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19 06:55:04| 人氣4,5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宜蘭縣]:烏石港(礁)遺址~由縣定古蹟改列為"文化景觀"‧規劃為一永續的溼地生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烏石港(礁)遺址~由縣定古蹟改列為"文化景觀"‧規劃為一永續的溼地生態

蘭陽平原是蘭陽溪沖積形成的河流三角洲,東北季風經常將河流帶出來的泥沙吹回陸地,使三角洲的外緣的海岸形成一道寬數公里、高數十米的沙崙。(旅遊日期:2012/08)

從山上眺望沙崙宛如蟒蛇,與龜山島共構形成傳統地理學所謂“龜蛇把海口”,使大部分的河流無法直接入海,只有蘭陽溪有足夠的動能衝破沙崙流入太平洋。

據一些記載推測,宜蘭河在百年前是從今宜蘭橋附近往東北走,從頭城北邊的烏石港出海,這裡剛好是宜蘭海岸線沙岸和岩岸的交界處。

在烏石港附近的硬頁岩地層形成了單面山的地形,緩坡向西,陡坡向東,宜蘭河從單面山的陡坡下方流過,自能保持一定的深度,而有天然良港的條件。

烏石港因港內有大塊烏石礁得名,那塊沈積頁岩裡含黑灰色碳物質經過變質作用,不但顏色更深,而且硬度大大提高,也由於烏石礁的存在,使這裡的水深一直保持著有利船隻的通行的狀況。

雖然,“蛤仔難港”之名出現於方志書中,而且主要交易對象是漢人,但主權一直掌控在噶瑪蘭人手上。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淡水叢戶漳州人林漢生招佃仝圖開墾蘭陽平原,為原住民殺害。

嘉慶元年(1796年)9月16日,吳沙率漳、泉、客三籍移民1000餘人,鄉勇200餘人,善番語者23人,從雞籠出發,佔領烏石港,並且在南邊築土圍,稱“頭圍”,也就是今頭城。

次年原住民社區流行天花,吳沙主動伸援,鬆懈了噶瑪蘭人的戒心,於是漢人大舉入墾蘭陽平原,逼使原住民離開家園,大規模的遷徒,東、西兩港全落入漢人手裡。

嘉慶十一年(1806年),蛤仔難的漢人已超過五萬,海盜蔡牽進掠烏石港,吳沙侄吳化聯合新舊住民將他擊退,次年,海盜朱濆滿載農具停泊蘇澳港,意圖佔領東勢作為根據地。

台灣知府楊廷理與南澳總兵王得祿分陸、海兩路夾擊,這才引起清廷注意,在嘉慶十五年(1810年)設噶瑪蘭廳,置通判,駐五圍,即今宜蘭市,由楊廷理代署廳事,嘉慶十七年(1812年),在頭城設置了頭圍縣丞,頭圍千總,分由胡桂、翁得魁署理。

次年,翁得魁在烏石港建千總署,領兵80,同時通判翟淦也建兵房108間,其中頭圍汛18間,烏石港汛3間,另有外委公所1間。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新任的頭圍縣丞朱懋也將縣丞衛署移建於烏石港南。

道光五年(1825年),因林泳春事件,噶瑪蘭營守備升為都司,原守備移往頭圍,領兵100,兼轄烏石港口砲臺,置塘兵10,原頭圍汛外委隨駐頭圍,隆嶺汛千總改由原頭圍千總輪防。

在漢人入墾前,從南港、新莊一帶的商船可以兩天的船程來烏石港交易。在漢人入墾後,每年3到9月間,南風盛發之際,常有興化、惠安的漁船,藉“遭風到口”的理由,載貨走私到烏石港販售。

清廷為了海防安全以及阻絕偷渡,將港口分為正口與非正口兩種,只有正口才能驗證通航。

道光六年(1826年),閩浙總督孫爾準奏准仿淡水八里坌章程,將原屬噶瑪蘭通判專管的烏石港開設為正口,改歸頭圍縣丞管轄,會同千總查驗,並責成艋舺營水師守備於春夏期間赴港外巡哨,遇盜兜擒。

由於清廷有“指定口岸,令其對渡”的制度,烏石港的對渡口是福州閩江口外的五虎門,“由蘭入省”的船隻可以“逕渡五虎”。

實際上,烏石港的船和其它港口一樣,大概有三個方向,往福州、江浙等地的是“北船”,往廣東的是“南船”,往漳州、泉州、惠安、廈門的是“唐(長)山船”,其中以北船為主要的貿易航線。

所謂"蘭地郊商船戶,年遇五六月南風盛發之時,欲往江浙販米石,名曰上北。其船來自內地,由烏石港蘇澳或雞籠頭搬運聚載,必仍回內地各澳,然後沿海北上",而烏石港的北船最多到江浙而已。

其實,烏石港“口窄礁多,隨風轉徙”,和其它正口相比,條件並不好,航運受到季風影響,“春開秋塞,乘南北風為啟閉”,8、9月以後,貿易船都回漳泉避風去了,

後來,船家熟悉了宜蘭的氣候特性,在東北風的季節裡,將船停泊在基隆,用小船駁運至烏石港,“算來船載四季皆可以漸通”。

雖然如此,噶瑪蘭廳通判烏竹芳在烏石港指定為正口的前一年評選的“蘭陽八景”之一的“石港春帆”,終究是有季節限制的,帆檣雲集的景象,冬天看不到,甚至蘭船也是稀稀疏疏的。

咸豐六年(1856年)林平侯子林國華,繼承父業,修茸三貂、草嶺山道。入蘭陸路的開通,並沒有取代烏石港的地位,基隆、滬尾、鹿港等各地的船隻依舊前來進行貿易通商。

有人說,烏石港只是頭圍港的入口,真正貨物貿易都在以盧宅為中心的頭圍街上進行,造就了今頭城和平街的繁華。當時烏石港不但有內河河道接到頭圍港,而且還能接到宜蘭城,遠到員山大湖,成了蘭陽溪北的交通命脈。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籍牡丹社事件派兵攻打台灣,清廷授沈葆楨為“欽差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次年改噶瑪蘭廳為宜蘭縣,設烏石港舖,主管郵信業務,設舖司1名,遞夫8名。

更糟的是,光緒九年(1883年)2月3日,烏石港口因美國大型角板船觸礁沈沒而堵塞,船舶無法進出,使得這個曾為蘭陽第一大商港,東部唯一的正口,走入歷史。

光緒十一年(1885年),臺灣巡撫劉銘傳開闢淡蘭便道,大正十三年(1924年)宜蘭線鐵路通車,陸運取代水運,烏石港喪失了功能,使頭城的商業連帶的受到重擊,和平街的繁榮逐漸沈寂。

1991年漁業署有感於宜蘭縣漁業資源豐富,漁船眾多,但泊地面積狹小,於是動工興建烏石漁港。

2000年行政院核定在烏石漁港區興建蘭陽博物館,並指定烏石礁遺址並規劃為公園,結合各項海洋文化設施,連接頭城舊市區的歷史空間、東北角風景區等,形成一旅遊廊道。

2002年宜蘭縣政府以“烏石港遺址”登錄為縣定古蹟,只能看到一座“烏石港舊址”紀念碑,還有水草沼澤一片,蒸發出滿目的荒涼,和新建成漁港極不相襯。

縣府於2006年註銷縣定古蹟登錄,改列文化景觀。負責規劃烏石礁遺址公園的高野景觀公司以龜山島、單面山、烏石群為歷史與地景之積累,反映宜蘭歷史、人文及地景特色的環境。

▼李道雄在“烏石港舊址”紀念碑旁留影

▼烏石港(礁)遺址規劃為公園溼地生態,遠處為蘭陽博物館

▼烏石港(礁)遺址規劃為公園溼地生態

▼烏石港(礁)遺址規劃為公園溼地生態

▼烏石港(礁)遺址規劃為公園溼地生態

▼烏石港(礁)遺址規劃為公園溼地生態

▼烏石港遊客中心

官方網站:

http://www.ctnet.com.tw/scenery/images/wushih/index.htm

Way Back Into Love - 重新找到愛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