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01 00:24:15| 人氣2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FETE DE LA MUSIQUE A PARI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曾在六月下旬來過法國旅遊,那一定不會錯過每逢6月21日(多半是夏至)熱鬧非常的法國音樂節La fete de la musique。在音樂節這一天,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在大街上地鐵裡任何地方合法地開音樂會演奏演唱各種音樂:古典、爵士、民族、民謠、流行、搖滾、舞曲…完全無限制。在家裡你也可以把音樂開到最大聲也不會有警察來敲門,這一切,在6月21日音樂節這一天都是合法的。而這音樂節的來源並不是什麼歷史悠久的法蘭西傳統,也沒有什麼傳奇動人的法式浪漫故事,只是在1981年密特朗領導的社會黨當選執政後,文化部長賈克朗(Jacques Lang)先生提出一系列以文化為主題的節慶之一;這其中音樂與戲劇節最受到法國民眾的歡迎。

在大頭熊來法的這兩三年裡,要屬今年的音樂節收穫最多,或許是因為從一開始這就是左派政府的「德政」,法國音樂家也向來被左派政府的福利保護的很好,然而當去年右派的席哈克再度當選總統,連國會都是以右派為多數的結果,藝術家們心情都很低落(大頭熊沒有胡扯,法國大多數的藝術家都支持左派),以致於去年的音樂節簡直是可以「冷清」來形容。但今年很不一樣,一大早大頭熊就被對街鄰居的「杜蘭朵公主」給吵醒,但大頭熊可不是好欺負的,待頭腦清醒後馬上回敬以馬勒八號「千人交響曲」獻給整條巷子,但感覺有點像韓國人早餐就吃生魚片一樣口味太重了點,大頭熊放了沒多久自己也吃不消了。買份Liberation(法國左派報紙)所提供的節日指南,今年的表演活動相當豐富,從早上十點開始一直到半夜十二點在巴黎各處都有音樂節目。下午走在街上幾乎每十公尺就有一個表演「單位」忘情地演出,民眾也不太乘坐交通工具而四處閒步,這種蓬勃的景象完全不輸示威遊行時的熱絡。

不過,想要看比較多樣且較有質感的街頭表演,千萬別錯過Place des Vosges孚日廣場(Vosges是法國東部靠近德國的山脈)。也許是位於巴士底歌劇院附近,就連去年寥寥無幾的活動中,在這裡還是有一些不錯音樂家的演出。這一天廣場更是擠滿來往的人潮,Place des Vosges是個四周整齊排列著二層樓房的廣場,與其說是廣場還不如說是個大庭園,庭園由四塊大花圃幾合式地分格成法式花園,音樂家們就在騎樓下十八、九世紀的長廊上各自演出自己的音樂。大頭熊和朋友隨興漫步一個一個觀賞聆聽;有一個六到八人組成的合唱團,大頭熊遠遠地就聽到他們奇妙悅耳的合聲,開始一大段都是法國巴洛克時代的合唱曲,大頭熊以前聽過一些著名的合唱團演唱過但都沒什麼興趣,但這群年輕人帶著散發青春氣息的聲音色彩,像一群閃爍著光與熱的火團,唱著聽得出受過良好訓練與指導的整齊與默契,讓這些甚少演出的法式巴洛克曲子像被拂塵拭過般的閃耀著煥然一新的光澤。這超水準的演出當場博得滿堂喝采。然之後演唱曲風突然轉變成美國民謠和一些百老匯音樂劇的歌曲,其中雖然不少和聲相當有趣,但顯然的他們對這類歌曲不太熟練,而對高音特別敏感的大頭熊則早早將耳朵伸到隔壁不遠處的雙簧管二重奏了…。

自看過「教會」後便對雙簧管情有獨鍾的大頭熊對其飄渺輕柔帶著木質感的音色有著難以言喻的感觸,也才深深體會到列子的名言「繞樑三日,不絕餘縷」。這一組的表演待大頭熊走近才知道原來是個管樂四重奏團,兩隻雙簧管、一把hautbois d’amour和一把低音管。不過這組很明顯的是「業餘」的樂手,演奏的曲子充滿巴洛克式的輕快與悠揚,聽來頗有巴哈賦格的味道,也許是改編自某個四重奏曲。而那兩把雙簧管像兩縷被附與生命的輕煙,彼此嬉戲纏繞跳躍爬升,一會兒你高一會我低像是興緻正昂的精靈。不過正當大頭熊全完沉浸在高音的想像時,其中一位樂手突然失「嘴」吹錯,整個樂曲也難免七零八落起來,但正好給遊客轉到下一站的藉口。

向前走沒多久大頭熊非常幸運地遇到一位女聲樂家的個人獨唱,這位女歌手一身簡單的黑紅露肩禮服,旁邊只有一把大提琴作為伴奏,兩人就這麼地開起演唱會來。通常愈是簡單的陳設愈能看出功力,果然大提琴手在第一首蘇珊娜詠嘆調的前奏(費加洛婚禮),就露出少見的俐落乾淨的指法與運弓,待女聲樂家一開口,一種音質略厚的女高音音色在這長廊一小方間散發著波斯玫瑰濃麗的芬芳與色澤,大頭熊心想這該是一付戲劇女高音的嗓子,但由於她控制的很恰當以致於莫札特的精緻沒被毀掉。她一連唱了兩三首莫札特有名到爛的曲子,吸引相當多的人圍觀,其中唐喬凡尼的那首La ci darem la mano(讓我牽起妳的手)還是和一名相當具潛力的男中音合唱(女高音介紹他只有17歲)。接下來她唱了舒伯特的「聖母頌」,大概是暖嗓暖夠了,她開始唱普契尼的O mio babino caro(親愛的爸爸),聖桑的Mon coeur s’ouvre a ta voix(你的聲音開啟了我的心扉),大頭熊相當震驚於她聲音中強大的能量,幾首曲子也唱得相當優美,這時大頭熊真後悔沒有把相機帶出來好好把這一景照起來,在那古意盎然的肉紅色拱牆下,站著一位黑衣紅裙的女高音,旁邊坐著頭髮梳得油亮的大提琴手,照映上那一首首動人的歌曲,真讓人有種晃如隔世之感。

之後她又唱了遊唱詩人、羅西尼的灰姑娘、皮爾金組曲等,大頭熊一直聽到她結束才離開。不過這時的大頭熊已有種飽足感,對其他表演也暫時失去了點興趣,走出孚日廣場,路邊有個搖滾團體演唱著Oasis的Wanderwall,但才過一個咖啡館,又有一位揹著個吉他對著路過行人演唱的年輕人,大頭熊看他雙眼緊閉著,大概是想專心於自己的演唱吧!這也難怪,其實這類街頭音樂表演中最大酷刑就是來來去去的行人,如何把這些人拉成自己的聽眾?如何和他們產生互動?表演者的心理要期待什麼回應?這些都是很微妙的問題。當一個表演著演唱著充滿動感的音樂,但圍觀的群眾一個個呆立著像死魚一般連屁股都不動一下,表演人心理難免不會這樣想:「你們是來看笑話的嗎?」
晚上本來在艾菲爾鐵塔附近有電視台所舉辦的演唱會,來賓之中有Iggy Pop,但是大頭熊不想去和那些看到蠢蠢偶像的歌迷就興奮尖叫的人擠在一起,所以就轉向共和廣場「就是紅」Simply Red的演唱會。但嚴格說來,大頭熊不是Simply Red的標準歌迷,他們的歌曲當年都多虧余光先生常常播他們的MTV而耳熟能詳。雖然如此,對大頭熊來講,那可是國高中慘緣少年的美好回憶。也許是想重回往日情懷,Simply Red此刻更有吸引力。

不過共和廣場早早就擠滿黑壓壓的人潮,和朋友用過晚餐才抵達的大頭熊根本找不到什麼好位置,若想擠進中央,還得小心自己的錢包與避免觸怒阿拉伯人,所以只好站在頗為外圍的馬路上看著小小的舞台。演唱會開始,還好主唱一身白衣上台相當醒目,不然大頭熊只能看到一堆揮舞的手臂而已。他們一連唱了好幾首house等風格輕快舞曲,大頭熊才等到那首「I wanna fall in love」。唉,這種歌和近萬人一起聽的感覺就是不一樣,突然間,大頭熊好想念在台灣唸書時代的朋友,也希望他們能一起分享這一刻。之後他們休息了好一陣子,才又以「If you don’t know me by now」這首經典名曲再度上場。聽到這首歌大頭熊忍不住地興奮叫起來並用力的合唱。沒聽過大頭熊唱過歌的朋友都被大頭熊突來的瘋狂感到相當不適應,嘿嘿,管他呢,誰叫他們年紀那麼小,不過最後大家都一起歡呼起來。

這演唱會其實很短,接近午夜就已經結束了,但大頭熊和一群興緻仍極為高昂的朋友不想回家(根本是暑假到了不想睡覺),到咖啡館繼續聊天去。於是大頭熊提起下午想到的idea,連帶討論起音樂節另一個比較嚴重的現象;當人人都可以出來演奏音樂,音場的空間該怎麼分配(有時候法國人還是很嚴肅的)?就像大頭熊在聽女高音的演唱當中,有無數次被鄰近的打擊樂團體、合唱、裝上大音響爵士樂干擾,這也難怪該女高音沒唱多久就宣佈結束,就算找來當代最大嗓音的迪米特洛娃,要怎麼和裝上巨大喇叭的搖滾樂相抗衡?一個年紀較大的法國朋友說:「在音樂節早期沒有人會帶音響等擴音器材上街,每個音樂家有自己的空間,不嘩眾取寵也不干擾他人自得其樂的表演。」但看看今日的音樂節,每個表演者好像都要將音樂強迫給別人聽一樣。這和當初賈克龍先生定立音樂節的本意已經有些背離。不過批評歸批評,人的思想的改變仍是這個社會在主導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法國社會主義這麼的根深蒂固,因為很多法國人都對社會抱持著理想色彩式的改革,只希望這份信念能一直延續而不被資本主義腐化。

台長: 卡米
人氣(2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