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3 08:00:00| 人氣1,687| 回應5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編號03.煙雨濛濛,她走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陸的學者古繼堂,是研究台灣小說作家與作品的權威人士,他在《台灣小說發展史》一書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討論瓊瑤,稱她為「台灣愛情小說的集大成者」。並以《煙雨濛濛》和《幾度夕陽紅》兩本小說為例,指出瓊瑤對歷史與人生的觀照。

對於在台灣長期受到貶抑的瓊瑤,有著相當肯定與讚賞的論點:
「以管窺的方式,客觀地反映了中國數十年的動亂歷史和演變狀態……當陸府的金匾無可奈何的落入塵埃之時,真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從某種意義上講,瓊瑤的《煙雨濛濛》和白先勇的《台北人》具有同樣的思想意涵,因而不應當把這樣的作品當作純粹的言情小說來讀。」
《煙雨濛濛》出版於1964年,是瓊瑤的第三部作品(前兩部是1963年長篇小說《窗外》和1964年短篇小說集《六個夢》),1965年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映。1986年改編為電視劇《煙雨濛濛》(見圖),2001年改編為《情深深雨濛濛》。
1.白先勇和瓊瑤的年歲相當,創作歷史也差不多,但是,我們從不曾將他們倆相提並論,並且認為他們各自占據了「文學作品」與「通俗小說」的山頭,然而,穿透他們的作品,是否可以檢視出某些類似的成份?
2.你從瓊瑤小說《煙雨濛濛》中看見她在時代歷史、親情矛盾衝突、愛情糾結纏綿與女性的反抗意識中,作出的種種表現,是否會與過去制式化的「瓊瑤印象」有所差別?
3.你對於小說中的哪個角色最有興趣?哪個人物的塑造是比較成功的?哪個情節或場面是令人難忘的?

◎◎◎◎◎◎◎◎◎◎◎◎◎◎◎◎◎◎◎◎◎
可從以上三個問題中擇一回答,字數為200字以上,

留言時請註明班級、學號,

最後張貼時限至10/19中午12:00止,逾期則視同缺繳。

台長: 女神龍
人氣(1,687) | 回應(5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午時三刻 |
此分類下一篇:編號04. 一簾幽夢 夢悠悠
此分類上一篇:編號02.吸血鬼與羅曼史──暮光之城1.無懼的愛

顯示全部54則回應

中二C 07 楊
書中最引人注意的的莫過於主角陸依萍。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曾看過電視劇「情深深 雨濛濛」,那時對依萍的個性就印象深刻,她勇敢、熱情、驕傲、愛恨分明,而這些跟書上的描寫依然相同,依萍與如萍就如天地、南北極,堅強與柔弱,在比較之下依萍的個性是如此鮮明,所以我想他的人物塑造最為成功,他有自信且相當主觀,也因此他固執,無法冷靜的聆聽他人給予的想法,所以他被仇恨的種子束縛,無法抑止的任由他茁壯,即使有了愛情、母親的親情以及方瑜的友情,他仍然如刺蝟般的復仇,卻得到空虛、寂寞,心中空蕩蕩了一片。

最讓人難忘、惆悵的就是書中後面的冷清,「陸家」不再是圓,四分五散,而依萍也失去了書桓,曾經擁有的卻失去,那是什麼感覺?依萍疑惑痛苦,瞭解了他對父親的深厚的父愛,對如萍的自責,知道自己竟不願看到這麼冷清的陸家,復仇之後竟是這樣空虛,故事的最後是書桓的一封航空信,與窗外的煙雨濛濛,時間是否真能帶走一切?我曾聽過一個說法,天或許特別偏憐人,我們擁有「遺忘」的能力,即使再悲傷再痛苦,長久的時間會讓我們遺忘那些,但過程卻是那樣的孤單,療傷遠比受傷還難。
而電視劇卻跟這本書完全不同,我記得電視的最後依萍與書桓緊緊抱在一起,滿心感謝書桓能從戰場上活下來,而陸家也沒有支離破碎,是那樣的美好的圓,
我想這跟作者的心境有很大的關係吧!作者也是主觀意識強烈的人,書本的情節環環扣著悲傷,此時的快樂接來的就是痛苦,依萍最後的空虛,朋友方瑜也有悲傷的面容,一意的當了修女,還記得他說人生有解決的路嗎?我想這跟作者當時的心情有關,強烈的影響了整本書的內容、所有人物的塑造以及遭遇,那時的依萍附近的人事物都是那樣悲慘,而改編的「情深深 雨濛濛」顯然是遭遇了許許多多,而以喜劇收場的句點,相比我當然比較喜愛記憶中的電視劇「情深深 雨濛濛」。
2010-10-17 14:58:03
哲學四 95113051 廖
  除了小時候看過當時膾炙人口,甚至可說是轟動全台的還珠格格連續劇,我並沒有接觸瓊瑤作品的經驗。加上對於言情小說多數將愛情視為至高、為愛則可不顧一切近乎偏激的執念總莫名感到嗤之以鼻,儘管瓊瑤的地位似乎使其不該與此類作家混為一談,其作品亦不可如此簡單的觀看,但若不是修了這門課我大概不會主動閱讀瓊瑤小說,更遑論感興趣了!
  
  而當真正將煙雨濛濛完整讀完,不免仍覺得這畢竟是個小說、一則虛構的故事,比起一般常人的平凡生活當然多了些波濤,若單就小說的消遣與娛樂功能來說這並不難理解,讀者面對當中的大起大落讀來也就更有興味!然而,最能勾起我興趣的是女主角陸依萍,原因在於她性格的頑強、剛硬以及滿腦子的復仇之心,甚至使其成了整篇故事裡一切亂序、毀滅的根源,這讓我有些許訝異。縱然一事件的發生不該僅訴諸一個根源,但依萍的作為仍可視作一個火苗,這和過去我對故事主角向來的美好想像有所出入。此外,在對依萍這一角色的觀察之下,我看到了女性對自身境遇的反抗,更進一步企圖推翻一切,此亦無形中強化了女性的意識,這多少有別於過去對瓊瑤的制式印象。

  提及當中最令人難忘的場面,就屬開頭陸振華鞭打女兒以及依萍拆穿王雪琴那有如鬧劇般的衝突了。當讀者對文中角色尚無所知悉時,藉著依萍到「那邊」取錢所引發的不平靜,讀者隨即明白了各人物的處境立場,雪姨的訕笑、鄙視加上任憑父親施以鞭打而冷漠以對的同父異母姊弟妹們,不僅使衝突更為緊張,隨著依萍在雨中立下報復的誓言,讀者忿忿不平的情緒及好奇已然被挑起。而後王雪琴的所作所為終被揭發,由於這不單單牽扯到金錢,還包括向來被父親捧在手上寵的小兒子的生世祕密,當中對雪琴歇斯底里的狂吼咆哮因此描寫得尤為生動精彩,此時的我們亦彷彿成為依萍,進行著一連串的復仇行動,不由得使人心情為之大快。 
2010-10-17 18:41:20
國際交流生 99881032 夏
Part 1
小說塑造最為成功的是陸振華和陸依萍這對父女。
小說在我看來並不是一部羅曼史,而是陸依萍這個女孩的成長史。她和母親相依為命,吃不飽飯上不起學,每個月爲了生活費要到父親家裡大吵一架,陸宅一直被她稱為“那邊”,這一個稱謂自始至終,是依萍對父親對陸家彆扭、微妙感情的代稱,“那邊”的陰影籠罩了她的整個生活,左右了她的戀愛和人生選擇。她自己一直說,那種微妙感情是“恨”,她展開了瘋狂的報復,頂撞父親,搶走姐姐如萍的男朋友,揭發姨娘雪姨的外遇。當曾經風華的父親終於老去,搶來的男朋友自己真正愛上,雪姨被關起來,姐姐如萍自殺,陸家四分五裂以後,這個二十歲的女孩依萍問自己“人,真不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就像哈姆雷特在追尋生存還是死亡一樣。如果沒有這一切,這個年輕女孩正該是在歡笑的年齡。是這些剝奪了她揮霍青春的權利,卻也是這些讓她成長成熟。小說中只要依萍出現在陸家大多都是吵架的語氣,面對父親講話毫不客氣,並且時時提醒自己要報仇,要想想自己和母親這些年的處境,與愛人書桓對話也是毫不相讓。這樣一個倔強,堅強,宛若小豹子的女性形象在一系列的事件之後活靈活現起來。
2010-10-17 22:10:37
國際交流生 99881032 夏
Part 2
更為成功的一個形象是依萍的父親陸振華。這頭“黑豹子”曾經叱吒風雲,在東北稱雄一時。對女人的劫掠和佔有,是他出名的愛好。看小說開頭他打依萍的場景,讀者都不免覺得殘暴。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越來越看到陸振華柔情的一面,他總是在打罵了依萍以後想要用錢補償女兒,他送依萍衣料,他會爲了討好女兒而和她談自己根本不懂的音樂。我們也終於知道,他風流的最主要原因是年輕時被拆散的初戀和那個被他害得投井的初戀情人。他一生戎馬都只爲有能力收集初戀情人的翻版,有的眉毛眼睛像,有的臉型像,可是拼在一起,也無法再次拼出年輕時那段美好回憶。他把愛人的名字放在每一個女兒的名字裡(所以陸家女孩都叫某萍),他最為寵愛的女兒是最像那個女人的,他一直留著那個女人的照片。我們看到,原來最花心的男人是對愛情最為堅貞的男人,他心裡空著一個位置給最初的愛人,時時有人被抓來填補,被脅迫陪著他,但都來去匆匆,他在感情世界里最終是孤身一人。生命結束時,一個女人也沒有,一個子女也沒有。這個形象讓人又恨又憐。(揭示陸振華初戀那段場景是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聽一個遲暮梟雄絮絮到來年輕的戀情,讓人傷感。)
如萍是個讓我有興趣的角色。按書裡的說法,她善良懦弱,一個什麼都不幹面對的女孩,她是怎麼去面對死亡的呢?由於她是女配角,形象不那麼豐滿,這種性格的人在生活中卻真實存在,我們都不禁發問她是怎樣獲得生活樂趣的,又是怎樣鼓起勇氣來面對死亡的。
2010-10-17 22:11:27
96123057 德文四 凱
對於瓊瑤小說,我是非常陌生的,總覺得這只是未了滿足女生們幻想的小說罷了,因此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去閱讀。但是這次有幸拿到了瓊瑤的小說,並依次閱讀了兩本,可以說是讓我對瓊瑤小說有了大大的改觀。瓊瑤小說裏面的時代背景是相差不多了,都是五零到六零年代,這是一個保守社會的年代,對於愛情女性只能想像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與家人之間也存在一道隔閡,畢竟父母輩與小孩的生長環境有太大的不同。其中對於愛情的部份是著墨最多的,這當然也是小說的主題與賣點。"煙雨濛濛"書中女主角的形象,在過去保守的社會裡有可能會被視為反傳統,但是在現在的社會裡似乎究合理許多。畢竟現在已經是個女性意識抬頭的時代,女性已經有絕對的權利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所以在書中我看到了很強烈的女性意識,一個對抗沙文主義的意識。書中對於傳統禮教的批判也藉由女主角的傷心表現出來,可見當時的社會要求當時的人去做完全違背自己意願的決定。而書中許多人物的衝突並沒有太多實質意義,都只是在突顯女主角的性格而已,因為女主角的一舉一動才是這本書最主要的看頭,因為女主角許多反抗的行為可以說為當時的女性發聲,畢竟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書中的劇情的確都是被社會傳統觀念所排斥的。所以書中所表現的女性的反抗才是讓這一系列書大賣的主要原因。
2010-10-17 22:29:35
英三A 97121154 葉至剛
「黑豹」陸振華是整部小說中,我最感興趣的對象,在一開始被塑造成冷血無情的父親,卻因女兒依萍的傲骨,進而產生種英雄惜英雄的情感,開始對這個被放逐的女兒好,漸漸的,陸振華的一身傲骨也屈服於依萍之下,將依萍視為己出,並成為寵兒。這其中的轉變是巧妙的,陸振華,文本中當時獨霸一方的大軍閥,享有無盡的財富與權力,想必其性格必定是高傲、霸道,並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但依萍也遺傳到了父親的基因,不肯屈服於強權,才敢於頂撞父親,把心中的怒火宣洩出來,而陸振華縱橫江湖這麼多年,一定也很少人敢對他如此無理放肆,這時兩個硬脾氣的撞在一起,固然女兒依萍挨了一頓鞭子,但這一頓打中,也引發了陸振華心中泯滅已久的人性與父愛。在小說中,對於陸振華的過去著墨並不多,所以他有種神秘感,令人摸不透他在想什麼,只能從旁推敲他的心態及行為。
至於塑造最成功的腳色,就非依萍莫屬了,畢竟他是主角,不將其性格刻劃清晰,故事也寫不下去了。他敢愛敢恨,任性的個性,成功的表達出這個腳色鮮明的特性,依萍與父親陸振華的衝突、與書桓的愛恨、與與世無爭的好友方瑜的對比,以及與「那邊」的羈絆,都再再凸顯他心中的矛盾、掙扎與情感的糾葛,瓊瑤用鮮明的個性表達出依萍的與眾不同。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陸家家破人亡之時,陸振華癱瘓躺在病床上,與依萍說的心裡話。依萍從當初充滿報復心態的變態小女孩,逐漸軟化,接受父親苦苦彌補付出的愛,雖然陸振華只懂得用金錢來堆積出父愛,但至少他有這份心意彌補過去的錯誤,偏偏要到最後,這場誤會及仇恨才得以化解,這大概也是上天最捉弄人的地方。
2010-10-17 23:23:38
中三B 94111242 李尹蘋
1.瓊瑤印象
  以前只認為瓊瑤所寫的是通俗的言情小說,但也沒有去比較過和租書店裡的愛情小說有什麼不一樣。再來就是紅極一時的還珠格格,每個人都是為愛而生,愛情、親情、友情,人人重情,壞人也被感化,雖然看得很投入,卻不免感到矯情造作。於是「矯情造作」是我對瓊瑤小說的既定印象。
  正是進入《煙雨濛濛》這本小說後,有大為改觀的感覺,也或許是她比較早期的作品吧,據說是比較晦暗時期的作品,尤其女主角被形塑出來的形象,與傳統羅曼史小說的形象有些不一樣,外表一樣是濃眉大眼,但個性卻是比較強勢的報復心態,不是楚楚可憐的柔弱形象,反觀如萍,雖然外表較為平庸,卻比較像是我認定的羅曼史女主角的典型個性,善良、無害、不計前仇,這樣的個性竟導致了她的死亡。
  而整篇故事始終籠罩在陰雨綿綿的氛圍下,心情晦暗,看著故事慢慢的走向悲劇,最終也沒符合羅曼史小說的典型模式,來個圓滿大結局,反而貼近現實的劃下了懊悔與空虛無奈的句號。 
  到此,瓊瑤不再被我歸類到愛情小說那類的作家了,開始認同她也是位現代文學作家,只是作品比較白話,更容易打入大眾市場。
2010-10-17 23:26:17
中三B 94111242 李尹蘋
2.煙雨濛濛
  小說裡形塑的最成功的角色,不免除的是女主角依萍,用了最大量的文筆去描述她的內心想法,即使有最愛的媽媽、方瑜和書桓在耳邊勸誡她放下仇恨,但倔強的個性還是讓她主導了這齣悲劇,最終導致家破人亡,卻落得一身的空虛。「報復」是她角色裡最鮮明的特色。
  但我個人卻比較欣賞依萍的媽媽文珮,雖然在書裡,她的一生始終是被壓抑的,像是被驅趕到了最黑暗的小角落裡過完餘生,但是她的想法卻改變了黑暗的陰冷,化為平淡和光明,雖然不富有,但很滿足在現有的環境裡。我欣賞她的人生觀,人沒有絕對的壞,也沒有絕對的好。黑豹子是導致這一切悲劇的罪魁禍首,看似無情卻最癡情;依萍雖是心地善良,坦蕩蕩的好女孩,但背負著仇恨的她,卻破壞了一個大家庭原有的美滿,先不論那美滿是否為假象。倘若依萍早當初聽了媽媽的勸,放下仇恨,也許她就能和心愛的書桓雙宿雙飛,獲得幸福,但是她並沒有。放到現實生活裡來看,人生裡也有很多的不愉快,倘若能放下而不執著,世界將會拓寬而嶄新,至少也會先獲得內心的平靜。一樣是從陸家被趕出來,母女倆的心境卻大為不同。
  印象最深的一幕大概是依萍報復成功的時候,也就是說出雪姨醜事之後,一連串的家庭悲劇不斷上演,但依萍卻不再感到開心,反而開始疑惑自己所做的事是對還是錯,以及在一連串高潮之後的空虛與悲愴。在我看來,一點也不為她難過,反倒覺得可悲,讓自己錯失幸福機會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依萍自己,就如同父親陸振華一樣,承受自己犯下的錯。
  書中的描摹很多地方都可以去做對比或者相呼應,比如黑豹子那把殺人無數的槍,卻也是「那把槍」結束自己親生女兒的生命,使得故事裡的關係很緊密。
(共兩篇)
2010-10-17 23:29:21
中三A 96111107 林銘麒
3.
自己以前唯一看過的瓊瑤小說,便是這部《煙雨濛濛》,
已經忘記是在小學還是國中時,受到連續劇的感染而看,
當然,那時的我,對於當中的情愛並無深刻的興趣及認識,
(其實到現在亦是如此)
只是單純對小說和劇中陸振華的歷史經歷所吸引,
軍閥、紛亂的時代、東北,
不論時空和身分,都擁有著特別的格局;
但我卻忽略了當中愛情的部分,
現在回想,真是獃的可以!

十年後的今天再重溫一遍,
才體會這部作品本來應有的面目,
也發現書中所描繪的場景,
和平東路、中正橋、碧潭、五路公車等
竟與我的成長環境如此重疊!
因此在書中所提及許多漫步的情節,都很令我難忘,
不只是因為那些地點而有所感觸,
而是當時也有一個依萍,伴著我走過這些地方與某段時間,
儘管我並非何書桓,但我可以想像,
在某年書桓自國外歸來時,
再度踏在這些路段,在惆悵之餘,
心中也是會有一陣甜暖!

場景之外,再來是小說中的核心─人物,
自己對陸振華很感興趣,
認為他在小說中的刻畫是很鮮明而完整的,
這有可能是為什麼許多人覺得依萍和書桓的特質如此不明的原因吧!
在這隻豹子銳利的眼神中,藏了一顆東北大雪般浪漫的心,
大家只道他殺人無數,縱橫數省,
只看到他娶妻納妾,財霸鄉里,
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源自那初戀情人鄧萍萍;
霸道之下的柔情、深情,向來也是令人深刻的,
項羽之於虞姬、拿破崙之於約瑟芬,不也刻骨銘心?
陸振華所經歷的愛情「深刻卻不黏膩」,
也許便是造成《煙雨濛濛》與其他「瓊瑤式」的小說的差異所在吧!

許多感情經歷豐富的人,可能只是在廣闊的表面游走;
而某些看似無情的人,卻可能是深耕一處而願意枯守!
2010-10-18 01:18:08
中三B(97111249)宸
*你對於小說中的哪個角色最有興趣?
方瑜這個角色,在書中展現的是一種出世的氛圍。我想,這或許也是瓊瑤自己內心一部分的投射吧!從最初方瑜對於愛情的渴望與熱烈,到轉折處對於情感的體悟,甚至到最後看清一切凡塵,成為修女。她不只是對愛情有所透徹,也對人的情感與活在世上的所有得到更超脫的想法。她從未將自己的心意傳達給對方知道,卻對於愛情受傷時在心裡翻起波濤洶湧。她和依萍愛恨鮮明的形象相較,就顯得如清澈的潭水般,雖有波動但最終化為平靜。我認為瓊瑤透過方瑜這個角色說出的一些話語,對於情愛的看開與放下,能夠觸擊因為愛過、恨過,而一切終將回歸平靜的心。
*哪個人物的塑造是比較成功的?
對我而言,陸振華身邊這些女子,不論是強烈的依萍、已經逝去的心萍、寧靜卻又內心激烈的如萍,或是雪姨……她們都像拼圖的其中一塊,都是為了構成一個完整的「鄧萍萍」,一個他心中永遠的遺憾和眷戀。雖然書中沒有很特別刻劃這些女子明顯的外貌形象,但整個故事最初開始就是從這個女子與陸振華的糾葛而造就出來的。所以我認為在我心中,因為這些女子的愛恨糾纏,而在我心中堆疊出一個「鄧萍萍」的樣貌,雖然不是分明、直接了當的塑造,但手法卻是非常深刻的構成一個女子的形貌。
*哪個情節或場面是令人難忘的?
最深刻的就是依萍在金錢與自尊之間,內心煎熬的拉扯。她曾經說過:「人是複雜而又矛盾的動物。」一方面那筆錢對她和她母親是非常需要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她接收了這筆錢就是對她自己自尊的背叛。因為她的好強個性關係,那個衝擊與兩面互相權衡間,瓊瑤用大篇幅來刻畫,這使讀者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也隨著依萍飄遊不定的心思一同起起伏伏,也會猜想到底她下一步會怎麼做呢?因為無論哪個抉擇,都對她而言是非常兩難的情況。
2010-10-18 13:14:53
中四A 96111113 侯
將白先勇的《臺北人》以及瓊瑤的《煙雨濛濛》兩本作品比較、檢視,真的可以看出其類似的元素。《煙雨濛濛》中特別展露出「臺北人」氣息的角色,莫過於陸依萍的父親-東北黑豹陸振華了。他跟白先勇書中那些被稱作臺北人的中國大陸人一樣,當年跟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客居臺北,看起來似乎是臺北人,其實卻不是;他們大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並且擁有著輝煌或著難忘的過去,而這段歷史都跟當年在中國的歲月有關,探究到其根本,是與他們本身的青春年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是那個年代專有的歷史。曾經叱吒風雲的陸振華,軍閥這個詞對我們這一代來說只是歷史課本中的名詞,對他來說卻是他曾經的身分,當年極具影響力,他的威嚴、對兒女高高在上的形象,在書中深刻的琢磨,但到最後,卻連身邊的金錢、愛情、親情一樣都把握不住,甚至在死前自理的尊嚴都沒有,只能在這個不屬於自己的城市「臺北」默默的凋零。那樣的孤單、悲哀,與白先勇筆下人物有著許多類似的地方。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瓊瑤的小說,但這次兩本小說的閱讀徹底改變我心目中只有青春浪漫、少女情懷的刻板印象,她描寫人物之間的衝突是如此的寫實而不留情面,而她也準確的將只屬於那個獨特年代的背景帶進故事中,表現出浪漫也可以很寫實的一面。
2010-10-18 16:43:28
中四A 96111137 心涵
讀完了原著《煙雨濛濛》,合上了書本,不禁的想著,這部小說或許根本稱不上是愛情小說,又或者我認為單單將其定義為愛情小說是那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依萍需要學習、面對的太多,仇恨腐朽我們的心志,矇蔽我們的雙眼,老實說我並不認為,依萍對於書桓的愛濃度強過她對於「那邊」的情感,仇恨永遠都比喜愛的情緒來的刻骨。我並無法太去苛責依萍的作為,這一年的經歷闡釋了太多意義,關於人生、關於親情、關於那個時代的悲哀;依萍太年輕,輕率的將父母的情感用最簡單的邏輯看待,然而那個曾經恨之入骨的父親,用一生的故事敎會依萍,最無情的人也有可能最癡情;曾經以為最懦弱的母親,曾經以為滿懷怨恨的母親,卻在父親的喪禮過後親口證實了愛情,盡管那份愛情裡有太多辜負!而面對曾經殷切詛咒的毀滅真的降臨,那橫在她和書桓之間揮之不去的魂魄,夢萍眼中的恨,讓依萍明白,放下不是救贖別人,只是放過自己。歷經一年變故的依萍,再度回到了一年前為生計所逼的困窘下,然而她卻再也不是當年那一個傲骨不可折、自視不凡的依萍了,這純然是愛情的成長嗎?不,依萍的成長是世故的,她將學會以更圓融的眼睛看待這個世界,更多那麼一點體貼人的情意。
但這並不代表,那一個堅強自立的依萍就此而逝,依萍並沒有像如萍一樣放棄了生命,她一肩扛下了父親寂寞的晚年,她不會學習芳瑜尋求宗教的撫慰,因為她是那麼明白,一襲道袍並無法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平靜。
有許多人或許會譽依萍是劃時代的女性,為她對迂腐家庭的反抗、為她和書桓之間的愛,然而在我看來,依萍最讓人可愛、可貴的,是她那顆堅強的心靈,不同於傳統羅曼史中那性情溫和、體質柔弱的女主角,在我看來瓊瑤的女主角總有那麼一點依萍的影子的,六個夢的女主角們歷盡了苦難,還珠格格中失去母親的紫薇、流浪的孤兒小燕子,他們都有著一顆最堅強的心,仇恨或許讓她憤怒,復仇或許使其失去理智,然而她們的堅強,讓她們永遠成為時代洪流中那真正屹立不搖的;爾豪或許可以遺忘,如萍或許可以逃避,但依萍的自尊和堅強從不允許她自我放棄,這樣的精神,請容我用羅斯福夫人的名言來讚譽。

「女人就像是茶包,我們將永遠不知道它有多麼的堅強,除非我們將茶包放到熱水中,才能真正明白她的香氣是如何的雋永。」」
2010-10-18 22:30:06
中三A 59 譓勛
瓊瑤的小說背景多與她本身的經歷有關。但小說本就是寫作者的靈魂投射,所以如果稍加了解瓊瑤的生長背景,也就能更明白她對於小說的描寫及運用。

對於瓊瑤的觀念,向來停留在男歡女愛、纏綿悱惻的印象,這也是大多數人對瓊瑤的代名詞。的確、有時至今仍很難大聲地說出其實我們熱愛瓊瑤,因為有太多事情值得我們去關心、抗爭,而不是瓊瑤式的風花雪月,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相較起白先勇的《台北人》,她較不受推崇的原因。

我想探討的是第二題,瓊瑤的身世背景大概就如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她是個美麗卻憂傷的女孩子,生活在還戰亂的世紀,什麼似乎都不能寄託了,再加上兄弟姊妹們的獨特聰穎,瓊瑤有著顯而易見的憂鬱心態。而這點我認為總是會投射到她所撰寫的小說中的某些人物,例如女主角常是柔弱、文靜、堅毅、卻憂傷的女孩,她們渴望擁有一份完整的愛情,因為在愛情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自己會被看見,無論美麗的、憂傷的、仇恨的、或是悲哀的。在愛情的世界裡,除了自己與對方其餘人都非我族類,可以盡情地在這個世界裡旋轉、哭泣、喜悅、任性。雖然很多是我對於愛情的想法,但是當我觀看瓊瑤的小說時總也會有同樣的感受,畢竟、每一個女孩子對於愛情的憧憬總是如此的,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瓊瑤能引起這個多人的共鳴。

在《煙雨濛濛》這個作品裡,我覺得比較與眾不同,第一、女主角似乎相較起其他作品更為堅強,或者該說十分有自主性,我認為跟以往的某些作品相比起來挺獨特的,她毫不保留地描寫依萍深刻的怨恨,及強烈的報復心,具有反抗整個家族的力量。這令我忍不住想,是否瓊瑤對於她本身的家庭也想這麼控訴呢?當母親以眼淚鎖住她追愛的腳步時,她是否也想要用激烈的方式去反駁。
第二、我想那個時代的氛圍還是父母親至上(與現今的自由戀愛相差較大),畢竟經歷戰亂,誰都希望能擁有穩定的生活,所以小說中的父親幾乎不管,而現實中的瓊瑤母親也無法去忍受師生戀帶來的後遺症破壞目前的穩定生活。
第三、在這個小說中,似乎隱約能看見一些女權主義的影子,我認為以女人的心態來怨恨這個男人,以致想要毀掉他的家庭來作為報復,雖然手法激烈,但是跟以往的小說比起來,我覺得這一點倒是很新奇。

我並不認為羅曼史小說「不入流」,因為追求愛情本來就是人類的期望,但是瓊瑤的小說長年受到壓抑讓我覺得非常可惜(其實至今我仍認為這部分的小說還是不能太過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地說出喜愛之情),但是瓊瑤真有她的魅力,至今她的作品仍在傳唱。
2010-10-18 22:38:10
98114154奕如
說實在,對於個性大剌剌的我而言,言情小說似乎離我的生活很遙遠。記憶中的瓊瑤,除了《雪珂》之類賺人熱淚的悲慘故事,便是一個又一個考不上大學的少女整日作著風花雪月的夢(或投入激烈的情感中),發自內心吶喊出一句又一句的情話並配上優美動聽的歌詞。背景彷彿會有花瓣飄下一般,男女主角雙手緊握,含情脈脈地凝視彼此,大聲呼喊出彼此的名。對我的這個羅曼史絕緣體而言,瓊瑤系列的小說似乎成了我心中一種極富趣味的作品而非想像的寄託。
對於個性如此的我而言,如萍這個毫無個性可言的女孩反而引起了我的興趣。是怎麼樣的家庭可以塑造出一個如此纖細敏感卻又毫無主見的女孩?命運乖舛的她而唯一一次真正發出自己聲音竟是舉槍自盡,這需要多少的勇氣(光就客服怕痛這點就令人好奇了)?而在故事中出現過幾幕如萍和依萍的對話,其間依萍自我催眠式的「好姐妹不計較」更是令人心疼和好奇他平日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我認為形象塑造最成功的是何書桓。雖然何書桓很沒個性又優柔寡斷,不像陸振東那般有強烈性格。或該說整本書的人物大都都沒什麼個性,但何書桓這樣的人格特質我相信是瓊瑤想要凸顯出來,一種女性的自主選擇權與男性霸權間之對抗關係最好的樣本。周旋在依萍與如萍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間,書桓非但沒有明顯的表態,反而有點欲迎還拒。而他與如萍間那麼多的山盟海誓,也消散於陸家轟轟烈烈的鬧劇中。如萍死後,書桓也無法接受依萍,只好負笈美國。這種逃避的心態寫得不正是大部分的男人嗎?。書末的信,更是令我看了反胃──好一個惺惺作態的男人,愛與不愛明說就好,何必如此感嘆。書桓的存在意義顯然與陸鎮東不同,除了瀟灑的外型令人憧憬外,他不需太有個性,這樣反而更像大部分的男人,更能貼近讀者的心。
我沒看過電視劇版的瓊瑤,但整本書看下來,有個畫面一直在我腦中迴盪──如萍的台詞。
有幾次,如萍試圖想要表現一些個性,但以文字的張力來展現卻顯得怯弱,如同她的性格一般。一開始,書桓選擇了依萍時,如萍吞吞吐吐的語句加上最後那句:「....我們好姐妹千萬不要為這個不高興....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喜歡你」實在很難令人相信她的真心。
而當書桓選擇了如萍放棄依萍時,如萍再次對依萍說:「以前我也不怪妳,現在妳也不怪我,好嗎?我們還是好姐妹,是不是?」
我很難相信我講出這種話的如萍會是一位不解世事的單純少女,相信多數人看到這段時應該會有一副偽善的面孔服在腦海中吧。
2010-10-18 22:58:35
中四A 16 劉宇真
白先勇的《台北人》之中,大致能將人物分割成──走出過去(如:朱青)、活在過去(如:王雄、尹雪艷)或投身參與現在生活(如:金大班),亦或是旁觀者的角色(如:總司令)。

《台北人》與瓊瑤的《煙雨濛濛》,兩者放在一起檢視時,其實我立刻想到的是書中人物都有著美好而輝煌的過去,即使談不上是多麼光輝燦爛,但是都有著一段拋不開的「往昔」。

《煙雨濛濛》中的黑豹陸振華,年輕時意氣風發,馳騁於戰場之上,被他看中的女子,無一不手到擒來,是多麼威風的男人呀!誰知道,這段「風光」的過去,又有一層更深更久遠的往昔,原來這看似風流的多情男人,心中一直住著一個初戀情人,悄悄的在他心中扎根,他左擁右抱,心中卻永遠存在著最初的情人,最美好卻無法廝守的伊人;陸依萍的母親呢?看似柔弱,在書中所佔的份量也並不是很重,但是卻與依萍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依萍襯出了母親的溫柔婉約,在書中充滿仇恨的情緒波瀾之中,她母親像是一股淺淺的清流,試圖洗去女兒的暴戾之氣,在依萍心中,母親只是父親蠻橫搶奪進門的女子之一,只是犧牲品罷了,但是這個溫柔而不多話的女子,在女兒的床邊,輕輕地訴說著,訴說著自己的心中也始終有一個重要的男人,她心愛的男人!是啊,她也有一段浪漫美好的過去,她永遠的丈夫陸振華,她始終記得那段曾經美好而浪漫的日子,她始終沒忘記自己是屬於他的妻子。

《台北人》中的朱青,在來到台北之後,整個人都變了許多,然而左鄰右舍總是談論著她專喜歡空軍裡的小夥子,說她喜歡「童子雞」,那些人不曉得她的過去,不知道她原來有個英俊帥氣的空軍丈夫,不明白她們小倆口曾經有過多麼甜蜜恩愛的時光,更不知道這樣美好的時光,其實在婚後竟然只有短暫的美好,她心愛的丈夫便罹難了;還有王雄,四十歲的大漢讓一個小女孩牽著鼻子走,為了討女孩的歡心,什麼都願意做,為什麼?其他人認為這是所謂的「有緣」,殊不知在那高大的身影之後,其實有著一顆細膩的心,被記憶中的美好緊緊包裹住的心!故鄉的「小妹仔」,即使在王雄離鄉多年了,「小妹仔」永遠以那副白白胖胖而傻氣的形象,活在王雄心中,這樣的記憶,投射在麗兒身上,王雄拋不開也放不下。

《煙雨濛濛》與《台北人》,人物背後的過去,都有那麼一段故事,都悄悄在人物心中扎了根,鏟不掉、剪不斷。
2010-10-18 22:59:21
奕如
更正:最後一行
服→浮
2010-10-18 22:59:47
中二C 98111330 榕
你對於小說中的哪個角色最有興趣?
我覺得方瑜是很有趣的角色,因為感情的挫折,她投身進入不同的宗教,最後決定放棄學業成為修女。她在書中常常是一個緩衝的角色,當依萍與「那邊」對立或是和書桓爭執,方瑜適時的出現,勸說依萍放下仇恨,緩和了故事緊張的節奏。在故事的最後,我們從依萍的口中發現,其實方瑜和依萍是相同的人,她們為自己織了繭,就再也逃不出來。她們都是不服輸的人,依萍選擇用復仇而方瑜選擇逃避,其實她們都是想要解決問題。方瑜在書中逃避了現實,她接觸了佛教、天主教,卻仍然解決不了她的問題,最後她決定逃到更遠的地方,去做一個修女。相較於依萍的攻擊性,方瑜的逃避其實也能看出她的堅毅,這讓我覺得相當有趣。

哪個人物的塑造是比較成功的?
故事中,依萍是很絕對的角色,她的所作所為,都有一個準則,一個屬於依萍的準則。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是很難得見到的,而依萍的媽媽文佩,則是中國傳統婦女的典型,這樣的人是有可能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她刻苦耐勞、為了顧全大局而忍受委屈,依萍總是說她軟弱,但是我覺得她一個人帶著依萍生活,靠著「那邊」不穩定的接濟養大依萍,足見她也許柔弱但為母則強的一面。這樣的描寫是很真實並且貼近生活,所以我覺得文佩的塑造是很成功的。

哪個情節或場面是令人難忘的?
依萍和書桓決裂,書桓決定和如萍訂婚,依萍什麼都沒有做,只是生病了。從依萍離開陸家,上了公車,一路茫然到了河邊,然後病倒,與書桓和好。這樣的情節安排還有過程中的描寫,讓我很難忘,我一直在猜想依萍會怎麼做,讓她又贏得書桓,沒有到她卻只是病了。這樣的安排就表示了依萍與書桓的感情背景雖然複雜,卻是全然真摯的,無須贅言。
2010-10-18 23:02:52
97121131 英三A 劉齊妮
"煙雨濛濛"中最令我難忘的場景:

那一幕,當依萍站在曾經輝煌熱鬧充滿喧嘩人聲,但今日卻死寂一片的「那邊」靜靜收拾與默想,非常令我難忘,就像是活生生目睹了一個歷史縮影的興衰腐敗;光鮮亮麗的曾經原來是用層層謊言與搶奪包裹而成,這一切似乎一直處在苟延殘喘之際,在依萍懷了一點心機與誤打誤撞的調查,竟然成全了她心中的「報復」理想,或許她從未想過自己有能力推翻這一切,使她恨之入骨的親生父親、父親的愛妾與其同父異母兄弟姐妹通通一夕之間崩潰毀滅;而當她站在空蕩蕩的客廳,收拾著房子中剩餘的遺物之時,她發現了父親的秘密寶盒,內裝著足以解釋這一切紛紛擾擾的原因:一張背面提了繾綣情詩的舊照片,上頭的美麗女子,是父親深愛卻無法獲得的,也因此種下了禍源,父親的所作所為、瘋狂納妾的行徑與無可理喻的言語脾氣,全都歸因於那一張小小照片和手環的主人。這個深藏許久的秘密竟然是在家破人亡的時候才被發現,心酸與懊悔瞬間蔓延開來,對照著大房子過去的輝煌蓬勃與今日的荒涼,曾經在房中呼來喝去的主人們此時此刻面臨的各種窘境,惘如一場夢,讓我的內心如同依萍般,錯綜複雜,不知是該怪自己的狠毒,還是就默默為這片淒涼獨自哀悼。
2010-10-18 23:11:10
日四C 96122346 雅
最有興趣的角色大概就是依萍了吧!倒也不是因為他是這戲裡的主角,而是這個角色的特性。我之前也看過改編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但小說裡的依萍和電視劇裡的個性完全不一樣,這也是引發我興趣的一個主因。依萍出生在一個複雜的家庭裡,對所謂的"那邊"充滿著仇恨,他的恨來自於那個複雜的家庭把他媽媽的一生給毀了,來自於"那邊"給他的冷嘲熱諷。生在這樣的世代,這樣的家庭,他能不恨嗎?我想很難。但這反映了當時的一些局面,在我看來我覺得瓊瑤也許是想藉由依萍帶出一點的女性主義。畢竟當時的女性說話還是沒有什麼分量,但從依萍身上可以感覺到些許的女性自我意識。
從我的角度,我覺得如萍的角色塑造的很成功。剛開始如萍出場時,可以從書中的描寫讓讀者去想像他是怎樣的一個沒什麼讓別人太注意,輕描淡寫的女孩。從他的穿著,說話方式都刻畫得很好。最後那封寫給書桓的信,讓他變得不再那麼默默,決定表達他對書桓的心意,想了解為什麼說了愛他卻又拋下他的原因。如萍死的那一刻應該就是他整個人生的高潮了吧!他也許從來沒想過死後書桓跟依萍背負著多少的愧疚與悔恨,也沒想到可以讓人這麼深刻。
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一剛開始,淋了雨到了"那邊"卻沒有人關心他會不會著涼。卻使用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語及表情嘲弄著他。之後為了拿錢跟父親起了衝突的場景,可以看出依萍多麼倔強。從這個故事開始就可以明顯的看出當時的社會及背景,這一幕也凸顯了主角的特性及整個故事的大綱。
2010-10-18 23:14:31
歷史三 97112053 士
先從兩人的出身背景說起,兩個人同樣都是在那個大時代裡,從中國大陸過來的逃難者。不過白先勇先生的出身和瓊瑤小姐的背景就相差許多了。白先勇的父親是有名的將領白崇禧,而瓊瑤只是出身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他們同樣在寫那些從大陸撤退來的人上,給人有所不同的感覺。
讀煙雨濛濛,描寫曾經叱煞一時的黑豹陸振華,卻感覺他只是個有錢,卻又孤單的老人。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屬於老年的人寂寞,而不是總是在懷念過去的老人。
而讀臺北人,卻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情了。整本書由許多不相關的小故事所組成,但是書中的角色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不能忘懷過去。儘管撤退到了台灣,開始了新的生活。卻被過去巨大的陰影所籠罩,無法走出來也沒法子走出來。深刻的描寫出那份複雜的思鄉心情。
在兩相比較之下,兩本書雖然都有提到那些撤退來台的故事,可是兩者注重的部份並不相同,前者只是將他當作一個故事背景,重點還是在描寫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後者則是在這個故事之上,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故事。
我想,我們鮮少拿兩者來比較,或許就是因為兩者各屬於不同的文學領域吧。
2010-10-18 23:19:27
中四B 96111254 彥
無論是白先勇先生還是瓊瑤女士,在細細品味閱讀他們的作品時,我發現他們在人物塑造和心理刻畫的部分都相當深刻動人,舉例來說【煙雨濛濛】裡的陸依萍在天生性格和後天環境的影響下,情感強烈豐富,她一身傲骨,像一朵全身帶刺的玫瑰,不怕刺傷別人也不怕刺傷自己,對父親陸振華的複雜情感,從極端的怨恨到迷惘,再到最後的坦然釋懷,從讀者的角度看來,她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踏得搖搖晃晃,如此艱辛,面對何書桓,勇敢堅強如她,卻也開始明白了自己在愛情前的脆弱與渺小。而瓊瑤在另一配角陸如萍的著墨,和依萍相比,相對平庸很多,她的形象膽怯懦弱、缺乏自信,永遠都是含著眼淚,有著無盡委屈的樣子。如果說陸依萍是一團火,那麼陸如萍可以說就是水,表面上雖然平靜無波,沉靜地像一灘死水,但最後卻可以在何書桓與陸依萍之間興起波濤洶湧。或許瓊瑤女士本來就想將陸如萍塑造成一個對依萍根本不足以構成威脅的角色。因為有這樣的對比,如萍善良單純、守本分,從來就沒有任何害人之心,她的死亡為整個故事更添加了一層悲劇成分,彷彿如萍來到人世本來就是一場錯誤。在如萍死的那一剎那,我們彷彿就知曉了書桓和依萍的未來。這讓我想起白先勇在【寂寞的十七歲】中描寫的那個男孩,對未來的徘徊不定,身分的嚴重混淆,似乎全世界都遺棄了他,害怕被別人瞧不起,不斷地用謊言來堆砌自信。無論是男孩還是如萍,在遇到生命中挫折的那一刻,他們的形象好像重疊了,重疊成一個巨大孤寂的靈魂。
另外一點,我認為白先勇先生和瓊瑤女士都在作品中描寫男女主角對情的執著與追求,就好像【煙雨濛濛】裡的黑豹陸振華,做事向來心狠手辣,冷血無情,甚至到六親不認的地步。又有誰可以想到他其實一生就只愛過一個女人,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她而存在,他不惜犧牲所有人,都只是為了她。那是怎麼樣巨大的深情與執著?而白先勇【肉身菩薩】裡那透過肉慾來解脫自己靈魂的主角,他以肉身為道場,放縱情慾去救贖眾生沉淪的靈魂。這些故事都訴說著一件事,那就是" 一生中只要有那麼一刻,你全心投入去愛一個人,那一刻也就是永恆。" 只要動過心,愛過別人,那麼人生就更加深厚了一層,也豐富了一層。
2010-10-18 23:35:43
中二C 18
《煙雨濛濛》這本書中,我對於「黑豹陸振華」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一開始陸振華自己雖有錢,擁有數個老婆與無數個子女,卻讓依萍與媽媽獨自住在外面租的簡陋屋子中,自己享受雍容華貴的生活,擺著一副高姿態讓依萍必須向他乞求生活費及房租。陸振華對於依萍的態度是輕蔑的,甚至用鞭子抽打她,充分表現出陸振華暴躁易怒的脾氣,也顯示著過去他對人命毫不在乎的性格。接著,陸振華逐漸的向依萍表示他的關愛,用給予她金錢的方式渴望能夠換得依萍的原諒和寬恕,然而依萍始終認定父親與她之間沒有情感的存在,不願稀罕父親的金錢援助。在最後陸振華躺在醫院病床上,病得十分嚴重的時候,他這隻頑強的豹子流著淚,像是希望依萍告訴他甚麼,卻說不出心中的波濤洶湧。陸振華死去後,依萍才恍然大悟,自己沒能夠親口對父親說他最希望聽到的話。這時,她才第一次衡量出自己對父親的愛,始終不肯承認的那份愛,竟是如此的深切!

我覺得這本書中,把依萍的人物個性描寫的十分鮮明。從開始依萍對父親與雲姨的不甘示弱,積壓已久的憤怒讓她脫口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引發了她被父親鞭打的事件,從這邊可以看出她的傲骨與衝動。自此依萍下定決心要報復他們一家人,這時候起,打算報復的決定在她心中深根茁壯,她心中想著總有一天一定要向他們復仇。在知道雲姨想要撮合何書桓與如萍的想法時,依萍便產生了要以何書桓為復仇的一項工具,要把他搶過來。甚至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我將含著笑來聽他們哭!」顯示出她復仇的野心與對於雲姨一家人的怨恨。在與何書桓相處的過程中,她不時會忌妒何書桓對如萍的互動,即使何書桓是出自於內疚,仍令依萍感到醋意。她也讓何書桓看見了自己急於復仇的心,對夢萍身陷危險而無動於衷,看在何書桓的眼中對她的自私十分不諒解。此書很深刻的刻畫出依萍的忌妒、自私、報復心理和她的衝動,這樣的個性描寫栩栩如生,很容易的可以想像到這樣的人。
2010-10-19 00:04:00
中二C 18
其中,我最難忘的情節,就是當何書桓看見依萍的日記中,寫到依萍只是為了報復而有目的的接近自己,而痛苦的說要把這些恥辱報復給她。讓人看見了愛與恨之間,所隔的距離竟然是如此之短,一步之距可以讓人從「愛」跨越到「恨」中。不久之後,依萍就聽到何書桓和如萍訂婚的消息,深知這是何書桓的報復,仍舊崩潰的奔離現場。何書桓明瞭到雙方還是相愛的,因而拋下如萍,回到了依萍的身旁,這樣的行動卻再次深深的傷害了脆弱的如萍,更是引發她之後自殺身亡的一個重大原因。這樣的一段敘述中,我看見了人性瞬間的轉變,看見了因為簡單的一個復仇心理,產生了多少錯綜複雜的傷害。依萍先傷了何書桓,何書桓傷了如萍,如萍的死又使得兩人分離。一個單純的想法,卻使得人人變得多疑且猙獰,更是產生了許多未料的後果阿!
2010-10-19 00:04:24
歷史三 45 秋
《煙雨濛濛》裡的依萍固然是全書刻畫地最成功的角色,但是「黑豹」陸振華卻是最能引起我的興趣的角色。原因不疑有他,是在這個角色中看到了父親過去的縮影吧……!父親的形象多半是令人懼怕的、固執的,而在《煙雨濛濛》中,陸振華把這些形象詮釋地淋漓盡致,還添加了暴怒的形象。然而,在「黑豹」陸振華風光的早年軍閥時期,看似風流的他,卻是個癡情種。老年的他卻又剩下些什麼呢!﹖這不禁令我同情起他了……,也令我更加關注他與依萍的互動(那種隱約的父女情誼……)

依萍的堅忍、敢愛敢恨、傲氣在書中被描寫地非常生動,她的這些特性是讓我最欣賞的。依萍終究是個有情感的女子,在她為「那邊」帶來一連串的重擊後,依萍的內心卻不像真正復仇之人那麼快樂,而「那邊」對她來說真正的敵人
卻單只是雪姨,那一個破壞依萍家庭幸福的罪人。尤其在如萍自殺死後,依萍的愧疚是漸漸地擴大了,也因而形成她與書桓愛情的隔閡了。《煙雨濛濛》雖是以不完美收場,卻是再再地耐人尋味,也體現了人生的最真!

在《煙雨濛濛》裡,有好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依萍那殘破的家收到了父親陸振華給她的鋼琴,那上面刻著字送給愛女的鋼琴……;書桓看了依萍的日記,誓言要報仇的那一刻,兩人取消婚約……;依萍受到書桓和如萍即將結婚的刺激,而奔出「那邊」,在大雨中心碎病倒……;如萍舉槍自盡……。有好多場景都是沉痛且悲傷的,卻是扣人心弦。《煙雨濛濛》一書和《情深深雨濛濛》一劇我都喜歡,兩種不同的結局有著兩種不同的省思。
2010-10-19 00:37:35
歷史三 61 文
《煙雨濛濛》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依萍,她絕對不是柔弱善良的小可憐型女主角,相反的,她很尖銳、狠毒,在書中她有很多黑暗的想法,就像她爸爸說的,依萍是一隻小豹子,而且是一隻受了傷的小豹子,激怒一隻豹子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依萍復仇了,從她賭咒的那一刻起,就像預告了之後陸家的分崩離析、淒涼慘澹,她就像一根刺,狠狠的刨刮她所恨的、所愛的。我卻很喜歡依萍的這種個性,應該說我很喜歡瓊瑤對於依萍這個角色的塑造,對於雪姨的外遇她是興奮的、搶走如萍喜歡的何書桓時,她站在勝者的姿態憐憫這可憐的姊妹、夢萍的墮落對她來說根本不關己事,這些都是依萍的真實之處,因為她這樣黑暗面的性格,讓我覺得《煙雨濛濛》和其他的瓊瑤小說不太一樣,但是這樣的依萍卻也同時幼稚和無知的,太過於自信和被情緒掌控住的她,最終導致了全體的毀滅,不論是『那邊』或是她自己,性格決定命運,我欣賞依萍,但也只僅只於此,換作我,是無法承擔像書中那樣的沉重結局、那樣的煙雨濛濛!
2010-10-19 01:10:49
日四A 96122131 凌
整本書以第一人稱寫成,對於其他人的心裡真的著墨不多,所以其實有很多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對於煙雨濛濛,若真要說我對哪個角色最有興趣的話,基於私心,我想我最想了解的便是黑豹陸振華吧!陸振華闖蕩的那個時代,有多少故事,有多少血淚。一路讀來,只說黑豹是個過氣的老將軍。但不知為何對於他,會讓我想起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中所描述的爸爸。她們的父親都經歷動亂的歲月,心底都有陳年往事(無論是可告人不可告人,甚至是說不出口的)。就像是子女對於父母親總有所隱瞞,父母對於子女當然也不全部坦然。而讓我想多了解陸振華的最後一根稻草,應該是他臨終前想說卻說不出的話。那種永遠也沒有解答的感覺,那份遺憾,雖然使人生這齣戲更淒美雋永,(抱歉,我找不出優於淒美的詞句),但同時也是子女在心中永遠背著的十字架吧。

我喜歡方瑜,心裡覺得她是最能代表正值青年的我們,甚至我也認為她算是整本書最成功的角色。近乎單一性格是瓊瑤給其他角色的任務(大致上依萍負責仇恨,如萍負責懦弱,爾傑負責在旁邊玩耍吵鬧任性等等)。但是,方瑜一直追尋自己,她努力給自己條路走,她又學佛又受洗,她想辦法釋放自己。即便她的結論有些偏激(對不起,我不是貶低宗教的意思)。但一直以來,她願意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解決自身的問題,我想她反倒是所有角色中較積極面的人物吧。

一口氣看完了煙雨濛濛,我只有兩段會回去研究。其中一段是陸振華嚇唬要槍斃了雪琴那部分。陸振華大喊著〝來人!〞依萍暗忖這大概是他當軍閥後留下的口頭禪。其實我不知道為何,看到這段有些感動。置身事外的讀者很容易把那句來人忽略吧。但依萍卻在仇恨她父親的心態下還了解著這一面,這其中的心思我想就不言而喻了。
2010-10-19 01:15:47
96111330 穎
首先我想說說我自己所擁有的「瓊瑤印象」,在我尚未拜讀《煙雨濛濛》和《一簾幽夢》之前,其實對於瓊瑤,我所接收到的資訊都只是片面的,但卻是大部分的人所共有的,一種普遍認識:女主角浪漫、男主角多情、相愛的過程曲折、最後卻仍然有幸福結局,大多數羅曼史小說會有的元素,在瓊瑤的小說中也都能看得到,但為什麼瓊瑤能在文壇中帶給許多人那麼多影響?甚至好幾個世代的交替,還是不斷地有新讀者的出現,並且愛瓊瑤,就算長大後不愛了,但至少曾經會為了故事裡的某一段情節,或某一句話而嘗到一股揪心刺痛。
  而所謂的「瓊瑤印象」,大概就是她的作品中,寫出了一般人對於美麗愛情的想像,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相信真愛的,而瓊瑤便將這份信念寫進了她的作品裡,她筆下的角色,雖然和一般人一樣,有過痛苦有過磨難,也同樣必須面對現實生活的考驗,然而,卻往往能夠在遭遇挫折的同時,遇見對其伸出援手的人,比方說《煙雨濛濛》中的何書桓、方瑜,然後擁有幸福的可能性。
  但,這樣的可能性,以往在瓊瑤的作品裡,幾乎都能成為現實,在《煙雨濛濛》一作中,卻是落了空,瓊瑤透過她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將以往讀者從對她的既定印象中抽離,而進入一個打從一開始就注定要悲傷到結束的故事中,她所給予的衝擊是強烈的,更刺痛人心的,依萍和書桓的愛情本有幸福的可能,然而,依萍心中的仇恨,和對於父母親之間情感的誤解,導致她無法走出心中的那份糾結,並致使她做出種種反抗現實擺佈的舉動,這些舉動,也許並非直接地影響了誰,卻在冥冥之中,轉變了陸府一家人的命運,而到頭來,一切曾經美好的人事物都消失了,她才明白,是自己讓仇恨的情緒矇蔽了自己的眼睛,甚至葬送了如萍這一條無辜的性命,也讓書桓從此陷入痛苦的記憶裡,但,她又何嘗不是痛苦的呢?
  方瑜曾經是一盞明燈,指引著依萍的方向,這在瓊瑤的其他作品中是少見的,這個角色的設定很有趣,她讓我們都明白了,看待事情的角度,並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性,學會放下,也許比執著地把在意的事物揣在懷裡,更能夠讓人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依萍就是太執著了,所以才看不見事實的全面性,而大部分的我們,其實也是如此吧。
2010-10-19 01:43:21
中四C 96111330 穎
忘了補上系級:中四C。
2010-10-19 01:45:28
交换生 99881048 志偉
陸振華是這部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言行都展現出了一個落寞英雄的孤獨背影。和平年代,昔日的英雄卻只能是落寞一人了。
作者確實也下很大的筆墨來刻畫陸振華這個人,將他的驕傲、孤獨、表面的冷酷嚴肅、癡情都一一刻畫出來。由於他處在作品矛盾的中心,對於他的刻畫相對容易一些。



我覺得塑造地最為成功的是依萍的母親。在整部作品中,雖然依萍的母親沒有處在這部作品矛盾的中心,但她的性格特徵卻被塑造地很突出。
和陸振華一樣,她很驕傲,她即使身陷於貧窮、饑餓之中,也絕不違反原則,所以當依萍說要去當舞女的時候,她堅決地反對。
她是個典型的母親的形象,她時時刻刻為依萍擔憂。在她的生命裡,愛情和親情最為重要,愛情漸行漸遠的時候,親情變顯得更加重要了,母女倆相依為命的歲月裡,作品裡記載了很多她的“歎氣”,卻都是因為依萍,可見這是個典型的慈愛的母親——即使自己受苦受累受委屈,也希望女兒可以幸福安康。
她擁有著隱忍的性格,她自從被趕出陸家之後,就承受起了一個女人不應承受的重任。她剛從陸家出來的時候徹夜哭泣,後來漸漸地掩埋起自己的悲傷,堅強地與女兒相依為命,將自己的生命的精力都付出在這個家庭中。
她的癡情絕不亞于陸振華。陸振華癡癡不忘鄧萍萍,也依萍的母親從與陸振華相遇的那一刻就愛上他,或許也正是這種愛,讓她對於陸振華的所作所行更多的是寬宥,並且還有能“搬回去”的美好期待。
我覺得依萍的母親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塑造的最為豐腴的形象。


最為難忘的場景就是依萍揭露了雪姨的醜聞的時刻。
這個如果單獨把這段情節提出來,它完全符合西方戲劇中宣導的“三一律”。這一段內容的戲劇性很強。
這其實是讓小說的世界天翻地覆的時刻。這一刻,這個風雲飄搖的家庭中被壓抑已久的矛盾終於一下子爆發出來。雪姨的潑辣、不講理以及長久以來在陸家肆無忌憚的管家形象都凸顯出來,雪姨的這些特徵很快地被顛覆。陸振華在這個場景中又顯現了他“黑豹”的那一面。而依萍本來想起母親的那句“假如和她(指雪姨)對罵,那是自貶身份”,但雪姨咄咄逼人、欺人太甚,依萍的火山似的脾氣也就突然爆發出來。所有人在這個事件中都得到了最真實地體現。
而也正因為這個事件將陸家的矛盾表面化,讓已經岌岌可危的陸家最終崩潰離散。
2010-10-19 02:10:03
中三B 97111234 廖 第一部分
記得在國小時曾經看過《情深深雨濛濛》這部電視劇,劇裡的情節較為美好,印象中是個讓人舒暢的結局,多年以後才接觸原著的我,萬萬沒想到瓊瑤作者本人的小說裡,沒有我印象中的纏綿悱惻、一般式的情話綿綿,反之而是令人將心情糾結在一起的哀傷劇情及結尾,相較之下,才知道為什麼有些朋友會比較喜歡電視劇的情節了。另外,書中多處引經據典,讓我覺得更加美化了這部小說。
在《煙雨濛濛》中,令我印象深刻及最感興趣的角色是依萍和依萍的母親。作者將人物形象刻劃地非常明顯,依萍易怒的情緒、高傲的自尊心,同時再加上依萍的母親溫柔穩重的性格,一對比下來,兩人的一言一行都令我難忘。
看見依萍的個性及言行舉止就如同看到自己一般,自尊心高而不輕易屈服的我,很能體會依萍不願被人看不起的心情。總是很容易在意他人的一言一行,將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及不是放在心裡,不停地鑽牛角尖,想著替天行道、他人應會有報應,卻沒有適時地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沒有將眼光放遠未來,這時依萍的母親就成了依萍身邊重要的角色。依萍的母親也就如同我的母親,總是能心平靜和的看待一切,安撫孩子的情緒,告訴我們還有比仇恨更值得珍貴的東西,以及每個父母都希望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快樂。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讓我有著醒悟,「我為自己種下了什麼?」依萍這樣思索著,卻沒有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言行舉止,任何敏感而又負有神經質的人,很容易就將一些小動作看在眼裡,像是書桓到如萍的房間教書等,都有可能引起不悅的情緒而犯下大錯。
2010-10-19 02:10:20
中三B 97111234 廖 第二部分
依萍在與父親陸振華的關係中,存在一種矛盾的心情,當父親拿鞭子打下去的那刻,依萍只看得見仇視與報復,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後被爸爸懲罰的場景,但當父親對自己好的時候,又不免覺得說到底他終究是我的父親,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那種似恨似愛的心情,到最後化為對父親的憐憫。最輝煌的時代也會過去,最風雲的人物也會過氣,最後都將化塵化土,在僅剩的幾個月裡,依萍與父親的互動深深感動了我,讓我不禁落下眼淚,我和爸爸之間似乎也有一種拉不下臉的隔閡,總羨慕那些女兒和父親之間可以像朋友般輕鬆言談的人,雖然我們都知道要適時地表現自己的關懷,但是那種羞澀的自尊讓我們無法輕易對父親說出「我愛你」,許多未出口的話就成了遺憾,而我想以此為借鏡,珍惜與爸爸之間的情誼。
面對感情,依萍總是不能泰然自若的處理,像是對於如萍的單純無心、書桓的真摯熱情,許多時候都是為了自尊和面子,而無法坦率的說出心中真正的想法,反而帶著刺銳的言語折磨對方,又期待著對方能了解自己真正的心意,這樣的個性就像是自己的翻版。但是擁有像方瑜這般達觀的朋友,正緩和了依萍的個性,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看到這樣的結局,真的讓我好好的返思我所做的和擁有的一切,人生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我們都在尋求「會有那麼一天」的到來。
2010-10-19 02:11:38
中三A 97111121 哲
依萍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我最感興趣的角色。由於主人公是女生,男兒身的我要代入該角色萬分勉強,索性就看看這個女孩兒到底想幹麻。我窺視著她的一舉一動,隨著瓊瑤的文字研究她的內心世界,愈發覺得她可愛非常,帶點傲嬌的性格使人著迷。對於悲慘的結局我感到十分遺憾,我並不覺得錯都在她。如萍只比依萍早認識何書桓一個月,以那一個月的相處方式,何書桓若沒固執地去幫如萍補英文,可能就不會讓如萍對他無可自拔。陸家的崩解也只是早晚而已,陸家早晚會被雪琴掏空,夢萍早晚會出事,早晚要面對這一切。對依萍打擊最大的莫過於超出預料的一切,跟她當初所想的都不同。母親依舊在她身邊,如萍一直以為母親恨爸爸而一直不願拋下她的恨,最後得知的真相實在太諷刺了。

媽,妳應該早點說清楚啊!

對於人物的塑造,我覺得黑豹陸振華塑造得比較成功,追憶與心愛女子相似的心萍,注視著與自己如出一轍的如萍,在身體失去知覺後死去,凸顯他其實只是個寂寞的老人。

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如萍的自殺,我想這是將結局導向悲劇的關鍵,實在難以想像她會自殺,還是以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如萍喜歡看武俠小說跟言情小說,或許她有著剛烈的內心,在柔弱外表的掩飾下難以被他人察覺。她的死去是對依萍與書桓的詛咒,終究沒有任何人能得到愛。
2010-10-19 02:17:11
中二c 58 林
我選擇回答第一題
(先談瓊瑤)《煙雨濛濛》跟以前的「瓊瑤印象」確實有不同,也改變我的一些看法。 一般而言,言情小說不外乎談的就是風花雪月,以男女之間的戀愛為主線,但在《煙雨濛濛》中,雖然不能說脫出言情的範疇,但其他的元素,例如時代歷史、親情之間的衝突,與各種矛盾,的確令人不能忽視。以前在高中的讀書會,我也曾和同學們討論過白先勇的《孽子》以及《台北人》兩部小說,先談《台北人》與《煙雨濛濛》之間的類似的部分,白先勇的「台北人」指的是因為國共戰爭從大陸遷移到台灣的中國人,他們不能拋下過去回憶,跟不上不斷變遷的時代,每個人過去都有一段屬於他們的故事(多半是兒時的情人、過往風光等)。女主角的父親被人稱作「黑豹」陸振華,他也是一位「台北人」,只是他是屬於瓊瑤筆下的,但他有許多白先勇「台北人」相同之處。
《孽子》表面上會以為是同性戀的主題,其實真正表達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態度──「父」,表示的一些概念:不可違逆、威權統治、無法反抗,白先勇用《孽子》之中多對父子關係,傳達這些訊息。《煙雨濛濛》中,陸振華與子女之間的互動,也可以試著如此解釋,每個人在強權統治下選擇不同,依萍反抗、如萍順從、爾豪逃避。這兩本書很恰巧都談到父子關係,甚至可以擴大為人與社會關係,一種雷同的概念,在不同的作家筆下呈現的方式也不同。
2010-10-19 02:20:47
中三B 52 柳 (1)
自國中時仔細地閱讀過白先勇《臺北人》之後,它就一直是我個人藏書中很喜歡的一本。由十四篇短篇小說構成,這十四篇可以各自獨立、分開來讀,也可以一起讀;當然,十四篇具有相當力量及味道的作品串連在一起,帶給當時小小年紀的我相當大的衝擊與震撼。

我認為《臺北人》和《煙雨濛濛》當中,有著相當類似的成分:
《臺北人》十四篇短篇裡的主角,全都是出身在大陸、而後隨國民政府播遷(撤退)到台灣,我們的父執輩總叫他們做「外省人」;他們初初到台灣時,大部分都還是年輕人、壯年人,然而,在台灣生活了十五、二十年之後,都成了中年人、老年人了;這一點,和「黑豹」陸振華、傅文珮(陸依萍生母)、王雪琴(陸爾豪、陸夢萍、陸爾傑生母)三人相同。

兩本書的作者都給主要角色很殘酷的「今昔對比」,讓他們一個個都透露著淒涼。
陸振華:小說一開始,作者就藉著陸依萍心中所想,點出了陸振華容貌上的改變,以及昔日的風光:「據說爸爸在年輕時是非常漂亮的,現在,他的臉變長了,眉毛和頭髮都已花白……當年在東北,像他這樣膚色的人並不多,因此這膚色成為他的標誌,一般人都稱他做『黑豹陸振華』。那時他正是不可一世的風雲人物,一個大軍閥,提起黑豹陸振華,可以使許多人聞名喪膽。可是,現在黑豹老了,往日的威風和權勢都已成過去,他也只能坐在沙發上吸菸斗了。」(還「淪落」到親自幫狗洗澡)
小說前半,傅文珮也向女兒說:『那時你爸爸很漂亮,多情的時候也很溫柔……。』
陸振華對女兒說:『我曾經娶了七個太太,生了十幾個兒子,現在我都失去了……幾十年前我的力量很大,全東三省無人不知道我,但是,現在——我發現闖蕩一生,所獲得的是太微小了,如今我剩下的只有錢,我只能用有價的去買無價的——』這段由自己陳述的故事氛圍,是蒼涼的。
在王雪琴捲走陸家所有財產,和情夫雙宿雙飛之後,報紙社會版給陸振華下的標題:「過氣將軍風流債/如夫人捲巨款逃逸」、「曾經三妻四妾左擁右抱/而今人去財空徒呼奈何」。
2010-10-19 02:23:31
中三B 52 柳 (2)
傅文珮得寵與失寵時的形象差異:『後來就成了陸振華的姨太太,生活豪華奢侈,吃的、穿的、戴的全是最好的,獨自住一棟洋房,五六個丫頭伺候著……』『那時爸爸很愛妳?』『是的,很愛,是一段黃金時期……』
到台灣之後,因為和雪姨不合,加上傅文珮那「失寵的寡婦臉孔」,而被迫搬出了「豪宅」,母女倆一同擠在又小又潮、照不見日光的租屋處,陸依萍眼中的媽媽,是「瘦骨嶙峋而遍佈皺紋的手指」、「花白蓬鬆的頭髮」、「蒼白的臉」,十足符合女人沒有愛情滋潤的,那種樣子。

《臺北人》當中的十四篇短篇,每一篇都有今昔對比的描寫,也和陸振華一樣,每一篇的主要角色都有放不下的一段「過去」,而那段過去,恰恰都發生在大陸故土上。陸振華對於初戀鄧萍萍的癡情,後來反映在「不停地納妾」這個舉動上,他收集所有「長得稍微」有點像她的女人,表現出他對過去的不能忘懷。
〈花橋榮記〉中,行事規規矩矩的盧先生到了台灣,還心心念念著對岸那與自己定了親的羅姑娘,相當癡情,而這也成為他悲劇命運的肇因。老實說,他到台灣都十五年上下了,「背有點佝、花白的頭髮、眼角子深深的皺紋」,就算年紀再怎麼年輕,也都是個近四十歲的人了,還盼望著羅姑娘什麼呢?她就算沒有被文革折騰死,那樣兵荒馬亂的年代,想必她也已經失去了桂林人那樣清秀乾淨的容顏了。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裡,目不識丁的男工王雄,將其對家鄉湖南小妹仔的情愫,轉移到麗兒身上,他在年幼的麗兒身上,可以看到在大陸的那段過去,與自己青春的歲月,我想,這可以說是一種「從大陸移情到台灣」的移情作用吧。但麗兒終究是要長大的,也不可能對王雄這個身軀龐大、壯碩的男人感興趣;是以,又造就了另一樁悲劇。
〈一把青〉的朱青,在南京時完完全全地愛著空軍小隊長郭軫,他死了她也如行屍走肉般過活;後來輾轉來到臺北生活,鄰居朋友這樣說她:「朱小姐愛吃『童子雞』,專喜歡空軍裡的小夥子。」雖然這時的她已全然不提舊時(南京)的事了,但她似乎沒有忘掉過去,她只是性格轉變,變得在感情當中不再決絕了,她所愛的「人物類型」,好像停滯在女中畢業的那個時空,沒有改變。
(《臺北人》當中,今昔對比的微妙處相當多,以上僅試舉幾個和愛情有關的例子)

《台北人》和《煙雨濛濛》寫的是同樣一個時代背景,同樣的蕭索氛圍。我們在情感上的堅持,可以橫跨一切,橫跨時空,因為對我們來說,值得用定冠詞的那個人,過了,就是沒了,往後我們再也看不見別的風景。
2010-10-19 02:26:17
中三A 97111106 彭
陸振華—他是那麼一個不可一世的英雄,卻又是那麼悲劇,那麼的值得憐憫。
  初看到這個角色時,我並不是那麼的注目他。只以為又是一個所謂「威權」的象徵,一個女主角所必須反抗以獲得自由的障礙。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我才認識到他不只是一個威權的象徵,他更是依萍的一面鏡子,他從依萍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樣一頭狠辣的小豹子,依萍雖恨他,卻也從父親的臉中發現了自己。他們雖是那麼的疏遠,卻都由恨而走上了一條悲劇的路。
  當他衰老而喪失了以前的力量時,我不禁為他可憐了。那麼樣一個擁有強大力量、呼風喚雨的軍閥,年老後卻也落得如此下場。這時,他只是個行動不便的老人,在他講述往事時,我察覺到他的至性。感受了他的情。當他只剩眼睛能開闔,幾乎只餘一口氣時,我不禁動容了,你無法想像他曾是那樣的強大、威武。那麼樣的一個英雄,如今只是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不禁令人唏噓。
2010-10-19 03:05:34
中四B 96111206 芳
曾經有些日子對瓊瑤愛不釋手,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對男女主角的愛情有深深的嚮往,但看著看著,忽然有天就不看了,也許真的是因為長大,明白人生不僅只是為了愛來愛去,還有親情友情,也明白真實生活終究是不比小說,有情人最後不一定會終成眷屬,現在又重溫瓊瑤,感觸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在《煙雨濛濛》中我覺得陸振華是個有趣的角色,掌管家中生殺大權,地位高高在上,不善表達情感,習慣把自己的脆弱用憤怒包裝,瓊瑤寫的不僅僅是個人,其實是集所有東方父親的特點於一身的一個形象,而會注意到他也是因為我看見我老爸的影子。
我爸爸雖然不是叱咤風雲的軍閥,也沒有因為外婆而把我跟我媽趕出家門,但身為中國父親,在家中他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說什麼是什麼,有裡想有抱負,在家很少講話,不習慣將感情說出口,但是會默默做給你看,陸振華一開始在打完依萍之後還是叫她隔天來拿錢,恩威並施,我覺得是中國父親很容易做出的行為。最令我驚訝的一段是有天陸振華竟然會心血來潮想要幫小狗蓓蓓洗澡,那時候依萍覺得爸爸威風不再,只是個寂寞空虛的老人,我不這麼認為,從這裡反而可以看出他原本不冷血的性格,其實他也是有血有淚有顆童心。
不過我不是很能理解瓊瑤將陸振華對依萍一家的態度從冷酷無情很快地轉變成重視,依萍去要錢一定要了好多次,其中一定不只一次起衝突,難道陸振華這麼多年來都看不出依萍有自己的影子,會在突然之間看到嗎?我自己在看的時候感覺有點詫異,但也才發覺原來他竟也是性情中人,不得不重新衡量對他的評價。
2010-10-19 09:06:18
中四A 96111134 沈婷茹
(回答第二題):)

一、呈現大時代的脈動
大眾印象中的「瓊瑤」,在我眼裡是不曾存在過的。自小學五年級開始閱讀瓊瑤起,瓊瑤獨樹一格的存在於我的腦海裡。對很多文學批評者而言,瓊瑤是不可一讀的,她太過煽情、濃烈,我有很多朋友也是一聽到「瓊瑤」這兩個字,就猛搖頭的。但瓊瑤真的只有如此嗎?
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來讀瓊瑤,會發現她並不是只寫小情小愛,她甚至勾勒出整個時代背景,在《煙雨濛濛》中所描述的是昔日軍閥移至臺灣後的場景,過去叱剎風雲的陸將軍,到了臺灣後卻落寞了,不如往昔的風光。他們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呼吸臺灣的空氣,也學著適應在地生活。這是當時國民政府遷臺之後的普遍情形,在瓊瑤筆下,彷彿回到曾經。她後來將此作改寫成《情深深雨濛濛》,更是擴大了格局,整個時代背景移至民初,地點改到大陸,將一個原為臺灣小品的小說放大成為史詩之作。我對於民初的戰爭、紛亂第一次有印象,即是在看《情深深雨濛濛》的連續劇時,那種人心惶惶、分離、槍林彈雨,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她成功的回塑當時的氛圍。因此我認為瓊瑤的敘述是纖細的,透過微小的放大鏡,讓我們觀看大時代的脈動。

二、前衛的愛情性格
在瓊瑤筆下,雖然描述的都是浪漫的愛情故事,但女主角卻是相當有性格的,她們不會因為外在的藩籬與限制,而放棄自己的愛情,這種思想是前衛的。無論女主角平時是多麼膽小、溫柔或是乖巧,她們在捍衛自己的感情時,卻是義無反顧的。
《窗外》所描寫的是師生戀的劇情,在當時的社會看來可能是「敗壞社會善良風氣」的一種代表,卻是瓊瑤自己的真實寫照;《煙雨濛濛》中的依萍,個性是火爆激烈的,一開始她對於書桓是沒有愛的,純粹是想要報復,甚至還間接犧牲了自己的妹妹如萍,這種性格在當時肯定是無法被認同的。在《一簾幽夢》中的紫菱也是如此,和幾乎能夠當她叔叔的費雲帆結婚了。在她筆下的女性,從來就不只是像大眾所認定的柔弱女孩,反而更如實的呈現了女性的多種面貌。在愛情之中,我們會徬徨、無助,也會有糾結難解的心事,更會有很多矛盾衝突,怎麼抉擇成了一門最艱難的課題,也讓讀者細細的去思考。
從今天的年代,回過頭去看這些女性的性格、抉擇,我仍舊覺得她們是勇敢堅強且不被束縛的,瓊瑤的作品幫助了過去時代的女性逃脫;也讓活在當下的我們有更多的思考面向和體悟。
2010-10-19 10:08:59
98311012 中碩二 練
第一次接觸瓊瑤系列的小說,才看到第一章就覺得震憾有力,情緒的張力也隨之高漲。瓊瑤的文筆與鋪陳有如攝影鏡頭,一步步向前,讓人體驗陸家庭院內的風雲火山。
我對雲琴最感興趣,小說裡總是要有個反派角色才能襯脫好人世界的人情冷暖,才能加強衝突,頗像現在的本補劇,似乎也從中吸取了這方面的元素。雲琴的辛辣、尖酸刻薄、精明,不正是鳳辣子的新生版嗎?她的語言到了罵人不帶髒的藝術,巧妙利用環境來暗示及比附,例如第十八頁雲琴對小狗蓓蓓說:「看!才洗過澡,又碰了一身泥!」第二十頁雲琴說道:「依萍,妳大概有男朋友了吧?」泯著嘴角,微微含笑著。「有了男朋友,也就愛起漂亮來了,像如萍阿,一年到頭穿著那件破棉襖,也沒有說一聲要在做一件。本來麼,這年頭添件衣服也不簡單,當家的就有當家的苦。這兒不像你媽,只有妳一個女兒,手上又有那麼點己錢...」利用暗示與明言,句句刺血,重點是還帶著笑,讓人氣到無處發,無法立刻找到反擊點,如此強化的語言,最後讓豹子頭有所動作,也讓激起雲萍如發了狂的爆走兔,兔博獅子。
這一情節與場面亦是我這位初次閱讀的讀者,開場的第一顆震憾彈!
2010-10-19 11:29:16
98311012 中碩2 練
第一次接觸瓊瑤系列的小說,才看到第一章就覺得震憾有力,情緒的張力也隨之高漲。瓊瑤的文筆與鋪陳有如攝影鏡頭,一步步向前,讓人體驗陸家庭院內的風雲火山。
我對雲琴最感興趣,小說裡總是要有個反派角色才能襯脫好人世界的人情冷暖,才能加強衝突,頗像現在的本補劇,似乎也從中吸取了這方面的元素。雲琴的辛辣、尖酸刻薄、精明,不正是鳳辣子的新生版嗎?她的語言到了罵人不帶髒的藝術,巧妙利用環境來暗示及比附,例如第十八頁雲琴對小狗蓓蓓說:「看!才洗過澡,又碰了一身泥!」第二十頁雲琴說道:「依萍,妳大概有男朋友了吧?」泯著嘴角,微微含笑著。「有了男朋友,也就愛起漂亮來了,像如萍阿,一年到頭穿著那件破棉襖,也沒有說一聲要在做一件。本來麼,這年頭添件衣服也不簡單,當家的就有當家的苦。這兒不像你媽,只有妳一個女兒,手上又有那麼點己錢...」利用暗示與明言,句句刺血,重點是還帶著笑,讓人氣到無處發,無法立刻找到反擊點,如此強化的語言,最後讓豹子頭有所動作,也讓激起雲萍如發了狂的爆走兔,兔博獅子。
這一情節與場面亦是我這位初次閱讀的讀者,開場的第一顆震憾彈!
2010-10-19 11:30:42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