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30 21:19:56| 人氣3,6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金鋒才會「球來就打」──再談以身作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個關於台塑集團已逝的王永慶董事長的小軼聞,聽說王老先生有一次對一位員工罵道,「如果台塑交給你管,今天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

豬頭翔先生想如果是自己被老闆這樣人身攻擊,應該會回嘴,「如果今天台塑集團是我管,應該早就像賓士汽車、蔡斯鏡片或是可口可樂,在世界上無往不利,而不是只能窩在台灣和中國,靠政府特許才能壯大的地區型小企業了。」

嗯,我可以看到所有的讀者都站到王董事長那邊去了,畢竟王董事長經營的台塑集團有目共睹,豬頭翔先生算哪根蔥。不過王董事長當初進軍汽車業、高科技業都鎩羽而歸,他真的就不能質疑嗎?

這讓我想起最近一位朋友迷上了到打擊練習場擊球,他說要打時速140公里的快速球,當投球機的投球臂舉起來的時候,你就得揮棒了,因為等球投出來再揮棒根本來不及。

嗯,一般人的眼睛的確沒辦法跟上140公里以上的快速球,我們假設一開始棒球運動都是一般人參加,然後教練就會向我朋友一樣,告訴他的球員怎麼打140公里的快速球──球速太快,你只能猜球打。(別忘了投手可不是投球機,他不會只投速球,萬一你在投手舉臂時棒子就準備揮出去,但投手投的卻是時速120、 130公里左右的變速球或是曲球,可能你棒子揮完,球都還沒進壘勒;所以說這種打法叫做『猜』球打,猜投手要投140公里的速球。)

然後忽然出現了陳金鋒,這位台灣棒球史上最會打球的球員。曾經有記者問陳金鋒,你球為什麼可以打得那麼好,陳金鋒回答的很簡單,「球來就打!」也就是等球投出來之後,看著球的軌跡是速球或是變化球,再決定揮不揮棒,怎麼揮棒。就是這種「球來就打!」的能力,讓陳金鋒的揮棒,可以比一般選手更能咬中球心,擊出漂亮的安打甚至是全壘打。

「球來就打!」有什麼問題,請想想我朋友遇到的狀況,就是一般人的視線根本跟不上時速140公里的快速球,怎麼球來就打?必須像是陳金鋒這種不世出的天才,具有動態視力和絕佳的揮棒速度,才能「球來就打!」

你可以想想,如果這個時候陳金鋒是那位無名小卒的台塑員工,在假設王永慶董事長是已經成名的呂明賜或趙士強,當無名小卒先生告訴王董事長永遠無法理解的「球來就打!」理論而被駁斥,堅持無名小卒先生別等球、要猜球打,然後全世界的人都支持王董事長、駁斥無名小卒先生的時候,那是怎樣的情景。(你根本不用想像,這不就是台灣的現況嗎?)

當然,陳金鋒之所以能是陳金鋒,就因為他這樣的天才型球員非常稀少;而一般資質較為平庸的小球員,經過嚴格的舊式訓練,還是可能成為像王子菘、郭建霖那樣也很優秀的球員,在台灣職棒打出一片天;如果把每個小球員都當陳金鋒任其自行發揮,可能最後不但沒有陳金鋒,而且連王子菘、郭建霖都訓練不出來。

劉義傳是台灣球迷印象最深刻的職棒終結者之一,他在1994年奪下中華職棒聯盟的最佳進步獎。在頒獎典禮上所說的,「只要肯努力,32歲還是會進步。」相信讓許多球迷感動萬分。後來老劉擔任兄弟象隊、興農牛隊的投手教練,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哲學。老劉並不是天才型球員,球速並不快的他,昔日在球場靠的是超級精準的控球克敵致勝,因此他教球時,常鼓勵球員,「快一公里,不如準一公分。」講的就是與其想辦法飆球速,不如想辦法提升控球的精準度。因為球速很大的成分是決定在選手的天份,而控球是比較可以訓練出來的。

什麼叫做「準一公分」?棒球比賽有所謂的好球帶,也就是打者容易擊中球的區域,投手必須把球投進這個區域(沒進這個區域的球投四個,等於奉送對手一個壘包,挖勒,就是四壞球保送啦),但卻又不能把球投的太中間,讓打者太容易攻擊,於是劉義傳的策略就是,用精準的控球,盡量把球投在好球帶周圍邊角的位置,讓打者把好球當成壞球放過,或是被迫打其實已經很邊角而不容易攻擊的球。

用這套方法,老劉在執教的時候,讓一些天份不佳的選手,在台灣職棒找到一席之地,問題是如果遇到Barry Bonds、陳金鋒這種「球來就打!」,或是鈴木一朗這種攻擊區域超級廣角的打者,他才不管你投的球是準一公分還是兩公分勒,他們連實實在在沒有進好球帶的壞球,都可以打成安打了;也就是說,失去球速的投手,在國內靠控球精準度混混沒啥問題,但根本沒辦法跟世界一流的打者對抗。

我們的職場,多的是劉義傳、王子菘、郭建霖,而社會也很認同這樣的成功故事,或許這些中小企業老闆、學者、中低階主管在某種方面,或許真的已經算是成功了。問題是這些選手的成功只能在台灣,要在世界最高的棒球殿堂競爭,還是需要陳金鋒、郭泓志、王建民這種天才橫溢的球員。

可惜天才現在只存在台灣棒球圈,在社會的其他角落,大部分都還是劉義傳、王子菘、郭建霖掌權,限於天份,這些人壓根不知道陳金鋒的動態視力是怎麼一回事,他們以為在世界複製他們在台灣可以成功的「準一公分」哲學,就可以擠進世界的賽場,甚至壓制許多可以「快一公里」的小球員,只因為這些小球員還沒有成功過。而台灣人就希望靠這些沒看過,或根本不能理解鈴木一朗、A-Rod、Randy Johnson、Barry Bonds是怎麼打球的所謂學者專家與成功人士,帶領我們挑戰世界,挑戰品牌,挑戰可口可樂和LV,單純的以為能在台灣成功的訣竅,也能在世界成功。

前些年在日本職棒羅德隊執教多年的「二郭一莊」莊勝雄教練,回台灣辦教練講座,台灣各支職棒隊的總教練都參加了,其中一位曾經帶領球隊奪下台灣職棒總冠軍的總教練,在上完課之後,發出了一句著名的感嘆,「人家都已經上太空了,我們還在殺豬公」。我常認為台灣棒球界是幸福的,因為一堆天才球員在等級更高的外國職棒發光發熱,讓台灣棒球人真的有跟世界接軌的機會,真的可以看到世界棒球最高端的景象,真的可以學到世界棒球最精華的部分。讓我們的小球員的偶像不是李居明或是劉義傳,而是鈴木一朗或是Johan Santana。

雖然伴隨而來的,是了解自己的成功不過是在殺豬公的殘酷事實。

而其他領域,掌權者目前為止還不斷的在為自己殺豬公殺的比人好沾沾自喜,同時嘲笑想上太空的人不切實際。而其他人則以為豬公殺得好,就是最高端的成功,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讚頌這些殺豬公王、殺豬公皇帝的成功之路。

奉勸許多台灣的殺豬公王、殺豬公皇帝,別再用你們的「準一公分」哲學,以身作則的限制其他後進的想法了,殺豬公殺得再成功,都上不了太空的。

講到這邊就不禁感嘆,以前台灣人還會知道上太空比殺豬公進步,但國內的殺豬公王、殺豬公皇帝們,卻把目標放在中國棒球聯賽,覺得拿到中國棒球聯賽的冠軍,甚至只要拿到參賽權,就比日職球隊、大聯盟球隊還要偉大,過兩年我們再來看看這些世界級殺豬公高手,是不是真的能夠從自己的工廠,造出一具火箭上太空吧!

台長: 豬頭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