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04 08:00:00| 人氣1,0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中、法指考作文題看:他們想要培養什麼人才?(那台灣的是?)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中、法指考作文題看:他們想要培養什麼人才?(那台灣的是?)


《BO》導讀:臨近七月不免就想到一年一度大家最重視的「大學指考」,全國高中生擺脫壓榨生活的最後一關大 BOSS。其中指考中的作文,更是名列前幾的「最討厭項目」。

但指考的作文題目其實也是一項指標,能看出一個國家最重視什麼、想培養怎樣的人才。為此,《BO》查了一下前幾年的作文題目,包括「專家」、「逆境」等,感覺些許縹緲。(所以我們是要培養「」的人才?)

剛好,《觀察者網》最近分享了一篇比較中國、法國高考作文題/簡答題的文章。我們就來看一下他們又是怎麼出題的、他們又希望他們的學生思考什麼?

以下轉載自合作夥伴《觀察者網》。

幾乎毫無例外,近年每逢高考,網路上都會盛傳法國高考作文題。通過對比,無非是要顯出中國語文教育很 low,外國教育高大上,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我們欠國家什麼」、「沒有國家(政府)我們會更快樂嗎?」、「我們是否有責任追求真理?」,試想這些題目出現在中國高考作文裡,會產生怎樣的反響?

笛卡爾、盧梭、柏格森,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往往會成為考題的首選,可見法國對本國思想家的重視,難怪說假如有一場哲學家的世界盃,法國隊攻擊力最強。

當然,在刊載 2006-2013 年法國高考作文題的同時,我們也隨手找了幾道近幾年中國政治高考的題目,將一道考題從整張卷子、學科建設和考試評分體系中單獨抽出來,不知道法國的公共知識份子們看到後是否會感歎中國高中生不可戰勝。

  • 首先,先來看看法國的考題吧

2013 年

★文科

1. 語言是否僅僅是一種工具?

2. 科學是否只在確認事實?

3. 對節選自笛卡爾 1645 年給伊莉莎白(伊莉莎白公主)的信函中的段落進行評述。

★理科

1. 勞動(工作)能否使人們發現自我?

2. 我們是否可以不受政治影響而僅僅遵循道義行事?

3. 對節選自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的著作《思想和行動》中的段落進行論述。

★社會經濟類

1. 我們欠國家什麼?

2. 在缺乏瞭解的情況下如何解讀和闡釋事物(闡釋一件事必須要先瞭解嗎)?

3. 對節選自哲學家安瑟倫在《論上帝的預知、預見、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諧》中的段落進行論述。

★技術類

1. 自由,就是不必遵守任何法律法規嗎?

2. 文化的多樣性會拆分人群?

3. 對節選自笛卡爾的著作《指導心智的規則》中的段落進行評述。

2012 年

★文科

1. 人們在工作中到底獲得了什麼?

2. 是否所有的信仰都是與理性相悖的?

3. 評點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一段關於「國家」的論述。

★經濟社會科

1. 與生俱來(無法抑制)的欲望是否存在?

2. 僅僅就是為了做個有用的人嗎?

3. 評點伯克利在《論消極服從》中關於「公權力」的一段論述。

★理科

1. 沒有國家(政府)我們是否會更自由?

2. 我們是否有責任追求真理?

3. 評點盧梭《愛彌爾》中關於「教育」的一段論述。

2011 年

★文科

1. 人們是否可能證明一個科學假設?

2. 人類是否必然對自身估計過高?

3. 解讀尼采《快樂的知識》的節錄。

★經濟社會科

1. 平等是否危及自由?

2. 比起科學,藝術是否不那麼必要?

3. 解讀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論恩惠》的節錄。

★理科

1. 文化是否使人類偏離自然?

2. 違背事實是否仍可能堅持真理?

3. 解讀帕斯卡《思想錄》的節錄。

★音樂舞蹈專科

1. 自制力是否取決於自知之明?

2. 感受到不公正是否加深對公正的理解?

3. 解讀尼采作品的節錄。

2010 年

★文科

1. 對於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沒有利害關係?

2. 為了給自己一個未來,是否應該忘記過去?

3. 解釋湯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的節錄。

★經濟社會科

1. 某些科學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險的?

2. 歷史學家的作用是否是評判?

3. 解釋杜爾凱姆《道德教育》節錄。

★理科

1. 藝術是否可能避免(不要)規則?

2. 快樂取決於我們嗎?

3. 解釋霍布斯《利維坦》節錄。

2009 年

★文科

1. 語言是否會背離思維(或語言是否可以忠實地反映思維)?

2. 歷史的客觀性是否以歷史學家的公正性為前提?

3. 評點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一書中的一段有關匱乏和欲望滿足的論述;「欲望,也就是匱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條件,所以,所謂心滿意足不過是某種痛苦的釋放」。

★理科

1. 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謬?

2. 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學都無法解釋的問題?

3. 評點法國哲學家亞曆西斯•德•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中有關鼓勵民眾參與民主的一段文字:「因此,給民眾以機會管理瑣事的機會,比讓他們參與管理國家大事更能激發民眾對公共事務的關心」。

★經濟社會科

1. 從交換中我們能得到什麼?

2. 技術進步是否改變人類?

3. 評點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在《人類理智論》中有關人的道德不是與生俱來的一段文字:「我承認,在違法分子的社區內部,他們自己會遵守正義和平等的規則;但是循規蹈矩並不是他們的天性,只是因為他們的社區內需要實行必要的規矩」。

2008 年

★文科

1. 感知能力是否可以來自教育?

2. 對於活體的科學認知是否可能?

3. 評述薩特《倫理學筆記》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

1. 藝術是否改變我們的現實意識?

2. 演示是否是確認現實的唯一手段?

3. 評論叔本華《意志與表像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經濟社會科

1. 人們是否可以不受磨難而滿足欲望?

2. 認識他人是否比認識自己更容易?

3. 評述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2007 年

★文學類

1. 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對於思想桎梏的解脫?

2. 藝術品是否與其他物品一樣屬於現實?

3. 解釋亞裡斯多德在《尼格馬科論倫理》中有關「責任」的論述。

★科學類

1. 欲望是否可以在現實中得到滿足?

2. 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比較有什麼意義?

3. 解釋休謨在《道德原則研究》中有關「正義」的論述。

★經濟社會類

1. 人們是否可以擺脫成見?

2. 我們可以從勞動中獲取什麼?

3. 解釋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關「德行」的論述

2006 年

★文科

1. 「我是誰?」這個問題能否以一個確切的答案來回答?

2. 能否說:「所有的權力都伴隨以暴力?」

3. 試分析休謨論「結伴欲望和孤獨」一文的哲學價值。「『結伴』是人類最強烈的願望,而孤獨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懲罰。」

★經濟科

1. 什麼是公眾所能承受的真理?

2. 「給予的目的在於獲得」,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則?

3. 試分析尼采論罪行與犯罪一文的哲學意義。作者在文中提出問題:輿論在瞭解了犯罪動機和作案具體情況後,即能遺忘錯誤。這種現象是否有悖倫理原則?

★理科

1. 能否將自由視為一種「拒絕的權力」?

2. 我們對現實的認識是否受科學知識的局限?

3. 試分析盧梭論人類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學含義。

盧梭說:「我們對同類的感情,更多產生於他們的不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為共同利益聯繫在一起的基礎是利益,因共處逆境團結在一起的基礎是感情。」

  • 看完了法國,來看看中國的高考政治題吧!

2013年江蘇高考政治卷

36. 【選做題】本題包括 A / B 兩小題,請選定其中一題,並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 A 題評分。

A [ 經濟學常識 ]

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指出:「如果財政部把用過的瓶子塞滿鈔票,而把塞滿鈔票的瓶子放在已開採過的礦井中,然後,用城市垃圾把礦井填平,並且聽任私有企業根據自由放任的原則把鈔票再挖出來,那末,失業問題便不會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響的推動下,社會的實際收入和資本財富很可能要比現在多出很多。… … 挖窟窿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1)概括上述材料所揭示的理論觀點,並對該觀點進行評析。(6 分)

(2)凱恩斯在上述材料中的理論觀點對當前我國經濟實踐有什麼啟示?(6 分)

2011年上海高考政治卷

33. 今年 3 月由特大地震造成的日本核洩漏事故發生後,「中國海域會遭受核污染,以後生成的海鹽會帶有核輻射」、「攝碘可以預防核輻射」等說法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引起一些市民恐慌性搶購食鹽。

部分超市趁機漲價、囤積居奇,致使事態進一步加劇。上海市政府用最快速度採取多種措施,平息了食鹽搶購潮。 72 小時後,市場秩序恢復正常。運用經濟常識簡要回答:

(1)從現代市場的特徵看,部分企業助推食鹽搶購潮的行為違背了現代市場的哪項要求?(2 分)

(2)在平息食鹽搶購潮中,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列舉一項可能措施,並說明該措施如何讓市場需求回歸正常,供求關係回復平衡。(4 分)

四、材料分析題(共 36 分)

閱讀材料,完成第 35、36 題:

今年 4 月 25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中國人大網上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就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等內容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公眾高度關注和參與,截止 5 月 9 日,中國人大網收到了超過 20 萬條的意見,創人大立法在網上徵求意見數新紀錄。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即個人所得中的免征額,收入既定條件下,起征點愈高,收入中需納稅部分就愈少;起征點愈低,收入中需納稅部分就愈多。自 1980 年我國開徵個人所得稅以來,個稅起征點有過數次調整(見下圖)。

(1)上圖反映了哪些經濟現象?(4 分)

(2)個稅起征點的上調收到物價變動、消費水準和消費結構、財政收入多少、收入分配公平性等諸多因素影響,運用經濟常識說明其中兩個因素的影響。(8 分)

36. 運用人大制度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知識分析說明上述材料。

2010年上海高考政治卷

35. 城市是工人階級集中地地方。我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長的趨勢(表 1)。與此相適應,我國選舉法對各級人大中農村和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比例的規定,也有一個逐步變化的過程(表 2)。

(1)運用我國國家性質和選舉制度知識分析說明上述材料。(10 分)

(2)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知識分析說明上述材料。(7 分)

《BO》看完表示:這是高中生的考題?(驚)

(轉載自合作夥伴《觀察者網》;圖片來源:wikimedia,CC Licensed)

本文轉引自 http://buzzorange.com/2014/06/11/the-writing-exams-for-university-entrance/

台長: 不肖學徒
人氣(1,079) | 回應(0)|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世間法 |
此分類下一篇:獨立特派員252集{藏在水裡的秘密}
此分類上一篇:奧黛麗•赫本的遺言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