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09 08:30:34| 人氣679|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謀篇恪法展雍懿˙讀「快雪時晴」書法有感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謀篇恪法展雍懿˙讀「快雪時晴」書法有感

 

謀篇恪法綻雍懿

鑄墨揣興飛觥擊

銘襟綴廡賞不盡

遙念倏雪約晴曦

 

翻譯:整篇書法作品謀篇有法,綻露出雍容尊貴的氣度,鑄印的墨跡表現當時作者逸興揣飛的豪情,且隨著飛越的酒杯互相撞擊;這部作品的確銘刻作者千古不移的胸襟,並點綴我的廡舍,讓我愛不釋手,不斷欣賞,讓我不免遙想那時突然下雪,卻風姿綽約地放晴的情景,彷彿正映照著美好的晨曦。

 

990109早晨八點二十二分

 

圖片取自網路

 

下午上課完我會抽空回訪,謝謝文友體諒。祝假期愉快。

 

 

補充資料:

 

大雪過後,天候轉晴,王羲之以這件短札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蹟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王羲之(三0三-三六一),山東臨沂人,後徙居浙江會稽。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有「書聖」之譽。他出身仕宦名門,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三四五-三五六)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遊。他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性好鵝,曾以書作換鵝。相傳有紹興蕺山老姥持竹扇賣二十錢,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增值為百錢,人們競相購買。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來改變初學,博採眾長,草書師張芝(約卒於一九二),楷書學鍾繇(一五一-二三0),又遍習蔡邕(一三三-一九二)、梁鵠(活動於 二世紀後半)、張昶(卒於二0六)等書,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妍美流變之體,所以唐人稱讚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傳為褚遂良所鈐。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一三一八)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禾犀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進入內府,有清宮鑑藏寶璽。乾隆帝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將它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為「三希」,珍藏於「三希堂」中。(何傳馨)

延伸閱讀

張光賓,〈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111期,(1984.02),頁105-109
王耀庭,〈略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題跋的實況-兼答羅藏峰先生來函〉,《故宮文物月刊》,712期(1990.03),頁
136-144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楊州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王元軍,〈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中的「君倩」是誰〉,《故宮文物月刊》,1611期(1999.02),頁
44-52
王裕民,〈快雪時晴帖鈐印的新發現-宋代官印研究之一〉,《故宮文物月刊》,153期(1997.06),頁
110-117
楊敦禮,〈時晴快雪對時晴-淺談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210期(1985.01),頁 45-49 "

 

 

 

台長: 芷凝
人氣(679) | 回應(6)| 推薦 (8)|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古典詩吟哦 |
此分類下一篇:憑缽問亭花宿藻
此分類上一篇:珂堂卓峙宛煙嵯

楊風
頭香啦
原來芷凝對書法也有很深的研究

不過
什麼是快雪時晴
也該介紹介紹吧
別讓我們這些不懂書法的人乾瞪眼啦
2010-01-09 10:18:09
版主回應
詩皇哈尼尼早呀
真是滴
我緊張到一直拉肚子說>_<
先找到這個資料囉
趕緊奉上
補充資料:

大雪過後,天候轉晴,王羲之以這件短札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蹟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王羲之(三0三-三六一),山東臨沂人,後徙居浙江會稽。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有「書聖」之譽。他出身仕宦名門,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三四五-三五六)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遊。他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性好鵝,曾以書作換鵝。相傳有紹興蕺山老姥持竹扇賣二十錢,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增值為百錢,人們競相購買。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來改變初學,博採眾長,草書師張芝(約卒於一九二),楷書學鍾繇(一五一-二三0),又遍習蔡邕(一三三-一九二)、梁鵠(活動於 二世紀後半)、張昶(卒於二0六)等書,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妍美流變之體,所以唐人稱讚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傳為褚遂良所鈐。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一三一八)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禾犀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進入內府,有清宮鑑藏寶璽。乾隆帝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將它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為「三希」,珍藏於「三希堂」中。(何傳馨)
延伸閱讀
張光賓,〈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1卷11期,(1984.02),頁105-109
王耀庭,〈略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題跋的實況-兼答羅藏峰先生來函〉,《故宮文物月刊》,7卷12期(1990.03),頁136-144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楊州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王元軍,〈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中的「君倩」是誰〉,《故宮文物月刊》,16卷11期(1999.02),頁44-52
王裕民,〈快雪時晴帖鈐印的新發現-宋代官印研究之一〉,《故宮文物月刊》,15卷3期(1997.06),頁110-117
楊敦禮,〈時晴快雪對時晴-淺談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2卷10期(1985.01),頁 45-49 "

哈尼滿意否^^
2010-01-15 10:16:12
昨夜微霜
妳也看了蔣勳探討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那篇文嗎
蔣勳在中時三少四壯集.有一系列書寫
2010-01-10 01:11:02
版主回應
是滴
2010-01-10 11:32:50
昨夜微霜
博客來網路書店,今天我詳讀《周夢蝶文集》三卷內容。發現印刻出版社的狡詐,第一卷內收錄絕版的〈還魂草〉與〈孤獨國〉但是不單獨販售。其他,第2卷,第三卷都可獨立購買。沒辦法,我只好買全集。加上朱天心的《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因為我已是博客來鑽石會員,目前79折再減130元的紅利折扣。荷包還能負荷。

前幾天朱天心在報刊發表的言論我看了,她說這本小說,她大膽探討中年情慾,是深感「性的退場」對中年處境牽動劇烈延伸的影響。----不是吃飽喝足就能滿足的欲望,才是中年失落的核心。
據說九歌最新出版廖輝英的小說,也同樣探討這個問題。一時間單身熟女的情慾,似乎變成社會的公共責任。想想有點好笑!
其實,廖輝英的作品,水平跳盪太大,我不是很喜歡。她的新書我買不下手。朱天文她們家的我全都喜歡,從朱西寧,朱家三姐妹,包括「唐諾」的書我也看了好幾本。
2010-01-10 01:12:14
版主回應
第一卷內收錄絕版的〈還魂草〉與〈孤獨國〉但是不單獨販售。→正是這一點讓我躊躇不買
朱天心一家人我偏愛天文和天心
天心的銳利和天文的溫厚各有其麗質
但是知性的鋪陳和抒情的呢喃絮語交映
我目前會偏向敬重天文
天心對中年女子情慾的觀照
或許是她收拾漫遊者心情寫照後的再出發和突破
妳自己看看˙我是真的在書店嚇了一跳
可能跟我最近遇到的網友震盪有關
讓我對此議題頗多保留
也許女性主義研究者會有興趣探索
不過這些議題也早已過時
我不知道天心有否點出創意
小天衣和我都是金牛座
我也沒看過她的書
只知道她目前擔任作文老師
朱西甯老先生和劉慕沙女士的作品我則只是副刊看過
廖輝英女士我也沒有太大興趣
早期中央日報連載的女強人
就這點作品印象而已
後來無意中知道她轉戰政壇
更是莫可云云
唐諾的導讀的書我很喜歡
可惜我書債太多
過年只想抱抱張愛玲˙紅樓夢和王安憶
2010-01-16 22:36:07
在下輝覺
時人稱讚王右軍擁有「飄如浮雲,矯若驚龍」灑脫的外在風貌,加上東晉玄學流行,又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在他的心中是滌除塵慮,接納自然萬物之美,去發現宇宙深奧的精微。表現在書法上是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斂,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給人靜美之感,後人稱之為「書聖」。

快雪時晴帖是王右軍繼蘭亭序墨寶後另一代表作,作品行氣及字句神髓就是神乎技矣,被礜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難怪杜甫賦詩贈與盛唐書畫名家曹霸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有云:“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另有一篇王右軍書法作品,在下十分欣賞,字句寫得超然脫俗,絢麗風流,就是歲月如馳帖。
2010-01-10 15:54:17
版主回應
補充資料:

大雪過後,天候轉晴,王羲之以這件短札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蹟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王羲之(三0三-三六一),山東臨沂人,後徙居浙江會稽。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有「書聖」之譽。他出身仕宦名門,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三四五-三五六)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遊。他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性好鵝,曾以書作換鵝。相傳有紹興蕺山老姥持竹扇賣二十錢,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增值為百錢,人們競相購買。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來改變初學,博採眾長,草書師張芝(約卒於一九二),楷書學鍾繇(一五一-二三0),又遍習蔡邕(一三三-一九二)、梁鵠(活動於 二世紀後半)、張昶(卒於二0六)等書,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妍美流變之體,所以唐人稱讚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傳為褚遂良所鈐。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一三一八)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禾犀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進入內府,有清宮鑑藏寶璽。乾隆帝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將它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為「三希」,珍藏於「三希堂」中。(何傳馨)
延伸閱讀
張光賓,〈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1卷11期,(1984.02),頁105-109
王耀庭,〈略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題跋的實況-兼答羅藏峰先生來函〉,《故宮文物月刊》,7卷12期(1990.03),頁136-144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楊州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王元軍,〈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中的「君倩」是誰〉,《故宮文物月刊》,16卷11期(1999.02),頁44-52
王裕民,〈快雪時晴帖鈐印的新發現-宋代官印研究之一〉,《故宮文物月刊》,15卷3期(1997.06),頁110-117
楊敦禮,〈時晴快雪對時晴-淺談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2卷10期(1985.01),頁 45-49 "
2010-01-15 10:16:39
楊風
哈尼尼
快雪時晴帖
還沒解釋呀
在下覺揮的解釋不算數喔
2010-01-12 15:54:51
版主回應
補充資料:

大雪過後,天候轉晴,王羲之以這件短札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蹟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王羲之(三0三-三六一),山東臨沂人,後徙居浙江會稽。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有「書聖」之譽。他出身仕宦名門,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三四五-三五六)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遊。他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性好鵝,曾以書作換鵝。相傳有紹興蕺山老姥持竹扇賣二十錢,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增值為百錢,人們競相購買。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來改變初學,博採眾長,草書師張芝(約卒於一九二),楷書學鍾繇(一五一-二三0),又遍習蔡邕(一三三-一九二)、梁鵠(活動於 二世紀後半)、張昶(卒於二0六)等書,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妍美流變之體,所以唐人稱讚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傳為褚遂良所鈐。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一三一八)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禾犀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進入內府,有清宮鑑藏寶璽。乾隆帝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將它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為「三希」,珍藏於「三希堂」中。(何傳馨)
延伸閱讀
張光賓,〈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1卷11期,(1984.02),頁105-109
王耀庭,〈略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題跋的實況-兼答羅藏峰先生來函〉,《故宮文物月刊》,7卷12期(1990.03),頁136-144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楊州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王元軍,〈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中的「君倩」是誰〉,《故宮文物月刊》,16卷11期(1999.02),頁44-52
王裕民,〈快雪時晴帖鈐印的新發現-宋代官印研究之一〉,《故宮文物月刊》,15卷3期(1997.06),頁110-117
楊敦禮,〈時晴快雪對時晴-淺談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2卷10期(1985.01),頁 45-49 "
2010-01-15 10:17:02
旅人
跟詩皇一樣對快雪晴帖,莫宰羊
紅樓不懂書法,請開示
2010-01-13 14:50:51
版主回應
旅人北北好
開示不敢
找資料補充來了
補充資料:

大雪過後,天候轉晴,王羲之以這件短札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蹟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王羲之(三0三-三六一),山東臨沂人,後徙居浙江會稽。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有「書聖」之譽。他出身仕宦名門,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三四五-三五六)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遊。他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性好鵝,曾以書作換鵝。相傳有紹興蕺山老姥持竹扇賣二十錢,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增值為百錢,人們競相購買。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來改變初學,博採眾長,草書師張芝(約卒於一九二),楷書學鍾繇(一五一-二三0),又遍習蔡邕(一三三-一九二)、梁鵠(活動於 二世紀後半)、張昶(卒於二0六)等書,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妍美流變之體,所以唐人稱讚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傳為褚遂良所鈐。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一三一八)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禾犀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進入內府,有清宮鑑藏寶璽。乾隆帝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將它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為「三希」,珍藏於「三希堂」中。(何傳馨)
延伸閱讀
張光賓,〈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1卷11期,(1984.02),頁105-109
王耀庭,〈略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題跋的實況-兼答羅藏峰先生來函〉,《故宮文物月刊》,7卷12期(1990.03),頁136-144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楊州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王元軍,〈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中的「君倩」是誰〉,《故宮文物月刊》,16卷11期(1999.02),頁44-52
王裕民,〈快雪時晴帖鈐印的新發現-宋代官印研究之一〉,《故宮文物月刊》,15卷3期(1997.06),頁110-117
楊敦禮,〈時晴快雪對時晴-淺談快雪時晴帖〉,《故宮文物月刊》,2卷10期(1985.01),頁 45-49 "
2010-01-15 10:14:34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