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02 12:39:24| 人氣1,366|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出陽關】 文/太初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太初

9月24()107()

值 星 官:太初

訂定主題:故事的詩篇

 

【西出陽關】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解構新作)

 

其一

清晨,園裡的雨珠剔透

窗外的柳樹依舊低頭不語

酷暑不斷的夏季

烘乾客舍的每一片葉子

趁著這難得的秋水

洗滌一身焦黃,楊枝新色

何忍回首

 

其二

這杯酒,酸甜苦辣交集

無須執手相看

且飲吧,別問路途多遠

 

其三

既已學成一身功夫

總須試著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放心,等你打出江山

還怕不開花結果嗎

 

再飲了這一杯吧

園裡還不至於荒蕪,再回來時

會有更多的芬芳等你

 

其四

知道你無畏風霜雨露

卻仍掛意你奔波勞頓

 

這一路走去或許你會有新的朋友

仍請把這一杯喝了吧

踏出這裡,要找到老友共飲一杯已難了

 

其五

不能再飲了,會醉的

要留三分清醒,為你寫一首祝福的詩

「如果你想起楊柳依依,你會聽到潺潺的水聲。」

且留最後一杯酒給明日

下次相見,再飲吧

台長: 詩友
人氣(1,366) | 回應(7)|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值星詩友每週主題詩 |
此分類下一篇:【月光下的斷簡殘篇】 文/子逸
此分類上一篇:【秋思】 文/悠風

泊樓
太初安好:

將王維《渭城曲》改以現代詩風貌寫出,這是很好的嘗試。這首詩也表達得很好,基本上把握了王維原本表達的那種離情感覺。

唯這和「解構」不同。因為這首現代詩基本上是呼應了王維的古典詩,用現代的語言和觀點,重新寫這樣的故事,而不是去顛覆它。

一般稱「解構」者,意指「瓦解或解離其結構」。

「結構」這詞用在文學方面,是指深層意識的思維模式。「解構」則是指將這種思維模式給顛覆掉,使其思維模式遭到瓦解而分崩離析。

本詩顯然不是如此,所以不該稱為解構,而可稱為再創作、或再詮釋。

「解構」經常有反抗權威意志的作用。因此成了「後現代主義」創作的最重要技巧。

分析批判、反諷、kuso、將偉大領袖畫成Q板或萌系...等這類手法,就都算是「解構」。

以下分享有名的後現代主義詩作,羅青的〈多次觀滄海之後再觀滄海〉,看完之後再與本詩作個對照,就知道為何羅青的這種寫法才是解構,而本詩則並非解構,(因羅青的寫法明顯破壞掉曹操原詩的思維模式)


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11923207.html
2012-10-02 18:32:35
詩友
解構其一:春天解構為秋天
解構其二:歷苦辛解構為酸甜苦辣
解構其三:離別解構為學成下山
解構其四:貶抑解構為出外打拼
解構其五:勸酒解構為不喝

太初
2012-10-03 00:44:35
詩友
猜猜看吧
這首詩的第一個梗在那裡
猜到
我寫出第二第三個梗.......

太初
2012-10-03 00:51:42
詩友
「陽關三疊」在表達個人體會,以為詩之進步須有三個階段,是很主觀的想法,如下:
寫詩第一次突破,是「朝雨邑輕塵」,亦即「雨珠剔透」
第二次突破,是「客舍青青柳色新」,亦即「楊枝新色」
第三次突破,是「西出陽關無故人」,才能有「一片天」,才能「開花結果」

把王維好好一首「渭城曲」,硬解釋成詩的突破過程,自知這樣有些天馬行空,才自稱「解構」。
不過,說實在,是不太懂詩背後的學說,更不知「解構」有其專屬名辭,以為「詩隨人解讀」,「自在即可」,可能在「自在詩友會」久了,習慣了,或許該改一下這種「自我陶醉」的感覺。(梗之ㄧ)
太初
2012-10-03 16:40:53
詩友
自認寫詩還是在學習中,這首「西出陽關」是仿千朔的<九月。口袋裡的月光>,其詩前五段如下:
<九月。口袋裡的月光>

1.
九月,巷口的月光轉凉
但你的笑卻是一台微波爐
重新加熱秋天
把那些烤得金黃的葉子
散發出自然的情感
我每走過一回,它們就說
你回來了!

2.
你的詩,一直很像糖果
我放在口袋裡
天一黑,它們就發光

3.
如果你是風箏
你一定是天上最守信的星
所以,你一回頭看我
整個天空也亮了起來
這個秋天因為你
楓紅得好有道理,我很喜歡
你羞卻的這個理由

4.
雖然你不是一朵玫瑰
我卻聞到九月的花香
紫色的九月將你蛻變得更男孩
我從不懷疑你成熟了
而是猜想,哪個女孩正偷偷地看著你

5.
褪去一張書衣,潔白的詩集
浮印一行淺淡的留言
「當你自覺你是我時,詩就是你的。」
我就拿起月光筆,在你身上
畫下島的記號
要欣賞全詩,請至網路http://mypaper.pchome.com.tw/daphne0720/post/1323260286
或在本週主題詩,即本首詩前面兩篇
由於不太會模仿,只從字數,段落,句逗等去依樣寫作,不太像,請讀者與千朔多包涵了。(梗之二)
太初
2012-10-03 16:42:12
泊樓
太初安好:

寫詩自在即可,自然不必拘泥於何種章法。

你這詩寫得不錯,是否算是「解構」,或者有無刻意模仿千朔,都不影響你這詩的可讀性與可欣賞性。

至於說這詩是在表達你個人對詩的進步分為三個階段之體會,這部分屬於比較幽隱的「內在言外之意」,大概是曾經與你「對詩」的人才比較容易看得出來。

當這詩公開發表於詩友會,詩友們就只能根據一般情況下對詩作的理解來閱讀。

羅蘭巴特云:「作者已死」,意思是說文本(作品)本身無所謂真實的涵意,只有透過讀者欣賞時的再詮釋,才能產生涵意。

我倒是建議標題前面僅留下【新作】二字即可,不必去提到「解構」二字,以免使讀者對詩作產生疑問。

至於你提到的五個解構:

-------

解構其一:春天解構為秋天
解構其二:歷苦辛解構為酸甜苦辣
解構其三:離別解構為學成下山
解構其四:貶抑解構為出外打拼
解構其五:勸酒解構為不喝
------

這些其實並不叫作「解構」;而是你「再創作」了王維原詩當中的某些內容,或者對王維詩內容產生了不同的「詮釋、改寫」。

「解構」這詞所瓦解的是「思維模式」,而非是指把「內容」(詩中所描繪的情節、景物、事件、情緒)給改掉。

這也就是說,是用了「不同的意識型態觀點來看相同的內容」或者「對某個內容的原本意識型態觀點加以反諷、反詰、反思;凸出其矛盾點,使其意識型態瓦解。」這樣才叫作解構。

因此,「解構」經常被視為一種論述武器,用來向某個權威觀點進攻!

「解構」經常與「去中心化」這詞視為同義語,意思是使原來的觀點之中心思想不見了。因此,「解構」是對於權威觀點的顛覆或瓦解,使之權威感減少。


舉例而言,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就被羅青解構,寫成了《一封關於訣別的訣別書》,請見下面網址:

http://blog.yam.com/axdsyds/article/3823837

以上簡單分享而已,寫詩開心就好,不一定要懂很多深奧的理論。
2012-10-03 21:00:06
詩友
解構多少與否,個人並不在意,仿作只表示個人仍在學習中,與被學習者,即學生與自認是老師者,有些差距,是必然的;
個人曾解構「老子八十章」,是從內在精神面去解構,如下:
「小國寡民,」,小國寡民,是相對大國來說,無限時空,無邊無界,十方宇宙,皆是大國,而誰做他的民,是無缝塔;無缝塔是一個小宇宙,一個小國,個人頭上一片天,你在宇宙中很小耶,是微塵,是靠鼻子呼吸,是肉體,是凡民,是假民,而真正的民是浩然正氣,只是我們這浩然正氣還很少,故說我們是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這個器,是術法,是文武火,是祕法,是五行大法,不過,皆是旁法,不是主要法,只是真理的副作用,把它當拐杖,用柺狀做很多事,禦敵可以當武器,但它不能成就生死大法,無法渡化眾生,如何解決生死大道,才是大法。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我們身體,落到今天,光明發不出,墮入五濁,如何使民眾重視個人性命,且在此用心,使其解決生死問題,還原到本來面目時,降服這個心,別讓識神--即八識的神,到處飄盪。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就是說,要回到抱元守一,要守一,守很多位還不行,神氣一位,才能回歸根本。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這個陳要當陣式解釋,可知最大的陣式甚麼嗎?叫做宇宙陣,無限時空,若磁場不對,在裡面會累死;宇宙陣,該怎麼辦呢?把這個心,少些貪念,少些嗔念,少些痴念;有些人很嚴重,心就是阿修羅,鬥爭和勾心鬥角,皆是甲兵,我們應該把心念放空,使其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回歸到自然,使你所覺所受回復簡單;「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是可慢慢回到絕對體,於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民生疾苦,有雞國,也有犬國,至少要自己救自己,把自己堅強起來,回到絕對體,從出生到死,皆不要去「不一樣界面的國度」,怕進去後無法全身而退,功夫不夠,跨界生存是很難的,所以要以戒為師,頂天立地,有所為,有所不為,回到絕對體。
太初
2012-10-04 12:18: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