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27 09:00:00| 人氣2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個假掰文青減塑行為,你中了幾個?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自 綠學院 http://greenimpact.cc/zh-TW/article/k4j2k/5個假掰文青減塑行為-你中了幾個

5個假掰文青減塑行為,你中了幾個?

你應該看過一張烏龜鼻子插入吸管的照片吧!這張照片喚起了國人對動物的憐憫心及同理心,要求政府應該認真禁塑,禁止所有人用吸管。因此最近你去麥當勞、Starbucks、翰林茶館、手搖飲料店等,發現飲料旁的塑膠吸管忽然都不見了,取而代之出現一大堆新奇的創意。

  其實在所有塑膠的用料中,吸管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拋棄式餐具的配角,用料量小到幾乎不值得一提,但因為吸管可是熱門關鍵字,一大堆綠色創業家看到商機,開始賣起了甘蔗吸管、紙吸管、PLA吸管、竹吸管、木吸管、矽膠吸管、玻璃吸管、不鏽鋼吸管、鈦金屬吸管等,甚至還有極致牛逼的純銀吸管,一時間市面上各種吸管材質百家爭鳴。

  很多綠色工作者看到這種一窩蜂的怪現象直搖頭,我們在產業小聚裡,大家討論到各種「文青思維」造成的想要看起來環保,卻造成越不環保的離奇現象,決定票選出前五大我們覺得特別荒謬的怪現象,一起反思我們到底有沒有參透關鍵問題。

怪現象一:為了救海龜,要用更不環保的不鏽鋼吸管、玻璃吸管、矽膠吸管

  為了不使用塑膠吸管,我們「額外」買了不鏽鋼吸管、玻璃吸管、矽膠吸管,這些替代品製造時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後續是否能回收的疑慮,不見得比較環保。

  對了!還需額外購買「塑膠製」的清潔刷頭及收納盒等。什麼?你說可以使用甘蔗、稻桿吸管,但每一支吸管又額外用「塑膠套」保護起來,為了不要使用塑膠吸管,卻產生了更多塑膠製品,這是多麼地諷刺。

  我們究竟是為了彌補(不是自己)傷害海龜的罪惡感,還是為了滿足感覺環保的文青購物欲望呢?

→減塑很好,但是不是產生更多塑膠呢?

怪現象二:為了禁塑,一窩蜂把各種農業廢棄物添加到塑膠製品裡

  文青特別喜歡感覺很天然的東西,因此另一條創業路線,則是把所有原本是塑膠為主的製品,通通添加農業廢棄物進去,例如稻殼餐具、甘蔗吸管、咖啡吸管、葡萄吸管、竹吸管、蒲草吸管等。

  之前的專欄文章【面對生質材料的商機,我們的技術壁壘準備好了嗎?】有討論過,很多塑膠製品的設計並不利於回收,例如含有無法分離的多種材料、干擾光學辨識的複合材料等,因此塑膠製品在設計上若無法簡化或規範一致性,面對如此多樣化的塑膠材料及組合,目前的科技也只能束手無策。因此回收塑膠會進焚化爐,這問題其實是反映的是現階段科技的限制。

  現在好了,除了原本的難題,現在又多出各種文青商品。作為單純的塑膠製品,丟棄後還有機會回收的,現在混了這些農業廢棄物,全部都只能送進焚化爐。那不過只是把這些農業廢棄物,從原本可以早一點燒掉處理的,現在延後到比較晚再來燒,有差嗎?

  要因應消費者使用習慣來設計回收機制並不容易,例如吸管本來就已經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PP,但吸管回收真正的問題是它總是跟著其他器具一起出現,而不是單一的回收場景。想要把吸管再分離出來去回收再製,成本耗費太高。在這種狀況下,吸管跟一般垃圾混在一起進焚化爐,也是很自然的選擇。

→創業很好,但是盡量先釐清關鍵問題,減少做白工的機率

怪現象三:只要說這個東西不能回收,送「焚化爐」就代表罪惡,不愛地球

  我們現在需要更具創意的低成本回收機制,讓我們有能力將部分塑膠回收再利用,而那些不具回收經濟規模、現階段技術上無法以「資源化」回收的塑膠,雖然進了焚化爐,雖不令人滿意,但至少讓塑膠以「能源化」的方式再利用,減少棄置於環境的可能性,就目前科技水準而言,焚化是最可行的做法,即便是環保意識最為先進的歐盟,在塑膠循環利用的近程規劃中,也將焚化處理取代掩埋列為一個重要的過渡選項。

→焚化爐的技術日新月異,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十惡不赦,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談

怪現象四:什麼東西都說生物可分解,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生物可分解」是最近流行在塑膠製品上的新名詞,看似成為一個新選擇,透過有機轉換,它們將成為具經濟價值、可再利用的肥料。生質材料,這幾年因為歐盟宣布將整體塑膠管制時間表提前的緣故,一大堆人都投入在這個產業,但是這個材料仍然有其風險。

  第一,是這個商機本質上是政策開出來的,若政策一轉彎,原先的商機恐怕就成了危機,投入的資金有虧損的風險。第二,以常用的生物可分解塑膠PLA(聚乳酸)來說,回收處境並不比塑膠來得好,因為PLA也跟前面談的塑膠製品一樣,常常含有甘蔗渣、咖啡渣、竹屑等多種複合材質,照理來說直接進焚化爐最為理想,但因它看起來跟塑膠長得很像,目前回收時根本難以區分,跟塑膠摻混在一起,反而造成塑膠回收的困難與成本的增加。一個連鎖飲料店業者告訴我們,他們想要前往加拿大的多倫多開設茶飲分店,竟被告知不得使用PLA吸管,這當然影響他們採購PLA吸管的意願。第三,即使是PLA的吸管也有同樣的風險會出現在海龜的鼻子裡,對於海洋廢棄物的問題,不管是現在的塑膠,或是PLA,其實都不可能是最終極的解法。

→我們仍然支持生質材料,畢竟這個世界需要一個除了塑膠之外的替代選項,但我們也要清楚明白其風險,不是非黑即白

怪現象五:時尚環保袋,塑膠袋掰掰

  為了不使用塑膠袋,市面上現在衍伸出各種不織布的提袋,看似使用「布料」覺得環保又時尚,殊不知!不織布其實根本不是你想像中的棉花或是天然材料,它只是另一種塑膠,而且由於顏色染料及客製化,也無法回收。運氣好的話,跟傳統塑膠袋一樣進了焚化爐,運氣不好的話,被誤以為是布料埋在土裡,過了千年也不會分解。

  別誤會,我們並不是因此就贊成你整天拿塑膠袋,想說反正可以回收,其實再怎麼回收,也跟不上你使用的速度。我們挑戰的,是不要在完全搞不清楚背後的原理之前,就亂貼別人不道德、不環保的標籤。

→減塑很好,希望你真的使用時尚環保袋,永遠不丟棄

台長: 不肖學徒
人氣(296) | 回應(0)| 推薦 (1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 個人分類: 世間法 |
此分類下一篇:10個絕對不能在台灣做的事!
此分類上一篇:西餐風味鹹酥雞 吸引米其林廚嚐鮮 part5 台灣1001個故事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