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26 20:33:32| 人氣6,8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宜蘭縣]:蘇澳砲台山~鎮守蘇澳、北方澳、南方澳的古砲陣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由蘇澳鎮中山路白米橋橋頭轉入通往花蓮的蘇花公路(9號省道),約四百多公尺處的右側,有條山徑(往天君廟)可直達山頂的砲台山。(旅遊日期:2009.07.11)
 
清光緒15年時,鑑於法軍曾想入侵蘇澳之故,清廷便在此處建立二座海防砲台和營房,便於防禦外海,「砲台山」之名即由此而來。
 
砲台山海拔約200至300公尺,因頂上有清末砲台遺蹟,不過,今日的砲台山已不見砲台的蹤跡,只見重建過的砲台台基及兩座古砲。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砲台山被選為鎮守海口的軍事要地,臨砲台山,可鳥瞰三澳~蘇澳、北方澳、南方澳的風光,俯看太平洋。
 
砲台山曾經有段輝煌的歷史故事,1884年(清光緒年間),爆發中法戰爭,蘇澳地方領袖「陳輝煌」於奉命鎮守蘇澳。
 
「陳輝煌」看中此山地形居高臨下的防守優勢,在民眾的協助之下,將大砲扛上山頂,當時法軍攻打蘇澳時砲台山果然發揮了其防衛的重要地位,一舉轟退了法國軍艦。
 
1889年,游擊鄭雲泰鑑於軍事要塞的考量,便在山上構築砲台和營房,以防外敵再犯。
 
日據時代日軍曾於山上建立「金刀羅比」神社及「祈願和平」碑,而今因年代久遠神社已改成「天君廟」碑文也被塗毀了,往日遺跡已不復追尋。
 
而於清代鑄造的古砲也因風化斑駁腐蝕而移置於蘇澳鎮公所展覽室,目前放置於基台上的兩座大砲乃由在地熱心士紳集資重新打造而成。
 
砲台山上有老榕數棵,枝葉茂盛,庇蔭消暑,而樹根盤旋,交錯排列,蔚為特殊奇觀。 

本風景區免收門票
 
↓目前放置於砲台山基台上的兩座大砲乃是當地熱心士紳集資重新打造而成

 

↓日據時代日軍曾於砲台山上建立的"世界和平祈願碑"

↓砲台山~世界和平祈願碑文

↓砲台山~世界和平祈願碑文(中文部分)

↓砲台山~世界和平祈願碑右側(蘇澳港國際青年商會  會長  陳信光)

↓砲台山~世界和平祈願碑左側(八重山青年會議所  理事長  宮城 隆)

↓砲台山~碑文已被塗毀了,往日遺跡已不復追尋

↓砲台山上的觀景台

↓砲台山~蘇澳國際獅子會授証21週年紀念~同心協力,發揚獅子精神

↓砲台山上的兩座重新打造而成的大砲

↓李道雄在砲台山大砲旁留影

↓李道雄在砲台山大砲旁留影

↓砲台山古砲簡介

↓砲台山古砲簡介

↓李道雄在締結姐妹會二十五週年紀念碑旁留影

↓蘇澳港國際青年商會與日本八重山締結姐妹會二十五週年紀念文

↓由砲台山俯瞰蘇澳、北方澳的風光

↓由砲台山俯瞰南方澳的風光

↓由砲台山俯瞰俯瞰蘇澳、北方澳的風光

↓由砲台山俯瞰台灣水泥蘇澳廠

砲台山上的天君廟
◎ 天君廟教別:道教
◎ 天君廟主祀神像:王天君
◎ 天君廟地址:宜蘭縣蘇澳鎮砲台山路1號
◎ 天君廟電話:03-9962481  手機:0911-903150 
 
◎ 天君廟簡介:
日據時代,日軍曾於山上建立「金刀羅比」神社及「祈願和平」碑。
 
光復後,因年代久遠,如今神社已改成「天君廟」,昔日的碑文也被塗毀了,只留下當初的神社石燈,往日遺跡已不復追尋。
 
天君廟規模較小,因為位於砲台山上,環境清幽靜謐。
 
↓砲台山上的天君廟原是日治時期神社

↓砲台山上的天君廟

↓砲台山上的天君廟

↓天君廟的金爐

★ 開車前往砲台山:
台北走北宜公路台9省道經宜蘭、羅東、冬山至台九線105公里處再往南右邊岔路沿往天君廟的路而上即達砲台山。
 
★ 搭乘大眾運輸前往砲台山:
1.火車:搭乘北迴線火車至蘇澳火車站即可到達砲台山。
2.客運:搭乘台汽客運往花蓮方向之班車至南砲台山天君廟站,沿山路而上即可到達砲台山。

Tears - 齊豫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