家劫舍使得該處民不聊生,西元1751年,盜匪正打算攻頂時,忽見山頂鋒芒四射,戰鼓齊鳴。
 
原來是當時所懸香火之神石1分為3,中塊乃聖王,而兩邊石塊則為李、馬兩將軍,周圍散石滾落山下,使得匪徒棄械逃亡。
 
附近居民聞訊至此膜拜,果然神靈賜福,於是興建石室小廟。後因香客漸眾,原石室小廟不敷大批香客膜拜,故在原址另建本殿。
 
嘉慶六年(1801年)因鑒及香客日增,石室祖廟無法容納大批香客膜拜,於原址小廟前另建本殿,並雕造鎮殿聖王及李、馬將軍金身。
 
咸豐十一年(1861年)第一次修建,後歷經兩次重修;大正三年(1913年)第四次重修;民國六十年(1971年)第五次重修為目前建築。
 
碧山巖俯臨台北盆地,白天站在寺前平台,可見蜿蜒的淡水河,近處可見鯉魚山、山腳下的梯田和金龍寺全景。
 
夜晚眺望台北盆地,臺北101大樓、圓山大飯店及臺北松山機場觸目可及,車陣川流不息;另可眺望南港、大台北東區的夜景。
 
從碧山巖遠眺台北盆地碧山寺的旁邊有石階步道直通忠勇山山頂,山頂是一個小公園,平日均有許多居民在此運動遊憩。
 
前往碧山巖開漳聖王廟交通資訊:
1.搭公車前往碧山巖:a.可搭乘捷運(柵湖線) 轉小巴 直接抵達碧山巖。
b.碧湖國小站 -(近德安百貨)搭乘小2  小2區間車 前往碧山巖。
 
2.開車前往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a.中山高在內湖東湖交流道下→接康寧路三段往東湖方向直行至成功路→右轉接成功路五段→成功路四段→右轉金龍路→再右轉接內湖路三段→右轉碧山路→往上開(依往碧山巖指標)即可抵達碧山巖
b.中山高在內湖成功路交流道下→接內湖成功路二段、三段、四段→左轉金龍路→再右轉接內湖路三段→右轉碧山路→往上開(依往碧山巖指標)即可抵達碧山巖
 
碧山巖位置: 臺北市114內湖區碧山路24號
開放時間: 每日05:00~22:00 
聯絡電話: 886-2-2790-0657
傳真號碼: 886-2-2792-6177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http://www.pkcswt.com/
 
↓尖頂碧山巖寺廟前大牌樓建築宏偉美觀

↓大牌樓上的碧山巖牌匾

↓尖頂碧山巖寺廟大牌樓前石獅

↓尖頂碧山巖寺廟大牌樓前石獅

 ↓內湖碧山觀光導覽地圖及碧山巖沿革記略

 ↓親子情

 ↓由小停車場沿階梯而上即達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階梯兩旁排列的宮燈,上面均刻有奉獻者姓名

 ↓開漳聖王像

↓慈母像

 ↓水牛精神:任勞任怨 造福人類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沿革記略

 ↓碧山巖入口處的小涼亭雕樑畫棟美輪美奐

 ↓尖頂碧山巖牌匾

 ↓碧山巖入口處的小涼亭,其屋頂之美麗雕塑,人物栩栩如生

 ↓碧山巖入口處的小涼亭,其屋頂之美麗雕塑,人物栩栩如生

 ↓碧山巖入口處的小涼亭,其屋頂之美麗雕塑

 ↓碧山巖入口處的小涼亭前石獅

 ↓碧山巖入口處的小涼亭前石獅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之前埕,是眺望台北盆地最好的地方

↓碧山巖廟前景觀視野遼闊,可眺望整個台北市(可惜剛好大陸沙塵暴來襲)

 ↓碧山巖廟前景觀視野遼闊

 ↓碧山巖之天公爐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之大殿

 ↓碧山巖內供奉民族英雄開漳聖王陳元光

 ↓開漳聖王陳元光之部屬李伯瑤、馬仁兩位將軍

 ↓開漳聖王陳元光之部屬李伯瑤、馬仁兩位將軍

 ↓文昌殿內供奉的文昌帝君

 ↓碧山巖後殿(二樓)之石獅

 ↓碧山巖後殿(二樓)之石獅

 ↓碧山巖後殿(二樓)所供奉的是「開基祖」,石室祖廟自建廟至今已歷二百五十九年(1751~2010)

↓在碧山巖開漳聖王廟輝煌宮殿後殿還保留完整最初的所供奉的[石神 ]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之開基祖「石神」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沿革記略

 ↓碧山巖的大停車場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位置交通圖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共有三個爐,每爐一炷香

 關於開漳聖王陳元光
 
台北的碧山巖開漳聖王廟,即為祭祀開漳聖王陳元光。
 
陳元光(657年2月-711年),字廷炬,號龍湖,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
 
福建漳州人與台灣的漳州移民後代,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
 
13歲那年隨父親嶺南行軍總管陳政出征到福建,治理嶺南地區。
 
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4月,陳政卒於任上,陳元光襲職,代父領兵,封玉鈴衛翊府左郎將,平息廣東陳謙與「蠻僚」首領苗自成、雷萬興等「寇亂」,閩南一帶遂安定。
 
陳元光被晉階為正議大夫,詔封為嶺南行軍總管。
 
在福建省漳州市九龍公園內的陳元光雕像當時陳元光所處的漳州屬「地極七閩,境連百粵」,是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的區域。
 
陳元光認為僅憑武力鎮壓是「兵革徒威於外,禮讓乃格其心」,而且「誅之不可勝誅,徙之則難以盡徙」,「功愈勞而效愈寡」。
 
於是呈請皇帝在泉州、潮州之間設郡縣,以加強對該地區的統治。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下詔,准奏在原綏安地段創建漳州,轄漳浦、懷恩二縣,漳浦附州為縣,任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州長)兼任漳浦縣令。
 
此後,陳元光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建堡屯兵,安定邊陲。使北至泉州,南至潮州,西至贛州,東至台海諸島嶼[來源請求],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後來把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方式和耕作技術引進到這個地方,種植水稻和麻、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花卉等經濟作物。
 
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11月5日,苗自成、雷萬興之子又於潮州聚眾反抗朝廷,敵眾潛達岳山。
 
陳元光聞訊率輕騎抵禦,因援兵到晚了,被敵將藍奉高用刀殺死。漳郡黎民,聞之如喪考妣,為之哀號。
 
其子陳珦守制三年。先天元年(712年),繼任漳州刺史。
 
在河南省固始縣陳元光廣場上的陳元光雕像,由福建省雲霄縣捐贈陳元光開發漳、潮地區的業績,受到歷代朝廷的褒崇。
 
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賜贈陳元光為豹韜衛大將軍,臨漳侯,謐忠毅文惠,後又追封他為潁川侯,賜「盛德大祀之坊」。
 
宋徽宗賜與陳元光「威惠廟」匾額。宋孝宗加封陳元光為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明朝又改封他為昭烈侯。
 
漳州地區人民把他尊為「開漳聖王」,崇祀他的廟宇遍及閩台及東南亞一帶,僅漳浦境內「聖王廟」就有近百座,台灣也有100多座「聖王廟」,歷代香火甚旺。
 
近年來,漳州市政府為紀念陳元光,將市區的主要街道命名為元光北路、元光南路。
 
在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陳集鄉陳集村,有陳氏將軍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固始縣城有陳元光廣場、陳元光故居。
 
景雲二年(711年),陳元光戰死並葬於綏安溪大峙原(今漳浦盤陀大崎灣)。
 
貞元二年(786年),移葬於漳州市浦南鄉石鼓山。墓呈圓丘形,墓前碑文為:「唐開漳陳將軍墓」。

般若波羅密心經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