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16 07:53:11| 人氣5,7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花蓮縣]:慶修院~國家三級古蹟‧花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旅遊地標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慶修院」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現在已被政府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是從日據時期至今,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
 
現在「慶修院」不但是台灣東部地區保持的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灣旅遊、拜訪、尋根的觀光要景之一。
 
歷史沿革:
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據時代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
 
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原本名為『七腳川』,在阿美族語裡就是『柴薪很多的地方』,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
 
由於吉安靠近兇猛的太魯閣族人領地,當地的阿美人為了求生存,也因此比其他地區的阿美族人都更強悍。
 
後來日本人和阿美族人最終還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爭,最後,不敵日本現代化的軍力,有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
 
被強制遷村後,阿美族人所留下的土地被全數被沒,而留下的土地就成為移民村的基地。
 
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就發給一棟房子、一片大田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人,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
 
因新移民的加入,設立並奠定了現代花蓮的開發,『吉野』的地名直到民國37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吉安』。

西元1917年,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也為了傳教,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於是決定在此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即現今的『慶修院』。
 
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並具備了醫療所、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
 
日據時代,『吉野』分為宮前、清水及草分等3座日人移民村,即為現今的慶豐、福興和永興等3村,因此吉安鄉的人文風貌,堪稱為台灣深具代表性的日人移民村。
 
而慶修院(吉野布教所) 在經歷日本移民時代的風光,也經歷半個世紀的沉默與殘破,近幾年,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工作者、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等各方的努力下,經過古蹟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為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真言宗寺院。
 
慶修院不但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外,也是台灣國家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古蹟文物:
花蓮縣吉安鄉『慶修院』,創建於西元1917年,前身是日本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是當時移民花蓮的日人最主要信仰中心
 
慶修院在當時具有日語講習班、醫療所、喪葬法事服務等功能。1945年改名為「慶修院」,直至於民國86年4月1日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慶修院以日本主要信奉的不動明王為主神,並循日本四國著名的空海大師遺規,行遍日本四國88所寺廟,請回88尊石佛,並刻出一座據傳可以治病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這些佛像與遺址,至今都還能看得到。
 
88尊石佛前方,設立『百度石』石碑,有一傳說,信眾繞百度石百遍,可將百次功德回向給眾生;另一傳說,此向此石碑祈求,亦有相同的治病功能。
 
寺院一角落,設立漂流木造形的『護摩木』懸掛支架。『護摩木』也就是『祈福板』,是真言宗求神祈福的方法之一;
 
信眾可在祈福板上寫下自己的心願,或是對關愛之人的祝福,將之繫在佛堂前,可獲得眾神日夜護佑。
 
每年歲末,慶修院會請日本真言宗高僧來台,舉行『火供護摩』法會,寺方會把一年累積的所有護摩木與薪柴、松葉等一起燒掉,象徵心想事成,諸事平安。
 
現在的慶修院堪稱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文物史蹟也都維持完善。
 
慶修院主體建築外觀採日本傳統佛寺的平面與造型,出軒式入口,木欄杆寶形造型以及四角鐵皮屋面,頗有江戶風格,是當時日本的傳統木造建築方式的架構,建物手工精美,是花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旅遊地標之一。
(資料來源:http://www.heritage.org.tw/home.html)
 
旅遊日期:2010.02.14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的慶修院,是國家三級古蹟~花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旅遊地標之一

 

↓慶修院大門



↓吉安慶修院簡介


↓吉安慶修院平面配置圖

↓慶修院主體建築外觀採日本傳統佛寺的平面與造型,出軒式入口,木欄杆寶形造型以及四角鐵皮屋面,頗有江戶風格,是當時日本的傳統木造建築方式的架構,建物手工精美,是花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旅遊地標之一。

↓不動明王~移民時期的吉野布教所雖屬真言宗,但供奉的卻是開宗祖師空海大師、不動明王和毘沙門天王。明王是密乘所奉的一種本尊,乃以智慧光明摧破一切煩惱業障,示現威猛急怒之鬼神像,故稱「明王」,亦稱「金剛」。

↓鼓


↓台鈴嫂在慶修院主體建築前留影

↓在日據時代「慶修院」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當時日本人為了讓當地的日本移民安心住下,便在此地建置『吉野布教所』。
 
當時布教所所供奉的主神是弘法大師、不動明王及毘沙門天王,後來日本戰敗離開後,布教所便由當地居民接管,改成了奉祀釋迦牟尼佛及觀音菩薩,因此成為了現今的「慶修院」。


↓慶修院~奉祀釋迦牟尼佛,前方是空海大師


↓鼓

↓慶修院~功德箱


↓側看慶修院主體建築外觀

↓在進入寺廟之前,以「洗手」的方式,象徵「淨身」,以表示對這個神聖淨地的尊敬
 
先以右手拿杓盛水清洗左手,再洗右手...洗手,也是讓參訪者整肅儀容的一種儀式

↓水手舍的解說

↓鐘

明王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分,通常泛稱明王皆指五大明王中之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梵名阿遮羅曩睙(acalanadha),亦稱不動金剛」、「不動尊」,密號「常住金剛」。
 
其由來有三說:一說是大日如來之忿怒相;一說是大日如來之使者;又一說是印度教最高神祇濕婆神之別名持劍,左手持索,頂髮垂左肩,而、多足,下半身穿裳裙。

 
↓慶修院~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的解說

↓慶修院~百度石

↓百度石的解說


空海大師:
弘法大師本名「佐伯真魚」(公元774-835 年),22 歲時在東大寺受具足戒,法名空海。
 
31 歲時以學問僧的身分前往長安學習佛法,接受惠果和尚傳法阿闍棃位灌頂,承續密宗法脈,成為日本真言宗開祖。
 
空海大師回國後,首先在四國弘傳佛學,創設八十八座佛寺。峨嵯天皇敕賜高野山,建立密宗道場。並由醍醐天皇謚號「弘法大師」。
 
空海一生佛學著作豐富,長于書法,發揚藝術文化,對社會教化之功既深且廣,日本人稱為奇僧。
 
空海大師是一位中國及日本都十分尊崇的學問僧,他以中國草書為基礎,為日本研創「平假名」。
 
西元806年,返日開創真言宗(東密),並攜回珍貴的佛經、法器、佛具,空海大師回日之後,首先在四國弘傳佛學,創設八十八座佛寺。因此虔誠的真言宗信徒,一生總會舉行一次朝聖之旅,參拜四國的八十八寺。

 
↓弘法大師像

↓弘法大師的解說

↓庭院內一座刻有「光明真言百萬遍」字樣的石碑,以往許多病患到此膜拜求神明袪除病厄,住持法師或布教師會手持唸珠帶領雙手合十的病人,繞著石碑一百零八圈,並唸密宗佛號「嘛呢囉呢吽」一百零八遍,據說病人往往能因而痊癒。

↓阿威闔家在『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前留影

↓李道雄夫婦在『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前留影

↓慶修院主體建築的礎石,刻有當年來自四國農業移民的姓名,也象徵著他們向神佛祈求庇佑之意

↓礎石的解說

↓寺院內依序排列的88尊石佛,每一尊佛前堆疊的木牌,代表著遊客們各式各樣的祈願。

↓編號第八十七及八十八尊佛像

↓阿威夫婦在八十八尊石佛前留影

↓日本四國八十八所佛寺位置圖

↓日本四國八十八所佛寺位置圖

第1~23尊佛像~發心之道場(阿波國.德島縣)
24~39尊佛像~修行之道場(土佐國.高知縣)
40~65尊佛像~菩提之道場(伊予國.愛媛縣)
66~88尊佛像~涅槃之道場(讚歧國.香川縣)

↓觀音菩薩

↓慶修院~石燈籠

↓慶修院~石燈籠

↓慶修院~合掌童子

慶修院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中興路345之1 號
慶修院洽詢電話:03-8529905/03-8463995
慶修院傳真:03-8545681.
 
參觀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00至下午5:30。
中午十二時至一時卅分用餐時間僅社區小舖休息,園區依然維持開放。
休館日:除週一休館外,國定假日、例假日照常開館開放參觀。
慶修院門票:免費參觀
 
自行開車前往慶修院:
1.由花蓮火車站出發→右轉國聯一路→右轉中山路過地下道直走→左轉新生南路至底→右轉往慶豐方向→左轉走台九丙線約200公尺→於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約 200公尺可到達慶修院。
2.由花蓮機場出發→循新生北路至路底→右轉往慶豐方向→右轉走台九丙線約 200 公尺→在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左轉約200公尺即到達慶修院。

南無地藏王菩薩

台長: 台鈴(李道雄)
人氣(5,7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花蓮縣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花蓮縣]:奇美休憩站~瑞穗泛舟中途休息站
此分類上一篇:[花蓮縣]:富里鄉農會農特產品展售中心~富里花海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