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03 02:00:00| 人氣5,4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家界旅遊第八天(二)~簡牘博物館~世界上唯一的簡牘博物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簡牘博物館~世界上唯一的簡牘博物館

參觀湖南長沙簡牘博物館,是這一次張家界旅遊行程中,最後的一個景點,接著下午就要搭機飛回台灣啦! 2007年11月8日珍藏有十四萬餘枚三國吳簡的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在這座目前全球唯一的集簡牘保護、整理、研究和展示于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裏,參觀者可一睹千年吳簡牘的風采。

歷經6年修建,長沙簡牘博物館對外開放後,不僅引來了大量歷史、簡牘愛好者,也讓市民首次親眼看到與馬王堆漢墓齊名的長沙吳簡。

 銀灰色的外牆,大氣的建築造型和簡潔流暢的線條折射出一股優雅的氣息;叮咚作響的泉水,斑駁搖曳的竹影,原汁原味的中國庭院式結構別有洞天。

 ▼世界上唯一的湖南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設計爲漢代風格,借鑒了三國時期盛行的高臺建築形式。 簡牘博物館占地面積1.2萬多平方米,一樓爲3000餘平方米的保護庫房,主要用於對簡牘的脫水、保護和保存。

 二樓爲展示廳,展示已經整理出來的簡牘和近年來在長沙附近出土的其他文物;三樓爲研究中心。

 長沙是中國出土簡牘數量最多的城市,除了將簡牘的保護、研究、展覽于館中,展示管也充分展現設計的美學。

 簡牘博物館內展出的文物及文史資料共有1000余件,其中國家一、二級精品文物達300多件,不僅詳盡地展示了中國簡牘文化,也對長沙歷史進行了簡要陳述。

 簡牘博物館分為陳列展示、文物專庫和研究整理三大部分,主要展示以走馬樓三國吳簡為主的中國簡牘文化。

 該館二樓為長沙文物精華展區,包括展示商周青銅器的「青銅神韻」、楚文化珍貴文物的「湘楚瑰寶」、漢代稀世珍寶的「兩漢遺珍」以及唐代長沙窯瓷器的「瓷釉華彩」等四部分。

 ▼湖南長沙簡牘博物館

 ▼湖南長沙簡牘博物館

 1996年10月,長沙走馬樓編號J22號古井遺址中出土的三國孫吳簡牘數量達到14萬餘枚,超過二十世紀全國發現的簡牘總和。

 為有效保護長沙吳簡,充分研究和展示長沙吳簡的文化內涵,於天心歷史文化景觀區內歷經6年修建,設立了今日的長沙簡牘博物館。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簡牘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佔地30畝,建築面積達14100平方米,展廳面積近5000米。

 ▼台鈴嫂在簡牘博物館內留影

 ▼前言

 中國古代在紙張未發明之前,典籍、文書主要寫在以竹、木爲質地的簡條上,再用絲線捆紮聯結,便於閱讀和保存。

 古人把以竹爲材料的稱爲簡,以木爲材料的稱爲牘。秦漢以前,簡牘是使用最廣泛的文書形式。 長沙簡牘博物館所展出之簡牘專題及相關文物陳列,其中包括長沙吳簡、中國簡牘和世界文字載體,其中長沙吳簡最賦盛名。

 內容為孫吳長沙郡所屬縣(侯國)的行政檔案文書的長沙吳簡由於涉及到當時的司法、財政、賦稅、戶籍等諸多方面, 因此三國時期孫吳的各種史籍缺失的資料,長沙吳簡都可以提供詳實資料,不僅具備史學研究價值,也可以讓群眾了解當時的社會形態。

 曾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20世紀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長沙吳簡當之無愧為長沙簡牘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003年12月,長沙走馬樓又出土了1萬餘枚西漢時期簡牘,以文字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了漢武帝時期的西漢盛世風雲。

 ▼長沙吳簡

 ▼吳簡內容

 ▼紀年簡

 ▼軍事地理簡


 


▼在走馬樓三國吳簡中,就有名爲“田家莂”的三枚簡,記載了當局對貪腐官員的審判過程


 

▼吳簡形制

 木牘之上,古樸的黃色映襯著一行墨迹,“弟子黃朝再拜,問起居,益陽字元寶”。 這位來自益陽的黃朝,曾候在長沙城的官府前,等著自己的名片被遞進去,得以見到他想拜見的官員。 那時名片叫名刺,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問安、謁見、薦舉、贈物等內容。

 ▼木牘

 ▼名刺相當於現在的名片


 

▼封檢

 ▼竹簡

 ▼中國簡牘


 



最早記載九九乘法表的簡牘,一枚長22釐米,寬4.5釐米的秦簡,排列整體的乘法口訣表映入眼簾。 毫無疑問,這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乘法口訣表。

 ▼九九乘法表的簡牘

 簡牘博物館還製作了1∶1的比例復原了長沙走馬樓J22古井窖,看著古井窯的剖面復原模型,加上一旁的解說文字,我們可以瞭解到深達8米、不規則圓形袋狀的古井窖是如何儲藏簡牘的。

 ▼長沙走馬樓J22號古井窖發掘現場復原

 ▼長沙走馬樓J22號古井窖發掘現場復原

 1993年在江蘇連雲港東海縣尹灣村發掘出土的尹灣簡牘,是漢代地方行政文書的一次重大發現,其墓主師饒是西漢晚期的東海郡功曹史。

 《神龜占、六甲占雨》等術數資料的出土,對解決既往術數研究中的某些重要問題極有參考價值。 《六甲占雨》按照某個干支時段去占得關於「雨」的吉凶事項。 雨下太多或太少,均是不吉利的事情,如《詩經·大雅·雲漢》的沈重哀嚎「旱既大甚」或是所謂「洪水神話」

 








二樓爲長沙文物精華展,分爲“青銅神韻”、“湘楚瑰寶”、“兩漢遺珍”、“瓷釉華彩”四部分。而商周時期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鼎盛期。 近百年來,以長沙寧鄉爲中心,相繼出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獸面紋提梁卣等一大批精美絕倫、件件是國寶的商周青銅器。

 長沙成爲和四川廣漢、江西新幹齊名的中國南方三大出土商周青銅器群的重要地域。 “青銅神韻”,這是一幅商代統治者祭祀的場景復原。商周時期是統治者權力至高無上、神權被充分利用的時期。

 他們認爲神靈是有先知的,統治者無論是大事小事都會以祭祀的方式求助於神,希望獲得神靈的智慧,得到神靈的保護。 商人祭祀不僅隆重,而且十分虔誠,他們會不惜花費大量的牛、馬、羊等作祭品。

 祭祀禮器是中國先秦時期用來別等級,明身份的器物,是奴隸主貴族在重要的祭祀和宴享中使用的青銅器,一般包括酒器、樂器、食器、水器等。

 ▼李道雄在長沙簡牘博物館二樓留影

▼商周祭祀場景

 ▼商周祭祀場景的解說

 獸面紋提梁卣,它的腹部裝飾有一獸面紋,又稱饕餮紋,古代傳說饕餮是一種生性貪婪的凶獸,獸爪鋒利,粗眉大眼,給人以恐怖的感覺,這正代表著奴隸主階級至高無上的權威。

 ▼獸面紋提梁卣

 ▼獸面紋提梁卣的解說

 ▼酒器

 ▼酒器的解說

 ▼商 獸面紋銅觚

 ▼商 獸面紋銅觚的解說

 ▼獸夔龍紋提梁卣

 ▼獸夔龍紋提梁卣的解說

 ▼戰車

 ▼戰車的解說

 ▼青銅編鍾

 ▼青銅編鍾的解說

 ▼編鐃

 ▼編鐃的解說


 


楚國繁盛的文明,給千秋萬代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産,它不僅表現在千百年來世代流傳的屈賦楚辭以及綿延不絕的巫風楚俗等地面上的文化瑰寶,而且也表現於埋在地底下,不斷被挖掘出來的楚墓、漢墓裏面的許多文物珍奇。

稀世珍寶的“楚帛畫”,1949年2月,長沙陳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不論是佈局結構,還是人物勾畫(繪女子神態嫻雅,畫男子則氣度從容),都堪稱“構思譎怪,立意新奇”,充分表現出“楚國藝術的傳統風格”。

 這價值連城的帛畫是中國“早期國畫的雙壁”之一。 帛畫一般指傳統絹本畫之前的以白色絲帛爲材料的繪畫,目前發現的帛畫多爲先秦到漢代物,其中以戰國時期的楚帛畫爲最早。

 ▼楚帛畫

▼楚帛畫的解說

“湘楚瑰寶”,自古以來,長沙一直是部族或諸侯的治所所在地,後來更成爲南國名城之一。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央集權力量逐漸衰微,各諸侯國互相爭霸。楚國到了楚莊王時已經發展成“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泱泱大國。

 當時爭霸稱王必不可少的先進裝備是青銅兵器,長沙是楚國南疆的軍事重鎮,所以遺留下來的兵器有很多。

▼禮器的解說

▼彩繪陶鼎

▼彩繪陶罐

▼彩繪陶簠

▼彩繪陶敦

 ▼陶三足提梁?


▼兵器與工具的解說


 


▼聚珍軒長沙窯精品文物邀請展










▼這是長沙窯龍窯的剖面,利用電光效果再現了當時燒窯的過程

 ▼龍窯的解說

 “瓷釉華彩” 唐代長沙,城市繁榮,工商發達,特別是制瓷業成就突出,其中最具盛名的是長沙窯瓷器。

 由長沙窯瓷器的碎片堆砌成的瓷牆。雖然鑲嵌在這裏面的瓷器有些是長沙窯瓷器中的殘品,有些色澤不是十分豔麗,但還是無法掩飾它們所散發出的光彩。

 長沙窯是在嶽州窯的基礎上,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伊斯蘭教、佛教藝術的影響而逐漸創造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釉下彩陶工藝。

 其瓷器的裝飾手法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更是獨樹一幟,堪稱陶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

 ▼長沙窯

 ▼長沙窯的解說

 漢代的宴飲場景,場景中有三位演奏家,中間的在鼓瑟,左邊的在擊築,而右邊的則在吹笙。

 漢武帝建立樂府,目的是改革傳統的郊廟音樂。樂府大規模地採集、整理和改編了大量民歌。 樂府民歌繼承了《詩經》“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優良傳統,它大膽反映現實的精神在詩歌發展史上影響深遠。

漢樂府的建立,對中國文學、音樂發展都起到決定性作用,更使民樂得以進入宮廷。

 ▼西漢宴飲場景

 ▼西漢宴飲場景

 ▼西漢宴飲場景的解說

 ▼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出口

小秘密 - YOYO 點點名

台長: 台鈴(李道雄)
人氣(5,4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湖南旅遊 |
此分類上一篇:張家界旅遊第八天(一)~天心閣~是長沙的歷史見證,亦是古城長沙的縮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