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21 02:00:00| 人氣7,8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北鶯歌]:鶯歌陶瓷老街~陶瓷工藝已有200年的歷史是「台灣景德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鶯歌陶瓷老街位於重慶街、尖山埔路一帶,為鶯歌陶業最早聚集之處,許多大老闆的發跡之地,現已規劃為商店街,各式各樣陶瓷,一應俱全。
 
鶯歌早期窯廠林立,陶瓷工藝到目前已有200年的歷史,早期生產技藝皆是由大陸師傅所流傳,使用的坯土皆採自於尖山附近,使得尖山埔地區成為名聞全台的陶瓷重鎮,也讓鶯歌冠上「台灣景德鎮」之美稱。
 
鶯歌陶瓷老街最著名的是在這有一根約有30年到40年的老煙囪叫『四角窯』,還有另一種美稱『隧道窯』,但隨著時代之變遷已逐漸消失殆盡,目前鶯歌陶瓷老街所賦予人之第一印象,是傳統及現代建物的相互交錯。
 
鶯歌陶瓷老街於民國89年在市府的重新規劃下,入口有一座仿文化路成發居的閩南式紅磚建築,還有一隻鐵製的藝術鶯歌鳥;從前彎曲的尖山埔路經截彎取直並鋪上岩石改變成徒步區。
 
道路旁原本老舊的陶瓷廠房也重新規劃整修,改成營業用的商店,鶯歌陶瓷老街共有一百多家陶瓷商店,宛如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館,有各具特色的精緻藝術中心、大宗餐具專賣店,還有經營好幾代的老鶯歌陶瓷世家,及工廠直營商店,另外陶藝家工作室,隨處可以與藝術相對話。
 
鶯歌陶瓷老街也為了整齊統一路燈、咖啡色遮雨棚,各商店的門柱並加以紅磚柱妝點、綠色植物錯落其間並結合當地產業的素材如陶瓷座椅、陶製垃圾桶等等。由於鶯歌陶瓷老街整體效果不錯,也提昇當地整體休閒及環境品質。
 
鶯歌的陶瓷主要可分為五類:藝術陶瓷、建築瓷、衛生瓷、日用瓷與工業用陶瓷等,鶯歌陶瓷老街陶瓷藝品林立的商店,陳列的作品如:仿古瓷、結晶釉、文趾陶、茶具組、陶瓷餐具...等等。
 
但各種琳琅滿目的陶瓷產品不一定是鶯歌出產的,為因應市場昀需求及環境的因素,所以商店所販售的產品大多是外來的,有自大陸、馬來西亞、日本退流行的餐具等等。
 
鶯歌陶瓷老街在假日時還會不定期舉辦活動表演,在平常中午12點至下午5點及週六、日全天是人行徒步區,禁止車子通行。(旅遊日期:2008.12.21)
 
自行開車前往鶯歌陶瓷老街:
1、國道一號:行國道一號接東西向快速道路,轉國道二號下大湳交流道,走鶯陶路、中山路即可到達鶯歌陶瓷老街。
2、國道三號:由三鶯交流道下,接三鶯橋轉中山路走國慶路即可到達鶯歌陶瓷老街。
 
搭乘大眾運輸前往鶯歌陶瓷老街:
火車:搭乘火車至鶯歌火車站沿南下鐵道步行1公里即可到達鶯歌陶瓷老街。
 
↓李道雄在「陶瓷老街」碑石前留影

 

↓鶯歌陶瓷老街之街景

↓鶯歌陶瓷老街之街景

↓鶯歌陶瓷老街之街景

↓鶯歌陶瓷老街之街景

↓老街陶館裡也有不是賣陶瓷的

↓老街陶館裡水晶坊

↓老街陶館的走廊

↓小朋友在玩陶、拉坏

↓小朋友在玩陶、拉坏

↓小朋友在玩陶、拉坏

↓民眾在排隊買金牛角霜淇淋

↓地面上有鶯歌鎮公所製作的無菸陶瓷街標誌

↓台北縣~鶯歌陶瓷老街

↓走廊上的一堆鴨子~由竹頭雕刻的

↓台鈴嫂在跟鴨子對話

↓一家陶藝店名叫~易陶居

「台華窯」的產品行銷到世界五大洲,也常被國家元首選為贈送外賓之首選,更是外交部指定的外賓參觀點,這裡被稱為「鶯歌故宮」。


 
近年來「台華窯」不但推廣生活陶藝品,讓藝術生活化,也不間斷的舉辦個展讓藝術創作者盡情揮灑巧思於陶藝中,提升大眾的藝術氣質,讓生活藝術化。


 
以往鶯歌陶藝只著重在代工的工藝上,現在則已經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創作境界,「台華窯」希望藉此能讓鶯歌陶藝倍增價值,台灣的陶藝創作領先大陸至少十年以上,這是台灣的驕傲。
 
只要不斷創作就無畏模仿,台灣掌握了技術與資源,只要堅持走自己的路,絕對有無限的願景。才能讓全世界都可以藉此欣賞到所謂台灣的陶瓷藝術實力。
 
「台華窯」為「台華陶瓷有限公司」創立於老街上的門市。台華多年來都是國宴陶瓷餐具指定的提供廠商,也是全世界凱悅飯店指定的餐具提供者。
 
早期台華於民國72年開始專營手拉胚生意,銷往國外,20多年來負責人-呂兆炘開發了水彩式的釉藥,拒絕為降低成本引進大陸的產品,堅持從生產粗胚到成品全部都在台灣生產與創作。


 
10年前他開始陸續結合了3、400位藝術家於陶瓷品上揮灑,如第一屆國家藝術大師鄭善喜、年輕創作者蕭進興和陳士侯...等等紛紛在台華生產的陶瓷上面留下了令人激賞的創作。


 
呂兆炘認為台灣的藝術創作一定要跟世界接軌,讓國外的人士看到台灣的創作就忍不住要買回去,這樣才能真正為台灣的陶藝創作打開嶄新的格局。


 
門市中就有各種不同繪畫風格的創作提供大家作選擇,因為灌注了台灣多位藝術創作者的心血,使得這裡的產品與老街其他的陶藝創作風格有很大的差異。
 
↓位於老街上的「台華窯」

↓一走進「台華窯」就感受到空間與藝術品的結合所展現出來的風味。

↓老街陶館的噴煙報時煙囪

↓老街陶館的噴煙報時煙囪,其噴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中午12點至下午7點
                每小時噴煙一次
     週六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7點
                每三十分鐘噴煙一次

↓玩陶、拉坏、喝咖啡由牛車巷進入

↓來到轉角的小店,點了一盤紅豆剉冰

↓紅豆剉冰50元/盤~冰盤送給你

砍預算 北縣騎警隊恐解散 景氣低迷 觀光不振 遭指為警察休閒用 (2008年12月21日蘋果日報)
 
經濟持續低迷,各項預算都緊縮,成軍近6年的台北縣騎警隊,也遭批拼觀光成效不如預期而浪費經費,加上民進黨籍縣議員指控,騎警隊淪為警察休閒使用的「公關馬」,要求全數刪除騎警隊明年度的1500萬預算,議員還一語雙關嘲諷︰「愛馬就要保護牠,不要虐待牠!」讓成軍多年的台北縣騎警隊面臨解散危機。

台北縣騎警隊2003年4月,由當時縣警局局長黃茂穗成立,目前有共55名男女警察,騎警隊假日在淡水漁人碼頭、八里左岸及鶯歌老街等處,擔任「親善大使」,進行治安維護、與遊客合影等勤務,2008年4月起,執勤地點擴及至板橋新板特區,卻陸續發生操死藝人金瑞瑤出借的百萬名駒「威哥」、全運會表演撞傷路人等意外。
 
台北縣議員李欣芳說,騎警隊成立之初確為淡水觀光重點之一,但現在沒人會為了看騎警跑去淡水,直呼︰「浪費時間又浪費錢!」縣議員廖筱清也質疑,斥資1500萬元的騎警隊究竟可為北縣帶來多大商機,她認為騎警隊馬匹淪為警察休閒用的「公關馬」,「不如改發給警察『馬票』,讓他們一樣可以騎馬!」另有議員認為,具資格執行騎警隊契約的馬場不多,疑有圖利之嫌。
 
旅行社業者指出,紐約、加拿大的騎警兼負觀光與治安功效,但台灣街道狹小,交通車流量大,騎警難執勤,要吸引觀光客也缺乏如中正紀念堂的衛兵交接等表演儀式。但民眾陳小姐說,在台灣很難看到帥氣的騎警,騎警隊變成她到北縣玩的誘因,「希望以後還能看得到騎警隊!」
 
對於騎警隊恐解散,北縣騎警隊長黃信維嘆說︰「大家犧牲假日辛苦付出,希望能繼續下去!」他認為騎警績效無法量化,但假日進駐觀光區後,區域失竊率確有下降趨勢,已達犯罪預防效果,民眾反應熱情,對提升警察形象也有助益,「騎警隊存廢不要泛政治化考量。」

台北縣騎警隊小檔案
騎警隊成立時間︰2003.04
騎警隊人數︰55人(12名女警)
騎警隊編組方式︰任務編組
騎警隊年度預算︰約1500萬元
騎警隊執勤時間︰星期六、日,上午、下午兩個時段
騎警隊執勤地點︰鶯歌老街、三峽老街、八里左岸、漁人碼頭、新板特區
資料來源︰台北縣騎警隊隊長黃信維

↓北縣騎警隊員~酷吧!

↓北縣騎警隊隊員在馬上的英姿

↓民眾爭相與北縣騎警隊員拍照

↓北縣騎警隊員~真帥

↓民眾圍觀北縣騎警隊員

↓小朋友也爭相與北縣騎警隊員拍照

費玉清 - 捨不得把眼睛睜開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